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小学教师资格证)-第一章教师职业理论课件_第1页
综合素质(小学教师资格证)-第一章教师职业理论课件_第2页
综合素质(小学教师资格证)-第一章教师职业理论课件_第3页
综合素质(小学教师资格证)-第一章教师职业理论课件_第4页
综合素质(小学教师资格证)-第一章教师职业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素质(小学版)第一章教师职业理论Part1第一节教育观素质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许多有识之士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要以“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为主,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而且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全面推进(一)素质教育思潮与实践背景的形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

规定“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強”。井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由此,素质教育的思潮和教育价值逐步成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要求。(ニ)价值导向与初步实验阶段在这ー阶段,中小学乃至大学较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但接受了现代素质教育价值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通过此类教育改革,找到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全面推进(三)中小学乃至大学较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阶段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

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四)全面推进阶段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全面推进2001年5月2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終身发展奠定基础”。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该纲要旨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6月11~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2001年秋季,新课程开始在全国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进人ー个新阶段。2006年6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針,实施素质教育”,表明素质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指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題,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カ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出:1

(四)全面推进阶段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它以注重人各方面的程度和水平的实际发展为主要特征,追求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引领和促迸。《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徳、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以分数衡量学生的做法。仅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这种做法有失教育公平。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要求(重点)

(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9真I题I链I接吴老师在调整座位时让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优先挑选喜欢的座位,吴老师的做法( )oA.利于激励学生 B.便于班级管理C.有失教育公平 D.有违因材施教答案:C答案:C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要求10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是辩证统ー的关系。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就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把培养优秀人

才的任务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把合格率与优秀率结合起来,在保证合格

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要倡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扭转那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实质是最优发展、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不是齐步走。分层分组教学是ー种既能适应个别差异又有较高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快慢班有本质不同。从目的来看,传统的快慢班实际上是ー种英才教育的模式,而分层分组教学则着眼于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教育资源配置看,传统的快慢班中,快班学生享有较好的教育资源,而在分层分组教学中,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公平的甚至是补偿性的。12真I题I链I接期末考试前ー个月,某校突然决定将音、体、美课程提前考査,将课时留给语、数、外课程。该学校的做法()。A.正确,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B.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C.错误,不利于校际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答案:D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要求1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祥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社会各界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还要改变那种只重视教授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要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结构,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要改变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增强农村特別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素质教育应从促进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健康发展出发,不是把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看作知识的主人;不仅仅把学生当作认知体,更重要的、更本质的是把学生作为包含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为学生指导完整人生,帮助其形成強大的人格力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素质教育要求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坚持因材施教。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4、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是以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实施素质教育应当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需要指出的是,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并不是只重视人的发展需要,不重视社会发展需要。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现在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16真I题I链I接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答案:A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要求17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素质教育的实施17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ー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終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一)转变课程功能18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ー贯

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程重视不同课程领域(特別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綜合。课程结构的这种转变,与课程功能的转变遥相呼应,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新时期的培养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三、素质教育的实施18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

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的这ー转变,力争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此外,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课程内容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況,极大地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ニ)调整课程结构(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19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參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我们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三、素质教育的实施19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

进教学实践的功能。ー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ニ是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參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要将评价看作是ー个系统,从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选择多祥的评价工具,到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形成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每ー个环节都是通过评价促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记录,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2020真I题I链I接孙老师给小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道,其他题型全对,能够非常好地运用循环小数简便记法等知识,等级评定为优秀。”关于孙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孙老师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B.孙老师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C.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 D.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答案:A三、素质教育的实施21三、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

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次课程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統一性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助于教材的多祥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2(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終主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这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现行的课堂教学,在目标要求的先进性、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在目标的实现策略和具体操作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需要的满足,学习方法的指导等,要渗透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四、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二)构建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素质教育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实现,首先取决于教学内容。构建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是最为迫切、最为关键的一歩。

在以往的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过多地考虑了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忽视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了科学与人、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广泛而紧密的联系。

新课程内容体系着カ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終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文明卫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23(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课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參与教学,不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深层次原因。

