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20天考前梳理与指导-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题)_第1页
高考语文考前20天考前梳理与指导-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题)_第2页
高考语文考前20天考前梳理与指导-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题)_第3页
高考语文考前20天考前梳理与指导-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题)_第4页
高考语文考前20天考前梳理与指导-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考前20天考前梳理与指导倒计时16天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攻略文言文阅读Ⅱ(文言断句题)【考情分析】1.试题比较。考查题型固定:文言文断句能力、实词及词义变化的理解能力、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新高考保持文言主观概括题(3分),翻译8分;老高考无文言概括题,文言翻译10分。断句题新老高考都采用2023年四省联考的涂字母形式。相对而言,新高考文言阅读题目难度要高。2.文本选材。老高考单文本,新高考双文本(复合文本)。2023年、2022年趋于多样化,不再像2021年选择以叙事议论为主的纪事本末体,突破了2020年以前从“二十四史”选择人物传记的取材方式。发展到多类史书,甚至从杂史小说中选材。2023年跳出史传范围,文言文文本形式由以往单一文本,变成2023年双文本。文本内容侧重议论性。双文本、重议论,是最大的变化,2024年高考大概率保持这一趋势。但也有可能小说、散文、议论文等都有可能会进入选择视野。3.题型灵活。文言文出题会越来越灵活,选题也会越来越广泛。但能力要求没变还是理解和分析综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综合仍然是基本策略。

4.考教融合。四套试题几乎同时关注教材,注重与课内实词的比较分析,有淡化文化常识的倾向,与教材衔接更密切。文言断句题目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2023年题型全部改为主观题型,而且题干表述四套卷完全一致,断三处,在相应位置涂黑。文言文断句无法单纯依靠答题技巧得分,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断句。试题将出现4种类型得分0分、1分、2分、3分,区分度得以提高。此外,考生要在“可断可不断”与“非断不可”之间要做出正确取舍。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重中之重:关注教材,回归教材】文言文阅读模块考察的知识点基本没变化,出题和课文联系更趋紧密,备考要注重课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应用。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每一个知识点几乎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子,因此复习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做好课内知识的积累、梳理与运用。【温馨提醒】【文言断句·涂字母】【基础知识】1.扣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尔、汝(女)、公、卿、君、若(、其、彼、此、之等。“或”(“有的人”“有人”)也可做主语。2.扣动词和形容词。谓语成分多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写两人对话,一般只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了。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3.扣文言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它们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的情境去猜测,因而运用虚词判断句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会使断句变得很容易。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尤其要关注“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4.扣特殊句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被动句。一些固定句式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常见的结构有判断句(“……者,……也”“为、乃、即、则”)、被动句(“为……所……”“受……于……”“见……于……”)、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5.扣句式对称。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对称特点断句。【解题关键】涂字母断句子,将客观选择题变相改成主观题,考生没有任何投机可能。因为只有三处断句,句子相对而言就要短一些,这实际上降低了难度。同时,字母定位法,为机读阅卷提供了方便。涂字母断句选择题原则上3分不可丢。技法:(1)只需三处,我们可以运用由大到小倒推法。先确定“大”的范围,再来找其他两处。(2)答题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记住,只涂三处,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不能乱涂。【方法点拨】(一)断句原则及方法1.遵循三原则(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切忌边看边断。2.方法(1)名词(或代词)断句法。名、代作主、宾,主语在句首、宾语在句尾。据此可把语句断开。文言文中常见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2)语序、句式断句法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③固定句式:“何┅之有”“如(奈、若)┅何”“唯┅是┅”“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得无┅乎”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4)对话标志断句法对话标志:“曰”“云”“言”等。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5)文言虚词断句法句首:夫、盖、凡、故、盍、孰、唯、今夫、若夫、是故、然则、于是、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句首断)句尾:也、矣、耳

欤、邪(耶)、焉、哉、乎(作介词例外)而已(句尾断)句中:以、而、于、则、者、也(句中不断)独词句:嗟夫、呜呼(独词句断)(6)顶真修辞断句法。例: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二)断句方法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类题举隅】例1【2023年全国甲卷】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解析】先断最容易的一处,“谓族人曰”,“曰”是对话的标志,后引出所说内容,断开。再来逆推,找第二处。“母异之谓族人曰”,主语为“母”,两个动词谓语“异”“谓”

