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教案_第1页
s版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教案_第2页
s版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教案_第3页
s版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教案_第4页
s版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种子

教学目的: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绘中,体会

小女孩做事细致的奇妙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

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相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驾驭“掺杂、羞怯、

惭愧、生怕〃等词语,并联络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绘中,体会小

女孩做事细致的奇妙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

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

么不同?今日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老师提示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诞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沟通识字方法。老师针对学生简洁读错和认错的

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络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怯惭愧凝视惟恐当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开展的依次,用归

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影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细心选择的。

[3)“我"深受感动。

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

树种的?让同学再探讨。

2、根据事情的开展依次,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

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

种不多,却是经过细心选择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打算说点什么,老

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

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

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留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索: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索: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

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你们宠爱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

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终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

会到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假如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种子

种子饱满小姑娘凝视

亮忠诚

泽医注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的: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

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宠爱的

段落。

3、相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要求驾驭“匣子、也许、

匆忙、海棠、树梢、旺盛、全神贯注〃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

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气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爱好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

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

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

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肯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

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

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

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状况。

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宠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学习生字。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和同学沟通识字方法,记住生字,组词。

⑶指导书写。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巡游的行踪依次

板书:

园门口知春亭玉斓堂

2、按作者的巡游依次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3、检查分段状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日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

过渡:如今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

春天"!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

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设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奇妙的春光里,

你的心情怎样?读读。

3、指导朗读: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

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

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设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

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开心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1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

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

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

香气息。

(5)湖面多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

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

匆忙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忙地往前跑。

4、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

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

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

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

体会到?

3、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引

导想象。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

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

隐藏的精神力气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1齐读)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索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

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宠爱儿童?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

多处春光美。

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8自然段

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

到快乐。

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小结: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假如说海棠花是春光,那

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引读最终一段。挚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

记住……

进展句式变换。

4、回忆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肯

定能找到春天呢?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

绚丽,儿童充溢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因为冰心奶奶宠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

就肯定能找到春光。)

六、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宠爱的自然段。

板书:

2、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I儿童多处总是

玉澜堂

花儿一一儿童

3、钓鱼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更,领悟文章中蕴

含着的深入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9个字,驾驭“操纵、抛了出

去、辉映、溅起、猛烈、上钩、间隔、争论、恳求、诱惑、

反抗”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更,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教学难点:

联络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

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m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

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大家有

信念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指导学习生字。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恳求〃'‘不容争论""诱惑”“告诫””选

择”等词语)

⑶课文内容

生字词驾驭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肯定知道不少吧?谁

来告知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什么?(别

急,再看看课文再答复)

2、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指名读。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搜集有关醇厚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一那么有关醇厚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2、导语:今日我们接着深化学习这个有关醇厚的故事。

二、深化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2、默读课文思索: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更的,找出有关描写“我”

的情感变更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沟通。

1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更?

1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假如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

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4、父亲的情感

⑴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妒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

方?

⑵沟通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妒鱼放回湖里,父亲的看法和“我”有什么

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探讨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鲸鱼放回湖里,看法为什么那么坚

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探讨,然后在班

上沟通。

5、提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

子?

〔学生答复完,出示:“转瞬间34年过去了,……就会

获得道德理论的志气和力气。"其中,"但是,……就会获得

道德理论的志气和力气”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

那条妒鱼相像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

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验中得到的启示

是。

四、拓展

在妒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妒鱼,

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

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状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

如何去做?

比方: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

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扶植,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

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宠爱的玩具,你……

五、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醇厚”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3、钓鱼

钓鱼------放鱼-------启示

4、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的: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

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牢固”的意思,懂得经受熬炼和考验,

才能变得坚毅英勇。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

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牢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

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牢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四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宛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

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惊驱除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索: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

三、深化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

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索: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更?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变更?有实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沟通

4、全班沟通

11)兴奋

强强为什么兴奋?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⑵胆怯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特别胆怯?

指名说:

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

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像一只

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淹没的危急。"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

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

了被窝,〃

5、指导朗读。

6、这时强强想起了爷爷平常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

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牢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探讨)

齐读最终一句

四、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自

由发言)

板书: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牢固

〔只有经受风雨,承受熬炼,才能安康成长。〕

5古诗三首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

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

御、暮、隔、数〃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

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

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

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

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找出不相识的生字,想方法记住生字。

2、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3、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

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由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

道的?

