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PAGE1高中绝密★启用前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历史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是典型的现世实用主义者。他看到了儒家既不信鬼神又要重视祭器的矛盾,批评儒家过于注重形式。该思想家认为繁文缛节不利于繁庶人口,音乐不能生产财富只能耗费财富。该思想家是()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2.从汉文帝十二年到王莽始建国三年的180年时间里,山陕峡谷流域和泾渭北洛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决溢了十次之多,其中五次导致改道,浸灌良田至十余万顷。魏晋十六国时代,黄河长期安流,多年无患。这主要是由于,魏晋十六国时期()A.北部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 B.玄学主张任其自然并崇尚清谈C.皇族与门阀世族协力共治 D.铁农具开始使用推动水患治理3.下图为载于《西安新获墓志集萃》一书的唐代《程袭墓志》。该墓志没有具体的住址、履历、子女亲属等记载。唐墓志多用楷书,此墓志中楷书、行书和篆书同时使用,其中的篆字多是从未见过的文字形体,记载年月时使用了武周时期通行的新字“日”。据此可知,该墓志()A.作为一手史料有极高的价值 B.属于物质文化遗产C.反映了武则天时的客观史实 D.需进一步辨伪考证4.宋朝政府规定地方官不得自行征辟僚佐,本地人不得任本地官,任期一般是三年。这些规定旨在()A.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B.维护政权稳定C.防范三司结党营私 D.分散机构权力5.清中期,海河水系沿岸市镇大多为商品流通型市镇,为周边农村提供日常物资,手工业专业市镇较少,有辛集镇、门头村等。太湖水系沿岸手工业专业市镇数量尤多,以丝织业、棉纺织业为主要类型,如南浔镇、震泽镇、盛泽镇、双林镇等。据此可知,清中期()A.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政府对北方经济的管控更严格C.太湖地区商品经济更发达 D.我国的社会经济整体有所发展6.《天津条约》签署第二天,“公使驻京”的消息传到北京,京城官员闻之大哗。23日,他们采取联合行动,一天之内同时上奏咸丰帝,宣讲公使驻京的危害,鼓励拼死相争。1873年,各国公使以西礼面见清朝皇帝。这表明()A.京城官员力主维护国家的主权 B.传统宗藩关系逐渐解体C.统治阶级应吸收先进思想观念 D.京城官员致力于“自强”7.民国初年全国人口在3亿至4亿之间,90%是农业人口,人均可耕土地平均只有3亩,新式工业人口不过二百万。大量流民和过剩人口,使得“军阀杆子一树,一下子就可以集中几万人、十几万人”。这说明,这一时期()A.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B.经济落后影响政治局面C.军阀混战阻碍现代化 D.农民起义有一定合理性8.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中指出,“在农村中,应坚定地解决土地问题”,“在城市中,除团结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进步分子外,应注意团结一切中间分子”。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A.开展土地革命解放农民 B.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C.宣传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D.扩大兵源以赢得胜利9.下表为1950—195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年份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总额195011.355.835.52195119.5511.987.57195219.4411.188.23195323.6813.4610.22195424.3312.8711.46195531.4517.3314.12195632.0815.6316.45——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A.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B.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稳步增长C.贸易主要是面向社会主义国家 D.各年进口总额均大于出口总额10.1983年底,石家庄市正定县委给河北农大正定籍大学生发出信函,邀请他们毕业后回乡工作。正定县委组建经济顾问团,并发出100多封邀请信。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等学术大家成为这个小县城的顾问。这表明,当时正定县委()A.重视本地人才培养工作 B.积极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C大力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D.尝试探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1.在罗马共和国的政体结构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官员是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的。《十二铜表法》的出台限制了贵族们的专横、保障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共和国在成立后的200年中不断出台抑制奢侈的法案,希望能够抑制奢侈的社会生活。这些制度和法律均()A.有利于罗马的对外扩张 B.使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消失C.带有贵族寡头制的特征 D.得益于对希腊的学习借鉴12.有学者认为,黑死病晚期欧洲人口大量减少,物资供应充裕。由于劳动力奇缺,劳工报酬大幅提高,农民和农奴纷纷离开了庄园,部分农奴通过起义来争取自己的自由。这说明,该学者认为黑死病()A.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 B.使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C.推动文学革命的出现 D.冲击了教会的专制统治13.1578年,英国海盗船长德雷克环球探险时抢劫了西班牙殖民地智利和秘鲁,之后船队沿岸北上,在北美西海岸抢占殖民地。回国后,女王伊丽莎白亲自登船赐德雷克皇家爵士头衔。据此可知()A.女王借助贵族力量加强王权 B.英国重视资本原始积累C.传统商路受阻促进英国探险 D.商业革命影响国际格局14.18世纪中叶,在一个充斥官吏的社会里,法国文人不担任何公职,没有丝毫权力。这些作家不断谈论公民和政府的原始权利,严格考察时代政治体制的结构并批判其总设计。抽象的理论成为有闲者日常聊天的话题,妇女和农民的想象力也被激发。据此可推知()A.法国作家没有政治权威 B.民主共和制被民众广泛接受C.法国文人追求自由竞争 D.启蒙运动推动了法国大革命15.针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布尔什维克党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道路。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来自于下层民众和被压迫民族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反应。这说明,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A.