,通常情况下,断开,“母异之/谓族人曰”。最后一步确认,也是最难确认的断句,“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意思是“我的这个爱我到了这种程度,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啊”。“如此”做“爱我”的补语,“多”是副词,修饰“知”,表程度。“如此”在古文中通常表示程度之深,不需要用“多”来补充。【答案】BDG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断句】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句意】他的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族人说:“我的这个儿子这样敬爱我,他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啊。”

例2【2023年全国乙卷】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解析】先找人物名词(主语),君、彼(代重耳)君;再找动词(谓语)“遇”“无”“反(通返)”“起”“为”“杀”;后找名词(宾语),“礼”“国”“兵”“伤(祸患)”“之”。最容易断的两处,“君遇之无礼”“君不如杀之”。中间部分可以找到关联词“若…即…”,就是现代汉语的假设句“如果…那么…”,由此断定“即恐为曾伤”断开。“反国而起兵”中间有“而连结”,“而”前不可断。“有时”是状语,修饰谓语“反国而起兵”,这中间不可断开。【答案】BFG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

【断句】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曾伤,君不如杀之。

【句意】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例3【2023年新课标Ⅰ卷】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解析】先断最容易的一处,“岂………哉?”是固定句式,“岂”前G处必断。再来逆推,找出两处。“然后”是一个很常见的时间词,承接两个动作,前面D处可断。再来看句子主语韩非子,有三个动作词,分别是“云”“引”“难”,本个动作要断开,由此可推知,“引”前C处要断。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善赏哉襄子!赏人而天下为人点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答案】CEG

(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断句】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句意】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例42023年新课标Ⅱ卷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3分)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解析】先断最容易的一处,“不………乎?”是固定句式,表反问。“不”前断开,“乎后断”。再来逆推,找最后一处。“苻坚之类是也”,主语为符坚,且前面的虚词“焉”是句尾词气助词,推断出“焉”的后面、“符坚”的前面要断开。再进一步确认,“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的意思是“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句意完整连贯,故“胜敌”后应断开。题目比较简单。【答案】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断句】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句意】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不也是困难的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苻坚这一类人就是这样。

例5【2024年九省联考】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督兵A疾B进C行D至阴山E遇其斥候F千余G皆俘H以随军。【解析】这个句子很好断,抓住主语和谓语。主语是李靖,表示动作的动词谓语有“督”“行”“遇””俘“,动作中间可以断开。“督兵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随军”,自然断开。题目难度不大。【答案】CEG

