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市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度秋学期高一年级学情调研(一)地理试题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出并涂卡,共40题,每题2分,总分80分)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18时51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瞿志刚身着新型舱外航天服首次出舱,据设计者介绍该新型舱外航天服(如图1)是一个小型的飞行器,它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压力防护、热防护以及氧气等生命保障的条件,并为航天员提供在舱外活动8小时的生命保障功能。12月9日15时40分,3位“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三位航天员所在的空间站所属的天体系统有()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新型舱外航天服的设计反映舱外()A.温度变化小 B.重力大 C.宇宙辐射少 D.气体稀薄3.强烈的太阳活动可能会造成空间站与地球通讯中断,原因是()A.高纬出现极光,影响短波通信 B.太阳风强度大,干扰电子设备C.全球气温升高,阻碍信号传输 D.干扰地磁稳定,影响轨道运行【答案】1.A2.D3.B【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三号空间站应属于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同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以外的所有星系的统称,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组成总星系,因此空间站不属于河外星系。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由材料“据设计者介绍该新型舱外航天服(如图1)是一个小型的飞行器,它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压力防护、热防护以及氧气等生命保障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型舱外航天服的设计反映舱外温度变化大,重力小,宇宙辐射强,气体稀薄,缺氧。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太阳风是从太阳活动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太阳爆发活动喷射的物质和能量到达近地空间后,会扰动地球上空的大气层(电离层),电离层扰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会是电子通信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B正确;高纬出现极光不会影响短波通信,A错误;全球气温升高不能阻碍信号传输,C错误;干扰地球磁场稳定,出现磁暴,会影响地球表面,不会影响轨道运行,D错误。故选B。【点睛】天体系统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一“天问一号”于2021年5月着陆火星表面,开展一系列科学探测任务。读火星与地球基本数据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名称与太阳的距离(×106千米)质量体积自转周期(天)公转周期(年)表面温度(K)地球149.6111.001.00288火星227.90.110.151.031.88210注:质量和体积都以地球为14.火星属于()A.恒星 B.行星 C.星云 D.彗星5.地球和火星表面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日远近 B.质量体积 C.自转周期 D.公转周期【答案】4B5.A【解析】【分析】【4题详解】火星围绕太阳系中的恒星太阳公转,为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故B正确,ACD错误。【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为距离太阳的远近,读图火星比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远,所以其温度比地球低,故A正确;质量体积主要影响其周围的大气层的厚度,对温度影响小,故B错误;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主要影响地球或火星的昼夜的长短和四季的长短变化,对火星和地球的温度差异影响小,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A。【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时代即将到来,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对构建新能源电力系统至关重要。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与第1天相比,第2天()A.太阳辐射强 B.晴天概率小 C.大气保温作用弱 D.昼夜温差大7.下列能源中,形成和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①地热、核能②煤炭、石油③潮汐能④风能、水能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6.B7.D【解析】【6题详解】本题读图时一定注意纵坐标,不能仅凭曲线的起伏大小判断多云导致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读图可知,第1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在300W/m2以上,第二天中午时太阳辐射强度还不到250300W/m2,说明与第1天相比,第2天晴天概率小,太阳辐射弱,(多云导致)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石油和煤炭是地质时期生物能转化而来,生物能是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而来,因此煤炭、石油形成和来源于太阳辐射,②符合题意;风能、水能来源于大气运动和水循环,而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④符合题意;地热、核能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①不符合题意;潮汐能来自于天体引力,与太阳辐射无关,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2)太阳辐射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项。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项”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出现 B.水体的运动 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9.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答案】8.D9.A【解析】【8题详解】生物的生长能量来自于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生物出现与太阳辐射有关,A不符合题意;风的形成和水体的运动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水体的运动、风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BC不符合题意;火山的喷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9题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地常规能源短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上海需要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来缓解能源紧张,A符合题意;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海的太阳资源并不最丰富,排除A;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能量分散,排除C;上海经济发达,能源短缺,排除D。故选A。【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2)太阳辐射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单位:小时),它与白昼长度、云量和地形等条件有关。如下图为我国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0.我国年日照时数()A.南方多,北方少 B.东部多,西部少 C.