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控制系统
ComputercontrolSystem
-----理跄、设计与实瓠
工程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邢航
2010年9月
1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
数学描述
3.1离散系统时域描述——差分方程
3.2z变换
3.3脉冲传递函数
3.4离散系统的方块图分析差分方程
3.5离散系统的频域描述脉冲传递函数
3.7应用实例频率特性
状态空间方程
2
3.1离散系统时域描述差分方程
3
3.L1差分的定义
•连续函数,⑺,采样后为人切)H~>fg
一阶向前差分:Af(左)=f(k+l)-/(/c)
二阶向前差分:及于*)=Af(/<+l)-Af(/<)
=/(左+2)—2/、吩+1)+/、(左)
/>阶向前差分:A-A^-W+1)-Aw-1/(Ar)
一阶向后差分:\f(k)=f(k-l)
二阶向后差分:『〃左)=V[Vf(t)]=f(k)-2/(左-1)+f(k-2)
〃阶向后差分:m="f(k)7"k—D
4
3.1.2差分方程(differenceequation)
差分方程是描述离散系统的方程
2
+改(,)二质⑺s^as-b
度续系统■■■■■■■(a)
微分用向前差分代替
/⑺C+as+bC(t)c*(/)
(b)
(二二尸(左)代替r(/)
c(R)代替C”)
[c\k+2)-2c(k+1)+c(A)]+a[c(k+1)-c(Zr)]+bc(k)=kr(k)
c(k+2)+(a-2)c(Zr+1)+(1—〃+b)c(k)=kr(k)
c(k+2)+a/Ik+1)+a2c(k)=kr(k)
5
二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二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c(k+2)+aYc(k+1)+a2c(k)=kr(k)
一般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
□两种表示方法
差分方程的向前差分表示:
(n-------------------------------------------------------------------------------------------------------------4
c(k+77)+”]C(k+〃-1)+a<[k+〃-2)+…%c(")
=bor{k+〃1)+〃1r(4+m—1)4-----Fbmr(k)m<n
u
差分方程的向后差分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fi
c(k)+aYc(k-1)+ci2c(k-2)4-----1a〃c(k一〃)
=bQr(k)+btr(k-1)+--•+b〃j(k-m)in<n
3.1.3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迭代求解
差分方程的解」r通解是与方程初始状态有关的解。
L特解与外部输入有关。
差分方程求解1-递推法(P49,例3-1)
c(A)-0.5c(A-l)=r(A)c(0)=0r(Zr)=1
c(k)=r(A)+0.5c(A-1)
k=l,c(l)=r⑴+0.5c(l-l)=1+0.5c(0)=1
k=2,c(2)=*2)+0.5=2-1)=1+0.5=1)=1+0.5=15
k=3,c(3)=r(3)+0.5c(3-1)=1+0.5c(2)=1+0.5x1.5=1,75
依此类推,迭代下去就可以求得任意时刻输出eg)
7
特点:算法简单,无闭合形式,便于编程求解。
例3-1采用MATLAB程序求解
㊀MATLAB程序:
n=10;3。定义计算的点数
c(l:n)=O;r(l:n)=l;k(l)=O;%)定义输入输出和点数的初值
fori=2:n
c(i)=r(i)+0.5*c(i-l);k(i)=k(i-l)+l;
end
z%)绘输出响应图,每一点上用。表示
plot(kzc/k:o)
解序列为:k=0,1,…,9时,
0=0,1.0000,1.5000,1.7500,§
1.8750,1.9375,1.9688,
1.9844,1.9922,1.9961人
差分方程的解序列表示8
与拉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相同,
差分方程的另一个求解方法是利用Z变换求解。
9
3.2z变换