(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断句】督兵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随军。【句意】于是李靖率军疾速前进,抵达阴山时,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侦察部队,便把他们全部俘虏而随同唐军一起前进。【典题例析】01.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子之。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子之A南面B行王事C而哙老D不听E政F顾为臣G国事H皆决I子之【答案】CF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子之西向南称王,处理国事。而燕王哙因年老不能处理政事,反而做了臣子。国家大事一概由子之决断。“子之南面行王事”中“行王事”是谓语,句意完整,在其后断开,也可以根据“而”字短句,“而”表转折,与后面联系紧密,应在“而”前断开,即在C处断开。“而哙老不听政”主谓结构,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国事皆决子之”中“国事”作主语,在其前断开,即在G处断开。综上,在CFG处断开。02.谷田必须岁易。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薉生。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夏若仰垄,匪直荡汰不生,兼与草蔬俱出。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凡A春B种C欲D深E宜F曳G重H挞I夏J种K欲L浅M直N置O自P生。【答案】EIM【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凡是春天下种的,要种的深些,(而且)应当用重的“挞”拖过压下去;夏天下种,就要种得浅些,撒下去便可以出芽了。“春种欲深”和“夏种欲浅”是两个结构一致的句子,“春”和“夏”是“种”的时间状语,“欲深”“欲浅”是补语,所以这两句都是独立的句子,从而可得出答案,应分别从E、I、M的后边断开。故选EIM。03.成王大恐,乃发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此周公之盛德也。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王A乃B夜C迎D周E公F流I涕J而K行L周M公N反O国P天O应R之S福【答案】FL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成王于是连夜将周公迎接回来,他一边哭着一边赶路,周公一回到都城,上天马上显示出福兆。“王乃夜迎周公”独立成句,“王”作主语,“迎”作谓语,“周公”作宾语,所以要在F处停顿;“周公反国”,“周公”是该句的主语,所以要在“周公”前停顿,即在L处停顿;“国”是前句的宾语,“天”是后句的主语,所以要在“国”和“天”之间停顿,即在P处停顿。04.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图败晋魏颗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图败A晋B魏颗却C退秦师D于辅氏E亲止F杜回G其勋H铭于景钟【答案】BE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国曾图谋打败晋国,魏颗在辅氏击退了秦军,亲手俘虏了杜回,他的功勋铭刻在景公钟上。“秦图败晋”中,“秦”是主语,“图败”是谓语,“晋”是宾语,结构完整,在“晋”后停顿;“于辅氏”是“却退秦师”的后置状语,在“于辅氏”后停顿;“其勋铭于景钟”中,“其勋”是主语,“铭于景钟”是谓语部分,故在“其”前停顿。即在BEG处句读。05.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又A曰B汝C当D更E求F古G之H哲I王J以K为L师M如N吾O不P足Q法R也【答案】BMO【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还说“你应当再寻求古代有思想的圣君作为老师,像我这样,就不值得学习了。”“曰”后边是说话具体内容,所以从“曰”后边断开;“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中“汝”是主语,“求”是谓语;“古之哲王”是宾语,“以为师”是补语,句子结构完整,所以从“师”的后边断开;“不足法也的主语是“汝”;“如吾”做句子的状语,可以单独断开,从“吾”的后边断开。故选BMO。06.范蠡对曰:“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今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A越B王C不D奉E大F王G命H号I用J兵K与L大M王N相O持P至Q今R获S罪T君U臣V俱W降【答案】IPT【解析】句意:如今越王不奉行大王您的命令,率领军队和大王您相对峙,如今获罪,君主和臣子都投降。“越王”为主语,“不奉”为谓语,“大王命号”为宾语,应在“号”后面断开,所以应在“I”处断开;“用兵”“与大王”都是“相持”的状语,省略了主语,应在“持”后面断开,所以应在“P”处断开;“俱降”的主语为“君臣”,应在“君”前面断开,所以应在“T”处断开。07.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必M不为N患【答案】CHL【解析】句意:现在,天德城仅有一千多士卒,如果出战不利,该城必定失陷。因此,不如对回鹘用恩德和大义进行安抚,使他们在边塞安定下来,必然不会成为国家的祸害。“今天德城兵才千余”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句式,并C后的“若”表示假设的意思,连接“战不利”的内容,故应在C后断开,将C涂黑;“不若”是“不如”的意思,表转折关系,故应在其前断开,应将H涂黑;“安”作谓语,“之”作宾语,应在宾语后断句,L处断开,应将L涂黑。故应选CHL。08.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会A得B白C鹿D属E文F长G作H表I表J上K永L陵M喜【答案】DIK【解析】句意:有一次胡宗宪捕获了一头白鹿,让徐渭撰写一篇表文上奏。表文呈到皇帝那里,嘉靖帝很是高兴。“白鹿”做“得”的宾语,其后断开;第一个“表”做“作”的宾语,第二个“表”做“上”的主语,中间应该断开;“永陵”做“喜”的主语,其前断开。故选DIK。09.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瓒乃止。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坚A守B旷C日D或E可F使G绍H自I退J若K舍L之M而N出O后P无Q镇R重【答案】DJO【解析】句意:坚守一段时间,袁绍有可能自行撤退,如果舍弃大家出逃,后方没有人做主了。“坚守”作谓语,“旷日”作宾语,故应在“旷日”后,即D处停顿;“或可使绍自退”是兼语句,故应在“退”后,即J处停顿;“后”作主语,“无镇重”作谓语,故应在“后无镇重”前停顿,即在O处停顿。10.上圣志出于天性。居高宗丧,百日后,尚食进素膳,毁瘠特甚。吴夫人者潜邸旧人也尽以过损为言上坚不从。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吴

A夫

B人

C者

D潜

E邸

F旧

G人

H也

I屡J

K过

L损

M为

N言

O上P

Q不R

从【答案】D、I、O【解析】原文是:“吴夫人者,潜邸旧人也,屡以过损为言,上坚不从。”句意是:皇上的孝顺出于天性。为高宗守丧的时候,百日之后,尚食局进奉的还是素食,因居丧过哀而瘦弱得特别厉害。吴夫人,是皇上即位前的旧人,多次拿过于伤身来进言,皇上坚决不听。

