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历案(2课时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历案(2课时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历案(2课时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历案(2课时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历案(2课时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历案单元概览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7课时你敢挑战吗?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之前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系,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构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匆匆》用细腻的笔触描摩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交流平台”围绕写文章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展开交流。结合两篇精读课文,总结了表达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初试身手”是学生对本单元写作方法的初步运用。教材提供了两个示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练写。“习作例文”是学生习作的范例。例文《别了,语文课》写一直讨厌语文课的“我”忽然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说明了情感产生变化的缘由,抒发“我”对母语的热爱及对祖国的不舍之情。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写了“我”的母亲和毕大妈对阳光的两种用法,表达了“我”对母亲和毕大妈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两篇习作例文通过批注和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可以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单元习作是“让真情自然流露”,意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会怎样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教材提供了十四个词语,分成两类不同的心情,引导学生从这些心情唤起丰富的生活体验,然后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你将学哪些知识?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匆匆》。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3.能联系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能选择一两个情境,运用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方法写几句话。4.在习作中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并真实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期望你学会什么?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背诵《匆匆》。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3.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时,把内容写具体,并能真实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给你支招单元习作是“让真情自然流露”,意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会怎样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教材提供了十四个词语,分成两类不同的心情,引导学生从这些心情唤起丰富的生活体验,然后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单元以“表达真情实感”为主题,以“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为语文要素。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根据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示,本文的学习重点为“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与后面课文《那个星期天》的“融情于事的抒情方法”,共同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本设计根据课标要求,有效分解并精准制定了符合年级特点的学习目标。同时,基于教材和学情,从整体到局部设计了相互联系,逐层深入的四个学习任务,让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在课堂学习中落到实处。第三单元第8课课时学历案1主题与课时8匆匆(共2课时)总节数1一、课标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3.诵读优秀诗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二、学习目标1.自学生字、词语测读等,能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提升自主识字和学词能力。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初步体会情感。3.细读课文,着重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通过仿写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表达方法。三、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化任务二中的2(检测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3.4(检测目标2)3.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一)(二)(检测目标3.4)四.资源与建议1.本文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在抒情方法上侧重于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习得这种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达成本单元的习作目标。2.学习课文时,有些理解有困难的词语可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3.学习课文时,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可聚焦第1、4自然段进行细读品悟并进行默读批注,交流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4.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次回顾课文,同时落实背诵课文的要求。五、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好词勾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查工具书理解不明白的词语。3.思考课后的问题,指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4.查找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以及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一:理解课题,导入课文1.揭示课题,理解“匆匆”。2.文中的“匆匆”是指的什么?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向目标1)2.认读词语,理解运用。(检测目标1)①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确乎空虚不禁挪移觉察徘徊蒸融何曾游丝叹息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②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结合语境理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好理解,小组交流。学习任务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再读课文,整体入手再读课文,找出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再仔细读。(指向目标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向目标2)带着感受展示读自己标画的部分。(检测目标2)(二)感悟作者用连续问句表达情感的方法1.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默读课文,进行标画并在旁边标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指向目标2)2.小组交流,汇报。(1)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①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指向目标3)②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思考:作者用这一组描写自然事物的排比,目的是为了什么?(指向目标2)③出示句子:“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思考:作者在问谁?作者当时在写下这四个问句时心情如何?(指向目标2)④带上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尝试背诵。(检测目标4)燕子去了,有_____的时候;杨柳枯了,有______的时候;桃花谢了,有_______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又到了哪里呢?(2)学习体会第4自然段。①出示第4自然段。(指向目标2)②思考:第4自然段进行了____次追问,从“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着一遭啊”,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③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并尝试背诵。(检测目标4)在_______________的日子里,在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的匆匆里,除__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被_________,如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我何曾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平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④思考:一连串的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呢?