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3.2斜面》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_第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3.2斜面》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_第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3.2斜面》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_第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3.2斜面》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_第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3.2斜面》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3.2斜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人们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使用这些工具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科学概念。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这一课则是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本课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用塑料槽从上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通过对比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之间力的差异,对比数据建构起斜面可以省力的认识。在生活中寻找、了解斜面的运用,感受斜面对生产、生活的深远影响,认识到人们利用斜面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分析】斜坡和斜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随处可见。比如,公路上的斜坡、地下车库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沟渠、各种刀具、钉子等。学生有认识、有了解,但还不知道这些工具和斜面有关,对于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认知,还是十分欠缺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2.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2.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3.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和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与同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2.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塑料槽、木板搭建斜面,并进行模拟测试活动。难点: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斜面的作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槽(也可以买PVC线槽自制)、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装小石块用的袋子、抹布。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斜面测试记录表2份。【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教科书第43页图片,学生观察。提问:这是什么?竹筒起到了什么作用?揭示概念:像这样倾斜放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追问:你还见过哪些斜面?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汇报,教师点评。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和讨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揭示概念,为探究做好铺垫。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也是最容易出现争论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本课的探究活动。二、探索活动一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1.出示教科书第44页图片,介绍任务1和任务2的活动目的和操作方法。出示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谈话:为了评价完成任务,通常我们都会设立一些指标,如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操作的难度,等等。在将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底处B的任务中,我们可以设定哪些指标?集体交流后,让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体验。设计意图:实验之前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做法,可以帮助一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增加操作启示。评价指标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实验时目的更加明确。活动二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教师介绍任务。任务3: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任务4: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师提示:①保持斜面干净、顺滑,减小阻力。②沿斜面拖动时,尽量用力均匀。③拖动的过程中观察测力计的指针通常停留在哪里,做好记录。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实验,搜集利用斜面搬运和直接搬运物体的相关数据,获取搬运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为科学结论的得出提供证据。三、研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1.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记录,围绕记录进行研讨并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最终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任务活动中的用力情况并得出结论。任务1和任务2,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对比任务3和任务4,哪一种搬运方式更省力?2.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回忆前三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小结: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设计意图:研讨环节聚焦用力的大小,通过对比让学生逐渐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科学认知。四、拓展教师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找一找,斜面在哪里?议一议,斜面提供了什么便利?教师出示竹筒运水、沟渠运水图片,提问:同样是运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沟渠的建造需要哪些技术?小结:竹筒运水简单方便,易操作。沟渠比竹筒更加牢固、耐用,沟渠运的水也比竹筒要多,效率更高。沟渠的建造需要用到水泥,水泥的发明需要技术。水泥与沙、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才可以形成混凝土,也需要技术。沟渠的开凿、堆砌都需要工具,工具的发明同样也离不开技术。所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工具的进步。【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记录模拟测试活动中的数据和感受。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斜面测试记录表中“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这一栏的记录,要讲清楚要求,观察石块、水往下运动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不然部分学生认为因为我们是用手拿着石块放到斜面滑道上,然后往下滑,所以它是需要人为施加力的。斜面测试记录表“用力情况”这一栏填的是测力计测量出来的真实数据,可以让学生多做几次实验,然后把平均值记录下来。