在离散系统中,采用Z变换得到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它将在离散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10
N)——人——广⑺
3.2.1二变换定义
采样信号/*⑺N八⑦卬一4)
尸*($)="/*«)]=£/(")「,
nr」=。
J二。U.X4>k">L'<=
一V
注意:
F(z)=iy(H)「
采样信号;变换中,二】代表信号
的::变换£=0滞后一个采样周期,
称为单位延迟因子。
11
采样脉冲序列进行Z变换的写法:
Z"*(川,Z"(f)],Z[f(kT)lZ[F(s)]
F(z)的表现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对控制工程中多数信
号,:变换所表示的无穷级数是收敛的
,并可写成闭合形式。
□:的有理分式:
◎
产⑴=时+仆2+…+…'。)
m<n
工十0”-1工+…+G7+”
□的有理分式:(在L变换中没有)
=Xa++…++)
,~-T+-+CL+C°「I=n-m
□零、极点形式:
:尸⑴=KN⑶=K(Z-G)…(…〃,)
111<11
“B(z)(z-Pi)…(z-p〃)
(L变换)_"
;变换过程:/«)-----►/*(s)z=e>F(z)
I——►3(t-kT)nz*---------
z变换的特点:
1)得到幕级数形式,可以简化研究o尸⑶是有理多项式
2)11在时间上延时一个采样周期,故从时间上看
是延迟的,称为单位延迟因子。
Z-10b。-T)尸=6。-27)
只对应采样点
13
2z反变换
□求与:变换相对应的采样序列函数的过程称为:反变换。
z力/⑶]=/*«)=>/(4)
二反变换唯一,且对应的是采样序列值
Z”(z)]w/⑺
:变换只能反映采样点的信号,
不能反映采样点之间的行为。
0T2T3T4T5T6F,4
322z变换的基本定理
1.线性定理幻/⑺+区(f)]=〃4⑴+bF2(z)
2.实位移定理(时移定理)
向前差分
(1)右位移(延迟)定理相当于拉
和向后差
式变换中
n分的Z变换
Z[f(t-T)]=z-F(z)的微分和
n将用到此
积分定理
(2)左位移(超前)定理定理
//—1
Z"(f+〃T)]=Z〃尸(z)—Z/(AT)zT
Ar=O
3.复域位移定理Z[«”/⑺]=F(ze±aT)
15
4.初值定理
若存在极限lim尸仁),则有:/(O)=lim/(1)
Z—>00i―>00
证明:
尸⑶=£/(1)「=/(o)+/(T)z-1+f(2T)z-2+…
后=0
当Z趋于无穷时,两边取极限,7.00,7-1.0
上式成立。
利用初值定理检查z变换的结果是否有错很方便。
16
5.终值定理
假定函数F(z)全部极点均在z平面的单位圆内
或最多有一个极点在:=1处,则
limf(kT)=lim(l-z-1)F(z)=lim(z-l)F(z)
k—gz->lz->l
应用终值定理可以方便分析系统的稳态性能。
17
终值定理成立的条件:
(1一1)尸⑶在单位圆上和圆外没有极点。
4«J
当Af8,应有/(A)=2"f8
不满足条件而强行采用终值定理公式隹
结果如下:
W吟(一尸金=062
18
3.2.3求z变换及反变换方法
1.二变换方法
(1)级数求和法(根据定义)
例3-6求指数函数/(,)=/的;变换
O0
/(/)=Xe-kT8(t-kT)=—T)+D(,-27)+…
k=Q
尸(二)=S/(kT):k=1+«-,-1+«-2•一2+...
条件:<11
19
(2)方(s)的z变换
(1反变换)f(八(采样)
尸(S)”了「♦/(')空红尸(Z)
利用S域中的部分分式展开:
例3.7试求的湮换。
1--1-------1-------------
解:/⑸二叮⑺"
S(S+I)SS+1一>占"j'
式1-e")
/⑶=Z[Rs—'六一
(z-l)(z-e-r)
另一种由尸⑸求取尸⑶的方法是留数计算方法。大纲不要求
利用MATLAB软件中的符号语言工具箱:
§+2
已知尸(§)二—总F,通过部分分式展开法求「⑴。
s($+l)(s+3)
就二
运行结果
F=sym(,(s+2)/(s*(s+l)A2*(s+3))f);
R=
%传递函数F⑸进行符号定义0.0833
方提取分子分母-0.7500
[numFzdenF]=numden(F);
pnumF=sym2poly(numF);%将分母转化为一般多项式-0.5000
0.6667
pdenF=sym2poly(denF);眺将分子转化为一般多项式P=
干[R,P,K]=residue(pmjmF,pdenF)%)部分分式展开-3.0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1.0000