(检测目标3)设计说明:通过对1、4两个自然段的对比阅读,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并体会一连串问句表达的好处:畅快、直接,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六、作业与练习1.组内听写文中生字及成语(检测目标1)2.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文中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检测目标3)3.背诵课文。(检测目标4)。七、学后反思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反思主管领导签字:第三单元第8课课时学历案2主题与课时8匆匆(共2课时)总节数2一、课标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3.诵读优秀诗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二、学习目标1.自学生字、词语测读等,能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提升自主识字和学词能力。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初步体会情感。3.细读课文,着重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通过仿写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表达方法。三、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化任务二中的2(检测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3.4(检测目标2)3.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一)(二)(检测目标3.4)四.资源与建议1.本文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在抒情方法上侧重于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习得这种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达成本单元的习作目标。2.学习课文时,有些理解有困难的词语可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3.学习课文时,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可聚焦第1、4自然段进行细读品悟并进行默读批注,交流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五、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好词勾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查工具书理解不明白的词语。3.思考课后的问题,指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课中学习(二)体悟作者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的方法1.第1.4自然段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在阅读其他段落的时候你能感受到吗?是从哪里感受到的?(指向目标3)2.小组交流汇报。(1)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①时光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的如此感人?(指向目标3)②出示“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2)学习体会第3自然段①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指向目标2)出示:“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②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哪些事情上了呢?(检测目标2)用“___的时候,从___过去”的句式来回答。③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太阳他有脚的呢?在文中标画,交流,并体会这些动词都好处。(指向目标3)④有感情练读。(指向目标4)⑤小结:(检测目标3)作者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选了七个细节,分别是洗手、___、___、___、___、____、_____,赋予时间以生命,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检测目标3)。⑦交流展示。设计说明:相对于1、4自然段的直接抒情,2、3自然段是将感情融入景物的写法,体会作者将抽象的时光形象化,把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感悟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在这些景物中的表达方法。学习任务四:拓展延伸再读悟情1.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也没有留下吗?交流作者的资料。2.作者有如此高的成就,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他对自己的要求有多严格啊,那未来的日子我们该如何珍惜呢?(指向目标3)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惜时的名人名言。4.再次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全文。(指向目标4)六、作业与练习1.组内听写文中生字及成语(检测目标1)2.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文中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检测目标3)七、学后反思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反思主管领导签字:第三单元第9课课时学历案1主题与课时9那个星期天(共2课时)总节数3一、课标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3.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二、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提升自主识字和学词能力。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3.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一)(二)(检测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一)(二)(检测目标2)3.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一)(二)(检测目标3)4.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1(检测目标4)四、资源与建议1.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内容和“我”的心情变化,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批注表现“我”心情的语句,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的心情写出来的。2.学习课文时,有些理解有困难的词语可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3.学习课文时,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在指导学生勾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心情与时间推移之间的关系,将“我”心情的变化与这一天里的时间的推移结合起来体会,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4.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比较本课和《匆匆》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同时落实学习课文情感表达的方法。五、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好词勾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查工具书理解不明白的词语。3.思考课后的问题,指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4.查找史铁生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关于母爱的诗词及名言警句等。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认读字词(一)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向目标1)(二)认读词语,理解运用(检测目标1)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注意偏旁相同的字、构词方式相同的词语。吓唬惊惶依偎惆怅咔嚓缥缈翻箱倒柜弯弓搭箭拉帮结派拾遗补缺抬头挺胸(三)这些词语我会写(检测目标1)明媚耽搁亲吻揉动心如刀绞1.和同桌交流易写错的字的识记方法。2.为强化巩固,我要选几个词写一写: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感悟心理(指向目标2)默读课文,说出初步感受,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检测目标2)自主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述这一天的变化的?学生圈划表示时间的词语(早晨、上午、下午、黄昏),学生汇报。按照时间顺序体会“我”一天的心情变化。(检测目标2)1、默读描写早晨时“我”心情变化的片段,圈画出相关语句。(第2~5自然段)找出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我”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有感情地感情朗读。默读描写下午“我”心情变化的片段。(第6自然段)交流:“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3、.默读描写黄昏时“我”心情变化的片段。(第7自然段)圈画出“我”心情的关键语句,思考“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四)随着时间的推移,体会“我”的心情变化,依据表格给出的提纲自主完成。(检测目标2)时间“我”的心情早晨兴奋、急切上午焦急下午焦急、惆怅黄昏失望、委屈小组讨论:如果让你写快乐的心情,不直接出现高兴”“开心”“快乐”等字眼,你会怎么表达?设计说明: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因此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和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我”在一天期盼中的心情变化和特别的成长体验。学习任务三:深入学文,感悟写法(指向目标3)(一)深入学文(检测目标3)1.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在旁边做好批注。