西北多,东南少 D.高原多,盆地少11.成都与上海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 B.地势 C.昼长 D.云量【答案】10.C11.D【解析】【10题详解】由图可知:我国年日照时数北方多,南方少,A错误;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且结合图可知,年日照时数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西北多,东南少,因此C正确,B错误;不同区域的高原与盆地无法比较,如塔里木盆地日照时数较多,四川盆地日照时数较少,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成都与上海两地纬度接近,昼长也接近,因此A、C错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都相对比较低平,B错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容易扩散,云量大,阴雨天气多,成为全国年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D正确。故选D。【点睛】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高的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纬度较低;污染轻,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记录显示:2017年9月6日晚,太阳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如图)。专家表示2019~2020年是太阳活动极小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闪焰”主要发生在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13.上一个太阳活动低谷年段约是A.2002~2003年 B.2005~2006年 C.2008~2009年 D.2011~2012年14.太阳活动极小期A.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会增大 B.太阳黑子和耀斑较少C.大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 D.可能出现“磁暴”现象【答案】12.B13.C14.B【解析】【12题详解】太阳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图中“闪焰”是太阳外部大气层突然发亮的现象,是耀斑爆发,耀斑主要发生在色球层,B正确。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太阳内部无法观测到,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太阳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2019~2020年是太阳活动极小期,上一次太阳活动低谷年段应该是11年前,即2008~2009年,C正确。故选C。【14题详解】太阳活动极小期,太阳活动较弱,太阳黑子和耀斑较少,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会减小,A错误,B正确。太阳活动较弱,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的地区减少,C错误。磁场收到干扰少,出现“磁暴”现象的几率减小,D错误。故选B。15.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在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期间,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时通信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据此完成下题。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下图()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太阳活动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从而影响通信传输。位于丙位置时,火星、太阳与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的方位来看,火星将会位于太阳的正后方,太阳将会对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C正确;乙、甲、丁位置,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受太阳的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是()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③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B.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C.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 D.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16.B17.D【解析】【16题详解】由于生物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因此生物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②符合题意;一定环境生活着相对应的生物,因此生物化石可以推测古地理环境,④符合题意;地球的年龄比生物存在的时间长,因此生物化石不能确定地球的年龄,①不符合题意;生物化石不能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7题详解】地层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某种统一的特征和属性的岩层,因此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生物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同一时代的生物群落具有相似性,因此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生物进化过程,对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强,因此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地球生物被迅速埋藏于地下,经过亿万年的演变,生物硬体部才被保存下来,再通过钙化、碳化、硅化、矿化而形成化石。化石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形成,研究化石可了解生物的发展情况,并能据以确定地层的年代。图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有胎盘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19.在甲化石地质年代出现的陆上植物是()A.孢子植物时代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答案】18.C19.D【解析】【18题详解】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早期,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有胎盘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鱼类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所以四化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分别是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有胎盘哺乳动物化石,即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9题详解】甲为恐龙化石,地质年代为中生代,被子植物在中生代出现,D正确;孢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A错误;裸子植物在古生代出现,B错误;海生藻类出现在早古生代,C错误,所以选D。【点睛】裸子植物(化石),就是指裸子植物的化石。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显花植物)的区别在于前者胚珠外面无包被物,是种子植物中较原始的类群,一般认为由前裸子植物演化而来。现代约有60属近700种,但它们在中生代,从数量到分布都达到发育的顶峰。追溯其起始时期和起源,可知在晚古生代它们就已在植物群中占有一定地位。北京市门头沟区灰峪村被称为“化石村”。在一次学生科学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在村后山坡的页岩地层中采集到了轮叶化石(下图)。