⑶想家:假如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

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5、品尝、赏析;你最宠爱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

什么?

6、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气勃勃的

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

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四、作业

抄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

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

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1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

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假如

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结

今日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四、布置作业

背诵寒食。

第三课时

一、板书课题;学前谈话

1、板书课题:泊船瓜洲

王安石

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殊亲切,诗人王

安石也是如此,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I,齐

读课题。

2、师介绍王安石。

3、你背过哪些王安石写的诗,并说说你的体会。

4、下面我们来看这首泊船瓜洲。

二、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1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

12)“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

留意以下多音字的读音:“

数重:读ch6ng,不读zh6ng(重量)。

还:读hudn,不读hdi(还好)。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1)先自己比照注释默读,思索,再小组互相说说每句

诗的意思。

[2)小组合作画一幅简图,图上要标有京口、瓜洲I、钟

山。

2、探讨、沟通。

出示标有京口、瓜洲、钟山地名的简图,说全诗意思。

五、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诗人驾船来到了江边,望着

对岸,想到了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如今你就是画中

哪位诗人,此时此景,你在想些什么呢?

六、指导朗读。

[1)、带着思念家乡的情感读古诗。

(2)试着背诵泊船瓜洲。

七、推敲词句。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

程中曾修改正屡次,最终定稿时才用了“绿〃字。我们一起

来看学习链接,作者用过什么字?为什么最终用“绿”字?

八、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I,再看看诗中的每个字怎么写,打算默

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5、古诗三首

「花压枝低(静)

江畔独步寻花《

I蝶舞莺啼(动)

(春城飞花

1白天)

J御园柳斜

寒食,

日暮烛火

(夜晚)

墟烟五侯家

"瓜洲钟山

泊船瓜洲京口<>思念家乡

又绿照我还,

6、桂林山水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美丽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

丽,激发酷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视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

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

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视察图画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

占?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静”"清〃"绿”。)

3.体会最终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

的宠爱之情

留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视察图画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

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表达桂林山特点的

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奇""秀""险〃)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

的宠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

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络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起伏的画

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起伏的画卷"与“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沉

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然后探讨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

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围着这样的

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

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四、指导背诵

1.在理解句与句关系的根底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

地练习背诵。

2.在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与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

的根底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索•练习3"抄写句子,留意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6.桂林山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奇秀险

7、走进丽江

教学目的:

1、体会丽江的“奇妙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相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驾驭“宏伟、城镇、

纯朴、下旬、纺织品、百货、绵延、闪耀、昂然挺立〃等词

语。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奇妙的

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丽江画面),今日我们一起去巡游美丽的

丽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宏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耀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索: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分析字形,组词。

3、再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美丽的词句。

2、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日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丽江古

城。

二、深化学习课文

1、听录音,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丽

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主要自然景观。)

②、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丽江,

是一片奇妙而美丽的土地。)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

起全文)

③、请带着赞许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3、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

化遗产!围围着奇妙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巡游了哪两个

景点呢?〔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

下面我们就伴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

11)学习课文3、4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

古城的什么特点。

②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奇妙而美丽,边读边把

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住重点语句,通过画图、

看图、和江南的小城相比较,指导体会丽江的奇妙而美丽。)

③朗读本段,感受丽江的美丽与奇妙。

12)学习课文5自然段

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

看雪山的美景吧!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宠爱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

说宠爱的理由。

②视察插图,结合有关句子说说玉龙雪山的特点。

③出示句子: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

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是什么句?在这里有什么作

用?(过渡句,承上启下。)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3)学习第六自然段

①齐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丽江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观?

②出示句子:丽江还有很多迷人的景观。

这是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过渡句,总起句,承上

启下的作用。)

③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14)学习最终一段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

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

②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出示句子:你莫非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沉醉吗?

