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指导_第1页
药剂学实验指导_第2页
药剂学实验指导_第3页
药剂学实验指导_第4页
药剂学实验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最新文档•管理系列

(word可编辑版)

需前

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剂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工艺学性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课占总学时数的

二分之一。实验教学以突出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应用性为原则,

把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放在首位,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掌握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会使用常见的衡器、

量器及制剂设备,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通过实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力工作的

能力。

实验内容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剂型的制备及质量评定、质量检查方法,介绍了药剂学实验中常用

仪器和设备的应用。实验内容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增删。

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各项:

1.实验前充分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实验服,准备好实验仪器药品,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安静,以利实验进行。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称取或量取药品,在拿取、称量、放回时应进行三次认真核对,以免

发生差错。称量任何药品,在操作完毕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凡已取出的药品不能任意倒回原瓶。

4.要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操作,如实验失败时,先要找出失败的原因,考虑如何改正,再征

询指导老师意见,是否重做。

5.实验中要认真观察,联系所学理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写

好实验报告。

6.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包括:报损制度、赔偿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操作规则以及课

堂纪律等。

7.要重视制品质量实验成品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后,再由指导老师验收。

8.注意节约,爱护公物,尽力避免破损。实验室的药品、器材、用具以及实验成品,•律不准擅自

携出室外。

9.实验结束后,须将所用器材洗涤清洁,妥善安放保存。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安全检

查工作,将水、电、门、窗关好,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得离开实验室。

实验1学习查阅中国药典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室的要求。

2.熟悉和管理好基本实验仪器。

3.通过查阅《中国药典》中有关项目和内容的练习,熟悉药典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听讲实验室要求后,认真阅读。

2.清点、洗刷基本仪器,熟悉排放秩序。

[附注]

每次实验前必须阅读实验要求,直到每条均已习惯为止。

3.按照下列各项要求,查阅药典,记录查阅结果并写出所在页数。____________________

顺序查阅项目药典页数查阅结果

1甘油栓贮存法部页

2甘油的相对密度部页

3注射用水质量检查项目部页

4滴眼剂质量检查项目部页

5葡萄糖注射液规格部页

6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部页

7青霉素V钾片溶出度检查方法部页

8盐酸吗啡类别部页

9热原检查法部页

10密闭、密封、冷处、阴凉处的含义部页

11甘草性状部页

12甘遂鉴别部页

13甘草浸膏制备方法部页

14丸剂重量差异检查方法部页

15流浸膏剂制备方法部页

16益母草流浸膏乙醇量部页

17细粉部页

18易溶、略溶的含义部页

三、思考题

1.学习实验室要求,有什么意见?

2.《中国药典》二部中溶液百分比浓度表示方法有哪儿种?

3.《中国药典》各部共收载了几种剂型?

4.我国药品质量标准有那些?

实验2称量操作的练习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架盘天平、电子天平的结构、性能,掌握两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称重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掌握各种量器的使用方法及1ml以下液体的量取方法。

二、实验指导

1.使用量筒和量杯时,要保持垂直,眼睛与所需刻度成水平,读数以液体凹面为准。小量器一般操

作姿势为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垂直平稳持量器下半部并以中指垫底部。右手持瓶倒液,瓶签必须向上或向两

侧,瓶盖可夹于小指与无名指间,倒出后立即盖好,放回原处。

2.药液注入量器,应将瓶口紧靠量器边缘,沿其内壁徐徐注入,以防止药液溅溢器外。量取黏稠性

液体如甘油、糖浆等,不论在注入或倾出时,均须以充分时间使其按刻度流尽,以保证容量的准确。

3.量过的量器,需洗净沥干后再量其他的液体,必要时还需烘干再用。

4.量取某些用量1ml以下的溶液或酊剂,需以滴作单位。如无标准滴管时,可用普通滴管,即先以

该滴管测定所量液体1ml的滴数,再凭此折算所需滴数。

5.称取药物时要求瓶盖不离手,以左手拇指与食指拿瓶盖,中指与无名指夹瓶颈,右手拿牛角匙。

6.根据称重药物的性质,选择称量纸或适当容器。根据所称药物的重量,选择天平。一般称取1克

以下,0.1g以上重量的药物,可选用扭力天平。

三、实验内容

1.称重操作称取下列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物所称重量(g)药物性质选用天平

碳酸氢钠0.3

碘化钾1.4

凡士林5

液状石蜡10

碘0.7

量取操作量取下列药物:

药品名称量取容积(ml)药物性质选用量器

纯化水250.5

乙醇80.3

甘油20.4

液状石蜡50.8

同组两人互相检查所选天平,量器是否正确,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四、思考题

1.什么是天平的相对误差?要称取0.1g的药物,按照规定,其误差范围不得超过±10%。应该使用

分度值(感量)为若干的天平来称取?

2.要称取甘油30g,如以量取法代替,应量取几毫升?(甘油的相对密度为1.25),在量取时应注意

哪些问题?

实验3散剂、胶囊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散剂制备工艺过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硬胶囊剂的手工填充方法。

5.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

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局部用。内服散剂

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亦可直接用水送服。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

处应用;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为目的的散剂亦可称撒布剂或撒粉。

操作要点:

(1)称取:正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结聚状态的药品的称重方法。

(2)粉碎:是制备散剂和有关剂型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要求,合理地

选用粉碎工具及方法。

(3)过筛:掌握基本方法,明确过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4)混合:混合均匀度是散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含少量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的散剂,

为保证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对含有少量挥发汕及共熔成分的散剂,可用处方中其他

成分吸收,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5)包装:学会分剂量散剂包五角包、四角包、长方包等包装方法。

(6)质量检查:根据药典规定进行。

三、实验内容

(-)药物的粉碎与分剂量

1.用玻璃乳钵粉碎硼砂10g过80目筛后,称取3g按目测法分成10包,包成长方包。

2.用固定的药匙分取药粉10包,包五角包,连同以上长方包用张大纸包好,写上班次姓名,留作差

异限度检查。

3.用加液研磨法粉碎樟脑lg0

4.用切药刀将甘草50g切细,再用铁研船磨粉,全部过20目筛,称重,计算收得率。

[思考题]

1.为什么使用同样工具,同样操作方法,而收得率却不一样。

(二)含普通固体药物及毒剧药散剂的制备

1.碳酸氢钠、氧化镁散(西皮氏散I号)的制备

[处方]

碳酸氢钠60g

氧化镁60g

[制法]

将碳酸氢钠与氧化镁分别研细过筛后,将硫酸氢钠加至氧化镁,研合均匀,分成100包,每包1.2g

即得。

[附注]

(1)本品可与西皮氏散II号交替使用以纠正氧化镁致泻的缺点,按病情也可以单独服用。

(2)氧化镁露置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份,形成碳酸镁,降低制酸力,故贮存时应注意防潮。

2.碳酸氢钠、次碳酸钮散(西皮氏散H号)的制备

[处方]

碳酸氢钠180g

次碳酸钮30g

[制法]

将碳酸氢钠置乳钵内研细,然后按等量递加法与次碳酸钮混合均匀,分成10包,每包2.1g即得。

[附注]

本品可与西皮氏散I号交替使用,以纠正次碳酸钮所引起的便秘的缺点,按病情也可单独使用。次碳

酸强可用沉降碳酸钙代替。

3.解毒散的制备

[处方]

药用炭5.0g

氧化镁2.5g

糅酸2.5g

混合制成散剂

[制法]

取氧化镁先单独研细,加糅酸混和,再加药用炭研和至色泽一致,无颗粒为止。

[附注]

(1)用玻璃乳钵

(2)用放大镜观察均匀度

4.健胃散的制备

[处方]

复方龙胆酊2ml

碳酸氢钠3g

混合作成散剂分成六包

[附注]

这是含酊剂的散剂,考虑一下,如何制备才能达到干燥疏松?

5.复方乙酰水杨酸散的制备

[处方]

乙酰水杨酸2.3g

非那西汀1.6g

咖啡因0.35g

混合作成散剂

[制法]

按等量递加法进行混合,研匀,分成10包。

[附注]

乙酰水杨酸在潮湿空气中水解,带酸味不能供内服用。

[思考题]

何谓等量递加法。这种方法有何优点?

