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修订稿)陕西_第1页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修订稿)陕西_第2页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修订稿)陕西_第3页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修订稿)陕西_第4页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修订稿)陕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CodeforCATVsystemengineeringtechnologyofcivilbuildings

(修订稿)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标准设计

复审结果的通知》(陕建标发〔2021〕6号)的要求,由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

对《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BJ/T61-59-2010进行修订。

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缩略语;3.设计;4.施工;5.检验;6.验收等。

编制组遵照国家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的规定,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在总结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程》在已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

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和修订、审查定稿。

本规程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陕西省建设标准设计站负责出版,陕

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条文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与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

程技术规程》编制组联系(地址:西安市雁塔区曲江商务区雁南五路曲江首座;邮政编码:

710061;电话电子信箱:tongzhe@),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韩普杨德才陈旭刘溦方蓁冯志文毛东李宏侠

李文罗宏刚吕燕李小威强飞王绥革仝喆李元

主要审查人:

1总则

1.0.1为了规范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检验和验收,

保证有线电视工程质量,适应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发展,更好的承载新媒体业务形态,

结合陕西实际情况,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检验和

验收。

1.0.3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应纳入民用建筑物(群)的整体规划,统筹考虑。民用建筑物

(群)的有线电视网应与已通达的当地行政区域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联网。

1.0.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检验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应按照《陕西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及

《陕西省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审批服务事项清单》的规定,进行报建和报验。

1

2术语和缩略语

2.1术语

2.1.1有线电视系统CommunityAntennaTelevision。

以闭路形式或以有线传输方法传送各种电视信号的系统。

2.1.2一级干线网BackbonenetworkclassA

连接两个及以上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前端的大容量光传输网络。干线网可分国家干线网

和省级干线网两类,其中国家干线网负责各省网间的连接,省级干线网负责省内各城市有线

电视网络之间的连接。

2.1.3二级干线网BackbonenetworkclassB

城市有线电视网络中,连接前端和所有分前端的网络;或者连接所有核心节点和汇聚节

点的网络。

2.1.4接入分配网Accessingdistributionnetwork

对于FTTH层,是每个前端机房/分前端机房/接入机房边缘设备与其服务区用户家庭网

络网关之间的网络。

2.1.5前端Headend

网络中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地,也是IP城域干线网数据中心的所在地。前端可包含

分前端职能,服务于其周边用户。

2.1.6分前端Hub

城市有线电视网络中,负责在前端和接入分配网之间下行或者上传信息,并可以与网络

中其他的分前端互通信息的网络基础设施。分前端可作为IP城域干线网的核心节点或汇聚

节点。

2.2缩略语

BERBitErrorRatio误码率

DFDelayFactor延迟因素

2

DVBDigitalVideoBroadcast数字视频广播

FTTBFiberToTheBuilding光纤到楼

FTTHFiberToTheHome光纤到户

FTTRFiberToTheRoom光纤到房间

GPON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HDBHouseholdDistributionBox家居配线箱

HDTVHighDefinitionTV高清晰度电视

IPInternetprotocol国际互联网协议

IPDVInternetProtocolpacketDelayVariationIP包延迟变化

IPERInternetProtocolpacketErrorRatioIP包误差率

IPLRInternetProtocolpacketLossRatioIP包丢失率

IPTDInternetProtocolpacketTransferDelayIP包传输延迟

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

MDIMediaDeliveryIndex媒体传输质量指标

MLRMediaLossRate媒体丢包速率

MSTPMulti-ServiceTransferPlatform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OBDOpticalBranchingDevice光分路器

ODBOpticalcableDistributionBox光缆配线箱

ODN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光分配网络

OLTOpticalLineTerminal光线路终端

ONUOpticalNetworkUnit光网络单元

OTNOpticalTransportNetwork光传输网络

OWBOpticalcableWeldingBox光缆熔接盒

PONPassiveOptical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

SDH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同步数字系列

3

UPS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不间断电源

WDMWavelengthDivideMulitiplex波分复用

XG-PON10-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10Gbit/s无源光网络

XGS-PON10-Gigabit-capableSymmetricPassiveOpticalNetwork10Gbit/s对称式无源

光网络

4

3工程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可根据工程规模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