这是什么句子?换个说法,不变更句子的意思。

1强调了丽江的奇妙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丽江无比酷

爱的思想感情。)

全文围绕“丽江,是一片奇妙而美丽的土地"为我们介

绍了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与其他美丽的景观,最终表达了作

者对丽江的无比酷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文章的构篇方法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总说奇妙而美丽一一统领全文

历史悠久、重要通道

(丽江古城布局特点、

r美

走进丽江分隼I奇妙风貌

{<玉龙雪山昂然挺立峰峰相连蜿蜒飞j

酷爱।

、其他景观

(感受:沉醉于月色溶溶的古城中

8、五彩池

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与其

产生的缘由,培育学生酷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实

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态和颜色

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做到:

1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

1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

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8、五彩池

2、齐读课题。本文是一篇游记。

3、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肯定觉得很簇新吧?

这个五彩池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那里的风光既奇异又

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来观赏五彩池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

序号。

2、检查自学状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留意“一

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巡游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

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奇异、美)

1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殊)

(二)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索: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

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呢?分小组探讨

2、理清构造:

课文从“池〃和“水〃两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奇异和美,

这两方面分别对应课文的第2、3小节。按总分总构造可把

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3节;第

三段:第4节。

三、精读课文

(一)提出打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探

讨。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写具体的?探

讨,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形态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比照,比方)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态的词语。

4、自读第二节,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态,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

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艳丽多彩变化奇妙

3、分小组探讨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

说。

造成五彩池艳丽多彩,变化奇妙的缘由是什么?读

句。

1比方,颜色丰富,各不一样:有的……有的……有

的……有的……)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

括的。

2、齐读1、3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与其产生的缘

由后,你有什么感想?

3、齐读最终一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8*、五彩池〔游记)

(池)

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像葫芦像镰刀

像盘子像莲花

[水]

艳丽多彩、变化奇妙:红、黄、绿、白、紫、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颜色(美)

9、卫星比武

教学目的:

1、相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

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化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1)老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宠爱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

宠爱的缘由。

[2)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3)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提出自学要求。

1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学习状况

(1)指名分段朗读。

(2)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3)指名认读生字。

(4〕出示文中词语。

[5)学生认读生字。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爱好的句子,并

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7)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

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种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知我们

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

了人类宏大的奉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探讨: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沟通。

3、指名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思索: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

的什么学问?

2、学生沟通汇报,你最感爱好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学问?

(特点、用处〕

3、出示侦察卫星的图片,想想:侦察卫星的特点和用处

是什么?〔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填表)

4、总结学习方法,学生自学其他卫星的特点和用处,填

表。

5、反响学习状况。

6、卫星比武,谁的本事大?(难分上下、各显神通)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请你扮演五种卫星,分别介绍一下自己。

3、谈谈你今后在爱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9、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各显神通奉献宏大

10、巴斯德折服狂犬病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化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

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理解巴斯德折服狂犬病的缘由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

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相识9个字,会写10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

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理解课文的构造,学习按时间依次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步骤:I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日我们要相识一位著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一一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师介绍巴斯德

4.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洁地介绍了巴斯德。翻开书,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日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折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折服

10、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爱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相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状况。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2)书写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二、整体感知,理解"折服”

1.自由读课文,接着思索课题中“折服〃一词说明什

么?

2.沟通相识。

3.理清文章写作依次:课文按什么依次表达巴斯德折服

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根据时间依次讲解并描绘了巴斯德折服狂

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

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困难和是否

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更。

(2)指名比照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

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⑶你想怎样读?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

“最终",感受折服狂犬病的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

能否运用于人体的焦虑、怀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

最终在折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胜利的一步,但是猛烈的责

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担心。接

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折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

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索:这部分内容讲解并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

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更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反响学习状况。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知你使我到达目的的奇妙吧,我的唯一力气就是我

的坚持精神。"一一巴斯德

六、布置作业。

1、接着查找、搜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

2、查找、搜集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与预防的方法。

板书设计:

10.巴斯德折服狂犬病

经过五年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巴斯(第一次迟疑、极度疑虑

德征第一可失眠、失去信念挽救了

折服

对人运力忧心忡忡、放下心来

服狂小梅斯泰尔

犬病I又挽救了十六人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教化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爱护环

境。

2.接着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构造,说

说各部分的联络,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相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

4.学惯用“并且〃造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3.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络。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

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构造,学习

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相识的字认会。

2.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

枯萎、集贸市场、相宜、垃圾、树坑、罚等

5.理清文章构造。

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缘由---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实行点将提问(板书)的

方法稳固识字。

四、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

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稳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忆调查报告的构造组成:

11〕阅读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板书:缘由---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

容?