6.硫酸阿托品散剂的制备

[处方]

硫酸阿托品0.0005g

乳糖适量

给与同量10包

标记:需要时服一包

[制法]

取乳糖0.5g,置于玻璃乳钵中研磨,再称取1:100硫酸阿托品倍散0.5g与乳糖研磨至混合均匀,分

成10包即得。

[附注]

(1)称微量药物应选用1%感量的天平•由于主药属于毒性药品,剂量要求严格,故需用重量法分剂

里。

(2)用玻璃纸称取。

(3)用玻璃乳钵研和,先用少许赋形剂饱和乳钵表面自由能,再将其科赋形剂与主药按等量递加稀

释法加研和均匀。

(4)用放大镜检查,要求色泽均匀。

(5)乳钵用后,充分洗净,以免残留污染其它药品。

[思考题]

(1)在药房工作中,为何往往将毒剧药预先配成倍散?

(2)怎样配备胭脂红乳糖?

(3)要配每包含5mg的三氧化二神散剂100包(每包重0.3g)试计算用2%三氧化二础倍散若干?1%

甲基兰乳糖若干?

(4)含医疗用毒性药品散剂的配制要点有哪些?

7.复方枸椽酸钠散的制备

[处方]

氯化钠3.5g

氯化钾1.5g

枸檬酸钠2.9g

葡萄糖22g

[制法]取以上四种药物,分别研细,混合均匀,制成一包即得。

[作用与用途]用于补充体内电解质和水分。

[用法与用量]取1包加1000ml温开水,溶解后口服。

[附注]

本品可用于腹泻呕吐等引起的轻度或中度脱水。本品中氯化钠、氯化钾可补充体液内电解质;枸椽

酸钠可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三)含共熔及引湿性、浸膏、中药散剂的制备

1.排子粉的制备

[处方]

薄荷脑6.0g

樟月而6.0g

麝香草酚6.0ml

薄荷油6.0ml

水杨酸11.4g

硼酸85.0g

升华硫40.0g

氧化锌60.0g

淀粉100.0g

滑石粉加至1000.0g

[制法]

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研磨至全部液化,并与薄荷油混合。另将升华硫、水杨酸、硼酸、氧化锌、

淀粉、滑石粉研磨混合均匀,过120目筛。然后将共溶混合物与混合的细粉研磨混匀或将共熔混合物喷入

细粉中,过筛,即得。将25g瘴子粉用目测法分成10包,用四角包包装。

[附注]

(1)处方中成分较多,应按处方药品顺序将药品称好。

(2)处方中麝香草酚、薄荷脑、樟脑为共熔组分,研磨混合时形成共熔混合物并产生液化现象。共

熔成分在全部液化后,再用混合粉末或滑石粉吸收,并通过筛2-3次,检查均匀度。

(3)局部用散剂应为极细粉,一般以能通过八号至九号筛为宜。敷于创面及粘膜的散剂应经灭菌处

理。

[思考题]

(1)何谓共熔物?含共熔成分的散剂是否都采取共熔方法制备?

(2)硼酸应怎样进行粉碎?

2.脚气粉的制备

[处方]

樟脑2.0g

薄荷脑L0g

水杨酸5.0g

硼酸10.0g

氧化锌10.0g

滑石粉加至100.0g

[制法]

先将樟脑与薄荷脑研磨液化后,加少量滑石粉研匀,再分次将已粉碎过筛的水杨酸,硼酸及氧化锌加

入研合均匀,最后逐次加入滑石粉至100g,过筛混匀即得。

[思考题]

已检查混匀的复方散剂,经过筛后,还要不要检查均匀度?为什么?