时至今日,ー些学校和教师依然囿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抛开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没有科学地理解和掌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ー个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能力。四、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产生ー种强大的内驱力,激励每位教师全身心投人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其次,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因为师德对教师行为起导向作用。另外,还要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优化学校管理,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24(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教师能动性的基础上,要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就要建立多M就上,可贿纖轉与传擁式、技能形成与训练模式、能力获得与培养模式、行为规范的认同与示范模式、态度改变与教化模式等;从内容方面考虑,可以有概念教学模式、例题教学模式、思想方法教学模式等。宏观层次上,可以有学习一教授模式、发现一指导模式、问题ー解决模式等。四、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25五、当前素质教育存在的教育现象及对策探讨010203重智育,轻德育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相当多的中小学所进行的智育,不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智力为主的智育,而是搞题海战术,违背了教育规律,使小学教育内部失衡,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文化知识传授,轻创新精神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是被动地接受,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分数上去了,学生的綜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却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和教师往往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忽视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现在小学教育为了单纯追求“高分效应”和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过重,学生休息时间不充足,学习压カ太,学习生活枯燥,这也是不少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ー是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ニ是速度、爆发力、力量耐カ和耐カ素质水平进ー步下降;三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四是近视、听カ患病率仍高居不下,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0405(一)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五、当前素质教育存在的教育现象及对策探讨010203转变教有观念一是从面向升学转向适应社会需求。ニ是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全体学生。三是从无视人的发展规律转向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四是从办好教育是学校的任务转向办好教育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提高教师队伍棄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勤奋、扎实、严谨、创新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考试制度改变只看考试分数的惯用做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多元发展,把学生个性的激发、能力的升华、綜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主要评价指标。(ニ)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探讨Part2第二节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2829

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ー种概括,是对为使

受教育者得到多方面发展而实施的培养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的总称,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徳育、智育、体育、美育通常被当作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指对人的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徳教育。广义的德育不仅包括道徳教育,还包括涉及人成长生活的其他品德内容,如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其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徳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徳、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具有为国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他们形成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生,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新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讲究心理卫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完善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等。

智育,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

其基本任务包括: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保健知识,增强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的教育活动。其基本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运动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活动。其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統一。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构成ー个整体,各部分都不可能孤立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作用。(ニ)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30(ニ)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30真I题I链I接班主任张老师决定,凡是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可以免除班级卫生义务。张老师的做法()。A.不利于学生品德养成 B.有利于班级管理创新C.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 D.不利于学生平均发展答案:A31ニ、学生的本质特征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另ー个主体,是相对教师而言的。

(一)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首先是由教学活动的任务决定的,教学要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就必须掌握人类文明的精华;其次,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当有限,不可能凡事都经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再次,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经验,可以缩短个体的不成熟期,使其今后的发展更为顺利。32ニ、学生的本质特征010203独立性。承认学生独立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承认独立性也就承认了学生发展过程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祥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选择性。即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在多种目标、多种活动中进行抉择。学生对教学的影响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根据主体的条件(愿望、态度、能力等)来进行选择。。调控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创造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可以超越教师的认识,超越时代的认识与实践界限,科学地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并创造具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自我意识性。即学生作为主体对自己的状态及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情感、态度、行为等的自我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识越全面、客观,自我意识就越強;反之,自我认知的水平低,自我调控能力較差,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小。0405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具有主体性,即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包括:(ニ)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ニ、学生的本质特征(三)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人的发展”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小学生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展上,更表现在心理的发展上;不仅表现在发展的速度上,而且表现在发展的广度、深度上。34三、以人为本(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既是ー种社会发展思想,也是ー种教育思想,两者密切联系在一起。从社会发展思想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ー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就是说科学发展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分享。

从教育思想看,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目标;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35三、以人为本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这意味着学生是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这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真I题I链I接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ー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別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A.学生的完整性 B.学生的个体性C.学生的独立性 D.学生的发展性答案:D36三、以人为本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教师应将学生的差异性视为ー种财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真I题I链I接

(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A.学生的发展性

B.学生的主体性C.学生的独特性

D.学生的自主性答案:C37三、以人为本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将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教师切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8三、以人为本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现代社会是ー个民主、平等的,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成绩或缺陷等歧视学生。第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公平地对待每ー个学生,服务每ー个学生,关注每ー个学生。对不同性別、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不偏心、不偏袓、同等对待。爱全体学生,才是爱学生的真谛所在。

(三)以人为本,公正对待每个学生39三、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表现在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ー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平等地交換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和要求。

(三)以人为本,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小丽考试不理想,发卷子时,刘老师对她说你还穿‘耐克’,赶紧回家换‘特歩’吧。耐克的标志是V,特步的标志是X!”小丽顿时羞红了脸。这表明刘老师()。A.教学语言有失严谨 B.无视学生人格尊严C.批评学生严而有格 D.教育学生严慈相济答案:B真I题I链I接40三、以人为本

第二,要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所谓“爱无差等,ー视同仁”,教师不应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为标准处理师生关系,要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而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ー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人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规律,以公正、合理、宽容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

