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00吨漆包铜线生产项目环评_第1页
年产3000吨漆包铜线生产项目环评_第2页
年产3000吨漆包铜线生产项目环评_第3页
年产3000吨漆包铜线生产项目环评_第4页
年产3000吨漆包铜线生产项目环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德茂达铜业有限公司

年产3000吨漆包铜线生产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1.概述................................................................................................................................................1

1.1.项目由来.............................................................................................................................1

1.2.评价工作过程.....................................................................................................................2

1.3.主要环境问题.....................................................................................................................3

1.4.产业政策分析.....................................................................................................................4

1.5.选址合理性分析.................................................................................................................4

1.6.“三线一单”控制要求符合性分析......................................................................................7

1.7.选址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10

1.8.主要评价结论...................................................................................................................19

2.总则..............................................................................................................................................20

2.1.编制依据...........................................................................................................................20

2.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22

2.3.环境功能区划...................................................................................................................23

2.4.评价标准...........................................................................................................................24

2.5.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30

2.6.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31

2.7.环境保护目标...................................................................................................................40

3.工程分析......................................................................................................................................42

3.1.项目概况...........................................................................................................................42

3.2.项目组成...........................................................................................................................42

3.3.产品方案...........................................................................................................................44

3.4.项目主要产品及原辅材料...............................................................................................45

3.5.漆包线产能匹配性分析...................................................................................................46

3.6.油漆用量测算...................................................................................................................46

3.7.项目主要生产设备...........................................................................................................48

3.8.项目物料平衡...................................................................................................................49

3.9.项目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50

3.10.运营期污染源分析.........................................................................................................54

3.11.项目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69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3

4.1.自然环境概况...................................................................................................................73

4.2.际武工业集中区相关规划...............................................................................................79

4.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83

5.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4

5.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04

5.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11

5.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34

5.4.声环境影响分析.............................................................................................................141

5.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146

5.6.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49

5.7.清洁生产分析.................................................................................................................152

5.8.退役期环境影响评价.....................................................................................................156

6.环境风险评价............................................................................................................................158

6.1.评价依据.........................................................................................................................158

6.2.环境敏感目标概况.........................................................................................................159

6.3.环境风险识别.................................................................................................................159

6.4.环境风险分析.................................................................................................................164

6.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要求....................................................................................166

6.6.分析结论.........................................................................................................................172

7.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174

7.1.废水治理措施可行性论证.............................................................................................174

7.2.地下水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175

7.3.废气治理措施可行性论证.............................................................................................177

7.4.噪声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182

7.5.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182

8.环保投资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90

8.1.环保投资.........................................................................................................................190

8.2.环境费用.........................................................................................................................190

8.3.环境效益分析.................................................................................................................191

8.4.经济效益分析.................................................................................................................192

9.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93

9.1.环境保护管理计划.........................................................................................................193

9.2.环境监测计划.................................................................................................................197

9.3.总量控制.........................................................................................................................198

9.4.排污口规范化管理.........................................................................................................198

9.5.排污许可证申请.............................................................................................................200

9.6.信息公开.........................................................................................................................202

9.7.环保设施竣工验收.........................................................................................................202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06

10.1.项目概况.......................................................................................................................206

10.2.环境质量现状结论.......................................................................................................206

10.3.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结论..................................................................................207

10.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208

10.5.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结论...........................................................................................209

10.6.公众参与.......................................................................................................................209

10.7.总结论...........................................................................................................................209

附件

附件一委托书.......................................................................................................................211

附件二备案表.......................................................................................................................212

附件三九鼎公司产权证.......................................................................................................213

附件四厂房租赁合同...........................................................................................................214

附件五营业执照...................................................................................................................218

附件六引用监测报告...........................................................................................................219

附件七监测报告...................................................................................................................235

附件八寿宁县水利局关于寿宁县际武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的批复250

评审会专家组意见.........................................................................................................................251

复审意见.........................................................................................................................................253