《3.2斜面》教案【教材分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这一课例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本课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聚焦板块,通过图片观察和讨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揭示斜面的概念,为探究做好铺垫。探索板块,首先学生通过用塑料槽从上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再通过用工具测量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之间力的差异,对比数据建构斜面省力的认知。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可以发现,不管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搬运,利用斜面比直接搬运都要省力。正因为斜面可以省力,所以对斜面的应用出现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科书拓展部分列举了许多斜面应用的例子,既是巩固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又进一步凸显了“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这一单元大概念。【学情分析】学生对斜面并不陌生,公路上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都是学生熟悉的。虽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这些工具有认识、有了解,但还不知道这些工具和斜面有关,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认知,还是十分欠缺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2.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2.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3.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与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与同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2.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塑料槽、塑料板搭建斜面,并进行模拟测试活动。难点: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斜面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斜面测试记录表。小组:塑料槽、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带钩的木块、抹布、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认识斜面(预设4分钟)1.出示竹筒引水的图片和诗句。提问:这是什么?竹筒起到了什么作用?揭示概念:像这样倾斜放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追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斜面?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汇报,教师点评。二、探索:模拟测试(预设25分钟)活动一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教师出示任务,学生读一读。任务1: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任务2: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出示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谈话:为了评价完成任务,通常我们都会设立一些指标,如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操作的难度,等等。在将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底处B的任务中,我们可以设定哪些指标?集体交流后,确定把“是否完成任务”和“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作为实验的评价指标。教师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体验。活动二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教师介绍任务。任务3: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任务4: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师提示:①保持斜面干净、顺滑,减小阻力。②沿斜面拖动时,尽量用力均匀。③拖动的过程中观察测力计的指针通常停留在哪里,做好记录。三、研讨:斜面的作用(预设8分钟)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1.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记录,围绕记录进行研讨并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设问:如果没有斜面,我们把物品从A点搬到B点来会怎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任务活动中的用力情况并得出结论。对比任务3和任务4,哪一种搬运方式更省力?汇总各小组情况,达成共识。2.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回忆前三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小结: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四、拓展(预设3分钟)教师出示刀的图片,提问:同刀的哪个地方是斜面的应用,作用是什么?小结:刀、斧、剪刀、指甲剪这些工具的刃都是斜面,使用起来省力。出示更多的图片(螺丝钉、车库出入口等)学生说说斜面在这些地方的具体应用。【作业设计】1.生活中有许多斜面,下面没有利用斜面的是()A.盘山公路B.水渠C.汽车方向盘D.桥的引桥2.对于斜面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斜面无论是向下搬运物体还是向上搬运物体都需要用力B.斜面不仅可以省力还能节省搬运的距离C.螺丝能轻松的转进木板中,是因为它的螺纹也是斜面D.斜面不一定会省力,也有可能费力3.城市中很多地方都有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通道,这种通道利用的是()A.杠杆原理B.斜面原理C.滑轮原理D.轮轴原理《3.2斜面》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对于技术和工具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我们应当进行______与______。2、对技术和工具的测试方法可以是______测试和______测试。3、对在测试技术和工具时,需要建立______指标。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利用斜面搬运重物可以省距离。()2、早在唐朝出现的连筒利用斜面原理工作。()3、螺丝刀、菜刀、斧头的结构都应用了斜面。()4、有的斜面省力,有的斜面费力。()5、可以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修建造福人类的水利系统。()6、斜面搬运物体不需施加外力。()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下列工具或设施中,哪个没有应用了斜面的是()A.跷跷板B.活扳手C.楼梯式电梯2、斜面的特点是()A.一端高一端低B.两端一样高C.一定是木板搭的3、盘山路一般是S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A.节约建设成本B.省力C.增加行车的安全性4、小李骑自行车走斜面,以下三种情况中最省力的线路是()5、菜刀的刀刃是由两个斜面组成的,下面是三把用同一种材料做成厚度相同的莱刀剖面图,()最锋利。6、两颗长短、粗细一样的螺丝钉,一颗螺纹密,一颗螺纹疏,用同样的螺丝刀旋动它们的时候()A螺纹疏的要省力些B.螺纹密的要省力些C.两者的省力情况一样四、读图题1、从图表中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图表张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材料阅读连筒引水是古人巧妙利用自然材料构筑的输供水技术,凿通腔内竹节的长竹筒串接在一起,连接成封闭性的水渠,形成规模或大或小的引水系统,把泉水从高山洞口引到需要灌溉或饮用的地方,甚至直接通到人家的水缸里。1、用于引水的竹筒是______在生活中的应用,使用连筒引水比将水从山上搬运到山下要_____力。2、至今,在许多山区还可以见到这种竹连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工具很早就被发明出来了,但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人们还在使用B.这个工具用了这么久,说明一直都没有发展C.以后这个工具也还会是这样子,不会变化3、杜甫《春水》诗中写到:“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诗中的“连筒”的用途是()A.犁地 B.碎土 C.播种 D.灌溉4、连筒和水管都可以饮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