【模拟练习】01【2023年新高考语文四省联考仿真卷(云皖晋吉黑通用)】

【原文】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呢其事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四A民B者C勿D使E杂F处G杂H处I则J其K言L呢M其N事O易答案:02【2023届佛山市二模】附原文: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西源出陇西西县蟠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始源曰沔,故曰“汉沔”。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可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西A源B出C陇D西E西国县G嶓H冢I山J会K白水M经N葭O萌P入Q汉答案:03【2023广州二模】【原文】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沉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其A

法B

用C

铁D

数E

斤F

为G

龙H

爪I

形J

沈K

之L

水M

底N

系O

絙P

以Q

船R

曳S

之T

而U

行答案:04【2023唐山三模】【原文】庄王曰:“吾闻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以是君子重礼而贱利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告从而不赦,不祥也,吾以不祥立乎天下,菑之及吾身,何日之有矣。”10.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吾A闻B之C古者D盂E不F穿G皮H不I蠹J不K出L四方答案:05【雅礼中学2023届第9次模拟考试】【原文】王召赵胜而告之。对曰:“用兵逾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正确答案标号上打“√”。(3分)用A兵B逾C年D未E得F一G城H今I坐J而K得L城M此N大O利P也。答案:06【福建省2023届高三4月联合测评】【原文】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桀易汤而灭纣易周文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竞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

10.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桀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殃答案:07【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3

届三诊模拟考试】【原文】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以“/”作标记。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答案:08【2023潍坊二模】【原文】今者复来怀州田猎,忠谏不复至洛阳矣。’四时蒐田,既是帝王常礼,今日怀州,秋毫不干于百姓。凡上书谏正自有常准臣贵有词主肯能改。如斯诋毁,有似咒诅。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凡A上B书C谏D正E自F有G常H准I臣J贵K有L词M主N肯O能P改答案:09【2023年全国高考模拟语文参考答案】【原文】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且光武居河南单于于内郡以为汉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且光武居河南A单于于内郡B以为C汉D藩E翰F终G于H一I代J不K有L叛逆答案:10【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二模】【原文】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正确答案标号上打“√”。胥A闻B越C王D勾E践F服G诚H行I仁J听K谏L进M贤N士O是P人Q不R死答案:10【2023深圳二模】【原文】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

“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公A孙B枝C得D而E说F之G献H诸I缪J公K三L日M请N属O事P焉。答案:11【2023青岛一模】【原文】臣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混淆;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要之,其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矣。为人上者至公至明,则群下之能否焯然形于目中,无所复逃矣。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为A治B之C要D莫E先F于G用H人I而J知K人L之M道N圣O贤P所Q难R也答案:12【2023

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原文】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

分)四A

B

C

D

E

F

G

H

I

公J

K

L

M

答案:13【厦门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原文】范公讳景文,字梦章,生而端亮,行醇谨。诸生时,即以天下为己任,登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授东昌府推官,署其门曰“不受嘱,不受馈”,众称“不二公”。狱多平反。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时[A]值[B]大[C]饥[D]条[E]荒[F]政[G]躬[H]自[I]赈[J]恤[K]全[L]活[M]以[N]亿[O]万[P]计答案:14【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一模】【原文】赵抃,衢州西安人。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其言务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其言务(A)欲朝廷别(B)白君子小人(C)以谓(D)小人虽小(E)过(F)当力竭(G)而绝(H)之答案:15【浙江金华十校2023年4月高三模拟考试。】【原文】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注】①圬:粉刷墙壁。②镘:粉刷墙壁工具。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以“/”作标记。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答案:16【2023届衡水中学高三一模】【原文】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性特俊拔。宝祐中,丁大全以戚里婢婿事权幸卢允升、董宋臣,因得宠于理宗,擢为殿中侍御史,在台横甚。宜中与黄镛等六人上书攻之。大全怒,使监察御史吴衍劾宜中,削其籍,拘管他州。司业率十二斋生,冠带送之桥门之外大全益怒,立碑学中戒诸生亡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上书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由是,士论翕然称之,号为“六君子”。10.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两处,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对一处1分,对两处3分,断错0分)戒A诸B生C妄D议E国F政G且H令I自J后K有L上M书N者O前P廊Q生R看S详T以U牒V报W检X院答案:17【安庆示范高中2023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原文】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必M不为N患

