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工业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近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宁德市工业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近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宁德市工业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近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宁德市工业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近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宁德市工业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近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宁德市工业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近期)

建设单位福建环三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宁德市蕉城区官岐头村

建设依据东侨经发审[2019]31号主管部门

建设性质新建行业代码E4813市政道路工程建筑

道路全长659.154m,城市道路全长659.154m,城市次

次干道,设计车速40km/h,干道,设计车速40km/h,近

建设规模总规模

近期评价长度413.652m,期评价长度413.652m,远期

远期路段另行评价路段另行评价

总投资9834万元环保投资100万元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启动实施和沿海交通大动脉的建成贯通,宁

德市的发展区位大为改善,将迎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同时,宁德市以“具

有山海川特色的园林式海滨山水城和生态城”为发展目标,提出了“东扩面海,

北展南移”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提升其在闽浙沿

海的城市地位。

本项目宁德市东侨工业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位于宁德市七都片

区。根据《宁德市七都片区、八都片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七都片区以科技

创新产业为特色,集旅游服务、休闲娱乐、商业贸易、高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

主城区北翼的山水生态城区。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最新资料(初步设计文件),宁德市工业路(衢宁铁路至

北溪路)道路工程(近期)位于宁德市七都片区内,为工业北路(鉴湖路至衢宁铁

路)延伸段,项目道路起点顺接工业北路(鉴湖路至衢宁铁路)延伸段终点,下

穿在建衢宁铁路高架桥及宁德汽车基地专用线,于K0+141.89跨越规划河墘溪,

自南向北延伸至临规划奉御塘滞洪区(近期),随后跨越现状奉御塘海堤及规划

奉御塘滞洪区(远期),终于北溪路路口,规划路线全长659.154m:其中道路先

行实施由路线起点(下穿衢宁铁路)至奉御塘滞洪区(近期),近期实施长度

413.652m(含起点衔接过渡段长度48.04m);远期实施由奉御塘滞洪区(近期)

1

至北溪路路口段,远期实施长度293.542m,考虑奉御塘滞洪区(近期)至北溪

路路口段涉及海域滩涂,本次仅评价起点(下穿衢宁铁路)至奉御塘滞洪区(近

期)路段,剩余路段另行评价。道路规划红线宽度36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

路,设计车速40Km/h,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初步设计中道路设计参数与可研

报告有部分差别,本评价以初步设计文件的数据为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应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为此,福建环三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我司对“宁德市工业

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近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项目属于名录

中172城市道路新建快速路、干道,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评价单位接

受委托后,即组织技术人员踏勘现场,收集资料,对项目概况进行初步分析,并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技术规范,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场监测、资料收集、

数据处理和计算机模拟计算。我司在众单位及个人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下,编

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蕉城区地处宁德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土地总面积1537km2,海域面

积172.96km2。

本项目位于宁德市蕉城区境内,项目道路起点(E119.550095°,N26.752482°)

顺接工业北路(鉴湖路至衢宁铁路)延伸段终点,下穿在建衢宁铁路高架桥及宁

德汽车基地专用线,于K0+141.89跨越规划河墘溪,自南向北延伸至临规划奉御

塘滞洪区(本次评价近期终点E119.552408°,N26.755854°)。项目地理位置详见

图2.1-1。

2

项目路线

图2.1-1项目地理位置图

2.1.2地质地貌

宁德市位于鹫峰山脉东麓,地势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下降,到市区地势转向

南北两侧向中间下降,组成南、西、北三向高,东部低的特征。

蕉城区位于鹫峰山脉东麓,东面临海。区内地势自西向东依次降低,至城关

南北一线以东,地势转为南北两侧向中间下降,构成西、北、南三面高,东部低

的地势特征。

3

2.1.3气象

宁德市地处低纬度中亚热带,背山临海,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显著,具有冬短

夏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等气候特点。境内地形复杂,

内陆山地为中亚热带山地气候,东南沿海的低丘、平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

平均气温13.8-19.3℃,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2.4℃。多年最大

降雨量2143mm,最大日降雨量为252.9mm,年平均降水量为2013.8mm。宁德

多年平均风速为1.4m/s,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市区静风频率高,春季约占

30%,夏季约占19%,秋季约占31%,冬季约占34%。夏季风速大,春季风速

小。

蕉城区由于地势呈三级阶梯下降,形成沿海与内陆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一

是东南沿海丘陵、平原气候,该区背山面海,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常年平均气温在18℃—19℃,年变化呈单峰型,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为