3.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引湿性散剂的影响

[处方]

浪化钠0.1g

淀粉0.3g

[制法]

一组直接研磨混合,一组分别研细后,在纸上轻轻混合,作对比观察。

4.1:10颠茄浸膏倍散的制备

[处方]

颠茄浸膏0.5g

淀粉4.5g

[制法]

取适宜于大小的的滤纸,称取颠茄浸膏0.5g,贴附在杵棒末端,于滤纸背面加乙醇4-5滴,浸透滤纸,

使浸膏自滤纸上脱落,留在杵棒末端,然后将浸膏移至乳钵中加适量乙醇混合稍使稀释,再逐渐加入淀粉

混合均匀,在水浴上加热干燥、研细、过筛、即得。

[附注]

(1)颠茄浸膏中国药典规定性状为灰绿色细粉,是浓稠膏加稀释剂制成,含蔗苦碱为0.95-1.05%。

(2)混合时先将稠浸膏用乙醇研匀,再加淀粉,以防结块不易混匀。

(3)本品需微热进行干燥。

(4)本品供调配复方氢氧化铝散用。

5.复方氢氧化铝散的制备

[处方]

氢氧化铝0.5g

颠茄浸膏0.01g

碳酸钙0.5g

混合制成散剂

给与同量10包

标记:一日三次,一次一包

[制法]

按处方称取药品,再按等量递加法进行混合均匀,共制10包。

[附注]

(1)处方中颠茄浸膏共0.1g,可称取1:10倍散1g。

(2)乳钵中先放氢氧化铝或碳酸钙,以防损失颠茄浸膏•

[思考题]

(1)含氢氧化铝制剂以何种剂型应用最佳?

(2)乳钵中先放氢氧化铝或碳酸钙,以防损失颠茄浸膏。

[思考题]

(1)含氢氧化铝制剂以何种剂型应用最佳?

(2)分析本处方组成。

6.复方颠茄散的制备

[处方]

颠茄浸膏散(1:10)100g

碳酸氢钠300g

共制1000包

[制法]

取颠茄浸膏散(1:10)与等量碳酸氢钠研合均匀,再加入剩余的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分包,即得。

[作用与用途]:具制酸、镇痛作用,用于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

[用法与用量]:常用量口服一次1—2包;极量口服一次5包。

[贮存]:于密闭干燥处保存。

7.复方大黄散的制备

[处方]

大黄250g

轻质碳酸镁325g

碳酸镁325g

甘草100g

[制法]

大黄、甘草烘晒干燥后,分别磨成细粉,头子尽量碾尽加入,两种镁盐也分别磨成细粉,按等量递加

法混匀,过100目筛,即得。

[思考题]

中草药散剂有什么特点?

8.冰硼散的制备

[处方]

冰片50g

硼砂500g

朱砂60g

玄明粉500g

[制法]取朱砂以水飞法粉碎成细粉,干燥后备用。另将硼砂研细,并与研细的冰片、玄明粉混匀,

然后将朱砂与上述混合粉末按套色法研磨混匀,过七号筛即得。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牙龈肿痛,U舌生疮。

[附注]冰片即龙脑,外用消肿止痛;朱砂主含硫化汞,外用解毒;玄明粉为风化芒硝(无水硫酸钠),

外用治疗疮肿丹毒,咽肿口疮。本品为粉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

(四)散剂的质量检查

1.外观均匀度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

的色泽,无花纹与色斑。

2.装量差异单剂量、-日剂量包装的散剂,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10g或0.10g以下±15%

0.10g以上至0.30g±10%

0.30g以上至1.50g±7.5%

1.50g以上至6.0g±5%

6.Og以上±5%

检查法取供试品10包(瓶),除去包装,分别精密称定每包(瓶)内容物的重量,每包(瓶)与标

示量相比应符合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散剂不得多于2包(瓶),并不得有一包(瓶)超出装量差异

限度的一倍。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还对散剂的微生物限度以及用于深部组织创伤或损伤皮肤的散剂无菌要

求作出明确规定。

检查结果记录如下:取实验一留下的长方包及五角包散剂,分别按上法检查,结果填入下表。

(1)有标示量的(实验一留下的长方包)

品名:规格:批号:厂家:

标量_______装量差异限度____%合格范围—不得有一包超过____________

散剂编号12345678910

每包重

合格与否原因:

(2)无标示量的(实验一留的五角包)

品名:规格:批号:厂家:

平均重量—装量差异限度_%合格范围—不得有一包超过________

散剂编号12345678910

每包重

合格与否原因:

[思考题]

(1)班上同学都是同样做的,为什么有的合格,有的又不合格,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2)既然散剂用得不多,为哈还要做这么多实验?