个阶段。

3.1.2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时,应采用成熟、先进的国内、国际通信和网络技术,实现双向、

交互式、多业务功能。

3.1.3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时,应根据终端数量和网络所提供的服务功能构建一级、二级传

输网和接入分配网,满足网络升级的要求。

3.1.4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时,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网络协议,不宜采用私有

协议。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有线电视系统应对原有业务系统全面兼容。

3.1.5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应保证系统运行的业务安全。

3.1.6有线电视系统应具备可管理性。

3.1.7民用建筑物(群)有线电视系统设计宜采用FTTH。当采用FTTH模式时,楼内光缆宜

采用集中分配方式(多层、高层建筑集中分配方式系统图示例参见附录A)。

3.1.8有线电视系统管网应与水、热力、燃气、其他电气系统管网隔离。

3.1.9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时,应在建筑物内适当楼层设置有线电视光缆配线箱。光缆配线

箱应设置在电气竖井或楼层公共部分。

3.1.10有线电视系统设计应采用IP组播传输和DVB数字传输。

3.1.11有线电视系统下行传输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表3.1.11-1和表3.1.11-2的要求。

表3.1.11-1IP组播传输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单位技术参数a

IPTD的均值ms≤50

IPDVb的1-10-5分位cms≤10d

IPLR≤1×10-8

IPER≤1×10-8

a参考ITU-TY.1541-2011,公网和专网均适用。

b定义IPDV=IPTD-IPTDmin,IPTDmin为评估时间中IPTD的最小值。

5

c当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为F(x)=P{X<λ},实数α满足0<α<1时,α分位数是指使F(x)=

α的数λ。

d表示在评估时间中测得的IPDV值中有99.999%不超过10ms。

DFms≤50

MLR媒体包/s≤8

MLR-15媒体包/15m≤128

MLR-24媒体包/24h≤1024

以上4项参考RFC4445MDI的推荐值

表3.1.11-2DVB数字传输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单位技术参数

数字频道输出电平dBμV50~75

任意数字频道间电平差dB≤10

相邻数字频道间电平差dB≤3

数字频道与模拟频道电平差dB-10~0

调制误差率dB≥24(64QAM,均衡关闭)

误码率—≤1×10E-11(24h,RS解码后)

数字射频信号与噪声功率比dB≥26(64QAM)

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CTB)dB≥54

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C/CSO)dB≥54

3.2前端设计

3.2.1有线电视系统应在省中心设中心前端(主/备),各地市应设一个总前端。终端数达

到或超过4万个的网络应设分前端,每个分前端所覆盖的终端数不宜超过3万个。总前端可

包含分前端职能,覆盖其周边接收终端。

3.2.2有线电视系统总前端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技术系统:

1电视、广播节目接收、传输系统;

2电视、广播节目处理系统;

3电视、广播节目分发系统;

4数据广播系统;

5电子节目指南系统(EPG);

6条件接收系统;

6

7媒体内容集成系统;

8互动业务系统;

9互联网应用系统;

10视音频监听、监视和控制系统;

11视音频内容监管系统;

12运营支撑管理系统;

13数据中心系统;

14网络运行维护监控管理系统。

3.2.3分前端应通过传输网与总前端连接,并应具备网络通信分中心功能。

3.3传输与分配网络

3.3.1有线电视系统的网络可分为传输网和接入分配网,网络结构分类应符合表3.3.1的

要求。

表3.3.1网络结构分类

分类采用技术网络覆盖范围

OTN中心前端-总前端

一级干线网

IP/MSTP核心节点之间

总前端-分前端

OTN

二级干线网分前端-分前端

IP/MSTP核心节点-汇聚节点

接入分配网FTTH/GPON分前端-终端

3.3.2有线电视网络的传输应根据网络规模确定传输的级别,其中一、二级干线网应包含

OTN传输层和IP交换层;接入分配网应包含FTTH/GPON接入层。

3.3.3分前端通过传输介质将总前端送来的节目分别送往位于其覆盖区的终端;同时,分

前端可作为传输网IP数据交换层的核心节点。

3.3.4FTTH网络可由GPON设备、光分路器、光缆、光缆配线箱及光缆分配网组成。

3.3.5一级、二级干线网络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中心前端至总前端、总前端至每一个分前端应有两个不同的路由,通过OTN传输网以

