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一、选择题1.(2024·潮州模拟)湖北新军士兵陈孝芬回忆,“我是1905年在黄陂应募入伍的。那一次募兵结果,96人中就有12个廪生(生员),24个秀才。陆军所属步、马、炮等部队,都有不少的读书人入伍”。据此可推知()A.科举教育提升了士人的家国情怀B.军制改革维护了晚清的封建统治C.读书人入伍助推湖北新军革命化D.军事近代化改变了晚清国家地位2.1907年10月17日,湖南巡抚岑春蓂在《遵旨严缉革党分别科罪片》中说:“奸匪假借革命名词,煽惑人心,希图扰乱治安。”同时,广东西部的龙州、上思等地的民变,也“公然以‘排满革命’煽惑号召”。这从侧面反映出()A.民变与革命彼此独立B.农民成为革命运动主力C.革命党起义推动民变D.清王朝走向灭亡的趋势3.1912年2月14日,革命派占绝对优势的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开票时计得28票,20票主北京,5票主南京,其决议称:“前经各省代表指定临时政府地点于南京者,因当时大江以北尚在清军范围内。今情势既异,自应因时制宜,定政府地点于北京。”决议中“今情势既异”指()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革命派内部分裂非常严重C.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结束D.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4.(2024·深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清帝退位诏书中曾写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份诏书()A.为民国疆域继承提供文字依据B.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C.意在挑拨南北领导人合作关系D.标志着封建势力退出历史舞台5.(2024·深圳高三月考)1912年2月7日,黎元洪致电孙中山:“俄国将援助蒙古独立,扩张其势力范围,英国亦将扩张其势力于西藏,日本此举或欲延长其租借地期限……或更占领满洲全境。为今之计,宜速促满洲退位,恢复秩序,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危险万状。”材料可用于探讨()A.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B.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的影响C.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D.国民民族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6.(2024·梅州统考一模)民国初年,人们参政议政热情大为高涨,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社会舆论空前开放,社会上兴起移风易俗的潮流。恰如列宁1913年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所指出的:“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A.三民主义解决了社会问题B.政治变革推动思想解放C.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D.民国政党政治获得成功7.为“破除障碍,促成统一”,孙中山于1912年“以政权让袁”谋“共和造成”;1924年“以放弃地盘”北上谋“开国民议会”,也曾断然诉诸武力,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材料旨在说明孙中山()A.在国家统一方略上的摇摆不定B.为实现统一,和战两手的有机结合C.具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D.为实现统一,迫切需要与中国共产党联合8.有学者指出: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分子精英为集合体,非常有限的一点群众基础,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孙中山周旋于各派军阀之中,致力于合纵连横之谋略,迷恋于单纯的军事斗争。这表明()A.国民党醉心政治斗争忽视民主B.同盟会以海外华侨为阶级基础C.组织涣散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源D.民主革命的发展存在明显缺陷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军阀政府“以工代兵”,派出华工参加协约国作战。这反映了()A.中华民族开始了觉醒 B.中国向帝国主义过渡C.中国承担国际化责任 D.中国争取独立自主权10.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运动萌秀之际,妇女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翁姑虐待者,时有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①一时剪去发辫者非常踊跃,由军政府部人员先行剪去。第一日即剪三千余人。几日以来无辫者已居十分之八,亦可见民心之向背矣。——《全浙公报》1911年11月18日②(绍兴萧山县,即今杭州萧山区)旧绅士如汤在容、王熙亮等竞勾结民事长邹镕(即旧知县)及劣绅王廷谦等四五人……益敢主张不剪辫。——《汉民日报》1911年12月3日③辫发之制,始自满族,膝尾之讥,著于万国,嗟我汉民,以衣冠文明之胄,从彼夷狄之俗……今幸天不亡汉,民国成立,驱彼异族,还我河山,拯同胞于水火,造共和之幸福。凡我汉族,自应一律剪去辫发,以雪前此之耻辱面表,示我民国独立之精神。——《申报》1912年1月1日④(嘉兴新埭镇自治总董高子鹤执行强制剪辫令)顽民千人之众,以反对剪辫为号召,愈聚愈众。欲得高君及各绅士而置诸死地。某绅士已逃避一空,仅得捣毁高君家宅及戴高诸绅家宅,共计六家捣毁。——《汉民日报》1912年3月6日⑤不容发辫者久矣,虽防护周全,终难免军人之眼目,于是有盘结头顶者,有乘坐肩与者,有垂辫胸前者,有藏辫头领内者,种种方法终难保全,一经揭露,快剪立下,被剪者垂头丧气,不敢伸张,甚至涕泪交流,放声大哭。