2.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思索:作者写调查报告

的缘由是什么?

11)学生答复后板书: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更。

(3〕导入:看到春天还嫩叶满枝的槐树,到了本该枝繁

叶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这正是作调

查报告的缘由。接下来我们看作者开始做了哪些事?

3.学习“调查”部分。

1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

哪些做法?

(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

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一一摆事实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索:作者进展了哪些方面的分析?

为什么要考虑这些?

〔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觉?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探讨: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留意要读得具有劝服力。

6.学习“建议”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

(3)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索:各部分间变更依次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

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惯用“并且〃造句:

1.指名读课后练习的两个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仿按例句说句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搜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构造。

3.搜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

板书设计:

缘由一调查一分析一结论—建议

12*绿色的记事本

教学目的:

1、相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

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化学生爱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自觉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

容,知道孩子们在爱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词。

3、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4、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爱好的句子,并

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探讨: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

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响学习状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出示学习提纲

1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

(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3)你认为他做的最“别出心裁”的事情是什么?

(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理解了吗?

(5)费格小挚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展自学,小组内先互相沟通。

5、反响学习状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

此不用消耗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特地记录环保行为和

想法。

板书设计:

12*绿色的记事本

材料:废纸垃圾

作用:给学生特地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教学目的:

1、绽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尝美丽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尝美丽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地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深褐沼泽湖泊平原

三、深化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彩缤纷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彩缤纷”中告知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老师读色调,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困

难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一一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美丽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

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

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

发出如此的惊羡声?你为什么惊羡?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

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1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风光,你想说什

么?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

学生描绘图中的景物。

出示练习:(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

岛,有1)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与()。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傲慢、骄

傲……)

4、学习第三小节

1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忧吗?担忧些什么?

1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全文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状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诗歌。

4、反响学习状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四、学习诗歌

1、学习第一节

1)诗歌中写到了几种颜色?

2)为什么说“五彩缤纷〃是形象的语言?

3)你知道祖国有多大,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学习第二节。

本节中作者用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

方)

3、学习第三节。

蓝图是什么?祖国的蓝图是什么样子的?

4、学习第四节

问:为什么说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首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谈谈你今后要为祖国做些什么?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搜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九百六十万、

祖国《宽敞而暖和卜妈妈的怀抱

宏伟的蓝图,

14、陈嘉庚办学

教学目的: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

产生爱国热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

感。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理解什么?(为什么要办学、

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相识的字认会。

2.阅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陈嘉庚什么事?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华侨重洋诚信

积蓄耽搁欺侮简朴

5.理清文章构造。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实行点将提问〔板书)的

方法稳固识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陈嘉庚办学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内容?

2.检查生字驾驭状况。

华侨重洋诚信积蓄耽搁欺侮简朴

二、细读课文,细致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汇报沟通。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1)说说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

(2)陈嘉庚的胜利是怎样得来的?

4.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课文第3—9自然段。

(1)想一想: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想的,怎

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找出课文中描写陈嘉庚言行的语

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同桌沟通并有感情地朗读所画的语句。

5.集体沟通,指名汇报,老师出示有关语句,指导读出

正确的语气和感情。

(1)“陈嘉庚心里很焦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将来,

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很焦急〃表现了陈嘉庚看到家乡的现状后焦虑的心

情,引导学生读出陈嘉庚焦虑的心情。

(2)“我想用这些钱办学校。我们有吃有穿就行了,有

钱多花,没钱少花。”

陈嘉庚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都用在了办学上,自己的生活

却特别简朴。

(3)“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搁了,可

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陈嘉庚朴实的语言中包含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对祖国前

途的关注。

(4)“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倾听,仿

佛在观赏奇妙的音乐。”

写出了陈嘉庚对家乡、对教化的酷爱。

6.文中的插图是比照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的?看插图,谈

谈你看后的感受。

7.齐读第9自然段。

(1)读一读,细致体会带点的词,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感

受说出来,与大家沟通。

12)陈嘉庚为什么要办这么多学校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