IP组播的方式,将电视直播数据从中心前端、总前端送至每一个分前端。总前端至分前端的

上下行数据利用IP网络进行交互;

2根据分前端的数量以及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的地理位置,可采用以下三种网络拓扑

7

结构的组合:环型、路由走向环型、物理连接星型,路由走向网格型、物理连接星型;

3干线网应采用光纤为传输介质。

3.3.6一级、二级IP交换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以下方式之一组建IP交换层:IP路由交换机单独组网、MSTP,IPoverOTN或

IPoverWDM;

2总前端和分前端可分别作为宽带IP数据交换层的核心节点或汇聚节点。网络中核心

节点的数量可以多于分前端数量;

3宽带IP数据交换层中的汇聚交换机可采用双归属形式,以两个不同的路由就近接入

两个不同的核心交换机;

4网络的路由宜与传输网中的OTN层和WDM层保持一致;

5网络可为接入分配网上下行数据提供通道。

3.3.7光缆及光设备器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纤有线电视网络应采用单模光纤,用户接入点至光缆配线箱、光缆配线箱间、光缆

配线箱至光缆熔接盒的光缆采用G.652光纤,光缆配线箱/光缆熔接盒至家居配线箱的光缆采

用G.657A光纤,光缆应符合《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标准》GY/T9771-2020和《有线电视网络

光纤到户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GY/T306.1-2017的规定;

2在满足光传输链路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宜选择光功率较小的PON口光模块。同一前端

宜选择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GPON、XG-PON或XGS-PON的OLT设备。

3、光分路器OBD宜采用全带宽,工作波长范围为1260nm-1650nm。

3.3.8FTTH接入分配网络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FTTH接入分配网宜采用GPON技术组网的双向传输网络,GPON的ODN宜采用1:64分光,

所有设备器件均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

2FTTH接入分配网络宜采用星型或集中分配的方式,每个配线区域覆盖用户不宜超过

300户,楼内光缆宜采用集中分配方式参见附录A;

3FTTH接入分配网络的拓扑结构宜简单、对称,采用一级分光或二级分光方式。

8

3.4建筑外设备安装与线路敷设

3.4.1设备安装与线路敷设应综合考虑工程特征及其所处的环境情况等各类因素进行设计。

应保障设备和线路安全、稳定、可靠,便于维修、检查。线路应短直,减少与其他系统的供

电和信号管线交叉跨越;有线电视管道可与通信管道同沟敷设。

3.4.2设备安装与线路敷设应避免环境温度、外部热源、浸水、冰雪、腐蚀及强电磁场等

的损害或干扰,及撞击、振动、建筑物变形等机械力作用带来的损害。

3.4.3有线电视系统线路(不含架空)与其他设施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4.3的规定:

表3.4.3有线电视系统管道与其他设施的最小净距离

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名称、规格平行净距(m)交叉净距(m)

已有建筑物2.00—

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1.50—

d≤300mm0.500.15

给水管300mm<d≤500mm1.000.15

d>500mm1.500.15

注注

污水、排水管1.0010.152

热力管1.000.25

压力≤300kPa1.00

燃气管0.30注3

300kpa<压力≤800kPa2.00

<35kV0.50

电力电缆0.50注4

≥35kV2.00

高压铁塔基础边>35kV2.50—

乔木中心1.50—

绿化

灌木中心1.00—

通信电杆、照明杆0.50—

到路边石边缘1.00—

铁路钢轨(或坡脚)2.00—

沟渠(基础底)—0.50

涵洞(基础底)—0.25

电车轨底—1.00

铁路轨底—1.50

注:1主干排水管后铺设时,其施工沟边与有线电视管道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

2有线电视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离不宜小于0.4m,且有线电视管道应做包封,包封长度自

排水管两端各加长2m。

3在交越处2m范围内,燃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无法避免时有线电视管道应做包封。

9

4当电力或(和)有线电视线缆穿金属导护管敷设时,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15m。