1.概述

1.1.项目由来

漆包铜线作为制造电工产品的必需品,被广泛应用于电机、电器、家用电器

等制造。国内生产电线电缆、电器厂家对漆包铜线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

市场需求量大。

宁德茂达铜业有限公司拟租用寿宁县九鼎机械有限公司位于际武工业集中

区的厂房,租用面积为2400m2,建设年产3000吨漆包铜线生产线,生产产品为

漆包扁铜线和漆包圆铜线,产品等级为180级聚酯亚胺(QZYB-1/180),包括

155级、180级、200级、220级。原材料采用ф8mm无氧铜杆,经拉丝、漆包等

工序制成漆包扁、圆铜线,主要用于高端高功率变压器、电机、电器、电子、仪

器仪表、汽摩配、通讯设备、家用电器,以及航空器材电器行业配套基础原材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当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项目属于“三十五、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7电机制造381;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382;电线、

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383;电池制造384;家用电力器具制造385;非电

力家用器具制造386;照明器具制造387;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389”中的电

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383,且项目涉及涂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

稀释剂)为84吨,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详见表1.2-1。为此,宁德茂达铜

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司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司接受委托后,经现场实地踏勘、

调研,在收集和核实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环保法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摘录)

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项目类别

环评类别

三十五、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8

77电机制造381;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铅蓄电池制造;太阳其他(仅分割、焊/

制造382;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能电池片生产;有电接、组装的除外;

1

器材制造383;电池制造384;家用镀工艺的;年用溶剂年用非溶剂型低

电力器具制造385;非电力家用器具型涂料(含稀释剂)VOCs含量涂料10

制造386;照明器具制造387;其他10吨及以上的吨以下的除外)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389

1.2.评价工作过程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通过对该公司周边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踏勘;与该公司技

术人员就环评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交流;收集了当地环境现状背景与工程等相关资

料。项目组经过初步分析判断了建设项目选址、规模、性质和生产工艺等与国家

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开展了初步的

工程分析,进行了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明确了评价重点、评价工作等

级及范围,制定了评价工作方案。然后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

纲》(HJ2.1-2016)中有关要求,开展了本次评价工作,编制完成该项目的环境

影响报告书。本项目环评影响评价的工作见图1.2-1。

2

图1.2-1评价工作程序图

1.3.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为租用厂房,施工期环境影响忽略不计,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运

营期:

①水环境问题: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关注油漆及拉丝油池贮存场所防

腐防渗的可行性分析、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可行性分析。

②大气环境问题:项目使用的原料主要为聚酯漆、聚酰胺酰亚胺漆、拉丝油

等,主要关注涂漆、烘干废气(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对周边环境及

3

敏感点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③声环境问题: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主要关注厂界噪

声达标排放可行性以及降噪措施可行性分析。

④固体废物:项目主要关注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废的收集、暂存场所、处

理措施以及管理的规范性分析。

⑤环境风险:项目主要涉及油漆、拉丝油、润滑油的使用,主要关注其风险

预测与防范措施。

1.4.产业政策分析

项目主要生产漆包铜线,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

项目生产的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均不属于产业政策指导目录中限制类、淘汰类,

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

1.5.选址合理性分析

1.5.1.区域用地规划符合性分析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犀溪际武工业集中区,根据《寿宁县

际武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本项目用地属于二类工业用地,详

见图1.5-1,项目符合寿宁县际武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用地不属于

生态保护林地,项目租用寿宁县九鼎机械有限公司已建厂房,不新增工业用地和

新建厂房,在租用厂房内新增3条漆包铜线生产线。项目选址地区不属于自然灾

害多发区和地质条件不稳定地区;选址地势较高,基本不会发生洪涝灾害;所在

区域地震烈度为VII度区,受地震破坏的可能性不高。

综上,项目的用地合理,符合区域用地规划。

4

图1.5-1项目在际武工业集中区土地规划中的位置

5

1.5.2.区域功能定位符合性分析

根据《寿宁县际武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寿宁县际武工业

集中区为闽浙边界地区加工业基地,以加工业为主导,集工业、生活服务、综合

配套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园区。本项目属于漆包铜线的加工,符合区域的功能定位。