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3.小组汇报。(1)出示句子①: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思考: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是怎样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的?学生交流: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2)出示句子②: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直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思考: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看出“我”怎样的心情?学生交流:通过内心独白表达情感。有些话是“我”和母亲口头说出来的、有些话是“我”在心里默默说的,这些语言和心理独白交织在一起,平实质朴,明白如话,甚至有些“念念叨叨”如儿语,直接而又鲜明地表现出“我”焦急的心情。【指导朗读】读出“念念叨叨”、越来越着急、甚至有些不耐烦的感觉。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中其他地方的内心独白(3)出示句子③: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思考:“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学生交流:通过对“再不”“一洗完……马上”“决不许”的体会,感受“我”迫切的心情。最后,将这两处文字放在一起,再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作者用富有儿童情味的内心独白表达心情的好处。(4)出示句子④: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学生自主交流: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的变化?学生总结:作者写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实际上在写“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体会作者把心情融于景物中的写法。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我”的怅然失落。然后让学生寻找课文中其他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地方并体会。(5)出示句子⑤: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学生交流:侧面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6)出示句子⑥: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思考:这段文字是如何写出我内心感受的?学生交流:通过写“我”的具体的细节动作(“蹲”“依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板书: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二)感悟写法(检测目标3)边读边圈画出作者分别运用融情于事、通过内心独白表达情感以及融情于景写法的句子,交流这部分内容,体会写法特点。(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点拨。(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结:作者从语言、环境、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细腻真实地向我们表达了在那一天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特别是通过写光线的变化来烘托人物心情的写法,值得学生借鉴。六、作业与练习1.组内听写文中生字及成语(检测目标1)2.请描写一次你在某一个特殊的、记忆深刻的日子里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检测目标3)3.摘抄《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篇课文在情感表达方式的特点,结合“交流平台”,反观自己的发现,进一步体会两篇课文的情感表达方法。(检测目标4)七、学后反思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反思主管领导签字:第三单元第9课课时学历案2主题与课时9那个星期天(共2课时)总节数4一、课标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3.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二、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提升自主识字和学词能力。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3.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一)(二)(检测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一)(二)(检测目标2)3.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一)(二)(检测目标3)4.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1(检测目标4)四、资源与建议1.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内容和“我”的心情变化,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批注表现“我”心情的语句,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的心情写出来的。2.学习课文时,有些理解有困难的词语可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3.学习课文时,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在指导学生勾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心情与时间推移之间的关系,将“我”心情的变化与这一天里的时间的推移结合起来体会,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4.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比较本课和《匆匆》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同时落实学习课文情感表达的方法。五、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好词勾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查工具书理解不明白的词语。3.思考课后的问题,指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4.查找史铁生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关于母爱的诗词及名言警句等。课中学习学习任务四:比较阅读,方法提炼(指向目标4)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检测目标4)相同点不同点《匆匆》两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表达了作者因母亲忙碌而一再爽约的。《那个星期天》(1)学生对比阅读这两篇课文,找到各自表达情感的句子、段落,看一看这两篇课文中表达感情的句子,在写法上的特点。(2)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学生结合关键语句,互相说一说自己在对比中的思考,在互相听取想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开拓思路,组织语言。(3)分享成果,共同释疑。相同点:作者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具体事务中的方法。比如《匆匆》,作者借助描写太阳的行走来写时光的流逝,把对时光匆匆的感慨融入太阳这个具体事物中;在《那个星期天中》,作者将“我”的心情变化融入对太阳光线的描写中。不同点:《匆匆》是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比如课文第4段通过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那个星期天》则是把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比如课文第6段,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内心独白,以及周围的景物间接表达出“我”从越来越着急到不耐烦,再到惆怅、失望的情感变化。2.小结: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我们要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学会将情感通过多种方法表达出来,并且用恰当的方法、准确的表达出情感。3.推荐阅读。作者史铁生的写作风格深沉凝重,优美隽永,引人深思,给人带来启迪。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健全而丰满的思想。《那个星期天》选自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阅读,了解一个全新的史铁生。4.聊经历,悟主旨。同学们,大人们可能无意间给我们许诺过一些事情,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布丁,也许是你期待已久的一个玩具,也许他们最终并没有实现我们小小的心愿,你愿意与大家分享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吗?用所学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把内容写具体。(1)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经历。(2)教师总结。【设计意图】语文老师最大的功德就是让学生爱上阅读。我推荐阅读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他的其他优秀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再让学生聊聊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亲身体验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主旨。六、作业与练习1.组内听写文中生字及成语(检测目标1)2.请描写一次你在某一个特殊的、记忆深刻的日子里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检测目标3)3.摘抄《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篇课文在情感表达方式的特点,结合“交流平台”,反观自己的发现,进一步体会两篇课文的情感表达方法。(检测目标4)七、学后反思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反思主管领导签字:第三单元习作例文课时学历案1主题与课时习作例文:(共1课时)总课时5一、课标要求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二、学习目标1.三分钟之内独立默读完一篇习作例文(六分钟默读完两篇习作例文),了解两篇习作例文的主要内容。2.