——《申报》1912年6月4日(1)根据辛亥革命后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对材料进行分类,并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分类时明确写出序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种态度,分析其原因。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一、选择题1.(2024·潮州模拟)湖北新军士兵陈孝芬回忆,“我是1905年在黄陂应募入伍的。那一次募兵结果,96人中就有12个廪生(生员),24个秀才。陆军所属步、马、炮等部队,都有不少的读书人入伍”。据此可推知()A.科举教育提升了士人的家国情怀B.军制改革维护了晚清的封建统治C.读书人入伍助推湖北新军革命化D.军事近代化改变了晚清国家地位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湖北新军有不少读书人,军队里读书氛围较浓厚,容易形成各种读书研究团体,方便革命团体的建立,促进革命思想的宣传,所以,读书人入伍助推湖北新军革命化,C项正确。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读书人参军寻求出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很多读书人入伍,不是军制改革,排除B项;1905年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国家地位,排除D项。2.1907年10月17日,湖南巡抚岑春蓂在《遵旨严缉革党分别科罪片》中说:“奸匪假借革命名词,煽惑人心,希图扰乱治安。”同时,广东西部的龙州、上思等地的民变,也“公然以‘排满革命’煽惑号召”。这从侧面反映出()A.民变与革命彼此独立B.农民成为革命运动主力C.革命党起义推动民变D.清王朝走向灭亡的趋势解析:选D。材料主要讲的是革命与民变之间的关系,革命成为发起民变的号召,说明革命的号召力成为时代潮流,清政府灭亡在即,故选D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变呼应了革命,排除A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农民不是革命的主力军,排除B项;革命党人起义对民变有一定号召作用,但不能说其“推动民变”,排除C项。3.1912年2月14日,革命派占绝对优势的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开票时计得28票,20票主北京,5票主南京,其决议称:“前经各省代表指定临时政府地点于南京者,因当时大江以北尚在清军范围内。今情势既异,自应因时制宜,定政府地点于北京。”决议中“今情势既异”指()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革命派内部分裂非常严重C.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结束D.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今情势既异”是指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北方局势发生变化,故选C项。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是指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排除A项;建都地点的变化与革命派内部分裂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时对国内局势的分析,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无关,排除D项。4.(2024·深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清帝退位诏书中曾写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份诏书()A.为民国疆域继承提供文字依据B.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C.意在挑拨南北领导人合作关系D.标志着封建势力退出历史舞台解析:选A。材料涉及清帝退位诏书部分内容,清帝退位诏书该部分内容主要对退位后的政治制度和领土范围进行清晰交代,将五族领土归整为一大中华民国,为民国合法继承清朝疆域提供了文字依据,A项正确。5.(2024·深圳高三月考)1912年2月7日,黎元洪致电孙中山:“俄国将援助蒙古独立,扩张其势力范围,英国亦将扩张其势力于西藏,日本此举或欲延长其租借地期限……或更占领满洲全境。为今之计,宜速促满洲退位,恢复秩序,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危险万状。”材料可用于探讨()A.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B.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的影响C.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D.国民民族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解析:选C。根据材料,黎元洪提出“速促满洲退位”“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危险万状”等信息,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派面临非常复杂的局面,边疆形势危急,革命派急于与袁世凯达成妥协,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项正确。6.(2024·梅州统考一模)民国初年,人们参政议政热情大为高涨,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社会舆论空前开放,社会上兴起移风易俗的潮流。