(五)胶囊剂的制备

选适宜的药粉及硬胶囊练习填充(每组20粒)。

1.空胶囊的规格与选择空胶囊有八种规格,其编号、重量、容积见下表。由于药物填充多用容积

控制,而各种药物的密度、晶型、细度以及剂量不同,所占的体积也不同,故必须选用适宜大小的空胶囊。

一般凭经验或试装来决定。

表空心胶囊的编号、重量和容积

编号00000012345

重量(mg)162142927353.3504023.3

容积(ml)1.370.950.680.500.370.300.210.13

2.手工填充药物先将固体药物的粉末置于纸或玻璃板上,厚度约为下节胶囊高度的1/4-1/3,然后

手持下节胶囊,口向下插入粉末,使粉末嵌入胶囊内,如此压装数次至胶囊被填满,使达到规定重量,将

上节胶囊套上。在填装过程中所施压力应均匀,并应随时称重,使每一胶囊装量准确。

[附注]

(1)一般采用试装掌握装量差异程度,使接近药典规定的范围内。

(2)制备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洁,玻璃板、药匙、指套等用前须用酒精消毒。

(3)为了上下节封严粘密,可在囊口蘸少许40%乙醇套上封口。

[思考题]胶囊剂的种类及特点有哪些?

(六)参观或示教有关粉碎、过筛、混合机械设备及保养。

实验4颗粒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指导

颗粒剂系指药物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制备工艺:原辅料的处理一制颗粒一干燥—整粒一质量检查一包装。

(1)原辅料的处理:根据药材的有效成分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一般多用煎煮

法提取有效成分,用等量乙醇精制时放置的时间、回收乙醇后放置的时间可根据实验安排情况,适当延长,

以沉淀完全,上清液易于分离为宜。

(2)制颗粒:掌握湿法制粒的操作方法。控制清膏的相对密度时由于生产量较小,不方便用比重计

测量,也可用桑皮纸上测水印的方法适当掌握,以不出现、或仅有少量水印为度;加辅料的量一般不超过

清膏量的5倍,以手握之成团,触之即散即可;如果软材不易分散,可用乙醇调整干湿度,以降低黏性,

易于过筛,并使得颗粒易于干燥。

(4)干燥与整粒:湿颗粒立即在60〜80℃常压干燥。整粒后将芳香挥发性物质、对湿热不稳定的药

物加到干颗粒中。

(5)颗粒剂易吸潮变质,为保证颗粒剂质量,应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三、实验内容

1.感冒退热颗粒剂的制备

[处方]

大清叶200g

板蓝根200g

连翘100g

拳参100g

[制法]以上四味,加纯化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

1.08(90〜95℃),待冷至室温,加等量的乙醉使沉淀,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60〜65℃),

加等量的水,搅拌,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0(60-65℃)的清膏。取清膏1

份、蔗糖粉3份、糊精1.25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8〜36g,一日3次。

[规格]每袋装18g

[附注]

(1)为使成品纯净,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L08加等量的乙醇使沉淀,以除去树胶,蛋白等杂

质,同时便于制粒。

(2)制备的糖粉需60℃干燥,除去结晶水。

[思考题]

(1)糖粉和糊精在处方中起何作用?

(2)制备颗粒剂的要点是什么?

2.布洛芬泡腾颗粒剂的制备

[处方]

布洛芬60g

交联竣甲基纤维素钠3g

聚维酮1g

糖精钠2.5g

微晶纤维素15g

蔗糖细粉350g

苹果酸165g

碳酸氢钠50g

无水碳酸钠15g

橘型香料14g

十二烷基硫酸钠0.3g

[制法]将布洛芬、微晶纤维素、交联竣甲基纤维素钠、苹果酸和蔗糖粉过16目筛后,置混合器内

与糖精钠混合。混合物用聚维酮异丙醇液制粒,干燥,过30目筛整粒后与剩余处方成分混匀。混合前,

碳酸氢钠过30目筛,无水碳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橘型香料过60目筛。制成的混合物装于不透水的袋