对应部分分式分解结果为:-1.0000
0
F(s)=0.0833———0.7500—--0.5000―^+0,6667^K=
s+3s+1(§+1),s[]
F(z)=0.0833—^---0.7500—^---0.5000—^--+0.6667—
21
(3)利用z变换定理求取z变换式
,―…ZsincoT
例3-8:已知/⑺=§iud的z变换-)X-T+i
试求fi⑴=«一"sincot的二变换。
解:利用[变换中的复位移定理可以很容易得到
彳…sinCDT二____♦飞也如____
Z|_CsinG)t\——;一~万~__22“一°丁mamT4-。口工
z'e-2zecos勿丁+1&//cos©/+c
复域位移定理
Z[e^f(t)]=F(ze±aT)
22
(4)查表法
♦实际应用时可能遇到各种复杂函数,不可能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推导计算。实际上,前人
已通过各种方法针对常用函数进行了计算,
求出了相应的尸⑴并列出了表格,工程人员应
用时,根据已知函数直接查表即可。具体表
格见附录A。
/⑺部分分式,力⑺查表,耳求唐一.⑴
尸(S)部今但•丹(S)查表,耳(Z)求知一尸⑴
23
部分分式展开法——查表法
尸(S)=9=%s〃'…+鬣
N(s)S〃+〃]S"-1+..•%§+%
1.当力⑸=0无重根时
"、)=?+袅+…+三+…+三q=(-,).「⑸
2.当4s)=0有重根时,设1为r阶重根
cC「,=(♦$)尸⑸L
尸(s)=——二一十——仁—+…
(―(f)T
=£[($—)]
C
上▲十一+―«
+4+$
S—§]s—
r+l专务(一门⑸]
505]
24
2.z反变换方法
⑴查表法、部分分式法
一⑴一部分分变.Z6⑶空卫/⑺-^5^八)
—尸⑴—=—4—-F—4^―+…+4,
()分子上往W,____ww,■w
Fz&4>-J«-《2,一&“
往有Z,为了对
应查表方便。二L2.…,〃
-可以直接查表
F口(z/)、=—虫3—+—4%—+•••+―4]♦
",e',W
G2].A>~2X>
I查表
/(叮)=4噂+4噌+…+4"=尤4/
i=i
811
/"(')=Z(Z4Z*-u)
k=0Z=1
例3・9求z反变换尸(:)=三拿T暮2
㊀MATLAB程序:、
Fz=sym(/(-3*z人2+z)/(z人2・2*z+l),);加进彳亍符号定义
F=Fz/'zf;
%提取分子分母
[numFzdenF]=numden(F);结果
pnumF=sym2poly(numF);%)将分母转化为一般多项式R=
pdenF=sym2poly(denF);-3
c部分分式展开
q[RzPzK]=residue(pnumFzpdenF)Vb-2
0
尸⑶-3—_-_2__—___0____—(―2—3____P_=
zZ-1(z-I)2z—0(z-1)2z—11
1
查表可得0
f(k)--2k-3u(k)K=
[]
26
⑶累级数展开法(长除法)
尸(G=/(0)+/(r)z-1+/QT)[2+…+f(kT)z-k+…
f⑺=/((W)+/(7W-T)+/(2T)5(f-2T)+…+/(4)6("⑺+…
10尸*
例3-10已知尸⑶I」一二一2,求f⑴
1卜'+IS::+17.^+18.75-'-…F(z)=IO—+15:2+175j3+18.75:T+…
TW+0,52^^厂
T1Dt:-15葭一血、f(t)=0+105(,-T)+155("2T)
15-—5只
+17.56(7—3T)+18.756(,—4T)+…
-恤—3
心-一工
对该例,从相关系数中可以归纳得:
一)1-5『|一26.25丁+8.75:-
18.75^-8.75?QD
/*(1)=工20(1-0.5%)5(,-kT)
27
324差分方程z变换解法
28
3.2.4差分方程N变换解法
利用及换求解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将差分方程的求解转
换为代数方程的求解
例3-11用;变换法求差分方程c(k+2)-3c(k+l)+2c(k)=4^
解:(1)对每一项做z变换-—+
7—■
(Z2-3:+2)C(-)-“(1)-z%(0)+3.(0)=z/(Z-4)
左位移(超前)定理
/z-1
Z[/(r+nT)]=zwF(z)-Yf(kT^~k
k=0
29
假设初始条件为零,上式第2项为零
(3)z反变换
部分分式展开得到
0.166-0.5二_0.33二
C(5)=
z-42—2z-1
查表可得
c(/c)=(0.166(4/-0.5(2/+0.333)
30
差分方程的解法一Z变换法
例:x(A+2)—3x(R+l)+2x(A)=0,x(0)=0,x(l)=1
求x(i)=?
