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1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2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3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4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教材地位看。本课属于《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三课时内容。本单元对应的历史时期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第一、二课时讲这一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本课讲这一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时讲这一时期的文化。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这一时期政治与军事,下为这一时期文化的讲述做了铺垫。本课的课标要求是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本课四个子目,设置顺序是先讲经济,后讲社会,分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以及社会的变化。本课子目之间有着因果联系,是唯物史观的体现。本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实际情况考虑都是以宋朝为主,因为经济发展成就以宋朝最突出,社会变化也以宋朝最明显。辽夏金元诸政权除元朝相关内容有所涉及外,其余限于篇幅都一笔带过。从初高中教材差异看。初中教材对宋朝的经济发展有所涉及,但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少有叙述。高中教材更突出这一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新增不少知识和史料阅读,更加注重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注重分析史料,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本课的内容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南移以及社会的变化,其中社会的变化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所以更需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社会领域的新变化。【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思考和探究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充满兴趣和求知欲,经过之前的历史教学,也初步具备了高中历史学习的学科思维与分析方法,具备基础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素养。本课教学时,学生已经学过了宋元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基本概况,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使本课的学习相对容易。所以在创设情境时,更多考虑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情境创设也迎合了学生的喜好,设置为穿越和角色扮演,让其沉浸在情境中,穿越千年感受宋元之变。最后再回到现实中来,探寻今天中国的繁盛之法。通过这趟穿越之旅,感悟古人的商业智慧,体会以史为鉴,增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标要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了解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尤其是商业的发展,认识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时空观念:通过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南宋海外贸易路线图等,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元史料,认识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商业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现象。历史解释: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表述等,掌握商业繁荣的表现,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宋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感悟古人的商业智慧,增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教学难点:社会的变化。六、【教法学法】教法:情境创设法、史料分析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引导法、讲授法等。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分析法等。七、【教学过程】导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都城开封府内外汴河沿岸的繁华景象,这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的动态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酒楼叫孙羊正店,颇具规模,店分三层,装修十分豪华,是一家高级酒楼,酒楼内外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千年,跟着酒楼孙掌柜的脚步,学习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感受宋元之变。(设计意图:通过《清明上河图》视频的播放,以及对酒楼孙羊正店的介绍,跟着孙掌柜的脚步来了解这一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变化,顺利引入本课内容的学习,初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一、穿越千年——感受经济之变情境创设1:孙羊正店生意红火,日进斗金,孙掌柜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现在孙掌柜想要在东京城内再开一家百货店铺——孙记百货。情境创设1:孙羊正店生意红火,日进斗金,孙掌柜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现在孙掌柜想要在东京城内再开一家百货店铺——孙记百货。问题:1.孙记百货都能卖些什么呢?(经营范围:衣、食、用。)2.孙记百货的选址和经营时间?(提示:店铺需要开在固定位置吗?店铺夜里可以经营吗?)3.孙记百货的货源——采买货物(提示:可以去哪儿采买?用什么买?)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选取一名发言人扮演“孙掌柜”,通过阅读教材前两个子目内容,并分析学案上的相关史料,解决这些问题,时间五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即孙掌柜再开一家百货店铺,涉及穿越因素和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学生在小组活动探究中,充分了解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新变化,认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对于商业繁荣的推动作用,增强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等。)问题1.店铺都能卖些什么呢?(经营范围:食、衣、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认识这一时期的耕作制度及意义,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意义。)食:水稻、小麦、茶叶、药材、蔬果等。(一)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多。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认识这一时期棉花的种植情况及意义。)衣:丝绸、棉衣等。棉花种植:内地开始种植(宋)、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元),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认识这一时期手工业领域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的新变化及其意义。)用:瓷器、煤、铁制工具、书、纸等(二)手工业制瓷业:五大名窑(宋)、青花瓷和釉里红(元),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活字印刷术发明,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教师引导认识: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一方面,剩余的粮食就可以化为商品流入市场,推动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粮食产量提高,使得人口增加,会使更多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手工业和商业,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同样,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产品用于交换和消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共同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马克思《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问题2.店铺的选址和经营时间(提示:店铺需要开在固定位置吗?夜里可以经营吗?)(注: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品交易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认识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唐:坊市分离、严格限制;日中为市。宋:坊市结合、商业街繁华;晓市、夜市。问题3.采买货物(提示:可以去哪儿采买?)(一)贸易·市场材料一:介于城市和草市、墟市之间的镇市,在宋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精耕细作、生产发达的地区,草市(墟市)——镇市——城市,这种多层次蛛网式的各级地方市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草市:是指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点形成的民间集市。