1.5.3.与周边环境的相容性分析

项目所在工业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项目周边主要为工业企业,工业

主要为铸造、机械制造等,项目可与周边的工业企业相容。项目的废气、噪声、

固体废物经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均可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

受的范围内,且项目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因此,项目的选址能与周边

的环境基本相容。

1.5.4.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①水环境:项目周边的地表水为际坑溪,为III类功能区。项目运营期无生

产废水排放,主要的废水为生活污水。项目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

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际武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

处理,最终排入项目南侧的际坑溪。生活污水水质简单,水量较小,可达标排放,

对际坑溪的水质影响较小。

②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项目主要的污染物为颗粒物(PM10)、苯、甲苯、

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等,经各项废气治理措施后,均可达标排放。因此,项目的

建设不改变区域的大气环境功能。

③声环境:项目主要的噪声为设备噪声。项目周边200m范围无噪声敏感点,

运营期各设备噪声经过减振、隔声等措施,均能达标排放。因此,项目的建设不

改变区域的声境功能。

综上,区域环境质量能满足功能区划要求,环境空气尚有足够的环境容量。

根据项目水、气、声等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正常情况下对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在

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改变该区现有环境功能。

综上所述,项目选址基本合理。

6

1.6.“三线一单”控制要求符合性分析

(1)生态保护红线

项目选址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犀溪际武工业集中区,用地性质为工业用

地,不属于水源涵养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重点区域、水土保持重点区域、

防风固沙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敏感区域,满足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

根据环境质量监测的结果,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际坑溪的水环境质量满足《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2008)3类标准。因此,项目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均能满足环境功能

区划的要求。项目所在的区域环境质量良好,未超出环境质量底线。项目产生的

废水、废气、噪声经治理之后均可达标排放,固废可做到综合利用,噪声经底座

减振、墙体隔声等措施,可使厂界噪声达标排放。采取本环评提出的相关防治措

施后,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不会对区域环境质量底线造成冲击。

(3)资源利用上线

项目用水利用租用寿宁县九鼎机械有限公司现有市政供水管网,用电利用寿

宁县九鼎机械有限公司现有市政供电管网。项目建成运行后通过内部管理、设备

选择、原辅材料的选用和管理、废物回收利用、污染治理等多方面采取合理可行

的防治措施,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有效地控制污染。项目的水、电等

资源利用不会突破区域的资源利用上线。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根据《福建省第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

中寿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整理出针对际武工业区制造业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详见表1.6-1。

7

表1.6-1际武工业区制造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类别大类中类小类管控要求

新建项目仅限于布局在南阳工业集中区、武曲工业小区、农副产品加工区,现有企

13农副食品加工1331食用植物油加

133植物油加工业应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迁入武曲工业小区、南阳工业集中区、农副产品加

业工

工区。

新建项目的生产工艺、环保设施和清洁生产水平禁止低于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15酒、饮料和精

153精制茶加工1530精制茶加工严格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现有未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企

制茶制造业

业,应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升级改造。

20木材加工和木、现有项目的生产工艺、环保设施和清洁生产水平禁止低于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竹、藤、棕、草制201木材加工2011锯材加工严格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现有未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企

品业业,应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升级改造。

24文教、工美、新建项目的生产工艺、环保设施和清洁生产水平禁止低于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体育和娱乐用品245玩具制造2450玩具制造严格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现有未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企

制造业业,应在年月日之前完成升级改造。

限制类20201231

新建项目的生产工艺、环保设施和清洁生产水平禁止低于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291橡胶制品业2914再生橡胶制造严格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现有未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企

29橡胶和塑料制业,应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升级改造。

品业1.新建废旧塑料回收加工项目必须符合《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2929其他塑料制品

292塑料制品业2.新建废旧塑料回收加工项目的生产工艺、环保设施和清洁生产水平禁止低于国内

制造

(或国际)先进水平,严格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

新建项目的生产工艺、环保设施和清洁生产水平禁止低于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313黑色金属铸