解:由x(A+2)->z2X(z)-z2x(0)-zX(l)=z2X(z)-z
kt工+1)tzX(z)-^x(O)=zX(z)
x(k)tX(z)
得:z2X(z)-z-3次⑴+2X(z)=o
(Z2-3Z+2)X(Z)=Z
・・・X(z)=———=--------—
Z-3z+2z—2z-1
由z—>A:查表,
X(ZT)=2A^-1,A=(U2
令曰IT31
差分方程的解法一Z变换法
例:c(k+1)—bc(k)=r(A),c(0)=。,r(k)=a
求c(k)=?
解:由c(A+l)->工C(l)一ZC(O)=NC⑴
2工C(Q一0⑴
得:
zC(z)-6C(z)=
a
―。遥¥2~
〃)仁-切
.•(3)=(♦az-b
由1->R:查表,c(k)=h"+h2bA40.12
令片kT
需要检验初始条件:A=0』时是否满足给定的初始条件
32
可以得出解析解,解法与连续微分方程对应亿与上“变换)。
3.3脉冲传递函数
33
3.3.1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
定义:在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量及换
离散系统脉(零初始条件)
冲传递函数
输入量Z变换
所谓零初始条件,是指在,<°时,输入脉冲序列各采样值
N—T)/(—2T),…以及输出脉冲序列各采样值c(—T),c(—27),…均为
零。
输出的采样信号:c\/)=Z1[C(z)]=Z-1[G(z)l?(z)]
34
若r(,)=5(,),c()=g()R(Z)C(z)
7(7)c'(f)
R(Z)=Z[3(t)]=l
C(z)=G(z)R(z)
r(t)Tr⑺
丽/G(s)
=G(z)=Z[g*⑺]R⑺c⑺.C(s)
(b)
图3-6脉冲传递函数
实际上许多采样系统输出是连续信号,而不是采样信号,如图(b)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用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可以在系统输出端虚设一个
开关,如图中虚线所示,并且它与输入采样开关同步工作,具有相同的采
样周期。必须指出,虚设的采样开关是不存在的,它只表明了脉冲传递函
数所能描述的是输出连续函数在采样时刻的离散值。
35
332脉冲传递函数特性
1.G(z)的求取如何由G(s)求G(N)
(1)对G(s)做拉氏反变换,求得脉冲响应
(2)对g⑺采样,求得离散系统脉冲的响应
8
g*8=Zg(kT)5(t-kT)
(3)对g*⑺做■换,得系统的脉冲传函2
K(S]K(2)_____
G(1)=Z[g*(f)]=Xg(AT):f
图3・6脉冲传递函数
几种表示法:G(z)=Z[g*⑺]=Z[g{t)]=Z[G(s)]
脉冲传递函数完全表征了系统或环节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特性,
并且也只由系统或环节本身的结构参数决定,与输入信号无关。
R(z)C(z)
VT*G⑶
,•(/)c(t)
⑶
G(z)的特点G(力
c'(/),的
「一
rr\t)
%)I/,
砥)/"丽
o从采样开关到采样开关dt),C(s)
(b)
图3・6脉冲传递函数
脉冲响/卜1八,、
应函数h(t)—G⑸三"G(%)
=ew
离散脉冲[*/八z["G(eJO)T)
响应函数"AG(Z)
37
G(Z)的物理可实现条件
而〃,+卬〃,-】+…十九
G(Z)=n>ni,可实现条件
Z"+"I?”1H------F%
例:假设6匕)=工@=:
Y(z)=z/^(z)
r(t)=3(t),R(z)=1o=>Y(z)=Z,y(/)=8(t+T)
输出信号出现在输入信号之前,
非因果的.物理上不存在。38
2.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与零点
♦:♦极点
》当G(:)是G(s)由通过工变换得到时,其极点按『e"关系一
一映射得到。
"G(Q的极点位置与G⑸的极点有关
“还与■切相关。了30时,极点密集映射在尸1附近。
♦:♦零点
>G(。的零点是r的复杂函数。采样会增加额外的零点。
k若G(s)没有不稳定的零点,且极点数与零点数之差大于2
,当采样周期较小时,G⑥总会出现不稳定的零点,变
成非最小相位系统C
》有不稳定零点的连续系统G(s),只要T取得合适,离散后
也可得到没有不稳定零点的G«)。
39
3.3.3差分方程与脉冲传递函数
1.由差分方程求脉冲传递函数
差分方程
c(k)+a-1)4-a2c(k—2)++a”c(k-n)
=4r(斤)+bj(k-l)d----bbtir(k一〃z)z
变
c(k)+£a.c(k-i)=^b.r(k-j)换
i=l/=0i
nmk冲传递函数
零初始条件:c⑴⑴=2%一,/?已)
/=i>o
fn
C(z)
系统输出
G(z)=C(二)=G(二次(二)=上^-------△(二)
R(D
1+£年7
z=0
n
△(二)=i+•1'为该系统的特征多项式40
2.由脉冲传递函数求差分方程
C(r)_
