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医专三年制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南阳医专三年制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南阳医专三年制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南阳医专三年制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南阳医专三年制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简介

1.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

2.专业代码:520502

3.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

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较为扎实的医学影像技

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影像技术实际工作的基本技

能,充分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能利用医学影像设备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的医学影像技术应用

型人才。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中职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实行弹性学制,3~5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所属专业类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

主要岗位群

(代码)(代码)(代码)(代码)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CT、DR、MRI、卫生专业技术资格

超声、核医(放射医学技术职称

学、介入诊资格证、全国医用设

医药卫生大类医学技术类影像技师

卫生(84)疗等技术岗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

(52)(5205)(2-05-07-01)

位、医疗器证书含乳腺摄影、CT、

械工程师MRI、DSA、CDFI等)、

医疗器械工程师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

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

-1-

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影像技师等职业群,

能够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普通放射、CT、DR、DSA、MRI、超声、核医

学检查技术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

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

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

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

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

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培养一两项艺术特长或

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

相关知识;

(3)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性能、维护保养基本知识;

-2-

(4)熟悉介入诊疗和放射治疗基本理论;

(5)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临床医

学知识;

(6)掌握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和检查操作专业理论;

(7)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操作防护与质量控制知识;

(8)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图像后处理和网络传输管理的知识;

(9)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基本知识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

诊断要点。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够熟练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岗位诊疗操作并具有处理

影像检查相关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能力;

(4)具有医学影像图像获取、分析、处理、储存、打印和传输

的能力,能熟练应用HIS/RIS/PACS系统;

(5)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各类课程模块所含门数及理论与实践学时统计表

序号类别门数总学时理论实践

1公共课模/p>

2专业基础课模块8564424140

3专业课模块9650456194

4选修课模块1031027436

5实践教学模块10401040

合计(不含选修课)32288912871602

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比例55.45%

(一)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毛泽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与

创新教育、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劳动教育理论、国

-3-

家安全教育、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等列入公共基

础必修课。

(二)专业(技能)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

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设置8门课程,包括影像电子学基础、医用物理

学、生理学基础、医学影像信息学、病理学基础、放射物理与防护、

临床医学概要、组织胚胎学。

2.专业核心课程设置9门课程,包括医学影像解剖学、X线检查

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介入诊疗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主要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及要求

序号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介绍颅脑、颈部、肺及纵隔、腹盆腔脏器、脊柱和四肢关节等部位的断

医学影

层解剖及其CT、MRI影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对

1像解

人体正常结构的影像断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为学生学习CT、MRI

剖学

诊断打下基础。

X线成像基本原理,X线成像系统组成;X线摄影基础知识;四肢、

胸部、腹部、脊柱、盆部、头颅X线摄影方法及摄影注意事项;床旁X线

X线检查

2摄影、急诊X线摄影的摄影方法及摄影注意事项;乳腺X线摄影、牙齿X

技术

线摄影的摄影方法;常见摄影体位的标准图像特征;X线影像质量分

析评价;常用的X线造影检查等。

CT成像原理、检查方式、检查常用术语、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CT检查各部位检查注意事项、图像的质量控制;颅脑、头颈部、胸部、腹部、

3

技术盆部与脊柱(椎体、椎间盘)平扫与增强扫描、四肢关节平扫;CT图

像后处理技术;正常解剖结构及常见病、多发病的CT图像特征。

MRI技术成像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工作流程与常用检查序列、MRI检

查适应证与禁忌证;颅脑、眼部、鼻咽喉部、脊柱脊髓、心脏、胸部、

MRI检查

4腹部、脊柱、四肢、关节MRI检查技术等;MRI检查新技术;MRI

技术

图像后处理;MRI图像质量控制;正常人体解剖结构及常见病、多发

病的MRI图像特征。

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调节;超声成像常见伪差识别及处理方

法;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基本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其血流特征;

超声检

5人体各部位超声检查前准备、超声探测体位、基本探测方法、图像显

查技术

示方位;超声图像的采集、储存、传输;各系统正常和基本病变的超

声声像图特征。

DSA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常用设备及器材、介入放射常用诊

疗技术;介入诊疗技术在神经系统血管出血及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心

介入诊

6脏循环系统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肿瘤综合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外周血

疗技术

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妇科系统应用技术及具体操

作。

-4-

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人体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医学影

人体各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各系统常见病、

7像诊断

多发病的影像诊断要点(以X线、CT、MRI诊断为主)及鉴别诊断;

影像分析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

医学影常见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原理、使用和保养的知识。旨在使学生学习、

8像设备掌握必要的影像设备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维护技术,提高

学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专业拓展课程包括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规、医

学统计学、医学计算机与信息素养、药物应用、核医学检查技术、放

射治疗技术、传染病影像学、实用急救技术。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三年制高职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见附表(教学进