3130黑色金属铸造严格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现有未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企

31黑色金属冶炼业,应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升级改造。

和压延加工业

新建项目的生产工艺、环保设施和清洁生产水平禁止低于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314钢压延加工3140钢压延加工

严格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现有未达到要求的工业企业,应在2020年12

8

月31日前完成升级改造。

336金属表面处3360金属表面处理

33金属制品业禁止新建电镀类项目。

理及热处理加工及热处理加工

191皮革鞣制加

19皮革、毛皮、1910皮革鞣制加工禁止新建。

羽毛及其制品和

192皮革制品制

禁止类制鞋业/禁止新建。

22造纸和纸制品2212非木竹纸浆制

221纸浆制造禁止新建。

业造

9

项目用地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犀溪际武工业集中区,不属于能耗、物耗

高、污染严重及涉水排放量大的项目。根据寿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

负面清单,制造业中禁止新建皮革鞣制加工、皮革制品制造、非木竹纸浆制造和

电镀类项目,际武工业集中区限制建设植物油加工,本项目属于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代码:C3831),不属于寿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1.7.选址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7.1.与《“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符合性分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非甲

烷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醇、醚等)、

含氯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含硫有机物等,是形成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

污染的重要前体物。

本项目与《“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大气[2017]121号,

2017年09月13日)符合性分析见表1.7-1。

表1.7-1与《“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符合性分析

《“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内

序号本项目建设内容符

2.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提高VOCs排放重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福

行业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犀溪

重点地区要严格限制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际武工业集中区;位于

(一

业涂装等高VOCs排放建设项目。新建涉VOCs工业集中区内,本项目

)加

排放的工业企业要入园区。未纳入《石化产业规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

四大产

划布局方案》的新建炼化项目一律不得建设。严削减实行区域内替代;符

、业结

格涉VOCs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区域内企业使用高固分有机涂合

主构调

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并将替代方案料,拟加强废气收集效

要整力

落实到企业排污许可证中,纳入环境执法管理。率,涂漆烘干废气经立

任度。

新、改、扩建涉VOCs排放项目,应从源头加强式漆包机自带两级催化

控制,使用低(无)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加装置燃烧后,经20m排

强废气收集,安装高效治理设施。气筒排放。

(二3.加大工业涂装业VOCs治理力度。全面推进集本项目为漆包线生产企

)加装箱、汽车、木质家具、船舶、工程机械、钢结业;使用高固分有机涂

快实构、卷材等制造行业工业涂装VOCs排放控制,料,涂漆在立式漆包机

10

施工在重点地区还应加强其他交通设备、电子、家用内作业,涂漆烘干废气

业源电器制造等行业工业涂装VOCs排放控制。重点经立式漆包机自带两级

VOCs地区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京津冀大气污染传催化装置燃烧后,经

污染输通道城市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5)工程机20m排气筒排放。

防治械制造行业。推广使用高固体分、粉末涂料,到

2020年底前,使用比例达到30%以上;试点

推行水性涂料。积极采用自动喷涂、静电喷涂等

先进涂装技术。加强有机废气收集与治理,有机

废气收集率不低于80%,建设吸附燃烧等高效治

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6)钢结构制造行业。

大力推广使用高固体分涂料,到2020年底前,

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试点推行水性涂料。大

力推广高压无气喷涂、空气辅助无气喷涂、热喷

涂等涂装技术,限制空气喷涂使用。逐步淘汰钢

结构露天喷涂,推进钢结构制造企业在车间内作

业,建设废气收集与治理设施。

1.7.2.与《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符合性分析

2019年6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

治理方案》的通知(环大气〔2019〕53号)。相对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污染控制,VOCs管理基础薄弱,已成为大气环境管理短板。石化、化工、

