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的朝代是()A.西汉 B.北周 C.隋朝 D.唐朝2.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根据下图所示,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A.其为隋朝都城之一 B.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处C.大运河以其为中心 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3.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公元618年”可以表述为()A.公元6世纪初 B.公元6世纪末 C.公元7世纪初 D.公元7世纪末4.《旧唐书・李密传》描述隋末的社会状况:“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国庆,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材料可用来研究隋朝灭亡的()A.原因 B.经过 C.影响 D.性质5.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A.以民为本 B.虚心纳谏 C.善于谋略 D.提倡节俭6.“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了下图所示工具,其用途是()A.纺织 B.耕地 C.冶铁 D.灌溉7.小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人物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8.如图所示三幅图片共同反映出唐代()A.手工业发达 B.民族交往频繁 C.丝织业兴盛 D.娱乐活动丰富9.“7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指的是()A.科举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行省制10.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文成公主入藏()A.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B.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C.有利于吐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D.有利于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11.如图所示内容表明唐朝()A.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男女平等真正实现 D.雕塑艺术多姿多彩12.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余人。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的目的是()A.求取佛经经义 B.加强中日两国的友谊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13.为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A.鉴真 B.玄奘 C.蔡伦 D.晁衡14.印度史学家阿里说:“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帮助印度重建历史的著作是()A.《大唐西域记》 B.《论语》 C.《史记》 D.《资治通鉴》15.《唐律疏议》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进入关、津,“无故留难者,一日主司答四十,一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这体现了唐朝()A.开明的民族政策 B.积极的对外态度 C.昂扬的精神风貌 D.繁荣的盛世景象16.安史之乱使得北方生产大受摧残,田地荒芜,人们流离失所,许多州县成为废墟,各种矛盾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这说明安史之乱的影响是()A.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B.使边疆地区更加动荡C.导致南方逐渐超越了北方 D.出现了藩镇割据现象17.唐诗有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有的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有的抒发离愁别恨,有的描绘田园山水、边疆风光,有的倾诉个人抱负遭遇,有的一展宏图大志……这表明唐诗()A.数量众多 B.内容丰富 C.形式多样 D.影响深远18.五代十国短短53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周边还有十多个大小政权,把华夏大地撕得四分五裂。这反映这一时期的特点是()A.政权更迭频繁 B.社会和谐发展 C.中华文化勃兴 D.中外冲突不断19.“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思想控制 B.强化中央集权 C.有利于人才选拔 D.促进经济繁荣20.对下表信息解读最确切的是,该时期()两宋与辽、西夏、金战和情况表政权战和北宋与辽960—1005年,40余年100多年北宋与西夏1038—1044年,不到10年100多年北宋与金1125—1127年,2年左右0年南宋与金1127—1141年,大致14年近100年A.汉族政权间混战不断 B.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C.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D.矛盾突出,以战为主21.北宋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实行的政策是()A.强干弱枝 B.削弱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22.《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栗,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B.减轻了人民劳役负担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23.如图所示是某班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做的摘抄,由此判断,他研究的历史人物是()A.卫青 B.岳飞 C.文天祥 D.霍去病2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描写的是()A.西周分封制 B.三国鼎立局面 C.北宋的建立 D.南宋的偏安25.宋朝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蕃坊”“蕃学”。这是由于当时()A.市民阶层壮大 B.海外贸易兴盛 C.民族交往频繁 D.文化教育发展26.如所示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A.城市的繁荣 B.农业的发展 C.手工业的进步 D.商品经济发展27.“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结束蒙古草原这种混乱局面的人物是()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2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二、材料题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北方965493459679南方1112578301238——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简述我国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户数)变化的趋势。(2)小历认为北方人口南迁,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主要因素。你同意小历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中国接触到不少来自波斯的物产与文化,唐朝流行的马球就是从波斯传入的。中国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朝鲜半岛和日本。——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材料二:古代蹴鞠活动发展到宋代,彻底从军事技能中摆脱出来,不再是为战争增加体能的一种训练手段,而是成为一种兼具技能性与表演性的体育文化活动。文人治理政策的实施,带来了经济的勃兴,随着宋代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形成,蹴鞠成为一种象征地位与风度的活动。女子蹴鞠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蹴鞠适应了这一时代发展,为宋代特有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内容——摘编自门丽《宋代蹴鞠的文化性和时代特征》(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体育交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代蹴鞠活动发生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新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的民族观及唐朝巩固民族团结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简述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方面的相同之处。