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区域地理)练习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课时提升作业_第1页
地理(区域地理)练习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课时提升作业_第2页
地理(区域地理)练习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课时提升作业_第3页
地理(区域地理)练习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课时提升作业_第4页
地理(区域地理)练习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课时提升作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现代绿洲和古代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河流大致流向是由北向南B.河流下游河段流量大于上游河段C.河水的补给方式主要是雨水D.甲地沙漠广布,乙为山地地形2.该地区的古代绿洲现在成为废弃绿洲,其原因主要是()A.古绿洲上游地区过度农垦B.古绿洲上游地区过度放牧C.在冲积扇过度开发地下水D.固沙植物消耗大量河水解析:第1题,从图中绿洲分布位置可知,绿洲位于河流下游,故图中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A错;西北地区河流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上游水量大于下游,B、C错;河流发源于山地,古代绿洲已消失,绿洲向上游拓展,原有绿洲变为荒漠,甲地为荒漠,乙为山地,D正确。第2题,古绿洲以种植业为主,因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使绿洲向源头迁移,A正确,B错;在冲积扇地区对河水用量增加,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C错;与D关系不大。答案:1.D2.A(2017·湖北联考)下面图甲、图乙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完成3、4题。3.关于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4.甲盆地的小麦品质优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解析:第3题,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四川盆地,图中的河流①和②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其中塔里木河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长江位于我国南方,降水季节长,汛期长,没有结冰期,因此没有凌汛;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第4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小麦的品质优于四川盆地,B正确。小麦的品质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小,排除A。四川盆地的水源充足,为紫色土,土壤更为肥沃,排除C、D。答案:3.A4.B(201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是青藏高原湖泊巴木错位置示意图,该湖为咸水湖。下表示意2009年该湖泊面积(S)及该湖泊所在区域气候要素情况(P—降水量、T—气温、E—蒸发量)。据此完成5、6题。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P(mm)2.02.03.06.723.360.593.593.058.212.22.61.8T(℃)-7.1-6.4-4.11.32.89.110.58.97.11.1-3.4-7.9E(mm)84.670.6102.6153.4127.0176.6160.9137.6139.2113.497.774.2S(km2)252.8253.5253.0251.4253.0254.0254.6256.7254.9252.9252.7252.35.据材料分析,导致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降水量大小②流域面积大小③气温高低及变化④人类活动的影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6.从材料中发现4月湖泊面积比2月还要小,达到年内最小值,其原因可能是()①4月降水量增大不明显,但蒸发量比2月大,湖泊水量减少②2月气温低,湖泊结冰导致湖泊面积较大,4月湖冰融化,水面下降③4月工农业生产大量从湖中引水,导致湖泊面积减小④4月的大气降水量比2月小,导致湖泊面积减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5题,巴木错夏秋季降水多,湖泊补给多,面积较大;冬春季降水少,湖泊面积小。冬春季气温低,湖水结冰,湖泊面积大;夏秋季气温高,冰雪融化,湖泊水位下降,所以与气温高低有关。第6题,4月降水量比2月多,但降水增加不明显,蒸发量却比2月大,所以湖泊水量较少;另外,4月气温回升,湖冰融化,水位下降,2月气温低,湖水结冰,湖泊面积较大。答案:5.C6.A(2017·哈师大附中模拟)读1961~2012年北疆地区冬季平均最大积雪深度等值线图(单位:cm),完成7、8题。7.图示地区冬季平均最大积雪深度大致()A.由东向西递减B.由沿海向内陆递减C.由南向北递减D.由盆地外缘向盆地中心逐渐递减8.下列因素中,对图示地区冬季平均最大积雪深度有明显影响的是()①水汽来向②地形③纬度④人类活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7题,结合图示可直接判读出,该地区冬季平均最大积雪深度大致由盆地外缘向盆地中心逐渐递减。第8题,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受山地影响,在迎风坡降水较多,积雪较厚。答案:7.D8.A(2017·淄博高二检测)某旅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旅行社宣传单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棉衣;②准备遮阳伞、墨镜;③年老体弱者或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去西藏旅游;④带好雨衣等。据此完成9、10题。9.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①——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②——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③——气压低,易产生高原反应④——7、8月是雨季,雨水较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0.西藏旅行途中,旅行团成员可看到该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A.广阔的冲积平原上B.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C.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D.山间丘陵梯田上解析: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因海拔高,气候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因热量条件较差,农业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答案:9.A10.C读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11、12题。11.①②所在地区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 D.土壤12.②所在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A.水能、天然气 B.风能、石油C.太阳能、石油 D.太阳能、水能解析:第11题,图示①位于四川盆地,②位于青藏高原,故两地的环境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形的差异造成的。第12题,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故太阳能资源丰富。横断山区一带河流众多,落差大,水能丰富。答案:11.C12.D二、综合题13.(2016·江苏单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Ⅰ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图Ⅰ材料二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材料三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图Ⅱ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图Ⅱ(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题,裸岩在环境中“遇雨即溃、逢风即散”,在大气、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容易风化,易发生沙尘暴;沿河地区,还会造成水土流失。第(2)题,库布齐沙漠离海洋近,靠近河流,降水略多,引水灌溉方便,植被易生长。第(3)题,读图Ⅱ可知种植甘草可以固氮固沙,提高土壤肥力,进而可以种植蔬菜、瓜果,种植牧草养牛羊,发展特色旅游等,核心是甘草种植。通过沙漠化的治理,农牧业、加工工业及旅游业发展,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第(4)题,当地能源资源有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等,风能和太阳能是新能源。答案:(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3)甘草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风能太阳能14.(2017·成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藏西部和西北部地区是西藏最重要的食盐产地,这里的食盐广泛分布于湖边,根本不需要晒盐。古代,西藏的牧民以十几户为一团队,组织上百头牦牛和上千头绵羊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到西藏西部和西北部地区运输食盐,在每年的秋季青稞收获的季节赶到藏东南的拉萨等地用食盐去交换粮食。下图为食盐销售路线示意图。(1)分析西藏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盛产食盐的原因。(2)分析西藏牧民选择夏半年进行食盐运输的原因。(3)分析西藏牧民在食盐运输路线上遇到的主要困难。(4)说明原产于西藏的食盐难以进入我国东部沿海市场的原因。解析:第(1)题,西藏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盛产食盐的原因主要从湖水的含盐量以及气候等方面考虑。西藏西部和西北部地区位于我国的非季风气候区,降水少,湖泊主要为内陆湖,非季风区晴天多,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所以盛产食盐。第(2)题,西藏牧民选择夏半年进行食盐运输的原因主要从夏半年气候对食盐运输的影响考虑。青藏高原地势高,冬半年气温低,不宜长途跋涉;由于地形崎岖,运输工具主要为畜力,牦牛以及绵羊长距离运输食盐需要饮水以及饲料供给,夏半年冰雪融化,沿途地区草类茂盛,可以为运输提供饲料和水源。第(3)题,西藏牧民在食盐运输路线上遇到的主要困难主要从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分析。地形崎岖,运输困难,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多发。同时,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含氧量低,且紫外线辐射强烈。第(4)题,西藏的食盐难以进入我国东部沿海市场的原因主要从市场、交通等角度分析。东部沿海地区距海近,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