答案:18【2023届江西省高三二模】

【原文】唐元宗有克复中原之志,及下南闽,意以谓诸国可指麾而定,而事力穷薄,且无良将。魏岑因侍宴言:“臣少游元城,好其风物,陛下平中原,臣独乞任魏州。”元宗许之。岑趋墀下拜谢。人皆以为佞。孟蜀通奏使王昭远,居常好大言,闻王师入讨,对宾客挼手言:“此送死来尔乘此逐北遂定中原不烦再举也。”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此送死来尔乘此逐北遂定中原不烦再举也。

答案:19【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原文】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坐纳藁税,场官扰民,多取耗馀②,赐死。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欲以惩众耳!”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赢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青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赢者斥去之。【注释】①帝:指周世宗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公元954年~959年)。②太祖:此处指五代时期后周太祖郭威(公元904年~公元954年)。③耗馀:犹耗羡。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④太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1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奈A何B浚C民D之E青F泽G养H此I无J用K之L物M乎N且O健P懦Q不R分S众T何U所V劝W答案:20【教育部命制2023年四省(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联考】1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答案与解析】1【2023年新高考语文四省联考仿真卷(云皖晋吉黑通用)】【解析】由大到小倒推法:①两个杂处明显要断开;②“其言呢其事易”,对称法断开;③“四民者”,提顿,断开。【答案】CGM

(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断句】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呢,其事易。【句意】桓公问:“怎样使百姓各就其业呢?”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不要让他们混杂居住。混杂居住会使他们相互干扰,工作不安心。”桓公问:“怎样来安排士、农、工、商的住地呢?”管仲回答说:“过去圣王把士人的住处安排在清静的地方,把工匠的住处安排在官府,把商人的住处安排在市场;把农民的住处安排在田野。2【2023届佛山市二模】【解析】由大到小倒推法:①由上句“出……山”提示,此句“出陇西西县蟠冢山”,“山”后断开;②“会”与“经”“入”是三个动作,表明河流流经地域走向,中间断开。【答案】JMP(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断句】西源出陇西西县蟠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句意】西边的源头出于陇西西县嶓冢山,和白水河会合后,再经过葭萌,流入汉水。3【2023广州二模】【解析】抓住几个动词“为、沉、系、曳”,根据这几个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此题就迎刃而解。注意动宾结构,不可点断。“铁

(数斤)

”是中心语十数量定语,定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用铁数斤][以船]介宾结构,不可点断。在句中均为状语成分,其后不点断。【答案】JNP(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断句】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沉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句意】他的方法是用数斤铁铸成龙爪形,(把铁龙爪)沉到河中,(在船尾)拴上大绳索,用船拖着铁龙爪前行(让水中的铁爪勾起淤泥)。4【2023唐山三模】【解析】“吾闻之”,后断开。“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三个“不”是主语“古者”的三个动作状态(做谓语),分别断开。【答案】CGJ(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断句】吾闻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句意】庄王说:“我听说,古时候水盂不破,皮裘不损坏,就不去四处经营,因此君子重视礼义而轻视财利,要的是对方服罪而不贪图对方的领土,人家表示服从还不放过人家,那是存心不良,我如果靠存心不良在天下立足,那么灾祸随时会降临到我身上了。”5【雅礼中学2023届第9次模拟考试】【解析】找动宾结构,两个“得城”后断开。再找一处,“用兵逾年”,是下面发表议论的前提条件,断开。【答案】DHM

(如果画三处以上的“√”则该题不计分)【断句】用兵逾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句意】赵王召见赵胜并告诉这件事。赵胜回答说:“连年用兵,没有得到一座城,现在不费力就得到城池,这可是十分有利的事情啊。”于是赵王就派遣赵胜前往接受土地。