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认识宋朝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材料二: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榷场:辽宋夏金时期各政权在彼此接界地带设置的互市市场。除战争时期外,通常都会互相约定,定期开设。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认识宋朝官方榷场贸易、民间贸易均活跃。)材料三:“南海一号”沉船南宋海外贸易路线(沉船中)发掘文物中瓷器约16万件套,金器188件套约2.8公斤,银器198件套约300公斤......铁器凝结物124吨。——摘自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认识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重要财源。)问题3.采买货物(提示:用什么买?)货币·纸币北宋每年铸造铜钱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樊树志:《国史概要》情境创设2:孙掌柜除了经营商业帝国,在这一时期,他还有什么娱乐消遣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认识情境创设2:孙掌柜除了经营商业帝国,在这一时期,他还有什么娱乐消遣呢?(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即孙掌柜除了经营商业帝国,在这一时期,他还有什么娱乐消遣,使学生认识这一时期商业和城市繁荣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城市兴盛,商业繁荣,市场非常活跃,服务性行业勃兴,市民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宋朝的商业如此繁荣,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用“商业革命”一词来形容宋朝的商业。也正是在商业如此繁荣的背景下,孙掌柜的生意才越做越大。情境创设3情境创设3:孙记百货因为货物种类齐全、质量过关,生意火爆,孙掌柜又萌生了开连锁店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即孙掌柜开连锁店是北方更好还是南方更好,使学生充分认识经济重心南移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现象,进而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以及从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问题:依据所学和教材内容,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过程:(1)魏晋南北朝,南方开始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2)唐朝中叶以来(安史之乱后),南方的经济实力开始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北宋时期,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4)南宋时期,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元朝之后,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角度:经济、交通、人口、民族关系、文化)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影响:(1)经济: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交通:交通运输改善,海上贸易繁荣。(3)人口: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比重不断增长。(4)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加强。(5)文化: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通过两幅运河图片的对比,认识到隋唐大运河和元朝运河起止点一样,但隋唐大运河迂回曲折,而元朝运河裁弯取直,改变运河航线,缩短航程,减少航行时间,更好地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且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的粮食。这既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材料: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刘海峰《中国科举史》(教材P63)思考点: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认识制度通常都具有两重性,有利有弊;认识该制度的实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认识今天高考分卷形式有这项制度的影子。)(1)从国家全局角度来看,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稳定北方社会;有利于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平衡南北利益,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2)从南方考生角度来看,并不完全公平。(3)当今高考不同地区分卷形式以及各高校按照地区分配录取名额,也可以看到这项制度的影子。二、穿越千年——体会社会之变情境创设4情境创设4:孙掌柜的生意做的红红火火,财源广进。此时他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是儿子的前途和女儿的婚姻大事。(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即孙掌柜儿子的前途和女儿的婚姻大事,并通过分析相关史料,来体会这一时期门第观念淡化这一社会变化。从社会变化的原因来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材料一:材料二: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宋)朱彧《萍州可谈》材料三: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宋)蔡襄《端明集》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理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认识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加强。)情境创设5:孙掌柜家里的仆役来福原是东京城郊的佃农,租种同村地主的土地,后解除了与地主的契约,转而来孙掌柜家里应聘了仆役情境创设5:孙掌柜家里的仆役来福原是东京城郊的佃农,租种同村地主的土地,后解除了与地主的契约,转而来孙掌柜家里应聘了仆役。(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即孙掌柜家里的仆役来福的人生经历的变化,并通过分析相关史料,来体会这一时期人身依附关系削弱,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这一变化。)材料一: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给(赒zhōu给:周济给助),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宋会要辑稿》材料二:……家仆与主人的关系也不再是奴婢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认识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人身依附关系削弱,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情境创设6情境创设6:孙掌柜经商致富后大量购买田地,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地主。(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即孙掌柜经商致富后大量购买田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并通过分析相关史料,来体会这一时期国家对土地买卖、百姓迁移住所等的控制相对松弛。)材料: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苏轼《策别安万民》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认识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宋朝的经济如此繁荣,其社会充满活力。这使许多学者都发出了感慨:“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以此来体会宋朝的经济和社会之变。历史回响——探寻繁盛之法建言献策:今天,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使社会的活力大大激发?(设计意图:聆听历史回响,阔步新的征程。结束这次穿越之旅,回到现实中来,以史为鉴,探寻今天中国的繁盛之法,增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们幸福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厚植家国情怀。)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激发社会活力献计献策)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如何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大问题。一个开放、自由、流动的社会,才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正如我们所学,宋朝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社会成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流动性更强的社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才能使社会始终充满活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说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同学们,我们就是下一代的接棒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就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今天,我们学习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重点认识了宋朝的经济与社会之变。宋朝经济、社会的繁荣程度远超盛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