恰如列宁1913年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所指出的:“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A.三民主义解决了社会问题B.政治变革推动思想解放C.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D.民国政党政治获得成功解析:选B。据材料“民国初年”“政治生活沸腾……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可知,中国完成了政权更迭,进行政治变革,推动了中国人思想解放,故选B项。材料是谈民国初年思想解放,与三民主义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传播开来,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不久,就解散了国民党和议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排除D项。7.为“破除障碍,促成统一”,孙中山于1912年“以政权让袁”谋“共和造成”;1924年“以放弃地盘”北上谋“开国民议会”,也曾断然诉诸武力,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材料旨在说明孙中山()A.在国家统一方略上的摇摆不定B.为实现统一,和战两手的有机结合C.具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D.为实现统一,迫切需要与中国共产党联合解析:B从材料中可看出,孙中山为了“破除障碍,促成统一”,有时采取了和平退位或放弃地盘的方式,有时采取了诉诸武力的方式,故选B项;材料强调孙中山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根据时代不同,采取了和平与武力两手策略,但不是策略的摇摆不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为实现革命目标而采取了不同的斗争策略,不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排除C项;题干中未涉及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排除D项。8.有学者指出: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分子精英为集合体,非常有限的一点群众基础,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孙中山周旋于各派军阀之中,致力于合纵连横之谋略,迷恋于单纯的军事斗争。这表明()A.国民党醉心政治斗争忽视民主B.同盟会以海外华侨为阶级基础C.组织涣散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源D.民主革命的发展存在明显缺陷解析:D由材料内容可知国民党的群众基础有限,领导人孙中山也没有致力于发动人民群众,而是迷恋于合纵连横与单纯的军事斗争,这反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脱离人民群众的缺陷,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国民党忽视民主,排除A项;同盟会以资产阶级为阶级基础,不是海外华侨,排除B项;材料体现国民党的缺陷在于脱离人民群众,并非组织涣散,排除C项。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军阀政府“以工代兵”,派出华工参加协约国作战。这反映了()A.中华民族开始了觉醒 B.中国向帝国主义过渡C.中国承担国际化责任 D.中国争取独立自主权解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军阀政府虽然没有派军队参战,但是派出华工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这反映出中国承担国际化责任,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国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排除A项;中国没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排除B项;当时中国国力虚弱,即使派遣华工出国参战,也不能取得独立自主权,排除D项。10.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运动萌秀之际,妇女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翁姑虐待者,时有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解析:C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项;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项;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当时社会存在着对缠足习俗的挑战,也可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项;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①一时剪去发辫者非常踊跃,由军政府部人员先行剪去。第一日即剪三千余人。几日以来无辫者已居十分之八,亦可见民心之向背矣。——《全浙公报》1911年11月18日②(绍兴萧山县,即今杭州萧山区)旧绅士如汤在容、王熙亮等竞勾结民事长邹镕(即旧知县)及劣绅王廷谦等四五人……益敢主张不剪辫。——《汉民日报》1911年12月3日③辫发之制,始自满族,膝尾之讥,著于万国,嗟我汉民,以衣冠文明之胄,从彼夷狄之俗……今幸天不亡汉,民国成立,驱彼异族,还我河山,拯同胞于水火,造共和之幸福。凡我汉族,自应一律剪去辫发,以雪前此之耻辱面表,示我民国独立之精神。——《申报》1912年1月1日④(嘉兴新埭镇自治总董高子鹤执行强制剪辫令)顽民千人之众,以反对剪辫为号召,愈聚愈众。欲得高君及各绅士而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