6【福建省2023届高三4月联合测评】【解析】“…而灭”…而亡”,两处句式一致,其后断开。“大王受之”与“后必有殃”构成假设复句,其问断开。【答案】EKO

(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断句】“桀易汤而灭,纣易周文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句意】我听说多看五色会使人眼睛看不清,多听五音会让人耳朵听不清。夏桀轻视汤,就火亡了;商纣轻视周文王,也灭亡了。君王如果接受这两个女子,以后一定会有灾祸的。我听说越王勾践白日不停地起草文件,晚上又往往述诵到天亮,他聚集了几万名敢死之士;这个人不死,一定能实现他的愿望的。7【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3

届三诊模拟考试】【解析】“之……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因主语较长,应在“者”后停顿;“不以立节行谊”与“而以妄死悲名”结构一致,独立成句,分别断开;“岂…哉”,因定句式,“岂”为疑问副词,用于句首,其前停顿。【断句】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句意】一个有勇气行动果断的读书人,不去表现自己的操守、品行,而去没有名义地胡乱送死,怎不让人感到痛苦!读书人有的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牺牲生命,有的冒着危险维护正义,有的倚仗臣节义理不顾而死在哪里(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因此他们人虽死了,好的名声留传后代。不是勇敢果断,谁能做到。8【2023潍坊二模】【解析】“臣”和“主”是两个主语,“臣贵有词”“主肯能改”从两个方面陈述,中间断开;“自有常准”是对“凡上书谏正”情况的说明,中间可断。【答案】EIM

(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断句】凡上书谏正,自有常准,臣贵有词,主贵能改【句意】今天皇上又到怀州来打猎,皇上已经听不进忠言了。”一年四季出行打猎,是古代帝王常有的礼数,今日我到怀州,对老百姓不会带来一丝一毫的干扰。凡是上书提出意见的,一般我都采纳,臣子贵在能直谏,君王贵在能改正。但如今这样的诋毁,像是在诅咒我啊。9【2023年全国高考模拟语文参考答案】【解析】此题难度较高。鸹确定大的断句点。藩翰:1.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2.喻指藩国。3.指布政使。4.犹藩篱。比喻界域。“以为汉藩翰”,“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把单于作为汉朝的藩屏,主语是前面的东汉光武帝,“以为”前断开,“藩翰”后断开。这一下就找到了两处断句点。“终于一代”,是“历经一代”的意思,与后面的“不有叛逆对应”,可以断开,也可以不断。再来看看前面的一句“且光武居河南单于于内郡”,关键是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里的河南(黄河以南)要是移到内郡前那就好懂多了,“且光武居单于于河南内郡”,意为“且东汉光武帝让匈奴单于率众居住于黄河南部的内地郡县”,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原文“河南”前移而已。“且光武居河南单于于内郡”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可断开。【答案】BFJ(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断句】且光武居河南单于于内郡,以为汉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句意】温彦博又说:“臣听说圣人之道,没有实行不通的地方。突厥残余人众,把性命交给了我们,如果让他们居住在内地,用礼仪法令教化他们,为他们选择部落首领,派遣将士值宿守卫,这些胡人必然畏威怀德,能有什么隐患呢?且东汉光武帝让匈奴单于率众居住于黄河南部的内地郡县,成为了汉朝的藩屏,历经一代也没有叛逆。”【解析】

“听谏”和“进贤士”都是动宾结构,承前省略主语“越王勾践”,应单独成句,故在“听谏”“进贤士”前后停顿,即J处、L处和O处;由下文可知,“是人不死”重复上文语句,应单独成句,即O处。J、L、O处需加句读。补充:“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此处中间有两处可断,“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较合适;如果断成“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则明显不当。【答案】JLO(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断句】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句意】

我听说越王勾践白天不知疲倦地起草文件,夜晚还诵述到天亮,他聚集了几万名敢死之士,这个人不死,一定会实现他的愿望。我听说越王勾践服膺诚信推行仁道,虚心听取谏言,提拔贤能之人,这个人不死,一定会获得好的名声。我听说越王勾践冬天只披着粗陋的毛皮衣服,夏天只穿粗葛布衣,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我听说贤能之士是国家的珍宝,美女是国家的祸根。夏朝就是因为末喜而灭亡,殷代因为妲己而灭亡,周朝因为褒姒而灭亡。”吴王不听从伍子胥的进谏,于是就接受了越国送来的这两个美女,以伍子胥不忠的借口把他杀了。【参考答案】10【2023深圳二模】【解析】公孙枝做主语,有三个动作,“得”“悦”“献”,其中“得而说之”不可断,“献”前面可断开,宾语“缪公”后断开。再找一处,“三日”,表时间状语可断开。【答案】GKM(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断句】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句意】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虢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之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穆公说:“只用五张羊皮买下他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任贤才而任用他,这是君主英明,让位给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他如果确实贤德,国内的臣民都会服从,敌国都将畏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11【2023青岛一模】【解析】画横线部分由两个并列句子构成,“为治之要”“知人之道”分别做句子的主语,应在“要”“道”后分别断开;“莫先于用人”句意完整,做“为治之要”的谓语,应在其后断开;“而”表转折,应紧跟在“知人之道”之前;“圣贤所难也”句意完整,做“知人之道”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答案】DIN