3.4.4塑料材质的导护管、槽盒及附件均应采用非延燃类制品。

3.4.5室外线路敷设应结合地形特点合理布局,不宜穿越地下设施、公路、铁路等,当不

可避免时应垂直穿越,且其相互间的距离应满足本规程第3.4.3条的要求。

3.4.6室外线路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应满足规划要求,当无规划要求时宜

将有线电视系统线路布置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

3.4.7室外线路可根据工程情况选择采用穿管埋地敷设、管沟敷设、隧道敷设及架空敷设

等敷设方式。当有可供利用的管道、管沟时应采用管道、管沟敷设方式,但不应与电力线缆

共管敷设。

3.4.8建筑区内新建的有线电视系统线路应采用地下管道、管沟或隧道敷设,改建、扩建

工程宜采用地下管道、管沟或隧道敷设。

3.4.9当室外线路采用管道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个管孔宜敷设一条光缆,管孔内径不宜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且管径利用率不

应大于85%;

2当管孔内径远大于光缆外径时可在管孔内增设子管,子管数量及规格应根据工程

需要确定,且子管的等效外径不应超过母管内径的85%。子管宜采用半硬质塑料管材,且在

相邻人(手)孔间的母管内不得设置接头;

3光缆与电缆不宜同管敷设,当设有子管时可分别敷设于不同的子管内。当同一管

孔内敷设多条光缆时,多根线路应一次敷设完毕,且管孔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40%;

4同一光缆、电缆在各段管道中的相对位置宜保持不变。当空余管孔不具备上述条

件时,应占用管孔群中同一侧的管孔;

5管道可采用钢管、水泥管或塑料管,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mm,塑料管壁厚不得小

于3.5mm。在易受腐蚀和机械损伤的地方,钢管应采取防腐措施,塑料管应做水泥包封;

6敷设于地下的管道宜设在冻土层以下,且管顶距地面埋深不宜小于0.5m,敷设于

人行道和车行道下的管道管顶至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0.7m。

3.4.10下列情况时,线路可采用综合管沟敷设方式:

1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

2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3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

10

4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工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

5宽度难以满足埋地敷设多种管线的地段。

3.4.11室外线路采用管沟或管道敷设时,线路与其他设施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表3.4.3的要

求,管沟、管道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3.4.12室外线路采用综合管沟敷设时,相互有干扰的管线不得设在同一个小室。

3.4.13有线电视系统人(手)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线路转弯处、线路分支处、穿越道路的两侧、建筑物的接入口等处应设置规格适

宜的人(手)孔,人(手)孔宜设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内;

2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建筑物线路引入点位置,引入点处的人(手)孔一般可设

在靠近进出通道的路侧绿地内。引入点的人(手)孔距高层建筑的出入口不宜超过10m,距

非高层建筑的出入口不宜超过6m;

3塔式楼每个塔楼均应在引入点处设置一个人(手)孔;单元式高层住宅楼宜在每个

单元出入口处设置一个人(手)孔;多层单元式住宅楼,每单元入口处设置一个人(手)孔;

4直线段上两相邻人(手)孔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

5人(手)孔内不得有电力管线穿越。

3.4.14建筑区内地下有线电视管网可由地下管网、引上管、进楼管和人(手)孔等组成。

有线电视室外地下管网示意图参考附录B。

3.4.15建筑区内有线电视管网应和设备间、光缆配线箱、单体建筑内的光缆配线箱、建筑

区外有线电视公网相连通。每个建筑区应根据工程规模、用户分布情况及总体规划等因素,

在适当位置设置多个有线电视信号接入点。

3.4.16当建筑区内无专用或兼用机房、设备间时,应在临街并便于敷设线路的位置设置中

型或大型人孔井。

3.4.17建筑区内应根据用户分部情况,每256户设置1个光缆配线箱。当区内设置地面光缆

配线箱Ⅰ(尺寸及安装示意图参考附录C)时,应在人孔井旁边设置;当区内需设多个光缆

配线箱时,应在有线电视信号接入点人孔井内设置接续盒;当区内不能设置地面光缆配线箱

时,应在建筑外墙或内部适当位置设置壁挂光缆配线箱Ⅱ(尺寸及安装示意图参考附录D)。

3.4.18建筑区内各人(手)孔和地面光缆配线箱Ⅰ应按照网络结构通过适当数量的钢管、

水泥管或者塑料管等进行相互连通。管道的路径应合理,管道容量应满足线路由机房、设备

间或地面设备箱至各单体建筑呈星型布设的需要,管道孔数设置可参考表3.4.18-1和表

11

3.4.18-2。

表3.4.18-1管道孔数设置表

管材水泥管(孔)塑料管(孔)钢管(孔)

