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建筑(960年-1279年)_第1页
宋、辽、金建筑(960年-1279年)_第2页
宋、辽、金建筑(960年-1279年)_第3页
宋、辽、金建筑(960年-1279年)_第4页
宋、辽、金建筑(960年-1279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辽、金建筑(960年—1279年)320年宋、辽、金历史概况960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统一了黄河以南地区。在黄河以北则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与宋朝对峙存在。在北宋末年长白山一带的女真族建立金,逐渐向南扩张先后灭了辽和北宋。北宋灭亡以后,北宋皇室后裔赵构1127年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南宋,与金对峙存在。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1279年和1234你年先后灭南宋和金,建立统一帝国。城市汴梁北宋东京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罗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的都城。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汴梁城市建设的重要变化:规模较唐长安小,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布局打破了里坊制度,形成按行业成街的情况,人口可达百万。北宋时期还建立了专业的消防队和瞭望台,街道也弯曲突出了旧城改建的特色。城市道路方面,宋以前为土路,宋时出现砖石路面。道路两侧栽植各种果树。平江宋朝重要工商城市。今苏州。城内交通方面布置了水路和陆路两套系统,是水乡地区城市布局的典型。住宅与园林建筑宋代住宅一般分为三类:1、城乡的一般住宅。农村住宅一般多为简陋、低矮的茅屋,有些是茅屋和瓦屋相结合。城市里一般为瓦屋,屋顶多为悬山和歇山顶。2、贵族官僚住宅。房屋外有乌头门或门屋,布局为前面试堂屋,后面是住房,即为前厅后寝的布局方式,廊庑多用厢房替代,房屋采用悬山式。3、园林住宅:住宅庭院的园林化。北宋、南宋时建造了大量的宫殿园林和私家园林,各地有不同的特色。洛阳园林:规模大、具有别墅性质、引水凿池、遍植花卉竹木、累土为山,借景的手法是突出的特点。苏州园林:建筑较多、盛植牡丹芍药、叠石造山、引水开池。杭州、吴兴等处:利用自然风景造园金明池宗教建筑一、寺院隆兴寺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原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朝时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唐改龙兴寺。宋开宝四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扩建龙兴寺,修建大悲阁,并铸造起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铜观音像,因此又俗称大佛寺。宋朝时期,隆兴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由此,龙兴寺遂跃为“河朔名寺”而倍受历代封建皇室的重视。隆兴寺山门与天王殿共用双龙照壁——隆兴寺“九绝之一”摩尼殿为重檐九脊殿顶。抱厦建筑术语,是指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如果"抱厦"建在正房的北侧,就是"倒座抱厦".如果在正房或厢房的两侧接建出小房子,这就叫"耳房",象正房长出两个小耳朵.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五檐三层,高33米。大悲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正定大菩萨。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千手观音铜像高24m,是现存的古代最大铜像。独乐寺独乐寺位于蓟县。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现存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中观音阁和唐朝佛光寺东大殿类似。从史载多年的战乱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独乐寺安然无恙。梁思成先生说,“在蓟民心中,实为无尚圣地”。我国最早的庑殿顶山门观音阁辽塑11面观音像二、塔我国阁楼式塔的兴盛从唐一直延续到宋,而密檐塔到金才打到兴盛期,隋唐多为正方形,辽金多为八角形,将塔基和底层装饰的十分华丽。宋塔的特点是:木塔已经很少采用,绝大多数为砖石塔。最高的是河北定州市的料敌塔(定县开元寺塔),高达84米。开元寺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的美称。应州塔应州塔即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觉山寺塔山西灵丘县觉山寺塔是一座保存较完好的辽代密檐塔。塔下有方形及八角形两层基座,上置须弥座两层,第二层须弥座上有斗拱及平坐。须弥座的束腰部分在壶门内雕刻佛像,壶门之间及角上雕刻力士,平坐栏板饰以几何纹及莲花,形制都十分优美。平坐以上用莲瓣三层承托塔身。三、祠晋祠圣母殿晋祠的主殿圣母殿,是现存北宋重要建筑之一。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位于晋祠主轴线上,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堂结构为单槽形式,即有一排内柱。为了形成一个深二间(四椽)宽阔前廊,其构架作了特殊处理:将殿下檐前廊当中三间的四道梁架加长到深二间(四椽),梁尾插到殿身单槽缝的内柱上,使殿身前檐当中三间的四柱不落地面而立在上述梁上,并把殿身正面的门窗槛墙后推到内柱之间。殿内部分深三间(六椽),上架通梁,空间完整高敞。殿柱侧脚和生起显著;檐口线从次间上翘,形成富有弹性的檐口曲线。大殿正面八根下檐柱上有木制雕龙缠绕,即《营造法式》所载的缠龙柱,是现存宋代这种柱的孤例。赵县陀罗尼经幢中国现存最高大的石经幢,在河北省赵县(古赵州)城内开元寺(寺已不存)内。北宋景五年(1038)建,又称赵州陀罗尼经幢。经幢层次多而轮廓秀美,雕刻精致,显示了宋代建筑艺术和石雕的高度水平。幢高约15米,由基座、幢身和宝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有三层。底层为正方形平面的低平须弥座(见石作),边宽约6米,由覆莲、束腰和上下两层叠涩组成。幢身最下为宝山,刻有龙和宫殿。上面叠置三段满刻陀罗尼经文的八角形幢柱。再上为八角形佛龛、蟠龙短柱和素面短柱,共为六层。各层幢柱的直径和高度向上递减,各层雕饰带也逐层变小,雕饰由繁而简,形成上收的幢身。陵墓宋八陵宋陵选址的观念和意识与汉唐陵墓不同,汉唐帝陵或居高临下,或依山傍水,而宋陵则是面朝嵩山,背向洛水,陵台建于低洼之地,一反古代建筑逐级增高、置中心建筑于最崇高地位的传统,这与当时的风水堪舆学说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各陵的建制、布局基本相同,每一陵园占地120亩,四周筑以夯土围墙,四面的正中开辟有一个神门,四角建有角阙。园内的正中是陵台,夯土筑成,呈覆斗形,台南放置有石雕宫人一对。南神门外的神道两侧还排列有文臣武将、驭手以及石兽等石像生。石像的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