中,每袋含布洛芬600mg,,

[作用与用途]有消炎、解热、镇痛作用,用于类风湿性和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每次一袋,必要时服用。

[附注]处方中微晶纤维素和交联竣甲基纤维素钠为不溶性亲水聚合物,可改善布洛芬的混悬性;I-

二烷基硫酸钠可加快药物的溶出。

3.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

[处方]

板蓝根500g

蔗糖适量

糊精适量

[制法]取板蓝根500g,加水适量浸泡1小时,煎煮2小时,滤出煎液,再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合

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搅匀,静置过夜,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

相对密度为1.30-1.33(80D的清膏。取膏1份、蔗糖2份、糊精1.3份,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颗粒,

干燥、每袋10g分装即得。

[附注]由于本实验煎煮、精制等费时间较长,可安排与前两个实验交叉进行,或每组直接分给板蓝

根清膏50毫升。

[思考题]

1.制备颗粒剂的质量检查的要点有哪些?

2.乙醇精制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5浸出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汤剂、浓煎剂、口服液、酊剂的制备原则和方法。

2.掌握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浸膏的操作方法。

3.了解煎煮法制备煎膏剂的操作方法。

2.掌握用浸渍法、溶解法及稀释法配制酊剂的操作方法。

3.了解影响浸出的各种因素。

二、实验指导

汤剂是药材加水煎煮一定时间后,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主要供内服,少数外用作洗浴、熏蒸、

含漱用,它是我国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目前仍是中医临床上应用的重要剂型之-»汤剂是

用煎煮法制备而成的。

中药合剂是指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灌装者

也可称“口服液”)。中药合剂是在汤剂应用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它既是汤剂的浓缩品,

又是按药材成分的性质,综合运用了多种浸出方法,故能综合浸出药材中多种有效成分,疗效可靠、安全。

中药合剂的制法与汤剂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药材煎煮滤过后需要净化、浓缩、并添加附加剂,可成批生

产,其制备工艺流程分为:浸出、净化、浓缩、分装、灭菌等。

酒剂系指药材用蒸储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酒剂多供内服,也有兼供内服和外用。生产内服酒

剂应以谷类酒为原料,可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矫味。酒剂•般多用浸渍法制备,少数采用渗漉法。

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性药的酊

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药材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20g,但也有依习惯或医疗需要按

成方配制者,如碘酊等。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后制成,故制备酊剂可用浸渍法、渗漉法、溶解法、稀释法。

制备方法的合理选用应根据药物的特性而定。

流浸膏剂或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

制剂。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ml相当于原药材1g,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流浸膏剂直接

作为制剂服用较少,•般多用作配制酊剂、合剂、糖浆剂、丸剂及其它制剂的原料。而含有生物碱或其他

有效成分的浸膏剂,皆需经过含量测定以稀释剂调整至规定的规格标准或继续浓缩至规定的量。流浸膏剂

除特殊规定外,一般都以不同浓度乙醇为溶剂,用渗漉法制备,有时也用浸渍法和煎煮法制备,亦可用浸

膏剂加规定溶剂稀释制成。

三、实验内容

(一)汤剂、中药合剂及口服液的制备

1.麻黄汤的制备

[处方]

麻黄9g

桂枝6g

杏仁9g

甘草3g

[制法]

将桂枝、杏仁、甘草加水200nli浸泡,另将麻黄置砂锅内,加水600ml浸泡10分钟,煎煮15分钟后,

加上述三味药煎煮至150-300m,滤过去渣,即得。

[附注]

(1)本方中麻黄既能疏表发汗以散风寒,又能宣利肺气以平喘咳是主药。

(2)桂枝温经通络,使表血液循环旺盛,以助麻黄发汗为辅。

(3)杏仁宣肺气,协助麻黄止咳平喘。

(4)甘草协和诸药,含麻黄、杏仁有利于化痰止咳。

(5)服用本药后,禁食生冷油腻等物。

2.紫草油的制备:

[处方]

紫草0.75kg

大黄0.5kg

麻汕7.5kg

[制法]