覆土厚度不能保证、横

管道平直、管位现状复杂或管孔数

适用范围穿车行道、地面荷载大

道路现状不很复杂较少且地面荷载小

用户<100—11

数量100~300户—22

(户)300~500户—2~42~4

>5004、64~64~6

表3.4.18-2管道设置选择表

管材标称管径

敷设区间主管道(孔)备用(孔)注1管材

(mm)

有线网公共管网管塑料管110

3~52

道—区域管道钢管100

区域管道—接入机

4~102钢管100

塑料管110

区域主干管道4~8≥2

钢管100

塑料管110

区域支线管道2~61~2

钢管100

注:1主管道内含备用管孔。

3.4.19当线路为架空引入建筑区时,宜在引入杆处设置人(手)孔,从杆上引下进入地下,

线路及钢管敷设应符合本规程第3.4.9条的规定。

3.4.20对于独栋建筑,应按建筑群中的单体建筑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但应与有线电视公

共管网相连通。

12

3.5建筑内设备安装及线路敷设

3.5.1室内设备安装与线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物中有线电视系统线路宜与其他电子信息系统统一规划、设计,线槽和管道的

容量及敷设路径应满足线路星型布设和远期发展的需要。同时,应减短线路、管道、线槽;

2在新建和有装修要求的已建建筑内,应采用暗敷设方式。对无装修要求的已建建筑,

可采用穿导护管或线槽明敷设;

3室内明敷设的有线电视线路与明敷设的电力线路的间距不宜小于0.3m;当穿金属管

敷设时,不宜小于0.2m;

4人员密集或弱势人员聚集的二层以上建筑内,宜选用低烟无卤型光缆;

5单体建筑的埋地进楼管宜以1%~2%的斜率自室外人(手)孔朝上倾斜敷设入楼,并

应引入至楼内光缆配线箱Ⅲ(尺寸及安装示意图参考附录E)、弱电竖井或合用电气竖井。

进楼管应采用经防腐处理的钢管,钢管的数量、管径、壁厚宜符合表3.5.1的规定。

表3.5.1进楼钢管数量、管径、壁厚

建筑类别数量(根)标称管径(mm)壁厚(mm)

多层建筑2~3≥40≥3.5

高层建筑2~4≥40≥3.5

其他建筑≥1≥40≥3.5

3.5.2当线路采用架空引入楼内时,宜在引入点距地不低于2.5m处埋设两根壁厚不小于

3.5mm的SC50穿墙套管。

3.5.3单元式住宅宜按单元分别设置进楼管,否则应在楼内相邻单元间设置不少于两根且

不小于Ф40mm的水平横管,水平横管的底部距地不应小于2.2m。

3.5.4每个单元或单体建筑应在楼内相邻层设置线槽或两根不小于Ф40mm的竖向线管。

3.5.5每个单元或单体建筑内不超过32户的中心位置应设置一个光缆配线箱。当多个单元

共用一个光缆配线箱时,箱体应安装在中间单元、便于管理和进出线的公共位置,安装高度

应与出线方式相适宜,底边距地不应小于0.5m,顶边距地不应大于2.1m。当露天挂墙安装时,

应采取防雨措施,箱体可以适当高装。

3.5.6高层建筑内应设置弱电竖井或电气竖井,多层建筑内宜设置弱电竖井或电气竖井。

竖井内的有线电视线路宜穿管或穿线槽敷设,当采用非可燃型光缆时可不穿管和线槽直接沿

13

墙明敷设。

3.5.7有线电视线路在竖井内线槽敷设时,对于高层建筑,竖井内用于敷设有线电视线路

的线槽空间不宜小于100mm×50mm;对于多层建筑,竖井内用于敷设有线电视线路的线槽

空间不宜小于50mm×50mm。

3.5.8竖井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线电视系统可与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合用竖井。当有线电视系统与配电系统合用竖

井时,配电、有线电视设备及线路应分设在竖井的两侧,各种设备箱体前应留有不小于0.8m

的操作、维护距离;

