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湘教版)地理 14 中国的地域差异 分类专练_第1页
备战中考(湘教版)地理 14 中国的地域差异 分类专练_第2页
备战中考(湘教版)地理 14 中国的地域差异 分类专练_第3页
备战中考(湘教版)地理 14 中国的地域差异 分类专练_第4页
备战中考(湘教版)地理 14 中国的地域差异 分类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地域差异(2021·济南一模)我国地域广大,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十分显著。读图,完成1~2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条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线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B.乙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C.丙线以西地区人口稠密,以东地区人口稀疏D.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两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高B.②③两河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C.①④两河春汛的水源来自大气降水D.③④两河支流众多,水流量大3.(2021·贵阳模拟)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C.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D.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4.(2021·平原模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关于四大区域的名称与序号相对应的是()A.①——南方地区B.②——青藏地区C.③——北方地区D.④——西北地区5.(2021·平原模拟)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方地区的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B.青藏地区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的日较差较大C.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D.西北地区的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2021·江苏模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6~7题。6.A区域绿洲上的瓜果特别甜,那是因为()A.降水少,地下水含糖分较多B.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耗费少,糖分积累多C.土壤含糖分多,利于瓜果的生长D.云量多,光照弱,利于生物的光合作用7.D区域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是()A.便于散热更快B.便于雨水流泻C.便于空气流通D.便于多接受阳光(2021·江西模拟改编)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北两侧景观差异大。读图,完成8~10题。8.下列分界线中,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的是()A.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B.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C.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D.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9.下列景观属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河网密布C.民居的墙体较厚D.冰川广布10.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差异大,表现为()A.北侧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B.南侧地域的居民喜食米饭C.北侧地域的居民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水运D.南侧的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2021·宜春模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11~13题。11.下列界线中,与图所示甲区域和其他区域的分界线相吻合的是()A.人口地理分界线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12.我国自古就有“南稻北麦”“南船北马”之说,它们指的是图中哪两个区域()A.甲和丁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乙1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的景象在下列哪个地区最常见()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14.(2021·凉山)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区和乙地区分界线①大致是沿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河流)一线,确定该界线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2)②是____________(地形区),该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条即可)(3)乙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4)丁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该地区中③是________省,该省南部的阴影部分是被誉为“中华水塔”的__________地区。

参考答案1.B2.B3.C4.B5.C6.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