28℃—29℃,一月份最低,平均温度在9℃—10℃,无霜期312天,年平均降水

量1600—1800mm,且有80%的雨量集中在3—9月份。二是内陆山地气候,该

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具有热量差异明显,寒岩突出,云雾多,温差大,

降水充沛的特点,高海拔与低海拔温差可达6.5℃,年平均气温变化在

13.8℃—19.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8℃,年平均雨量有1800—2100mm。

2.1.4水文特征

宁德市共有3条较大河流进入三都澳海域。城市区域水源来自金涵水库及七

都溪。蕉城区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流经的有霍童溪、七都溪、大金溪等7

条河流,河流总长180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2亿m3。项目跨越七都溪。七都

溪位于宁德市中部,由西向东贯穿全境,发源于境内虎贝乡第一旗东麓,于七都

镇坪山出海注入三都澳。流域内大部分为中等切割构成侵蚀的中低山区,植被覆

盖良好,流域高差大,水力资源相当丰富。河流干流全长58km,流域面积

333.5km2,河道平均坡降14.13‰,多年平均径流量4.57亿m3,平均流量14.48m3/s。

2.1.5土壤植被

全市土壤类型丰富多彩,共分红壤、黄壤、山地草旬土、紫色土、湖土、滨

海风沙土、水稻土、盐土八大类,续分为20个亚类,50个土属,58个土种。在

4

各土类中红壤和黄壤分布最广。全市土壤养分偏低且偏酸性,表现为pH值偏低

及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磷钾中多数含量偏低。土壤分布状况随地形而

改变,也因土壤受侵蚀及气候植被和人为长期生产活动影响,使土壤既呈现出地

带性分布,又呈现有区域性分布的特点。

蕉城区为常年温暖叶林地带的常绿楮类照叶林小区。典型植被类型有:常绿

针叶林、灌木林、常绿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草坡。植被情况为垂直分布、水

平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林带:土地灌木草甸带,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地区;针

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800—1000m地区;照叶林带,分布在海拔500—800m

地区;用材林经济林带,分布在500m以下地区。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蕉

城区为省茶叶、枇杷、商品牛生产基地之一。

2.2环境质量标准

2.2.1大气环境

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功能为二类区,本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见下表2.2-1。

表2.2-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GB3095-2012)单位:mg/Nm3

浓度限值(二级)

序号污染物名称

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

1PM10/0.15

2NO20.20.08

3CO104

2.2.2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周边水系为七都溪,为Ⅲ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主要水质指标的标准值见表2.2-2。

表2.2-2地表水水质执行标准单位:mg/L

序号分类标准值项目III类

1pH值(无量纲)6~9

2高锰酸盐指数≤6

3石油类≤0.05

4氨氮(NH3-N)≤1.0

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4.0

6SS≤30

备注:SS参照执行《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5

2.2.3声环境

项目区现状为工业、农村混杂地区,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标准。项目建成后,本项目为次干道,根据《声环境质量

标准》(GB3096-2008)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

道路路左为工业区,路右为居民区,道路路左边界线外20m以内的区域和路右

边界线外35m以内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

路左边界线外20m以外的区域3类标准,路右边界线外35m以外的区域执行2

类标准。本工程声环境质量执行情况见表2.2-3。

表2.2-3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序号类别昼间夜间执行时间及范围

12类6050现状

22类6050建成后,路右边界线外35m以外的区域

33类6555建成后,路左边界线外20m以外的区域

建成后,路左边界线外20m以内的区域

44a类7055

和路右边界线外35m以内的区域

2.3污染物排放标准

2.3.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

二级排放标准及相应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值见表2.3-1。

表2.3-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污染物名称生产工艺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粉尘路基填筑、车辆运输1.0mg/m3

2.3.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施工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借用周边现有

卫生设施处理后排放。

2.3.3噪声排放标准

项目施工期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标

准,详见表2.3-2。

表2.3-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等效声级Leq:dB(A))

噪声限值

6

昼间夜间

7055

1、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2、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

内测量,并将表2.3-2中相应的限值减10dB(A)作为评价依据。

2.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4.1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本项目征用沿线各类土地1.7703hm2,占用的主