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以下简称重点行业)是我国VOCs

重点排放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全面加强

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本工程与其相关符合性分析见表1.7-2。

表1.7-2与《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建设

序号《“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内容符

内容

(一)水性、辐射固化、植物基等低VOCs含量的油墨,水基、热本项目为漆

大力熔、无溶剂、辐射固化、改性、生物降解等低VOCs含量的包线生产企

推进胶粘剂,以及低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清洗剂等,替代业;使用高

源头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从源头减少VOCs固分有机涂

替代。产生。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要加大源头替代力度;化料,涂漆在

三通过工行业要推广使用低(无)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原辅立式漆包机

使用材料,加快对芳香烃、含卤素有机化合物的绿色替代。企业内作业,涂

水性、应大力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木器涂料、车辆涂料、机械设漆烘干废气

粉末、备涂料、集装箱涂料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防护涂料等,在技经立式漆包

高固术成熟的行业,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油墨和胶粘剂,重点机自带两级

体分、区域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鼓励加快低VOCs含量涂催化装置燃

11

无溶料、油墨、胶粘剂等研发和生产。烧后,经20m

剂、辐加强政策引导。企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排气筒排

射固规定的涂料、油墨、胶粘剂等,排放浓度稳定达标且排放速放。

化等率、排放绩效等满足相关规定的,相应生产工序可不要求建

低设末端治理设施。使用的原辅材料VOCs含量(质量比)低

VOCs于10%的工序,可不要求采取无组织排放收集措施。

含量

的涂

重点对含VOCs物料(包括含VOCs原辅材料、含VOCs

产品、含VOCs废料以及有机聚合物材料等)储存、转移和

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

五类排放源实施管控,通过采取设备与场所密闭、工艺改进、

废气有效收集等措施,削减VOCs无组织排放。

加强设备与场所密闭管理。含VOCs物料应储存于密闭

容器、包装袋,高效密封储罐,封闭式储库、料仓等。含

VOCs物料转移和输送,应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罐车

等。高VOCs含量废水(废水液面上方100毫米处VOCs

本项目涂

检测浓度超过200ppm,其中,重点区域超过100ppm,以碳

漆、烘干过

计)的集输、储存和处理过程,应加盖密闭。含VOCs物料

程中在封闭

生产和使用过程,应采取有效收集措施或在密闭空间中操

的立式漆包

作。

(二)机及厂房

推进使用先进生产工艺。通过采用全密闭、连续化、自

全面内,使用高

动化等生产技术,以及高效工艺与设备等,减少工艺过程无

加强固分涂料作

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优先采用底部装载方式。石符

无组为喷涂材

化、化工行业重点推进使用低(无)泄漏的泵、压缩机、过合

织排料,涂漆及

滤机、离心机、干燥设备等,推广采用油品在线调和技术、

放控烘干废气拟

密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等。工业涂装行业重点推进使用紧凑

制。经立式漆包

式涂装工艺,推广采用辊涂、静电喷涂、高压无气喷涂、空

机自带两级

气辅助无气喷涂、热喷涂等涂装技术,鼓励企业采用自动化、

催化装置燃

智能化喷涂设备替代人工喷涂,减少使用空气喷涂技术。包

烧后,经20m

装印刷行业大力推广使用无溶剂复合、挤出复合、共挤出复

排气筒排放

合技术,鼓励采用水性凹印、醇水凹印、辐射固化凹印、柔

版印刷、无水胶印等印刷工艺。

提高废气收集率。遵循“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科

学设计废气收集系统,将无组织排放转变为有组织排放进行

控制。采用全密闭集气罩或密闭空间的,除行业有特殊要求

外,应保持微负压状态,并根据相关规范合理设置通风量。

采用局部集气罩的,距集气罩开口面最远处的VOCs无组织

排放位置,控制风速应不低于0.3米/秒,有行业要求的按相

关规定执行。

(三)企业新建治污设施或对现有治污设施实施改造,应依据排放涂漆及烘干

推进废气的浓度、组分、风量,温度、湿度、压力,以及生产工废气拟经立

建设况等,合理选择治理技术。鼓励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