专家说,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A.雪山 B.湖泊 C.深海 D.沙漠21.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A.鸟类化石 B.野生水稻 C.恐龙化石 D.煤炭资源【答案】20.B21.D【解析】【2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轮叶化石中的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喜欢湿润、阴凉、温暖的生长环境。它的生长离不开水分,耐旱性极差,多是生长在森林下层的阴暗而潮湿的环境里,耐旱品种极少。因此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湖泊,适宜蕨类植物生长,B选项正确。雪山、深海、沙漠不适宜蕨类植物生长,A、C、D选项错误。故选B。【21题详解】鸟类属于陆生的脊椎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A选项错误。野生水稻属于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B选项错误。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C选项错误。我国的主要成煤时期是晚古生代,因此在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可以发现煤炭资源,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根据地层和化石的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2.科学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上有腕足动物化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 B.通过该化石不能确定海洋的地质年代C.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 D.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地层厚度23.46亿年前地球形成,新生的地球()A.温度由高到低变化 B.先冷却,后增温C.较重的岩石物质固结成地壳 D.较轻的岩石物质熔融被吸进地球内部【答案】22.A23.A【解析】【22题详解】腕足动物是具两枚壳瓣的海生底栖固着动物,青藏高原上有腕足动物化石,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A正确;生物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地层的生物化石可以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但不可以确定海拔高度、地层厚度,BCD错误。故选A。【23题详解】许多学说认为,46亿年前新生的地球先呈熔融状态,后温度由高到低变化,较轻的岩石物质固结成地壳,较重的岩石物质熔融被吸进地球内部,从而形成目前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一般认为,从太阳星云分化出来的原始地球是均质的。后来由于放射性元素蜕变、微星碰撞及地球本身物质压缩等因素,地球累积了大量热能,使原始均质物质发生局部持续的熔融,从而导致了地球内部物质物理和化学的垂直分异与调整。较轻的硅铝物质缓慢上升,较重的铁、镁硅酸盐物质及铁镍物质下沉,原始地球乃逐渐形成了内部圈层结构。根据生物活动情况,地球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没有生命的地球阶段()A.经历了38.5亿年 B.细菌已经出现 C.海洋开始形成 D.对后来的生物没有意义25.原始生命的地球阶段()A.出现了生命大爆发 B.绿色植物出现C.大气成分没有变化 D.大多数时间处于多细胞生物演化阶段【答案】24.C25.B【解析】【24题详解】没有生命的地球阶段开始于地球的形成,结束于38.5亿年前,经历了约45.738.5=7.2亿年,A错;既然没有生命,细菌也就没有出现,B错;在没有生命的地球阶段,海洋开始形成,C正确;原始海洋是未来生命孕育的摇篮,对生命意义重大,D错。故选C。【25题详解】生命大爆发发生在充满生机的地球阶段,A错;该阶段蓝绿藻出现,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正确;蓝绿藻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地球大气成分逐渐发生变化,C错;该阶段大多数时间是单细胞生物的演化,D错。故选B。【点睛】冥古宙时期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太古宙时期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方法之一,某地理实践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某处的地层与化石进行了实践学习。表为该实践小组制作的地层剖面实践报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厚度(m)地层序号岩相特征25①含粉砂,黑色为煤50②含砾石,恐龙化石16③水平层理10④含珊瑚化石15⑤分选中等,沉积物棱角分明21⑥水平层理18⑦含三叶虫化石注: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26.地层②形成的地质年代为()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27.关于表中地层说法正确的是()A.地层②形成时期外力搬运作用较地层①弱 B.地层②形成时间较地层⑦形成的时间早C.地层④形成时期为海洋环境 D.地层①形成时期的气候为炎热干燥【答案】26.C27.C【解析】【26题详解】读表可知,地层②中含有恐龙化石,因此形成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27题详解】读表可知,地层②中含的是砾石,地层①中含的是粉砂,地层②中物质颗粒较地层①中的颗粒大,说明沉积环境中,流水搬运作用强,A错误;地层②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地层⑦中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因此地层②形成时间较地层⑦形成的时间晚,B错误;地层④中含的是珊瑚化石,因此形成时期为海洋环境,C正确;地层①含煤层,说明当时森林茂密,形成时期的气候为温暖湿润,D错误。故选C。【点睛】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动物演变: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中期鱼类时代,后期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3、植物变化:前寒武纪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陆地蕨类植物时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2020年1月25日01时55分土耳其东部(北纬38.35°,东经39.12°)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会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29.地震发生时,当地人们感觉到()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答案】28.C29.D【解析】【28题详解】一般认为地震波造成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地震波横波(慢)与纵波(快)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有一个较短的间隔(大约12秒左右),因此在地震发生后,横波到达之前是躲避或逃避的最好时间,即“黄金12秒”。由此判断,黄金12秒”产生的原因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C符合题意;从震源到人们所在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基本相同的,因此“黄金12秒”与传播介质差异无关,排除A;“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系不大,排除B、D。故选C。【29题详解】地震波中横波到达时表现为物体左右摇晃,纵波到达时表现为物体上下颠簸,由于地震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纵波快,横波慢,故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图中甲为()A.地表 B.软流层 C.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答案】30.C31.D【解析】【30题详解】从莫霍界面至地表为地壳,一般而言,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大陆上高山高原地壳厚,平原薄。故甲为莫霍界面,A错误,C正确。软流层在上地幔的上部,B错误。