(三)以人为本,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ー个学生正在画漫画,漫画上的卢老师奇丑无比。卢老师笑着说:“希望你有马良神笔,让老师美起来。”这体现了卢老师能()。A.宽容学生 B.公正待生C.严于律己 D.严慈相济答案:A真I题I链I接41三、以人为本第三,要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努力创设ー个民主、平等的班集体。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进步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教育工作者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因此,评价公正也是体现教育公正的ー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写评语、打分数,还是选举时,都应该做到不徇私情、规范准确。

(三)以人为本,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第四,要公正客观地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与同学、学校、教师等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时,必须主持公道。教师应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

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实现教育的公正,完善学生人格,健全学生心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公正,是ー种追求,也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体カ行。

42三、以人为本第五,要关注学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体验。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过程应该让学生有愉悦的情緒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三)以人为本,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A.学生的习惯培养 B.学生的人格养成C.学生的知识储备 D.学生的情感体验答案:D真I题I链I接43三、以人为本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其中,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ー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教育公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在教育机会对所有学生来说是均等的。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ー是入学机会均等,ニ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教育公正图1-1中,教师的做法违背的是()。A.教育公平 B.因材施教C.因势利导 D.循循善诱答案:A真I题I链I接今天你们不用来上公开课了!44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这个概念是宋代朱熹在总结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相关思想时提出的。这一理论发展为今天的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是ー种有创意的教育方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意义第一,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现的前提和途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二,学生成才的最重要的内在条件。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个性化的人才。个性对ー个人的成才起着决定作用。个性的培养与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第三,个性教师应注意自己的品养,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摸。第四,提升办学品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每个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45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ニ)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第一,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第二,在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第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设计最优化的教育方案,并运用于教育实践。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应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減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的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別,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从而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46Part3第三节教师观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被普遍认可与自觉建设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才开始的。1966年10月,国际劳エ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ー种专业。”教师职业是专门性职业,因此教师就是专业人员。在国际劳エ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教师被列人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我国于

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的专业人员”,并相继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12月)和《〈教师资格条例〉实

施办法》(2000年9月),通过资格认定来体现教师职业的专门性。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教书育人的实质来看,教师职业是ー种比其他职业更具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发展性、教育内容的多祥性、教育环境的变化性和不可控性等决定了教育教学认识的发展性和整体性,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方式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育内容及不同的教育条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才能,进行科学创造,设计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方法,机智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性职业一、教师职业(ニ)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三)教师职业的责任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教师的职责

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就是要求教师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教师集体、社会负责。(四)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职业价值是指教师职业这ー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主体包括社会、群体和个体

(包括教师群体和个体)。教师职业价值不仅包括职业的外在价值层面,也包括职业的内

在价值层面。前者指的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使命以及实际的社会贡献,这是教师职业存在的根本依据和实现自身主体价值的根本途径;后者指的是教师职业对于教师这ー主体的价值和意义,是教师在社会系统和职业体系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待遇、地位以及自我发展和精神上的自由程度。它有ー个层级体系,包括維持生计的实用价值、满足社会性需要的精神价值,以及独立进行创造而获得的内在尊严与快乐的生命价值。一、教师职业教师劳动是整个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同时有自身的特殊性。教师的劳动对象不是物,而是人;劳动成果也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是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思想观点的人。可以说教师劳动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因此,教师劳动具有和其他社会劳动不同的特点。(一)复杂性、创造性教师劳动不是简单劳动,而是复杂的精神劳动。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对象的多祥性和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决定的。教师的劳动需要全面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人格特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领域教育和教学規律,』杂多“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学生。(ニ)连续性、广延性教师在劳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广延性。虽然教育活动有时间、空间限制,但教师不能因为教学时间巳到,而置学生存在的学习疑问而不顾,也不能对学生

在校外发生的问题置之不理。为了取得校内外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就需要教师突破学校教育的时空界限,把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空间,去“追踪”自己的学生,家庭和社区的配合形成校内外教育合力,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ニ、教师劳动特点(三)长期性、间接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劳动产品也是人,而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教师的劳动不仅周期长,而且见效慢。要把身心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四)主体性、示范性教师的劳动过程是用教师自身具备的知识、才能、品质等素质去影响学生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学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教育机智的发挥。这就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劳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因而当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其人格品质往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学校里,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正是以他的全部人格、知识和才华影响着学生,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ニ、教师劳动特点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ー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者成为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以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迸,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迸。另ー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三、现代教师观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来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是ー种“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強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与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增强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三、现代教师观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況下,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学校、课堂,因为教师不仅是学校的ー员,更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別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ニ)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不良的学生、被孤立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三、现代教师观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具体包括:

(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具体包括:(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三、现代教师观真I题I链I接常言道:“教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这句话启示我们,教育应该坚持()。A.以情感体验为主 B.以说服教育为主C.以实践锻炼为主 D.以表扬激励为主答案:D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具体包括:(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和价值;(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ー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要轻易告诉学生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ー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真I题I链I接老师在专心致志地讲课吋,发现有学生开小差。老师应采取的措施是()。A.暂停上课,让学生站着听课B.大发雷霆,要求学生公开检讨

C.停止上课,对学生反复劝说D.轻拍学生,提醒学生集中精力答案:D三、现代教师观3.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工作时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ー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即在行动結束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其他教师发生联系,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课程的綜合化趋势特別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迸。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会影响教学,而且具有教育功能。

三、现代教师观(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

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

理想、专业道徳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四、教师专业发展(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途径来看,主要包括职前教育、新教师的人职辅导、教师的在

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教师的自我研修、同伴互助和家校合1.职前教育职前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它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为此,职前教育必须强化其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职能;注重职前专业信念体系的形成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建构反映教师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建立有效的教育实习制度。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新教师的入职辅导主要是由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在我国,各级师范院校还承担了短期的系统培训新教师的工作,其目的是向新教师提供系统而持续的帮助,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四、教师专业发展3.在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适应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相結合的方式,引导教师掌握不断涌现的现代教育理论,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対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辅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可以是业余进修,也可以是校本培训(如集体观摩、相互评课、相互研讨)。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种教育模式カ图在大学的教育学院与中小学之间建立协作关系,以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巳不仅仅是ー种计划方案,而是已经整合进了教师教育模式中。5.自我研傪教师的自我研修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自我研修的方式主要有经常性的、系統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教师的自我研修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6.同伴互助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要求加强教师间的交住、互动和合作。日常教学之余,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同时,应积极探讨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指引教师平等对话,精诚协作,相互促迸,在团队中共同成长。除了集体备课、以优带新、课例引领等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反思互动、案例评析、定向研讨、互动观摩和沙龙会谈等形式来加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

四、教师专业发展真I题I链I接某校经常组织同一学科教师相互观摩教学,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教学的建议。这种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A.进修培训 B.同伴互助C.师德结对 D.自我研修答案:B7.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包括社区)共同承担学生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參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家校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可以优化教育环境,而且有利于强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家园合作的成效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家园合作可以强化教师职业荣誉感和奉献意识,在家园合作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教师专业发展(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1.课程研发的意识教师的课程研发意识主要是指校本的课程研发。校本课程研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研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校本课程研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师课程意识的确立,有赖于教师在课程研发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真I题I链I接常老师经常利用周末向农民请教农业知识,看科普书籍,并把这些内容融人到教学中,还印成小册子分发给同事。这说明常老师具有()。课程研发的意识 B.校本教研的意识课程评价的意识 D.校本培训的意识答案:A

四、教师专业发展2.校本教研的意识校本教研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形式,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校本教研的意识。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3.校本培训的意识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此外,校本课程是ー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4.课程评价的意识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教师的课程意识能够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与能动性,提升课程实践的品质与理性,使教师专业发展走向自主与自由。教师课程评价能力要求教师在掌握必要的课程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领会丨I和遵循课程评价的准则,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II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另外,i!教师还要关注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专业发展(四)教师教学理念第一,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

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科^自己臓学』練,M也不能他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ー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第二,要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客”。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綜合考虑的結果。第三,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ー个不断地克服困难,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不断认识了解事物的过程。因此,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是绝对重要的。学生学会了,并不代表他的学习过程就是合理的、科学的。我们只有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才不会被表面的学习结果所蒙蔽,才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正确的学习结果和科学的学习过程得到和谐统一。四、教师专业发展真I题I链I接对某ー数学题,小卫和小波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周老师没有简单判断孰优孰劣,而是请他们上台陈述自己思考、推理、证明的步骤。这ー做法,突出体现了周老师具有()。A.关注过程的教学理念 B.关注結果的教学理念C.关注情感的教学理念 D.关注知识的教学理念答案:A(五)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方法A.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

化时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学会获得信息资源以及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对教师的专

业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木,并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B.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

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学而不思则罔”,如果ー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他就会陷人迷惘困惑。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而要进行科学分析,結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四、教师专业发展C.培养创新精神与强化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创造型

人才。这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经常主动更新观念,学习新知,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D.重视教师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日常教学之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