(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断句】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句意】臣司马光曰:治理国家的关键,没有比用人更重要的了;然而识别人才的办法,连圣贤也感到困难。所以只好求助于舆论的毁谤或赞誉,于是个人爱憎争相掺杂进来,使善良和邪恶混淆;用档案进行考核,于是巧诈横生,真假不明。总之,识别人才的根本在于主上的至公至明而已。居上位的人至公至明,那么属下有能无能就会清清楚楚地反映在眼中,无所遁形。如果不公不明,那么考绩之法,恰好能够成为徇私、欺骗的凭借。12【2023

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解析】

先抓住动词谓语“饥”“乞”“问”,再找主语“晋”“秦

公”。“晋

饥”,“(晋)乞籴于秦缪公(介宾结构做状语后置)”;(秦

公)问百里奚。找到两处断句,“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再找一处,前面的时间状语“四年”可断开。【答案】BDH(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断句】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句意】四年(前

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各国都会更替发生,救援灾难体恤邻国,是国家的道义。应该卖给它。”邳郑的儿子豹说:“应攻打晋国。”13【厦门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答案】DGK

(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

“条荒政”是动宾结构(“条”是词类活用,名词做动词),应单独成句,前后断开;“躬自赈恤”句意完整,断开;“全活以亿万计”是主谓结构,主语“全活”前断开。找到主要的两处后,再找句首“时值大饥”,表述事情发生的背景,可断开。【断句】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句意】范公讳称范景文,字梦章,生下来就端庄诚实,做事淳厚谨慎。做诸生时就以天下为己任,考中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被授予东昌府推官,在他的门上写下“不接受请托,不接受馈赠”,人称“不二公”。平反了很多案件。当时正赶上闹大饥荒,分条公布为应付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亲自赈济抚恤百姓,被保全活下来的百姓数以亿万计。14【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一模】【答案】CDF

(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断句】其言务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句意】赵抃,是衢州府西安县人。翰林学士曾公亮并不认识他,推荐他任殿中侍御史,(赵抃)弹劾举发不避权贵幸臣,声名严正,京师称他为“铁面御史”。他认为朝廷务必要辨别明白君子小人,所以说:“小人即使犯了小小的过失,也应当尽力遏制阻绝他;君子不幸有所贻误,也应当保全爱惜,来成就他的德行。”15【浙江金华十校2023年4月高三模拟考试。】【解析】此处断句难度较高。“有余”,如果有剩余,假设状语,独立成句。“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则”句首连词;“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省略句,“以(之)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以(之)”作“与”的状语;“道路之废疾饿者”作“与”的宾语;“焉”,句末语气词;本句联系紧密,前后断开。找到两处,再找一处。“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而”,连词,连接的成分较长,其前应断开;“上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增减;“其圬之佣”作“上下”的宾语,“以偿之”为目的状语,故“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联系紧密,前后断开。【答案】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句意】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他放弃官勋回到家乡,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来给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16【2023届衡水中学高三一模】【解析】题目明确只要求断两处。“戒”后接宾语“诸生亡妄议国政”;连词“且”后一处断句,“自后有上书者”断开较合适。“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前廊的生员审阅过以后用牒文报送检院),中间也可这样断——“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但此处只能断一处,相对而言,断在“自后有上书者”更为合适。【答案】GO(对一处1分,对两处3分,断错0分)

【断句】戒诸生亡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上书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句意】陈宜中字与权,是永嘉人。年少时十分贫困,但(他的)性格特别超群出众。宝祐年间,丁大全因为同乡侍婢的女婿的关系事奉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