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国家分裂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消极影响。2.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对相关史实进行解析和价值判断,理解民族交融对于隋唐统一的历史影响,进一步增强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重难点重点:厘清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了解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难点: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基础知识一、三国鼎立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小立的局面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二、西晋的短暂统一(1)西晋的兴亡:三国后期,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2)少数民族内迁①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②民族内迁影响积极: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北方汉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消极: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三、东晋与南朝1.东晋与南朝的更替(1)东晋的兴亡: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东晋灭亡。(2)“南朝”:420—589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为“南朝”;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2.东晋的士族制度(1)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2)门阀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3)形成原因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制度因素: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4)衰落:至隋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3.江南的开发(1)原因:中国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经验;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高的资源优势;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一些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2)表现:农业方面,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治、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商业方面,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3)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方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交融。四、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历史上把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内迁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统治特点:大部分政权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各族差异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存在。2.淝水之战(1)背景:4世纪后期,氏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2)时间: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在淝水交战。(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陷人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北魏的崛起(1)建立与统一北方;十六国后期,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2)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开始进行改革。②核心内容:是“汉化”,迁都城;说汉话,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③评价积极作用: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消极作用: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4.北朝的更替: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最后北周灭掉北齐,统一黄河流城。这些王朝,历史上称为“北朝”。5.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习题巩固】1.六朝时期,长江中游的民众改良了中原地区的“长辕犁”,制成新的“短辕框犁”,使之更适合在丘陵山地翻耕,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这说明当地的开发()A.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B.得益于因地制宜的技术革新C.取决于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2.《国史十六讲》评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以下直接推动此现象出现的措施是()A.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 B.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C.采用官吏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D.改汉姓,确定鲜卑贵族门第高下3.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A.地方势力威胁中央 B.权臣势力强大有谋反之心C.士族当权影响巨大 D.皇帝善于用人深得民心4.公元4~6世纪进入中国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在建立政权后,都注重设立学校,传播儒学。如石勒曾立“太学”及“小学”10余所,并亲临大、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前秦苻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女并遣受业”。这些情况的出现()A.体现出北方传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B.结束了农牧业地域分异的格局C.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表明儒学传播缓解了民族矛盾5.东晋时期,“王与马,共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