古登堡界面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D错误。故选C。【31题详解】地壳厚度厚薄不一,从图中可以看出,离海洋越近,地壳厚度越薄,A错误;地壳厚度大致从高山高原地区向沿海平原变薄,B、C错误;海拔越高,一般地壳厚度越厚,基本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D。【点睛】地壳厚度不一,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33.下列有关熔岩所在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答案】32.B33.D【解析】【32题详解】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熔岩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B符合题意;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熔岩,排除A;下地幔、地核位于地下很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传递热量的熔岩主要分布区域,排除CD。故选B。【33题详解】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熔岩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分界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2021年12月22日21时46分在常州市天宁区(北纬31.75度,东经120.00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I圈层 B.II圈层 C.Ⅲ圈层 D.IV圈层35.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I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II圈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不规则 D.IV圈层物质呈液态【答案】34.B35.D【解析】【34题详解】读图可知,I圈层是大气圈,II圈层是地壳,III圈层是水圈,IV圈层是外核。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洋壳平均厚度为6千米,地震发生在大陆上,因此震源位于地壳层,即II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3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I圈大气圈,根本热源来自太阳辐射,A错误;II圈层是地壳层,岩浆发源地被认为是软流层,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中,B错误;III圈层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错误;IV圈层上部为古登堡界面,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完全消失,不能通过IV层传播,说明IV圈层(外核)物质呈液态,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公里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6.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37.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答案】36.C37.B【解析】【36题详解】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A错。岩石圈包括上地幔的顶部和全部的地壳,B错。生物圈占据了岩石圈的上部,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正确。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D错。故选C。【37题详解】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水存在三态变化,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组成,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错。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地球内部圈层依然存在联系,D错。故选B。【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圈地幔(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如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3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40.在地球四大圈层中,由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而形成,反过来又对其他三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的是()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答案】38.A39.B40.D【解析】【38题详解】根据图示圈层降水、供水、渗透和供氧的功能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39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落花”属于生物圈(③),“春泥”属于岩石圈(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40题详解】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其范围是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全部。生物圈是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又对其他三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两部分。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其中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大气圈指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水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三道题,20空,总分20分)41.读“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图”(甲图)、“太阳系局部模式图”(乙图)和“地球昼夜分布图”(丙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丙显示,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2)将图乙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③____。(3)《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文中记载的太阳活动现象是____,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中的____(填字母)层。(4)除乙图所示因素外,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____、____。【答案】(1)太阳辐射(2)①.木星②.金星(3)①.黑子②.B(4)①.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②.地球上有液态水。【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图,太阳系局部模式图和地球昼夜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的大气结构,太阳活动,地球的普通型和特殊性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片和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小问2详解】根据图片,①为地球外侧的第二颗行星,为木星。②为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为水星。③为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为金星。【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文中记载的太阳活动为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