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1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2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3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4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查阅有关杨万里、赵师秀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赏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新课导入在小学,我们学过杨万里的诗《小池》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泉水、树荫、小荷、蜻蜓,杨万里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今天,我们再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二)整体感知1.杨万里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他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有《诚斋集》等著作传世。2.背景资料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更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3.朗读指导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4.注释莫言:不要说。赚得:骗得。错喜欢:空欢喜。政:同“正”译文: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经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三)赏析作品1.诗词解析莫言下岭便无难,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赚得行人空喜欢。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2.诗词解析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但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3.诗词解析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本文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4.主题概括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营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哲理:我们不要被眼前的顺境迷惑,要放远眼光,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二、赏读《约客》(一)新诗导入温州地处偏远,有史以来都是文化沙漠的代名词,而赵师秀却在大家辈出的南宋能够光耀一时,很值得我们思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感受诗人的诗意人生。(二)整体感知1.赵师秀简介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推官。晚年宦游,逝于临安。有《赵师秀集》2卷,别本《天乐堂集》1卷,已佚。其《清苑斋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2.朗读指导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3.注释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是青蛙(的叫声)。约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棋盘,(等着客人,)看到落下的灯花。(三)赏析作品1.内容解读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歌后两句于叙事中抒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百无聊奈、烦躁不安、茫然若失的复杂心情。窗外的雨,密密匝匝,池塘的蛙,聒聒噪噪,桌上的灯,摇摇曳曳。为了先前的约定、为了诺言、为了友谊,尽管夜已深,人已静,灯芯上的灯花拨了一次又一次,但是,诗人始终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等待着“客”的到来,而有约在先的客人却一直未能露面。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内心可谓“别是一番滋味”,那种焦虑与无奈之情更是“剪不断,理还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是情和景的契合。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2.主题概括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细节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侯友人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闲逸、恬然自适的心境。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诗,杨万里通过山区行路告诫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赵师秀虽约客末至,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