G(二)二/=o
n
H⑶1+5>厂
i=0
〃7〃
。(2)+工4/一'。(2)=工方产一,H(Z)
z=l_j=0
-Z反变换在计算机控制系
V统控制软件编程
〃in
实现时,由脉冲
c(k)+工qc(k-i)=£bj(k-j)传递函数求差分
/=ij=o方程是很重要的。
41
3-8已知以卜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求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1)c(左)+0.5c(n—1)—c(片一2)+0.5c(上一3)=4rg—r(k-2)-06•(左-3);
解:
(1)对差分方程进行z变换,得
(1+0.5二T一二一2+0.5二-3)c(二)=(4一二-2—0.6二一3)氏(二)
C(二)(4一二二—OF二一3)
G(二)二
R(二)一(1+0.5二一1-二一2+0.5二一3)
42
3.4离散系统的方块图分析
43
3.4.1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从采样开关到采样开关)
1.采样系统中连续部分的结构形式
R(s)"""C(s)
R(s)并不是所有结构
都能写出环节的
_离____散____脉__冲传函。6
<\
G(G?
<J
图(a)—连续输入与连续输出C(s)=G(s)&(s)
图(b)—连续输入与采样输出
C*(s)=[G(s)K(s)]*即C(z)=Z[G(s)&s)]=GK(z)3c
图(c)—采样输入与采样输出c(z)=G(z)7?(z)
图(d)一采样输入与连续输出C(s)=G(s)R*(s)加虚好痴3
2.串联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
在求取离散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时,如果系统由多个环节相串联,
则采样开关的数目和位置不同,求出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也不同。
1)串联环节之间有采样开关时
C(Z)=G2(N/(N)K(Z)
=G(z)R(z)
俳)=黑=&(加2(二)
由理想采样开关隔开的两个线性连续环节串联时的脉冲传递函数,等于这两个环
节各自的脉冲传递函数之积。这一结论,可以推广到个环节相串联时的情形。
45
2)串联环节之间无采样开关时
没有理想采样开关隔开的两个线性连续环节串联时的脉冲传递函数,等于这两
个环节传递函数乘积后的相应变换。这一结论也可以推广到个环节相串联时的
情形。
46
注意:⑴WGG⑴
例:G1($)=,,G2(S)=—
2
G1(Z)G2(Z)=Z-Z
s(z-D(z-er)
1(1Q)Z
Z[G⑸G2(S)]=Z
s(s+l)(Z-l)(Z-eT)
故有:G^G^z^GfiSz)
两者结果不同,但它们的极点相同,仅零点不同。
47
3)有零阶保持器时
7G(s)
G(z)=Z[(l-e-sT)-^-~]
s
G,(s)TG〃(s)
-e-sT
=ss
,G〃(s)
二(l-z—i)Z[^^]
s
48
3.并联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
⑶
3-9
根据Z变换的线性叠加定理:
CL)
G(z)=/=G(n+Ga)
A(Z)-
=Z[Gy(s)]+Z[G2(S)]
49
342闭环反馈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1.独立环节:在计算机控制系统里,两个相邻采样开关之间
的环节(不管其中有几个连续环节串联或并联)只称为1
个独立环节。
2.若闭环系统输入信号未被采样,则整个闭环系统的脉冲传
递函数将写不出来,只能写出输出信号z变换表达式。
3.若误差信号被采样,则认为输入、输出信号都有采样信号
即e*(,)=r*-c*(/)
50
由于在闭环系统中采样器有多种配置,因此闭环离散系统结构图形式叁不惟一。
下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误差采样闭环离散系统结构图。图中,虚线所示的理想
采样开关是为了便于分析而设的,所有理想采样开关都同步工作,采样周期
为。T
J---CT「-CT
“研-4)/2E⑦r—T1;匕
—1—cro--------------0-G(S)H------------------
海B⑦
—a(>-•*-
b(t)----------
-------------------H(s)-------------------
根据结构图以及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可建立如下方程组:
'C(z)=G(z)E(z)该闭环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C(z)=G(z)
<£(z)=E(z)_5(z)①(z)=
R(z)—l+GH(z)
B(z)=GH(z)E(z)51
