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 总体要求_第1页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 总体要求_第2页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 总体要求_第3页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 总体要求_第4页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 总体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5.240.15

CCSL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20XX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

总体要求

Identificationofcivilunmannedaircraftsystem-Generalrequirements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时间:2022年12月)

GB/TXXXXX—XXX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深圳市大疆

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昆山鲲鹏

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翼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光之翼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飞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美团低空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凯瑞机器

人技术有限公司、河南中测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远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

星逻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继伟、张璋、王垚、王文峰、耿力、宋博见、薛艳丽、杨亮亮、王亮、王利

光、李英成、苏尔森、潘蹦、冯翼、杨俊伟、韩劢之、卢海英、徐冬梅、郎俊奇、毛岑、李论、孟繁达、

张健、任亚锋、丁军、马林、李梦雅、黄玉宇、彭鹏、黄盈卓、贾佳、王海滨、杨敬锋、谭炜、郝利静。

II

GB/TXXXXX—XXXX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总体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概述、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信息的应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8152-2019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术语

GB/T41300-2022民用无人机唯一产品识别码

3术语和定义

GB/T38152-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人驾驶航空器unmannedaircraft

由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机上无人驾驶的航空器。

[来源:GB/T38152-2019,2.1.1]

3.2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unmannedaircraftsystem

以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体,配有相关的遥控站、所需的指挥和控制链路以及设计规定的任何其他部

件,能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组设备。

[来源:GB/T38152-2019,2.1.2]

3.3

地面接收设备groundreceivingequipment

能够接收无人驾驶航空器广播信息,并将信息报送至相关监管平台的装置。

3.4

唯一产品识别码uniqueproductidentificationcode

符合特定编码规则,用于唯一标识无人驾驶航空器身份的代码。

1

GB/TXXXXX—XXXX

4概述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应用架构见图1。

图1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应用架构

a)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制造企业或进口无人驾驶航空器代理机构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唯一

产品识别码管理平台对无人驾驶航空器完成唯一产品识别码注册,并定期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

器唯一产品识别码管理平台上对唯一产品识别码进行备案。

b)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唯一产品识别码管理平台将唯一产品识别码上传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

生产制造管理信息系统。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将含有唯一产品识别码的

身份识别信息上传到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监管服务平台。

c)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制造企业或进口无人驾驶航空器代理机构将唯一产品识别码在出厂或销

售前写入无人驾驶航空器。

d)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通过网络式报送方式,将包括唯一产品识别码

等相关身份识别信息上传到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监管服务

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解析。

e)微、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通过广播式报送方式,将包括唯一产品识别码等相关身份识别信

息发送到地面接收设备;地面接收设备通过自定义方式,将包括唯一产品识别码等身份识别信

息上传到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对相关信息进

行解析。

2

GB/TXXXXX—XXXX

5一般要求

5.1存储

唯一产品识别码存储应符合GB/T41300中6.5的相关规定。

5.2网络式报送

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应采用一种或多种网络方式向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

监管服务平台报送包括唯一产品识别码等身份识别信息。

5.3广播式报送

微、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过程中应采用一种或多种实现方式,向地面接收设备广播包括唯

一产品识别码等身份识别信息。

5.4应用

应支持无人驾驶航空器相关管理部门对包含唯一产品识别码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信息

的解析。

6测试方法

6.1存储

6.1.1测试条件

唯一产品识别码等身份识别信息存储应符合以下条件:

a)被测样品应是具有非开源飞控系统或独立存储模块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b)被测样品的非开源飞控系统或独立存储模块应可通过外接设备进行数据读写。

6.1.2测试步骤

唯一产品识别码等身份识别信息存储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从被测样品中读取已写入的唯一产品识别码信息,并判断是否正确;

b)测试机构提供1个用于测试的唯一产品识别码信息,现场写入被测样品的对应存储区;

c)从被测样品中读取写入的唯一产品识别码信息,并判断是否正确。

6.2网络式报送

6.2.1测试条件

测试条件如下:

a)具备被测样品技术规格要求的空域条件;

b)地面接收设备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之间满足无线电通视要求,地面接收设备与被测样品测试时的通

信距离应在可接收信号的距离范围;

c)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飞点周围环视高度角10°以上无障碍物,且周围无显著电磁信号干扰;

d)地面风速不得超过5.4m/s;

e)被测样品应确保网络式报送功能正常;

f)测试设备应具备接收和解码网络式报送信号的功能;

3

GB/TXXXXX—XXXX

g)大气压:86kPa~106kPa。

6.2.2测试步骤

网络式报送测试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部署网络式报送测试设备,启动被测样品并触发网络式报送功能,操控被测样品与测试设备在一