2竖井内光缆配线箱Ⅲ宜明装,安装高度宜为箱体底边距地1.2m~1.3m。

3.5.9有线电视线路在弱电竖井内穿管或穿线槽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在合

用电气竖井内穿管或穿线槽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

3.5.10从竖井到终端用户进户点的线路数量较少时可采用穿管或穿线槽敷设入户,当线路

较多时应采用线槽敷设,且该线槽宜安装在本层。

3.5.11新建住宅、公寓每户内均应设置家居配线箱,单间式住宅、公寓可不设家居配线箱。

家居配线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跃层、别墅等一户占一层以上的工程应分层设置家居配线箱;

2家居配线箱的容量应能满足远期发展的需求并一次安装到位;

3家居配线箱应设置在靠近配线中心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在厨房和卫生间的墙面上;

4家居配线箱宜底边距地0.5m~1.8m安装;

5家居配线箱应选用II类、箱门可锁定的产品;

6家居配线箱附近墙面上应设置220V交流电源接线盒,并在接线盒与家居配线箱之间

敷设一根Ф20mm管。该接线盒应采用86mm×86mm×60mm型,并与控灯开关等高安装。

220V交流电源可就近引自设有漏电保护的照明或插座回路;

7每个家居配线箱应设置2根以上Ф20mm进线管,一户内家居配线箱可采用分别进线

或子母式进线方式;

8户内有线电视终端应从家居配线箱以星形放射方式引接。从家居配线箱引出的线路

可根据敷设路径情况适当合用导护管。

3.5.12连接家居配线箱和终端盒应设置1根以上Ф20mm导护管。

3.5.13用户终端盒的安装位置应与所处的环境及电视机的安装位置相适宜。

14

3.5.14住宅户内应在起居室、主卧室及兼起居的卧室装设终端盒,卫生间、厨房等也可装

设终端盒。

3.5.15用户终端盒附近等高位置处应设置可供电视机使用的电源插座。终端盒与电源插座

中心间距不宜小于0.2m。

3.5.16埋设在现浇楼板内的线路导护管宜采用焊接钢管。电磁干扰较小、管线较少、对楼

板受力影响较小的工程可采用中型及以上的非延燃塑料管。敷设于现浇楼板内的导护管最大

外径不宜大于现浇楼板板厚的1/4。

3.5.17暗敷于楼板内的线路不宜穿越伸缩缝和沉降缝,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3.6机房工程

3.6.1民用建筑物(群)所设置的有线电视系统设备机房可独立设置,也可与其他电子信

息系统机房合并设置。

3.6.2有线电视系统机房面积、设备间面积、布线通道应留有发展空间。

3.6.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机房设备的安装应采取抗震措施。

3.6.4机房的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房宜设在建筑物首层及以上层,当地下为多层时,也可设在地下一层;

2机房应远离强电磁场,不应设置在变压器室、配电室的楼上、楼下或贴临场所;

3机房应远离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储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

场所;机房不应设置在卫生间、浴室或其他潮湿、易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

3.6.5机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200户以上的建筑区宜在区内中心位置设置设备机房,机房最小面积宜符合表3.6.5

的规定:

表3.6.5设备机房最小面积设置要求

用户数(户)机房面积(m2)

≥150020

1500~100012

1000~50010

500~2008

2机房不应有与其无关的水管、风管、电缆等各种管线穿过(不含弱电管线);

3机房内有线电视系统线路应与其他电气系统分开敷设。

15

3.6.6机房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房设备应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需要进行布置。当几个系统合用机房时,应按功能

分区布置;

2有线电视系统设备宜远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等主要雷击散流通道;

3机柜正面相对排列时,其净距离不应小于1.2m;

4后开门的机柜,背面离墙边净距离不应小于0.8m;

5机柜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距其他设备不应小于0.8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机柜

侧面距墙不应小于1.2m;

6并排布置的设备总长度大于4m时,两侧均应设置通道。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7墙挂式设备的中心距离地面高度宜为1.5m,侧面距墙应大于0.5m;

3.6.7机房的环境条件宜符合表3.6.7的规定:

表3.6.7设备环境条件要求

专业类别环境项目要求

室内净高(梁下或风管下)(m)≥2.5

楼、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载(kN/m2)≥4.5

地面材料防静电地面

土建

顶棚、墙面涂浅色无光涂料

门1.2m~1.5m外开双扇隔音门

窗良好防尘设纱窗

温度(℃)18~28

空调通风相对湿度(%)30~75

通风良好

照度(lx)300

电气交流电源可靠电源

应急照明≥90min

3.6.8机房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预留有线电视系统工作电源和维修电源。电源宜从配电

室(间)采用专用回路引入。

3.6.9机房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16

1机房接地系统的设置应满足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及有线电视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

2机房接地宜共用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3机房内应做等电位联结,并设置等电位联结端子箱。

3.7供电、防雷与接地

3.7.1有线电视系统应采用单相220V、50Hz交流电源供电,电源配电箱内,应安装浪涌保

护器。

3.7.2总前端或分前端设备供电宜采用UPS电源,其标称功率不应小于需用功率的1.5倍。

3.7.3光缆或电缆进出建筑物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缆或电缆架空进出时,应在入户处加装避雷器,并将光缆的加强钢芯或电缆金属

外护层及自承钢索接到接地网上;

2光缆或电缆埋地进出时,光缆的加强芯或电缆金属外皮应与接地网相连。

17

4工程施工

4.1一般规定

4.1.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施工应包括工程实施、质量控制及系统调试。

4.1.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应按设计文件施工,不得随意更改。

4.1.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中的供电设备和线路,其认证、安装、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低压

配电工程的相关标准。

4.1.4施工安装、检测和调试所用的各类计量器具、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校准合格,并在

使用有效期内。

4.1.5有线电视系统接地线不得与电力系统PE线或其他系统接地线串联接地。

4.1.6有线电视系统的电源、防雷和接地应按建筑工程中电源、防雷和接地的分项工程检

测验收。

4.1.7有线电视系统所用机房、管道、人(手)孔、竖井和相关配套设施,应检验验收。

4.2施工准备

4.2.1在施工前应对工程所用器材型号、规格、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查,在工程中必须使用

具有入网许可证和出厂检验合格证的器材。

4.2.2线缆、器材应经过检验并做好记录,不合格的器材不得使用。线缆、器材应与设计

文件规定的规格、型号及等级相符。

4.2.3光缆、电缆及模块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缆、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2光缆、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测报告、合格证、入网许可证;

3光缆、电缆开盘后应检查外表无损伤、端头封装完好。对每盘光缆、电缆进行盘测,

并与出厂检测报告核对无误。盘测的测试数据应保存归档;

4光分路器、接续模块、电缆接头、信息插座、光纤插座连接器及其他接插件等部件

应完整,型号、数量、安装位置及材质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18

4.3工程实施

4.3.1线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绕“8”字圈方式敷设的光缆的盘绕内径不应小于2m;

2无金属保护层的光缆布放的牵引张力不应超过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张力不应超

过允许张力的100%。当牵引敷设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加强芯上,不得超过1500N,并应防

止外护层等拉伸位移;

3线缆敷设时,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

4机械牵引时,牵引设备应能调节张力,应具有超负荷时自动停机的功能,并自动发

出警告信号;

5线缆布放的牵引速度,宜为5m/min~15m/min,一次牵引的长度不应超过1km,牵引

速度应均匀;

6线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线缆安全,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测量,以确认线缆是否

良好。线缆端头应做严格的防潮、防水处理。

7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静态弯曲半径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表4.3.1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静态弯曲半径

光缆类型静态弯曲半径

室内外光缆15D/15H

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10D/10H且不小于30mm

管道入户光缆G.652D光纤10D/10H且不小于30mm

蝶形引入光缆G.657A光纤5D/5H且不小于15mm

注:D为缆芯处圆形护套外径,H为缆芯处扁形护套短轴的高度。

4.3.2管道线缆敷设前,应对管孔进行清洁,并确认管道畅通。

4.3.3塑料子管布放要求:

1每个母管内应按要求布放塑料子管。子管内壁应光滑,在母管内无接头;

2布放子管时牵引张力不宜超过3500N,牵引速度应均匀。子管布放应避免扭曲及出现

小圈;