要土地类型有耕地、建设用地用地、未利用地等,不占用基本农田和林地。

2.4.2生态现状

(1)沿线植被现状

根据对工程沿线调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几乎破坏殆尽,现有的

植被大部分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草丛种类主要为铁芒其、芒草、狗牙根、狗

脊、皱叶狗尾草、铁线蕨等,农作物植被主要为甘蔗以及果树、菜地。本项目沿

线不涉及国家及地方保护植物,也不涉及古树名木。

项目沿线植被现状详见图2.4-1。

杂草果树

7

菜地杂草

图2.4-1项目沿线植被现状图

(2)沿线动物群落

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濒危野

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环境敏感区。区域范围内主要为家鼠、田鼠等普通兽

类,以及麻雀、家燕、雉鸡(环颈雉)等普通鸟类和一般昆虫类、蛙类等,项目

区域现有畜牧养殖种类主要有猪、鸡、鸭、牛等,无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分布。

2.5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5.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

建设单位委托福建九邦环境检测科研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30日对项目沿

线进行噪声现状和背景值的测量。

(1)监测内容及方法

①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规定进行。

②监测仪器:为2型以上积分式声级计,监测仪器经过法定计量和现场监测

前、后校准,并在有效的使用期内和灵敏度误差范围之内。

③布局原则:本着现状监测点、噪声预测点和验收监测点“三点一致”的原则,

测点位置选在各不同评价类区最靠近公路的第一排建筑物户外1m处。其高度布

设在可能受噪声影响最大的离地高度上。

④测量项目:敏感点环境噪声现状值和背景值。

现状监测值应在正常状态下测量各测点的环境噪声。

⑤测量频次:环境噪声在昼间和夜间各测一次。敏感点监测点位监测10min。

项目声环境监测点位置见表2.5-1及图2.5-1。

8

表2.5-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点位置

序号监测点位

1官岐头村临路第一排建筑

2官岐头村临路第二排建筑

3官岐头村村内

4七都溪海堤

图2.5-1项目监测点位图

(2)现状监测结果

现状监测结果见表2.5-2。

表2.5-2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

序号监测点位昼间夜间

1官岐头村临路第一排建筑5243

2官岐头村临路第二排建筑4943

3官岐头村村内4942

4七都溪海堤4741

9

2.5.2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由表2.5-2可以看出,各监测点位昼、夜间监测值均可满足GB3096-2008《声

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6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

水质标准,水质现状良好,能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7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宁德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zwgk/hjzl/hjzljbgb/201906/t20190610_1056309.htm)公

布的《宁德市环境质量状况2018年度》,全市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城市环境空气

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8年,

全市9个县(市、区)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水平,优良天数比例在92.6%~

99.7%之间,平均值为97.3%,其中一级达标天数为58.1%。综上所述,项目所

在地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

准限值要求。详见图2.7-1和表2.7-1。

表2.7-12018年全市达标天数情况统计(摘录)

达标评价

有效天

城市总达标天总达标比一级达标一级达标二级达二级达标

数统计

数例%天数比例%标天数比例%

中心城区36333692.617347.716344.9

福安市3623519720757.214439.8

福鼎市36334795.617046.817748.8

10

图2.7-1大气和水环境现状截图

三、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目标

3.1工程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道路对沿线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实际进展

密切相关,不同的工程行为对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就本工程项目而言,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可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阶段。

3.1.1施工期的环境问题

(1)受地形条件所限,本工程建设中将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填、挖施工。工

程填、挖作业将对沿线自然植被的生境形成破坏。另外,路基工程开挖与填筑将

破坏地表原有植被,形成的裸露松散的地表和边坡,在雨水的作用下极易形成水

土流失,从而影响生态环境;在天气干旱时,又容易引起扬尘,对附近区域环境

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2)路面底基层施工过程中,沥青摊铺过程中排放出的沥青烟将对环境空

气质量产生影响。运输散体建材或废渣,以及施工场地管理不当,会对水环境产

生负面影响。

(3)施工机械的运转将产生噪声和废气污染,从而对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

标的声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工程施工会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环

境,对沿线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施工会影响原有水利排灌

11

系统、防洪设施。

3.1.2营运期的环境问题

(1)交通量的增长与项目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生活质量密切

相关。

(2)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将影响道路附近的居民的正常工作和休

息环境;汽车尾气中所含的多种污染物,如CO、NOx和石油类物质,会污染环

境空气。

(3)突发性交通事故会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

易引发水污染、环境空气、土壤污染等事件。

(4)由于局部工程防护稳定和植被恢复均需一定的时间,水土流失在工程

营运初期可能存在。

(5)各类环境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将恢复植被、改善被破坏的生态

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汽车尾气、交通噪声、生活污水和洗车污水、固体废

物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居民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