个合理的距离范围内,进行多姿态、速度和高度的飞行,包括异常状态的飞行;

b)测试设备接收并解码网络式报送的信息;

c)验证测试设备输出的唯一产品识别码等身份识别信息是否正确。

6.3广播式报送

6.3.1测试条件

测试条件如下:

a)具备被测样品技术规格要求的空域条件;

b)地面接收设备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之间满足无线电通视要求,地面接收设备与被测样品测试时的通

信距离应在可接收信号的距离范围;

c)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飞点周围环视高度角10°以上无障碍物,且周围无显著电磁信号干扰;

d)地面风速不得超过5.4m/s;

e)被测样品应具备确保广播式报送功能能够正常工作的所需所有软/硬件设备、工具和系统;

f)测试设备应是具备接收和解码广播式报送功能的无线电设备;

g)大气压:86kPa~106kPa。

6.3.2测试步骤

广播式报送测试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部署对应广播式报送协议的测试设备,启动被测样品并触发广播式报送功能,操控被测样品与测

试设备在一个合理的距离范围内,进行多姿态、速度和高度的飞行,包括异常状态的飞行;

b)测试设备接收并解码广播式报送的信息;

c)验证测试设备输出的唯一产品识别码等身份识别信息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GB/TXXXXX—XXXX

目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概述.................................................................................................................................................................2

5一般要求.........................................................................................................................................................3

6测试方法.........................................................................................................................................................3

I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农药工业特征大气污染物

序号CAS中文名序号CAS中文名

1—氮氧化物3375-15-0二硫化碳

250-00-0甲醛3475-18-3二甲硫醚

351-68-3二甲胺3575-31-0异丙胺

456-05-32-氨基-4,6-二氯嘧啶3675-34-31,1-二氯乙烷

556-23-5四氯化碳3775-44-5光气

656-40-6甘氨酸3875-65-0叔丁醇

757-13-6尿素3975-87-6三氯乙醛

859-88-1盐酸苯肼4075-93-4硫酸单甲酯

960-29-7乙醚4175-97-8频那酮

1060-35-5乙酰胺4276-02-8三氯乙酰氯

1164-17-5乙醇4377-73-6双环戊二烯

1264-18-6甲酸4477-78-1硫酸二甲酯

1364-19-7乙酸4578-79-5异戊二烯

1467-56-1甲醇4678-82-0异丁睛

1567-63-0异丙醇4778-93-32-丁酮

1667-64-1丙酮4878-95-51-氯丙酮

1767-66-3氯仿4979-01-6三氯乙烯

1867-68-5二甲基亚砜5079-04-9氯乙酰氯

1968-12-2二甲基甲酰胺(DMF)5179-11-8氯乙酸

2071-36-3正丁醇5279-22-1氯甲酸甲酯

2171-43-2苯5387-60-53-氯-2-甲基苯胺

2274-87-3氯甲烷5488-06-22,4,6-三氯苯酚

2374-89-5一甲胺5595-47-6邻二甲苯

2474-90-8氰化氢5695-50-11,2-二氯苯

2574-93-1甲硫醇5795-53-4邻甲苯胺

2674-96-4溴乙烷5895-54-5邻苯二胺

2775-00-3氯乙烷5995-57-8邻氯酚

2875-04-7乙胺6095-64-73,4-二甲基苯胺

2975-05-8乙腈6195-65-83.4-二甲基苯酚

3075-08-1乙硫醇6295-76-13,4-二氯苯胺

3175-09-2二氯甲烷6395-82-92,5-二氯苯胺

3275-13-8异氰酸酯6496-22-03-戊酮

—2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见农药中间体品种

表A.1常见农药中间体品种

序号中间体名称农药类别主要产品

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

甲基二乙基苯胺()酰胺类

12--6-MEA草胺等

22-6-二乙基苯胺(DEA)酰胺类丁草胺、丙草胺

32-氯-5-氯甲基吡啶杂环类(吡啶)吡虫啉等

4N-硝基亚氨基咪唑烷(咪唑烷)杂环类(吡啶)吡虫啉等

51,2,4-三氮唑杂环类(三唑)三唑酮等

62,4,6-三氯-1,3,5-三嗪(三聚氯氰)杂环类(三嗪)莠去津等

71,2-苯二胺(邻苯二胺)杂环类(咪唑)多菌灵等

82,4-二氯苯酚苯氧羧酸类2,4-D等

92,5-二氯苯酚苯氧羧酸类麦草畏等

10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嘧啶胺)磺酰脲类苄嘧磺隆、烟嘧磺隆、吡嘧磺隆等

二甲基氨基磺酰基吡啶

N,N--2--3-磺酰脲类烟嘧磺隆等

11甲酰胺(烟嘧磺胺)

2-氨基-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

12磺酰脲类苯磺隆、甲磺隆、绿磺隆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