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大赛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大赛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大赛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大赛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大赛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厉认真。什么是寓言?第1页1.概念:寓言是用比喻性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

道理,给人以启示文学体裁。2.篇幅:大都简短。3.主题:言在故事,意在道理,含有鲜明哲理性和讽刺性。4.写法:经常利用夸大和拟人等手法;主人公能够是人,能够是拟人化动植物或其它事物。5.起源: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6.外国寓言作品中,著名有:古代希腊《伊索寓言》;法国《拉封丹寓言》;俄国《克雷洛夫寓言》。第2页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终遭到杀害。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名下。汇编成《伊索寓言》。明代传入中国。《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素,富有幽默特点。《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第3页寓言:是用比喻性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道理。自学:这两篇分别讲了什么故事?寄托什么道理?批注在书上。故事:(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经过结果怎样)

。道理:(一句话概括

)。第4页探究:体会寓言讽刺性和哲理性特点品读下面3个句子,可否进行以下改动?为何?1.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

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是否受到尊重。2.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雕像值多少钱?

赫尔墨斯又问道:赫拉雕像值多少钱?3.赫尔墨斯看见自己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呵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

赫尔墨斯看见自己雕像,于是问道。讽刺?哲理?——赫尔墨斯喜爱虚荣、狂妄自大、自命非凡——喜爱虚荣、狂妄自大人往往得不到他人尊重。第5页应用:体会寓言讽刺性和哲理性特点品读:《蚊子与狮子》,挑选一个你以为最能表达人物形象句子,谈谈其中讽刺性和哲理性。提议你这么说:

我找是某某句子,从其中某某词我能读出作者讽刺了谁

什么性格特点,从中明白

道理。第6页测评:仿照《伊索寓言》结构,给下面寓言补充一个结尾。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根源第7页作业预习《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移注释,并翻译第一篇。第8页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先秦吕不韦第9页预习检测:先解释红色词,再翻译句子。

*译句法:直、补、调

穿井得一人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国有户姓丁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挖了一口水井后,他告诉他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些人听说这件事就传输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中人相互讲述这件事,使宋国国君听到了这件事。第10页预习检测:先解释红色词,再翻译句子。

*译句法:直、补、调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询这件事。丁氏回答道:“(家里打了井,无须派人到外打水)得到一个人使唤(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消息如此,(还)不如没听到。第11页寓言:是用比喻性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道理。自学:《穿井得一人》这篇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寄托什么道理?故事:(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经过、结果怎样。道理:(一句话概括

)。第12页探究:体会寓言讽刺性和哲理性特点品读《穿井得一人》,挑选一个你以为最能表达人物形象句子,谈谈其中讽刺性和哲理性。人物提醒: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提议你这么说:

我找是某某句子,从其中某某词我能读出作者讽刺了谁

什么性格特点,从中明白

道理。道理:丁氏——说话要预防歧义。闻而传之者、国人——不要传输未经自己考查话,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国君(非讽刺)——对待传闻应审慎,要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第13页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留了不少先秦时代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文学和思想价值。

杞人忧天列子第14页中伤()星宿()中:宿:中间()宿舍()

躇()步跐()蹈zhòngzhōngxiùsùchúcǐ杞人()qǐ舍然()宿舍()shì

shè充塞()sè第15页预习检测:先解释红色词,再翻译句子。1.杞国有些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妥坠邪?”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杞国人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假如真是积聚气体,那日、月、星辰就不会掉下来吗?”第16页预习检测:先解释红色词,再翻译句子。

4.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其人曰:“奈地坏何?”

6.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7.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开导他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聚气体中能发光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人也放了心,非常高兴。开导他人说:“地,是堆积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第17页自学:《杞人忧天》这篇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寄托什么道理?批注在书上。故事:(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经过、结果怎样)

。道理:(一句话概括

)。第18页探究:体会寓言讽刺性和哲理性特点品读《杞人忧天》,挑选一个你以为最能表达人物形象句子,谈谈其中讽刺性和哲理性。人物提醒:杞人提议你这么说:

我找是某某句子,从其中某某词我能读出作者讽刺了谁

什么性格特点,从中明白

道理。道理:杞人——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人;要消除没有依据或无须要忧虑。第19页知识延伸1晓之者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2晓之者曰:日月星辰,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3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依据自已掌握自然知识,小组合作探讨,看看文中“晓之者”话哪些是科学,哪些是不科学?小知识:1.日月星辰有是气体团,有是固体团,它们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