3.2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分述如下:

3.2.1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路段200m范围内主要为七都溪,距离最近距离70m。

3.2.2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项目道路评价范围内主要居民点为官岐头村。沿线现状情况见图3.2-1和表

3.2-1。

3.2.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道路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无特殊动植物,沿线主要生态环境保

护目标见表3.2-2。

表3.2-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位置主要影响因素环境特征

耕地全线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种植蔬菜

沿线植被及野生

全线永久占地、临时占地香蕉果树等

植物

12

永久占地、临时占地,道路施爬行类、两栖类及鸟类等野生动物

沿线野生动物全线

工与营运及生境

路基边坡、施工场地等临时设

水土保持全线控制水土流失

13

表3.2-1主要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所在位置评价区内

序与路中心与路红线路基纵坡与路面高可能受影

敏感目标方评价环境特征敏感点现状照片

号线的距离的距离形式(%)差(m)*响的户数/

位*类区

(m)(m)人数

2-4砖混结

55户/195

1官岐头村路右2类5436路堤0.35-3构,平行道

注1*,方位:指沿着起点至终点里程增加方向的左侧或右侧。

注2*,与道路中心线距离:指该项目相应类区临路第一排建筑与本项目中心线的距离。

注3*,敏感点地面与路线路面高差,指以路线路面为基准,+表示敏感点地面高于线路路面,-表示敏感点地面低于线路路面。

14

远期终点

七都溪

近期评价终点

施工场地

新能源三期场地

官岐头村

图例

起点

近期评价路线

远期路线

村庄

图3.2-1工程周边主要环境及保护目标示意图

15

四、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4.1项目基本情况

4.1.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地点及概况

(1)项目名称:宁德市工业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近期)

(2)项目性质:新建

(3)建设单位:福建环三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项目概要:项目道路起点顺接工业北路(鉴湖路至衢宁铁路)延伸段

终点,下穿在建衢宁铁路高架桥及宁德汽车基地专用线,于K0+141.89跨越规

划河墘溪,自南向北延伸至临规划奉御塘滞洪区(近期),随后跨越现状奉御塘

海堤及规划奉御塘滞洪区(远期),终于北溪路路口,规划路线全长659.154m:

其中道路先行实施由路线起点(下穿衢宁铁路)至奉御塘滞洪区(近期),近期

实施长度413.652m(含起点衔接过渡段长度48.04m);远期实施由奉御塘滞洪区

(近期)至北溪路路口段,远期实施长度293.542m(远期路段不属于本次评价

范围)。道路规划红线宽度36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

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4.1.2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长度:659.154m

(2)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

(3)设计速度:40km/h

(4)道路红线宽度:36m

(5)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

(6)荷载标准:桥涵设计荷载为城—A级;路面计算荷载为BZZ-100标准

轴载

(7)地震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0.05g

(8)防洪排涝标准:奉御塘滞洪区20年一遇涝水位3.67m

(9)道路平面上的停车视距:设计车速为40km/h时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

于40m

16

4.2工程方案

4.2.1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以规划红线图为依据,道路走向与红线一致:路线起点顺接工

业路北段(鉴湖路至衢宁铁路),距起点60m处下穿在建衢宁铁路及宁德汽车基

地专用线,于K0+141.89跨越规划河墘溪,自南向北延伸至临奉御塘滞洪区(近

期),后跨越现状奉御塘海堤及奉御塘滞洪区(远期),终于规划北溪路,道路场

地现状主要为养殖池塘及自然滩地,规划红线宽36m,规划路线全长659.154米:

其中近期先行建设由路线起点(下穿衢宁铁路及宁德汽车基地专用线)至奉御塘

滞洪区(近期),包含起点衔接过渡段长度48.04m,本段修建总长度为413.652m;

远期实施完成奉御塘滞洪区(近期)至规划北溪路路口段,本段修建总长度

293.542m。

项目平面、断面布置图见图4.2-1。

4.2.2道路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工业路延伸段最大纵坡为1.78%,最小纵坡为0.3%,最小坡长,共

设凸型竖曲线2处,凹型竖曲线1处,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3000米,凹型竖

曲线最小半径8000米。

17

近期评价终点

远期终点

起点

图4.2-1道路工程平面、断面布置面图

18

4.2.3道路横断面设计

本工程工业路延伸段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6米,按照交通量需求设置车道

数及行车道宽度,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需要设置人行道和景观绿化,

拟定道路横断面方案分别如下:

①一般路段

【4.0m(人行道)+2.0m(绿化带)+3.0m(非机动车道)+0.5m(护栏)+0.25m

(路缘带)+3.5m(机动车道)+3.5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2+2m

(中央分隔带)=36m(道路宽度)。

标准横断面布置图如下:

图4.2-2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②下穿衢宁铁路路段

下穿衢宁铁路及宁德汽车基地专用线段(K0+041.96~K0+80.04):【3.0m(人

行道)+3.0m(非机动车道)+0.5m(护栏)+0.25m(路缘带)+3.5m(机动车道)

+3.5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2+14m(中央分隔带)=42m(道路宽

度)。

标准横断面布置图如下:

19

图4.2-3下穿衢宁铁路路段标准横断面图

4.2.4路基工程

(1)一般路基设计

①路基填料

本项目要求填料应均匀、密实,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

粒土。泥炭淤泥、有机质土等不得作为填料。

②路基压实度

路堤应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当选用细粒土作填料时,土的含水量应接近最

佳含水量,当含水量过高时,应采取晾晒、掺入石灰、水泥等材料进行处治。

③路基防护设计

本项目全路段均为填方,边坡坡率采用1:1.5。本项目为开发区内道路,道

路两侧地块主要为新能源厂区及奉御塘滞洪区。目前新能源厂区正处于开发建设

阶段,地块将逐步填平,一般不需要特殊路基防护;跨规划滞洪区路堤,为保证

临水路基安全稳定,采用路堤结合形式防护。

(2)特殊路基设计

本项目沿线为养殖池塘及自然滩地,参考本项目地质勘察报告资料。淤泥层

0.40~6.30m,淤泥较浅处一般段拟采用换填片石处理,桥头段淤泥较深处拟采

用水泥搅拌桩处理。

20

4.2.5路面工程

(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由上至下分别为:

结构层结构型式

上面层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

中面层5cm厚中粒式沥青砼(AC-20C)

下面层7cm厚粗粒式沥青砼(AC-25C)

封层1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上基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下基层15cm厚3%水泥稳定碎石

垫层15cm厚级配碎石垫层

(2)人行道路面结构由上至下分别为:

结构层结构型式

面层6cm透水砖

粘结层3cm厚干硬性水泥砂浆

基层15cm厚透水混凝土

垫层10cm厚级配碎石垫层

4.2.6桥涵工程

本次设计项目为宁德市工业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近期),项目

位于宁德市七都片区内,为工业北路(鉴湖路至衢宁铁路)延伸段,项目道路起

点顺接工业北路(鉴湖路至衢宁铁路)延伸段终点,距起点60m处下穿在建衢

宁铁路及宁德汽车基地专用线,于K0+141.89跨越规划河墘溪,自南向北延伸

至临奉御塘滞洪区(近期),后跨越现状奉御塘海堤及奉御塘滞洪区(远期),终

于规划北溪路。全线共设置2座桥梁,一座下穿在建衢宁铁路高架桥及宁德汽

车基地专用线,一座跨越奉御塘滞洪渠(跨越奉御塘滞洪渠不属于本次评价范

围)。

1)下穿铁路桥(近期实施):

桥梁中心桩号为K0+061,采用1x30m预应力小箱梁下穿铁路桥及德汽车基

地专用线并跨越规划河道。桥梁全长38m,桥梁与道路正交,梁高1.6m,中板宽

2.4m,板宽2.85m。桥台桩基采用1.2m钻孔灌注桩。桥头两端设置8m长搭板

=36m。

根据现场踏勘及收集邻近工程地质资料,本工程场地普遍存在素填土及淤泥

21

层,且埋深较深,层厚较厚,工程地质差,故本次桥梁墩台基础均采用施工工艺

简单、适用范围广阔的钻孔灌注桩基础,不涉及涉水桥墩。下穿铁路桥采用重力

式实体台。

图4.2-4桥型布置图

本次设计结合规划水系情况共布设1座涵洞。

表4.2-1涵洞布置一览表

4.2.7管线工程

本次设计在道路下方布置给水、污水、雨水、通信、电力、燃气(仅做管位

预留)六种市政管线。本次管综设计在道路推荐标准横断面图基础上进行设计。

本工程全线采用单侧布置管道。其中燃气管道布置于道路西侧人行道下;通信管

道布置于道路西侧人行道下;污水管道布置于道路西侧非机动车道下;雨水管道

22

布置于道路东侧非机动车道下;给水管道布置于道路东侧人行道下;电力管道布

置于道路东侧人行道下。

1、适用于工业路一般标准路段:K0+170.04-K0+503K-0-048.04-K0+041.96、

K0+080.04-K0+170.04

图4.2-5一般路段管综标准横断面图

2、适用于工业路下穿衢宁铁路路段:K0+041.96-K0+080.04:

图4.2-5下穿衢宁铁路路段管综标准横断面图

(1)给水管道

23

给水管道采取单侧布置于人行道下,给水管道布置于道路东侧人行道下距离

路缘石500cm处。给水管径采用DN200,具体位置详见管线综合标准横断面图。

布置方案详见给水走向图。给水管道过桥段,敷设于人行道板下。

(2)雨水管道

本次雨水设计结合道路近远期敷设,近期先行建设由路线起点(下穿衢宁铁

路及宁德汽车基地专用线)至桩号K0+365.617,包含起点衔接过渡段。远期实

施桩号K0+365.617至规划北溪路路口段,近期雨水实施至检查井编号Y14。

(3)污水管道

沿线设计一根污水管道,由北向南排放,接入起点段污水管道系统中。设计

管径采用DN400。

根据新能源厂区污水出水标高本次起点段污水埋深达4.1m,因《东南沿海

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宁德市东侨工业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下

穿衢宁铁路三乐特大桥设计方案及安全评估评审会议的纪要》为避免污水开挖过

深影响铁路安全。故此本次在桩号K0+230处设置提升泵,提升泵规格为

264m3/d,占地约面积9m(3*3m),将污水抬高后采取重力流浅埋敷设。

本工程污水管道桩号K0+240~K0+440段埋设深度从设计路面至管底其埋

深较深,故此本次污水管道在道路回填至标高4.0后先行反开挖埋管,再进行回

填。

(4)电力工程设计

于道路东侧人行道下敷设9孔HFBφ150电力管道,车行道下及桥梁段电

力管道采用9孔SCφ150电力管道,全段用C20混凝土包封保护,采用3*3排

管形式,具体位置详管线综合标准横断面图。电力管道每隔40-60米左右设置一

座电力人孔井(直通井或分支井)。管道过桥段敷设于人行道板下。根据现场踏

勘及相关资料,考虑到本项目范围内西侧区域均为规划河道、新能源厂区及滞洪

区,故本次设计处向新能源厂区出入口预留电力井外,其余段落均不向西侧预留

检查井。

(5)通信工程设计

于道路西侧人行道下敷设9孔PVC-Uφ110(双壁波纹管)通信管道,车行

道及桥梁段采用9孔SC100镀锌钢管,全段用C20混凝土包封保护,管道过

桥段敷设于人行道板下,根据现场踏勘及相关资料,考虑到本项目范围内东侧区

24

域大部分为滞洪区,故本次仅在起点处向东侧预留通信检查井。

4.2.8检修道结构设计

本项目下穿衢宁铁路及宁德汽车基地专用线处需设置检修道,检修道拟采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4.2.9交叉口设计