借助两篇例文旁批,说说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表达真情实感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3.学习两篇习作例文是怎样表达真实情感的,并能把这些方法尝试运用到习作中。三、评价任务1.学习活动一“学”中达成目标一和目标二。2.学习活动二“练”中达成目标二。3.学习活动三“用”中达成目标三。四、资源与建议1.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我们对“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有了初步感知。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并通过批注和课后练习,进一步感受可以怎样表达真情实感,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习作。2.课文中有不少含义深刻的词句和方言,课前可以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积累的方法去理解。还可以借助网络收集阅读一些相关资料,为学习并仿写准备素材。3.学习两篇例文时,以读促学,通过读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五、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默读两篇习作例文至少三遍,知道两篇例文各写了什么内容。2.借助旁批思考课后的问题,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课中学习一、学习活动一“学”(一)初读例文1,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陈小允起初对语文课是什么态度?后来又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读后交流陈小允起初非常讨厌语文课,后来在出国前又喜欢上了语文课。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移民到中美洲,无法再学习语文了。(二)边读边悟,体会情感1.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2.小组共学,讨论交流3.汇报学习收获(1)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交流具体语句:“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我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总结:作者写了“我”看报纸、温习课文、写生字这三个具体事例,写出了“我”对语文课情感的变化。(2)借内心独白抒发情感。出示句子:“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学生讨论交流:内心独白是指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种方法更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心情。(3)选典型事例凸显心情。写告别中国语文课,可能由很多事情可写,这里只选择了哪两件事情来写(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为什么只选这两件来写?这两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可选择只在自己或少数人身上发生的事就很好地把气氛与心情凸显了出来,表现出“我”对语文课的依依不舍。总结:通过学习这篇例文,我们了解到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能够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让真情自然流露,打动读者。二、学习活动二“练”将刚才的方法应用到学习第二篇习作例文中1.默读《阳光的两种用法》,边读边想想阳光有哪两种用法?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下来,做好批注;(2)集体交流:用简单的句子概括出阳光有哪两种用法?①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②毕大妈把太阳煮在水里面给孩子洗澡。(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能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具体语句来谈一谈。(在艰苦日子里,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4)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呢?①通过叙述母亲和毕大妈创造阳光的两种用法的事例讴歌了母爱的温馨慈爱。②以“老阳儿”为贯穿全文情感的线索,表达出母爱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给人温暖与光明。(5)总结: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当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之中,看似平淡的叙述流露出的是柔软绵长、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感。三、学习活动三“用”1.对照两篇例文,体会写法。(1)再读两篇例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2)交流总结:一是可以用具体事例表达情感;二是内心独白可以直接表达情感;三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四是可以围绕一条主线表达情感。2.选择上面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写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片段,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六、作业与练习1.把自己的习作片段读给家长或同学听,看是不是写出了真情实感。2.用心感受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切情感体验。七、学后反思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反思主管领导签字:第三单元习作课时学历案1主题与课时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共2课时)总课时7一、课标要求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二、学习目标1.能选择合适的内容,用准确的语言把内容写具体。2.能用印象深刻的具体事例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3.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习作,并在交流中修改完善。三、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的2和4和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三和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3.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3四、资源与建议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对“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时可先借助教材中表示情感体验的词语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然后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事例,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完成习作。最后组织学生围绕本次习作要求的重点进行交流和评改。五、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借助交流平台,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回忆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作者是怎样把情感表达出来的?2.回忆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一:引发情感记忆,明确写什么。1.回顾本单元课文,分别说一说从《匆匆》《那个星期天》中,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的?两篇习作例文作者又是怎样把情感表达出来的?2.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的经历的印象最深的事情及感受。(指向目标1)读一读教材中提供的两组词语:畅快欣喜若狂激动欣慰感动归心似箭盼望惧怕愤怒沮丧愧疚难过忐忑不安追悔莫及说说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并比较上下两组词语感情色彩的不同?然后回忆自己生活经历中的感受。3.小组交流讨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可从学校、家庭到社会概括地说出引发某种情感的事情。如:第一次国旗下讲话,旅行途中得到陌生人的帮助,第一次自己在家,看惊险、刺激的电影,参加敬老院的活动等。4.表达交流。(指向目标1)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回忆当时的心情怎样。学习任务二:研读习作要求,了解怎样写。1.自读课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2.明确:(1)写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理清思路写下来。(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3)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学习任务三:讨论与回顾,确定选材与方法。(一)选材小组交流,选定要写的内容。(指向目标2)出示讨论提纲:1.要流露的感受是什么?2.你打算通过什么事情来抒发情感?3.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这件事?4.打算拟定什么题目?学生自由交流,选定写作主题。(二)方法指导1.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匆匆》一文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2.《匆匆》在写法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3.《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又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课文在写法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有时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4.从两篇习作例文中你又学会了哪些写作方法?(表达情感的方法:一是可以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二是内心独白可以直接表达情感;三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四是可以围绕一条主线表达情感。)5.小结: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从学过的课文中汲取营养,学习名家的写法,在模仿中创造自己的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