程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

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

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

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

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

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

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

内外医学影像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

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

-5-

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

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

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

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

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

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

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

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普通X线检查技术实训室

普通X线检查技术实训室应配备普通X线机、X线检查体模、更

衣隔断室、个人放射防护用品等。

(2)DR检查技术实训室

DR检查技术实训室应配备DR机、X线检查体模、更衣隔断室、

个人放射防护用品等。

(3)CT检查技术实训室

CT检查技术实训室应配备CT扫描仪、CT检查体模、高压注射

器、个人放射防护用品等。

(4)数字胃肠检查技术实训室

数字胃肠检查技术实训室应配备数字胃肠机、胃肠检查对比剂

-6-

(如医用硫酸钡)、个人放射防护用品等。

(5)图像分析与后处理实训室

图像分析与后处理实训室应配备PACS系统服务器、投影设备、

安装PACS操作系统电脑1套/人等。

(6)影像诊断实训室

影像诊断实训室应配备影像诊断读片机(1台/人)、影像诊断报

告书写桌(1台/人)、各部位影像诊断报告模板等。

(7)医学影像设备实训室

医学影像设备实训室应配备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设备等。

(8)影像电子学基础实训室

影像电子学基础实训室应配备电子技术实验设备及器材等。

(9)磁共振检查技术实训室

磁共振检查技术实训室应配备磁共振成像仪、高压注射器、铁

磁性物体磁探测设备。

(10)超声检查技术实训室

超声检查技术实训室应配备超声诊断仪、超声检查体模等。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

展医学影像技术普通放射、CT、DR、DSA、MRI、超声、核医学检查

技术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

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

CT、DR、MRI、超声、核医学和介入诊疗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

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

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

-7-

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

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

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

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

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

校应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

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

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医学影像技

术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操作手册等;医学影像

技术专业技术类图书和务实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学术期刊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

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

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专任教师应认真备课,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位需求选取教

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8-

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

主学习法等适合的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积极探索应用信息化教

学手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1.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台、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

并重的评价方法。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任务完

成情况、实践技能训练与提高情况、职业素养表现等,体现学习过

程中的全程客观评价。

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学期末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理

论考试主要包括:阶段性理论测试,以及学期(期中与期末)理论考

试。技能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

评价主要包括实训课的参与情况、与同学的协作关系、以及技能操

作提高等;终结性评价主要以(理论+技能考核)形式进行,考核学

生的项目操作技能。

2成绩构成建议:学风考核10%,过程性考核40%,结果评价50%。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

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

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

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

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

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

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

-9-

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

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

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1.毕业学分标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三年修业期满应达

到毕业规定的最低学分标准为151.5学分,至少取得1个职业技能

等级证书。

(1)必修课141.5学分以上,包括:课内必修课101.5分(其

中专业技能实训3分)、临床见习及实习40学分。

(2)选修课10学分以上,包括:专业限选课程6学分;公共

选修课程4学分(公共艺术类课程1学分,体育专修类课程2学分,

“四史”课程1学分)。

2.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发表论文、参加专业技

能竞赛等,可获得该课程相应的学分标准,并计入学业成绩;参加

劳动周、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可获得劳动教

育课相应的学分标准,并计入学业成绩。

3.毕业考核包括素质、知识和能力三方面。毕业实习实行出科

考试。毕业考试实行综合考核,理论知识笔试、实践技能考核及劳

动与实践积分,考核办法详见《毕业生考核方案》。

十、附录

包括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变更审批表、专业建设委员

会论证意见表等。

附2-1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

目科分学

序课程学时数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

-10-

号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5.6学期

总计讲授实践15

3周18周18周14周2周40周

周训实合综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3665610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223222102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334832163

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4形势与政策265651111

5党史116161

公6职业生涯与创新教育230302

课7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114141

修8军事理论236362

课9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3120120第一学期入学前3周内完成

块10劳动教育理论116160第学期8节

参加劳动实践课、劳动周、劳

11劳动教育实践1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

竞赛等可获得相应学分

12国家安全教育1181262

13体育2661056国22体育专修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362610防2

15大学英语47272育4临

小计30635407228床

军实

16影像电子学基础3.5604614事4习

专17医用物理学3483612练2/4

基18生理学基础47258144

础19医学影像解剖学8126844262

修20病理学基础47258144

模21放射物理与防护3423484/2

块22临床医学概要710880286

23组织胚胎学2362882

小计34.5564424140

24医学影像信息学3544864/2

25X线检查技术47248244

专26CT检查技术35644124

业27MRI检查技术3564884

修28超声检查技术58450346

模29介入诊疗技术2282442

块30医学影像诊断学81281002844

31医学影像设备学67244284

32综合实训35656第4学期最后2周完成

小计3760640619412056

课内总学时及周学时101.5180512875622827/25222426

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学时40104010401040

毕1.专业综合技能考核

每学期开课门次

业2.理论考核

-11-

3.病例考核

(参

考)

注:1、第1学期按前6后9进程、第4学期按前9后5进程核算学时。

2、课内总学时(学分)包括军训、综合实训学时(学分)。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础选修课及专业选修课模块

类课学学时数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

别程序分

课程实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5.6学期

号总计讲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