在城市交通中,交叉口是道路网的联结点,城市交通的咽喉,其设计是否合

理将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交叉口交通组织,根据相交道路等级不

同采用进出口道展宽结合交通信号控制、次要道路只准右转通行及减速让行或停

车让行标志管制三种形式。本项目共有2个路口,为工业路与规划北溪路交叉口、

工业路与新能源场地出入口交叉口,按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进行交叉口设计。

4.2.10公共附属设施设计

1、公交系统设计

(1)站点位置设计

沿线结合路网设置公交停靠站台,拟建项目沿线共布设1对公交站台。

(2)形式设计

公交站均采用港湾式公交站,站台长30米,铺装宽度2m/2.5m,进站渐变

段长度15米,出站渐变段长度20米。

(3)停靠站台设计

停靠站台宜采用通透式设计,这样可以使站台容量有弹性,可以快速聚散乘

客,减少机动车在公交站台处停留时间,站台处有条件应设置遮阳顶棚和老弱病

残专座,充分体现人性化。

(4)站牌设计

使用多种信息服务的新型站牌,面向公交车乘客,用大字体和醒目的颜色标

出本站名称以及下一站名称,让车上和车上和待乘乘客都能一目了然的看清站

名;对于候车乘客还要标明各条公交线路的线网图,各条线路之间的换乘关系,

到达各主要节点的换乘线路;标明本条公交线网图,沿线各站的站名;周边主要

单位等。

(5)公交停靠站与行人过街设施的协调设计

25

行人过街设施与公交车站必须协调设计,否则将给过街行人的安全性造成威

胁,协调设计应满足乘客方便换乘的需求。

2、道路无障碍设施设计

在地面道路设置无障碍设施,具体范围包括人行道、人行横道、渠化岛、公

交车站。

(1)路口无障碍坡道设计

各种路口必须设置缘石坡道,根据路口型式正确选用单面坡道、三面坡道、

坡道宽度和坡度。

本工程交叉口处采用三面缘石坡道,坡道正面宽度1.2m,坡度小于等于1:12,

坡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大于1cm。

3、盲道板设置

盲道按作用分行进盲道、提示盲道,盲道的位置一般在人行道绿带边0.5m

处,设置宽度为0.6m。提示盲道设在行进盲道的起、终点、人行横道人口和转

弯处。盲道的位置和走向以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为目

的。沿人行道的路口、公交车站,盲道按规范要求设置。

4.2.11道路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设计

本工程于下穿衢宁铁路三乐特大桥段护栏采用HA级水泥混凝土护栏,衢

宁铁路35号至37号桥墩处及宁德汽车基地专用线11号至13号桥墩处设置反

光标识,下穿孔位三乐特大桥梁铁路桥梁增设挡砟网。

1)标志与标线

①交通标志

标志版面内容采用中文、拼音两种文字,标志的汉字高度,高宽比,字间距,

行距均按相关规定实施。反光膜颜色为:一般情况下,指路标志采用蓝底白色,

其它标志根据国标要求选用。本项目交通标志应采用一级反光膜。交通标志底板

采用铝合金板材料制作。标志立柱可选用H型钢、槽钢、钢管等制作,也可选

用钢桁架。各种交通标志立柱的埋设深度,根据板面承受外力的大小及地基的承

载力计算确定。标志基础宜采用混凝土基础。

②标线及突起路标

交通标线工程包括各种路面标线、导向箭头、突起路标等。其中:

a、标准路段、各类桥梁车行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线宽15cm,主车道车行

26

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线宽15cm。

b、在与道路相连接的平交路口处设渠化标线与人行横道标线;

所选标线和突起路标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反光性,防滑性和耐久性。

2)交通监控系统

①交通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违章抓拍,车流量统计,网络传输系统,交

通动态数据库等。

②容易发生交通拥堵或者交通事故的地点、道路网络重要节点、重要部门门

前的路段、主要交通集散点附近的道路应设置交通监控点。

③交通监控点应避开建筑物、树木、交通标牌或其它物体对摄像机监控视角

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立杆和摄像机不能遮挡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对于重要

道路,交通监控点的布设应具有连续性。在路口安装的交通监控设备宜安装在路

口的西南角或西北角,以避免阳光照射。

3)交通信号灯主要交叉口上设有机动车、人行横道信号灯系统。设置信号

灯的交叉口交通管线采用镀锌钢管环绕交叉口设置一圈,在没有设置信号灯的交

叉口也预埋管道以备后用。

4.2.12道路绿化设计

本项目作为在建工业北路延伸段,根据区域内不同道路断面类型以及道路等

级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在工业北路延伸段路采用2m宽中央分隔带、2m宽侧

分带形式布置,以符合路况实际需求。

中央分隔带景观采用地被、灌木、乔木三层式设计。布置上采用丹桂作为乔

木种植,构成景观主景凸显特色,在此周边搭配假连翘球、亮叶朱蕉等植物,营

造丰富的景观色彩感以及空间层次感。

侧分带树种选用香樟树,下植红花继木等灌木。香樟树树形美观,枝叶常绿,

树冠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脊薄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是南方较好的

行道树,也是点缀庭园的好树种。香樟树在宁德地区较为常见,生长较为良好,

且有着较好的抗污染以及吸收污染气体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驱蚊清新作用,

适用面广阔。灌木选用分蘖能力强,观赏价值高,宜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

壤中栽培的植物,例如红花继木等。

27

4.2.13照明工程

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平均照度维持值Eav≥20lx,均匀度Ue≥0.4,Lav