3管道内布放三根以上子管时,应作子管识别标记,布放同一光缆应占用同一孔位中

同一色子管;

4对管道口和暂不穿线缆的子管应采用专业孔塞封闭;对布放线缆的子管应先穿牵引

19

钢丝,通过钢丝将线缆引入子管。

4.3.4线缆布放在管道的位置宜保持一致,线缆不应扭曲、损伤。

4.3.5管道铺设时,向人(手)孔侧宜有0.3%~0.5%的排水坡度,最不利处不得小于0.25%,

并可利用自然地势获得排水坡度。

4.3.6管道线缆应在下列位置设置标识牌:

1每个人孔井或手孔井;

2与其他地下管道或管线交叉处;

3穿越公路、铁路处的两侧;

4线缆的拐弯处、分接及接续点处。

4.3.7机房内线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引入机房内的光缆应标明来去方向及端别、芯数。

2线缆由室外人(手)孔引入机房时,宜在机房内预留15m~20m,并在适当位置固定。

4.3.8建筑物内配线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线电视光缆不得与电力系统线缆共穿于同一线管内。线管的截面利用率不得超过

40%;

2设备箱或过路箱之间的线缆敷设不得有接头;

3线缆明敷时必须穿保护管,除专用的设备用房外,其他处接近地面的保护管应采用

镀锌钢管。保护管安装应牢固、可靠、美观;

4直线敷设时,每隔30m应加装过路箱(盒)。管材弯曲敷设时,每段长度应小于15m,

每段管子的弯曲次数不应超过两次,且不应形成“S”弯。光缆预埋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管

外径的10倍,住宅户内预埋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外径的6倍;

5预埋暗管不宜穿越建筑物的沉降缝和伸缩缝,当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装置,安装

于吊顶内者可不设置补偿装置。在暗配管内进行线路敷设前,应检查管径、管位是否符合设

计要求,管内引线是否畅通。

4.3.9建筑物内桥架和线槽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线槽、桥架安装的最低高度宜高出地坪2.2m以上。线槽、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

100mm,在过梁及其他障碍物处不宜小于100mm;

2金属桥架水平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支架或吊架:

1)桥架接头处;

20

2)每间隔2m处;

3)距桥架终端0.5m处;

4)转弯处。

3线槽垂直敷设固定点直线距离不应大于2m,距终端及进出线箱(盒)不应大于0.3m,

安装应做到垂直、排列整齐紧贴墙面;

4线槽不应在穿越楼板或墙体处进行连接;

5敷设桥架及线槽内线缆应防止扭曲,受力处应垫衬;

6线缆出线槽后应穿管保护。

4.3.10前端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柜(箱)安装应有良好的散热通风条件,柜(箱)内应配备接地的汇流排,供连

接有源设备的接地线,并预留足够的电源插座;

2在设备相互连接和通电之前,应确认已经良好接地;

3前端使用的无源设备不应杂乱无章,应使用与有源设备相应的标准插盒;

4光分路器应采用SC/APC法兰盘或SC/APC尾纤。

4.3.11用户分配及终端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进入楼内的光纤分配箱的线管应深入箱内10mm~15mm;

2安装家居配线箱时,箱体底边距地坪不应小于0.5m;家居配线箱不宜安装在与卫生

间贴邻的墙面上;

3用户终端盒底座应采用标准86系列接线盒;

4光分路器、尾纤接头和用户终端的所有空余端口都应有防尘帽或防尘盖。

4.4系统调试

4.4.1系统设施安装完毕后,应对各部分的工程状态进行调测。

4.4.2OLT设备的供电电源应符合设计要求。

4.4.3FTTH网络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FTTH网络的各级光缆配线箱、光分路器的端口指标,应达到设计要求;

2各终端HGU安装位置的接收光功率,应达到设计要求。当系统较大,终端HGU较多

时,可抽测10%~20%的终端HGU;

3调测中应做好调测记录,调测记录表的格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21

5工程检验

5.1一般规定

5.1.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在系统试运行后、竣工验收前应对设备安装、施工质量和系统功

能、性能等项目进行检验。

5.1.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中所使用的产品、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符合

设计文件、工程合同的要求。

5.1.3检验项目应包含工程合同、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

5.1.4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性能应稳定可靠。检测工

作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