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状况,知道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基本史实。2、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北洋军阀统治作出正确的解释。【知识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主要包括直、皖奉三大派系,彼此展开了军阀混战。1928年,奉系军阀“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北洋军阀统治彻底覆灭。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1.袁世凯复辟帝制:⑴袁世凯上台标志: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⑵复辟帝制的准备:政治①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②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③1914年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思想提倡尊孔复古,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外交①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②袁世凯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⑶称帝:①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②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4)结果;袁世凯于1916年3月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知识拓展: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失败的原因⑴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号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动反对复辟帝制。⑶复辟帝制违背民意,激起各阶级人民的强烈反对,形成大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袁世凯众叛亲离。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原因①根本原因:社会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首先,军阀割据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决定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是军阀割据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军阀可以在自己控制的地盘内拥兵自重,任意搜刮,形成地方割据。其次,它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决定的。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和扩大在华的利益,各自寻找新的代理人,扶植军阀派系;各派军阀也急需选择帝国主义国家做靠山。这样,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②直接原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北洋各派及地方实力派失去了中心,段祺瑞、冯国璋等都不具备凝聚各派力量、形成统一局面的能力。(2)表现①军事上混战: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②政治上争权: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③外交上参战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表现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派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影响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二、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反独裁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反称帝——护国战争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此后数省相继宣告独立。袁世凯于1916年3月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护法制——护法运动(1)背景: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过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3)结果: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经济新气象——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发展原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迅速,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代表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2.生活新气象——移风易俗,文明开化⑴条件政治民国建立,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令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思想不断解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⑵表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背景(1)人们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但不可否认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自由、民主、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2)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3.性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的、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4.主要阵地(1)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2)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成为编辑部成员,共同推进新文化运动。5.内容(1)拥护“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2)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3)提倡新文学,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开展文学革命。①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响应。②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6.意义(1)进步性①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③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使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2)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②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集中于部分知识分子中。达标检测1.李大钊在1916年5月说过,“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毛泽东在1917年8月也说过,“东方思想固然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A.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摒弃中国传统文化C.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D.探索救国的新道路2.下图为马星驰于民国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创作的漫画。据此判断,该漫画的寓意在于()A.揭示议会政治艰难曲折 B.赞颂辛亥革命成就大C.讽喻段祺瑞破坏了民主 D.讽刺袁世凯复辟称帝3.1918年1月,中国新诗体首次出现在《新青年》4卷1号,所载9首诗中有刘半农的两首白话诗:《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相隔一层纸》,后来被顽固派视为“非圣无法,罪大恶极”。这说明()A.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 B.思想层面革命运动任重道远C.民主与科学的渲染力度有限 D.文学革命亟需动摇儒学根基4.《张赛全集》有描述张心理活动的一段:反复推究,当自兴实业始,然兴实业则必与富人为缘,而适违素守。又反复推究,乃决定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认定吾为中国大计而贬,不为个人私利而贬,庶愿可达而守不丧。这段材料表明()A.实业的办与不办张謇犹豫不决 B.清政府严格限制兴办实业C.当时兴办实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D.“实业救国”思潮已成为主流5.1922年,鲁迅回忆道:“他们(指陈独秀等)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仅)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但1919年初,翻印再版《新青年》1一5卷的消息一经公布,再版刊物就被预订一空。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促进了国人的民族觉醒 B.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6.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明确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后,袁世凯接连发布,“尊孔令”和“祭圣告令”。此时,康有为与陈焕章等人也筹建“孔教会”,公开叫嚷“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恢复传统礼制的合理性 B.完善民主宪政的必然性C.引进西方制度的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