≥1.5cd/m²,UL≥0.5,Uo≥0.4,非机动车道/人行道Eav≥7.5lx,本次设计在道

路绿化带下设置单臂路灯(其中桥梁段路灯设于人行道上),采用双侧对称布置

方式,平均间距35m,一般标准路段及下穿衢宁铁路桥梁段采用250WLED灯,

上跨滞洪区桥梁路段采用250WLED灯,灯具安装高度为12米,横断面技术参

数详见照明标准横断面布置图,电缆过桥段敷设于人行道板下。

本工程道路照明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选择250W单臂路灯,根据计算,较大

的交叉口采用3*300W中杆灯,并且采用发光效率高、损耗低、寿命长的LED灯,

并配以重量轻、强度高、外观美观、防尘、防水、耐腐蚀的灯具。

4.3工程投资及进度安排

4.3.1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9834万元人民币。

4.3.2项目进度安排

根据总体规划和建设现状,总工期22个月,其中施工期6个月,详见表4.3-1。

表4.3-1工期安排表

项目阶段实施时间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工程设计招投标、工程设计、

2019年7月——2020年11月

工程施工招投标、征地等工作)

工程施工建设(道路及市政配套工程施工)2020年12月——2021年5月

总工期22个月

4.4交通量预测

4.4.1相对交通量

根据《宁德市工业路(衢宁铁路至北溪路)道路工程(近期)初步设计文件》

的交通量分析及预测资料,本项目营运期各特征年平均日交通量(折合小汽车)

的计算,对于工可未提供交通量数据的特征年(2021年、2027年和2035年),

本评价采取内插法进行计算,详见表4.4-1。

表4.4-1项目道路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日

特征年

年年年

路段202120272035

28

工业路北段5135813110789

4.4.2相关交通特性分析

根据工可提供车型比,具体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为75%∶15%∶10%,

昼夜比例为9∶1。

4.4.3绝对交通量预测

工可折算系数采用表4.4-2所示,本项目小型车折算系数为1,中型车折算

系数为1.5,大型车折算系数为3。

表4.4-2道路交通机动车折算系数参考值

车型汽车摩托车拖拉机

一级分类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特大型车

中小小型大客中型大型货特大型集装摩托车拖拉机

二级分类

客车客车车客车车货车箱车

折算系数111.51.534414

道路绝对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4.4-3。

表4.4-3道路各预测年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辆/日

特征年

年年年

路段202120272035

工业路北段38046023799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车型分类(大、中、

小型车)方法,计算出项目近、中、远期昼夜小时交通量,见表4.4-4。

表4.4-4工业路北段小时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辆/小时

2021年2027年2035年

路段车型

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

小型车160362545633775

工业路

北段中型车32751116715

大型车2153484510

总计2144833975450100

4.5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项目施工的场地材料、运输堆放条件较好,需注意要保护现有树木和水域。

项目所需所需水泥、钢材、木材等建材,均可在本地供应市场采购,运输方

便,距离较短。工程施工用电、用水等根据就地就近原则,通过与供电、供水等

部门协调解决。

项目位于宁德市东侨工业集中区。周边有G104京福线、G15同三高速等以

G104国道为主骨架的对外公路交通系统,其中G104国道现状等级为准二级。

29

本项目对外交通运输条件整体较好,交通便利。

4.6施工方案

4.6.1道路施工方案

本工程结合道路工程的一般要求,施工总体安排:根据施工进度要求,结合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特点,本路段先路基、管线工程(即与路基开挖工程同

步)、桥梁涵洞、后路面工程及沿线交叉、安全服务设施等的原则展开施工,以

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为了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施工采用机械化作业,

按进度实施,避免抢工期、拖时间,主要材料集中供应,混合料和稳定料集中厂

拌。

(1)清表工程

工程施工前,对路线占用耕地、园地路段先进行表层土剥离,然后再进行路

基开挖、填筑;根据路线实际情况,表层土剥离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方式进行。

(2)路基及防护工程

工程路基土石方挖填以机械施工为主,辅以人工作业,施工机械以中、小型

为主。挖方路段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方式自上而下进行,挖方路基的边坡坡率视

岩土的岩性及土的物理特性分段设计;填方路段采用分层压实填筑,以机械施工

为主,适当配以人工。

①挖方路基

挖方路基最好避开雨季施工,施工前应先对自然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调查,做

好临时排水设施,避免雨水冲刷坡面,影响边坡稳定。

挖方路段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方式自上而下进行,挖方路基的边坡坡率视岩

土的岩性及土的物理特性分段设计。路堑开挖的土石经适当处理可作路基填料,

开挖出来的土石方用自卸汽车运至路基填筑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