(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开元初,唐玄宗任用有“教时宰相”之誉的姚崇,姚崇富有应变能力、改革思想。后来,唐玄宗又任用与姚崇齐名的贤相宋環,宋環刚正不阿,敢于直谏。唐玄宗初期所用宰相均为一时贤才,他们各有所长,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唐朝的兴盛,唐玄宗取得了卓著的政绩,于是他便开始骄惰怠政,享乐腐化……他一反开元初年的虚心勤谨,日渐恃能矜骄,他渐次贬斥不迎合自己的朝臣,宠信佞臣,在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宦官、佞幸组成的腐朽官僚集团。……在执政的后期他穷兵极武,致使内忧外患,矛盾重重,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不但在安史之乱中丧失了皇权,大唐王朝也因此由盛转衰。——摘编自邢志刚《论唐玄宗李隆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名称。(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C项正确;西汉属于秦汉时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前,排除A项;北周没有灭掉陈朝,排除B项;唐朝是隋朝之后的朝代,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B解析: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每一个世纪为100年,百位上数值加1,公历的一个世纪中,又分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末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晚期(末期)指一个世纪的后20年。因此,“公元618年"是公元7世纪初,C项正确;每一个世纪为100年,百位上数值加1,排除AB项;晚期(末期)指一个世纪的后20年,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A解析:5.答案:A解析:6.答案:D解析:7.答案:C解析:8.答案:A解析:9.答案:A解析:10.答案:D解析:11.答案:B解析:12.答案:C解析:13.答案:A解析:14.答案:A解析: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法律规定严禁刁难滞留外国商旅人员,违者以刑罚论罪,可见唐朝实行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外政策,不是民族政策,排除A项;唐朝的社会风气是昂扬的精神风貌,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只有中外交流频繁,不能说明繁荣的盛世景象,排除D项。故选:B。16.答案:A解析:1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诗涉及“祖国大好河山、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等”,可见,唐诗内容丰富,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唐诗的数量,故A不符合题意;唐诗的形式多样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唐诗的影响深远,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答案:A解析:据题干“短短53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和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时期战事不断,政权更迭频繁,A项正确;五代十国时期,战事不断,社会和谐发展不是这一时期的特点,排除B项;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战事不断,中华文化勃兴不是这一时期的特点,排除C项;五代十国政权更迭,不属于中外冲突,排除D项。故选A项。1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宰相之下设若干副宰相,并设立多重机构,分割相权;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在地方,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这些措施加强了宋朝的统治,强化了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这些措施与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促进经济繁荣无关,排除ACD。故选:B。20.答案:C解析:《两宋与辽、西夏、金战和简况表》的内容反映了宋与各少数民族地区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其中和平的时间大于战争的时间,故可得出两宋时期,宋与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互有战争,但双方之间的和平交往是主流。故选:C。21.答案:D解析:22.答案:C解析:23.答案:B解析:24.答案:D解析:2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宋朝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蕃坊’‘蕃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海外贸易繁荣,广州、泉州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两地繁荣的海外贸易催生了“蕃市”“蕃坊”“蕃学”等。故选B。2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秦半两钱,到唐开元通宝,再到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秦半两钱,到唐开元通宝都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项正确;城市的繁荣,与货币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都与货币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C项。故选D项。27.答案:C解析:28.答案:D解析: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故D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B;西汉实行刺史制度,排除C。故选:D。29.答案:(1)趋势: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不断下降。(南方人口占全国比逐渐超过北方。)(2)答案一:同意。理由: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可见,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答案二:不同意。理由:人口南迁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唯一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伞工物料基本识别考核试卷及答案
- 船闸及升船机运行员季度评审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6届浙江省义乌市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益虫饲养工岗位安全技术规程
-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26届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标准版劳动合同范本
- 2026届江苏省南京六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股权转让协议书股权合同范文
- 专科知识培训报道课件
- 专科用药知识培训课件
- 高压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课件
- 2025年保健品总代理合同样本
-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培训
- 机耕路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泵管架搭设施工方案
-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 高血压病基层诊疗指南
-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课件
- 中式烹调师技能等级认定四级理论知识试卷
- 腹膜透析基本操作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