闭环离散系统的误差脉冲传递函数
E(z)=1
①eQ)R(z)~l+GH(z)
与连续系统相类似,令①⑶或②⑶的分母多项式为零,便可得到闭环
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
D(z)=1+GH(z)=0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误差信号处没有采样开关,则不能求出闭环离散系
统的脉冲传递函数,而只能求出输出采样信号的Z变换函数C(z)o
52
一般规律:
前向通道所有独立环节Z变换的乘积
1+闭环回路中所有独立环节Z变换的乘积
(1)输入火⑸也作为一个连续环节看待。
(2)若A⑴存在,则可写出闭环系统的脉冲传
递函数;否则写不出来,只能写出输出信号z
变换表达式。
53
(2)H59(2)5+I(2)y
H(2)0
(2)50(2)51^55
(f9629+
1HG)D
(2)69(2)b
(2)7(2)59(2)5H(2)D
G)HWS(2)$+I、,
G)y乂右
(2)R(2)H$E(2)T9—(2)YH(2)R
QWEg
WETl\\L^
±S5TS&
一
一
」G54
(l«5---01,囤
反馈通道有采样开关
fF(s)」Yz)
y(z)=G(z)E(z)
£(z)=^(Z)-F(Z)F(Z)=K(Z)-)(Z)G(Z)E(Z)
G(z)n,、
£(z)=输出:F⑴=1+F(:)G5⑴
l+F(z)G(z)
55
试用C(二)表示题图3-10所列系统的输出,指出哪些系统可以写出输出对输入的脉冲
传递函数,哪些不能写出。
56
解:
(a)不能,。(二)=KG(二):
(b)能(输出加虚拟开关),■(二)=&二)G(二):
⑹能(输出加虚拟开关),c(二)二」(二)G,);
1+GH(二)
火G(二)
(d)不能,C(二)二
1+GH(二)
H(二)GU)
(e)能,
1+G(二)“(二)
火5(二)G式二)
⑴不能,C(二)二
l+GRGO
57
343CCS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1.数字部分的脉冲传递函数
口控制算法,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差分方程(:变换法)脉冲传递函数刀⑶
♦:♦连续传递函数与⑸脉冲传递函数0⑴
58
2.连续部分的脉冲传递函数
2计算机输出的控制指令小⑺是经过零阶保持器加到系统的
被控对象上的,因此系统的连续部分由零阶保持器和被控
对象组成。
u(k}U(z)i~~1
——-------G°(s)-^C(s)\
T|~:——-------
Go⑸-------------------------------J
图3T1连续部分的系统结构
被控对象C(Z)—-"心"1「1
传递函数。⑸
G(:)==z---------G=(1Y)Z-G0(s)
k_________JU⑶ss
59
3.闭环传递函数的求取
例3-12求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已知7=1秒。
-1
加)=Z[D(s)]二—
1I—eA』1I一
G(:)=aG0(:)=Z=(—
ss+1_s(s+l)」(l-e-Tz)
①(-)_「&)_刀1)30。«)
“R(z)l+)(z)G“Go(n
利用Matlab相应命令进行Z变换
口MATLAB命令:।
nu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旋转题目及答案数学
- 2025年化工元素制图题库及答案
- 古筝乐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空分制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 文库发布:Scratch与Arduino教学课件
- 食品安全配料知识培训总结
- 5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ps星空课件教学课件
- 煤矿采煤考试题库及答案
- 摩托车协议买卖合同模板
- 2024年全国体育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 核燃料生产成本分析-全面剖析
- 动火作业安全专项方案
- 旅游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基于企业所得税的视角
- 南大版一年级心理健康第15课《走进大自然》课件
- QC主管转正述职报告
- 2024年大连银行授信审批部招聘笔试真题
-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个案分析
- 液压系统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人脑的结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