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甲和乙可以合成半导体材料丙,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丙由原子直接构成B.丁是一种化合物C.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2.下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 D.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ACO2CO点燃BCaOCaCO3高温煅烧C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DFeCl2溶液CuCl2加入适量镁粉,过滤A.A B.B C.C D.D5.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因为升温使原子间间隙变大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因为物质的气态分子小而液态分子大D.同样质量的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6.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D.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FeCl37.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鸡蛋清可减轻毒性8.下列关于燃烧与燃料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罐车汽油泄露,用水浇灌目的是降低汽油的着火点B.炒菜时油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増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氢气被称为清洁的能源,因为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9.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AlB.C60C.HD.Fe2O310.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变化与守恒: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B.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C.宏观与微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为研究酸的性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小刚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纯锌粒和粗锌粒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小刚仔细观察后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通过查阅资料小刚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他猜想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为了验证小刚的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____(填序号)。A盐酸B氯化铜C氯化钠D氯化钙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第(2)问的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小刚想通过用ag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粒的纯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虚线框中应接入图2中的_____(填序号),集气瓶上方残留的空气_____(填“会”或“不会”)对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小刚实验过程中共收集到VmL的氢气(氢气的密度为ρg/L),则该粗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a、ρ、V表示)。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实验组别一二三四稀盐酸质量/g100.0100.0100.0100.0混合物质量/g3.06.09.012.0所得溶液质量/g101.9103.8105.0a剩余固体质量/g00mn(1)原混合物中碳酸钙与氯化钙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2)求表中m的值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完整的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____(填序号)。①HNO3

②CuSO4

③CaCl214.氮原子、氨分子、浓氨水之间存在如图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由图1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由图2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由图3实验可得出的一条结论是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兴趣小组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方案l: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_____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II.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猜想(l):Na2SO4;猜想(2):Na2SO4和_____。现实验室提供以下试剂:氧化铁粉末、铜片、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以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猜想(2)成立16.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1)固液混合物中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2)将溶液B、C、D以及固液混合物E充分混合得到无色溶液F,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为了判断可能存在的物质,以下可以选用的是____。ACuOBNa2CO3CCuDpH试纸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A.由图可知,物质丙由原子直接构成,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丁中一定含有氯元素和氢元素,丁是一种化合物,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是由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解析】A选项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B选项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打开集气瓶只进水1/5;C选项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D选项红磷不足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答案选择B3、A【解析】

A.吹胀气球是因为气球中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的原因。此项不正确。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利用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原理;C.液氧和氧气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选A。4、B【解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Cl2溶液和CuCl2均能与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5、C【解析】

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因为升温使原子间间隙变大,故不符合题意;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冰是由水分子构成,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不符合题意;C、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因为物质的气态分子间隔比液态分子大,故符合题意;D、同样质量的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不符合题意。6、D【解析】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不符合题意;B、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不符合题意;C、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不符合题意;D、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FeCl2,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7、D【解析】

A、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适量摄入油脂,错误;B、亚硝酸钠致死量是3克,在香肠中加适量的亚硝酸纳,可保持肉制品鲜美,错误;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元素,错误;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鸡蛋清含有蛋白质,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鸡蛋淸可减轻毒性,正确。故选D。8、A【解析】

A.油罐车汽油泄露,用水浇灌目的是降低温度至汽油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错误;B.炒菜时油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可以隔绝氧气与油接触,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増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选项正确;D.氢气被称为清洁的能源,因为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没有污染,选项正确,故选A。9、A【解析】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思。【详解】A、Al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铝元素,表示一个铝原子,还能表示铝这一纯净物,符合题意;B、C60是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C、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D、Fe2O3是氧化铁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D【解析】

A、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正确;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正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正确;

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能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还要必须满足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

故选:D。【点睛】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Zn+H2SO4═ZnSO4+H2↑B四种溶液中的对溶液起了促进作用②不会【解析】(1)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纯锌粒和粗锌粒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2)仔细观察后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为了验证猜想,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B.氯化铜。(3)实验中发现加入上述第(2)问的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四种溶液中的对溶液起了促进作用。(4)想通过用ag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粒的纯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虚线框中应接入图2中的②,集气瓶上方残留的空气不会对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实验过程中共收集到VmL的氢气(氢气的密度为g/L),则该粗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解∶设ag的粗锌粒中含锌xgZn+H2SO4═ZnSO4+H2↑652XVmLg/L=,x=32500pv.该粗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酸的性质。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5:11.25【解析】

根据图表中数据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质量为5.0g,小于1.9g×3,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第一、二组稀盐酸还有剩余。由于第三组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详解】(1)由第一组数据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3.0g-101.9g=1.1g.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x=2.5g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2.5g:(3.0g-2.5g)=5:1。(2)第三组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g+9.0g-105.0g-m=4.0g-m。设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9.0g混合物中的碳酸钙质量=,m=1.25。答:(1)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5:1。(2)表中m的值为1.25。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Na+OH-HCl+NaOH=NaCl+H2O①【解析】(1)反应前后溶液中的和没有变化,故是Na+,所以是OH-(2)该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3)该反应是酸与碱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故选①.14、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等氨分子是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解析】

(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由图1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等;(2)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由图2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氨分子是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3)由于氨气易挥发。氨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试液中形成了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红等于或小于H2SO4取少量甲同学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氧化铁粉末,振荡,观察现象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解析】

I.方案l: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酸性溶液、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但是稀释不改变酸碱性,即稀释时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减小至等于7或小于7,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等于或小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II.[提出猜想]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的硫酸钠猜想(l):刚好完全反应,只有Na2SO4;猜想(2):硫酸过量,溶质为Na2SO4和H2SO4;[设计实验]证明溶质为Na2SO4和H2SO4,实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