开辟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新纪元 B.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C.是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路径16.二战后,日本采取了吸收型的技术发展战略,大量引进技术。这些技术几乎涵盖了人类半个世纪开发的全部先进技术。1960—1975年的15年间,日本花费57亿美元获取了25700件先进技术,而若要自己从研制到生产则需要花费1800—2000亿美元。这体现了()A.经济全球化提供发展机遇 B.日本政府重视科学研究C.技术引进开启现代化进程 D.日本残留军国主义传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伤寒杂病论·序》(1)《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人物名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书作者对医学的贡献。(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中医药学的特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世界史学者普遍认为,“四大文明”中除中华文明外,其他三个古代文明都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下来。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中华民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明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摘编自邢广程《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意义》围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主题,从表格中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或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中苏论战的加剧,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与东欧国家(除阿尔巴尼亚外)的关系也出现不和。鉴于这样的情况,中国试图在外交上不再受制于苏联,在中间地带的国家中寻找同盟者。法国因为与美国的矛盾扩大,想要维持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做美国的附庸,对华政策方面也不用再跟随美国。戴高乐想用法中关系缓和来教导美国如何正确利用中苏分歧。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后,双方不约而同地开始考虑中法建交问题。经过多次秘密谈判,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次日,中国发表声明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建交的。2月10日,台湾与法国“断交”。不满于美国独断专行的法国总统戴高乐,率先在西方联盟上撕开了一个缺口。继法国之后,意、英、荷、西德等西欧大国分别与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其原因不能排除法国的外交政策对它们的某种影响。西欧国家的这些外交举动,与美国的外交方针大相径庭,对美国继续执行顽固的漠视、仇视中国的态度是个极大的贬斥,也是对美国重新审视中美关系的鞭策。同期,除西欧之外,亚、非、拉也有十多个国家同中国先后建交,与美国毗邻的加拿大亦于1970年与中国建交。——摘编自高嘉懿《冷战格局中的现实主义外交》(1)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秉承的原则。(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立外交关系的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俄国是一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相当的比重,俄国共产党人必须面临这些特殊的条件和环境去探索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战争结束后,农民的不满几乎要发生暴动,列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只有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所达到的技术和文化成就,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当时的苏联将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化为租赁制和租让制两种形式。租让制就是将一些大型企业、矿藏、森林按照一定的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租让期一般在20年以上。——摘编自王晓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比较》材料二建立这种中国式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因此,中国必须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中介,才能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早在革命胜利之前就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构想。1939年底、1940年初,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它作了系统的说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摘编自王丽荣《试析中俄两国的“新经济政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经济政策和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理论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新经济政策理论进行阐释。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历史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①.东汉②.张仲景(2)高尚医德为医学从业者提供榜样;传承了医学成果;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创造了大量有效方剂。(3)历史悠久;讲求辨证施治;重视临床经验;强调整体观念;食药同源。【18题答案】【答案】【示例】论题: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在政治方面,中华文明创新并发展了政治制度。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完善了科举考试。唐代设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针对唐中期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之风盛行的现状,780年,唐德宗推行两税法,有效地保证了国家地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