取紫草、大黄、拣去杂质,酌予碎断,置麻油中浸渍半天,加热至100℃并保持10分钟,继续浸渍24

小时,用纱布滤过即得。

[附注]

(1)紫草中含紫草红,又含酸基紫根红,加碱分解得紫根杜,紫根杜易溶于油,对热不稳定,加热

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有的在水浴上加热1小时,过滤后残渣再煎一次,合并两次滤液。即得。

也有用参漉法制取,即用已灭菌放冷的麻油,(处方半量)浸泡三天后,渗漉放出,再加剩余麻油浸24小

时放出,合并二液即得。

(2)亦可用其它植物油浸取。但应将油先煮沸去泡并冷至1000℃,再按上述操作制取。

3.肝炎合剂

[处方]

菌陈2857g

车前草2857g

大青叶2857g

薄公英1429g

[制法]

以上四味药用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1000ml,趁热加入苯甲酸3g,搅拌使溶解,即得。

[附注]

(1)本品消炎利胆,用于一般性或黄疸性肝炎。]

(2)遮光、密封、阴凉处保存。

4.生脉饮的制备

[处方]

党参300g

麦冬200g

五味子100g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300ml,

放冷,加乙醇600ml,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滤过,加单糖浆300ml

与防腐剂适量,再加水至1000ml,搅匀,灌装,熔封,即得。

[附注]

本品系灌封于安瓶内,灭菌后供口服用,服用时,应避免将玻璃碎片混入药液,同时亦不得与注射用

安甑剂混淆。

5.清喉咽合剂的制备

[处方]

地黄180g

麦冬160g

玄参260g

连翘315g

黄苓315g

[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粗粉,按渗漉法,用57%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约1ml的

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约6000ml,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约1400ml,取出,加水800ml,煮沸30分

钟,静置48小时,滤过,滤渣用少量水洗涤,洗液并入滤液中,减压浓缩至约1000ml,加苯甲酸钠3g,

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加水使成1000ml,搅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养阴,清咽,解毒。用于局限性的咽白喉,轻度中毒型白喉,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第一次20ml,以后每次10〜15mL一日4次,小儿酌减。

[附注]

(1)本品系《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法定制剂,为棕褐色的澄清液体,味苦。

(2)本品相对密度应在1.207.24;pH值应为4.0~6.0。

(3)其他: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二)酒剂、酊剂的制备

1.三两半药酒的制备

[处方]

当归100g

黄黄(蜜炙)100g

牛膝100g

防风50g

[制法]以上4味,粉碎或粗粉,按渗漉法,用白酒2400ml与黄酒8000ml的混合液作溶剂,浸渍48

小时后,缓缓渗漉,在渗漉液中加入蔗糖840g搅拌溶解后,静置,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用于气血不和,四肢疼痛,感受风湿,筋脉拘挛。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0〜60ml,一日3次。

[注意]高血压患者慎用,孕妇忌服。

2.碘酊的制备

[处方]

碘20g

碘化钾15g

乙醇500ml

蒸储水适量

共制1000ml

[制法]

取碘化钾,加热蒸储水20ml溶解,加碘溶解完全后,再加乙醇及适量蒸储水使成1000ml,搅匀即得。

[附注]

(D碘具强氧化性、腐蚀性、挥发性。注意不与皮肤接触,忌用纸称取。

(2)碘化钾宜先配成浓溶液,然后加碘,能很快促进溶解。

(3)碘与碘化钾形成络合物后,能使碘在溶液中更稳定,不易挥发损失;能防止或延缓碘与水、乙

醇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碘化氢,使游离碘的含量减少,使消毒力下降,刺激性增强。

(4)碘在乙醇中溶解度为1:13,在该处方中,不加碘化钾,碘可完全溶解在乙醇中,但切不可将碘

直接溶于乙醇后再加碘化钾,否则失去加碘化钾的络合作用。

(5)投药瓶和用软木塞密塞时,应加一层蜡纸,以防软木塞中的糅酸使碘沉淀。大量配制时宜用棕

色玻璃磨口瓶盛装,冷喑处保存。

(6)碘酊忌与升汞溶液同用,以免生成碘化汞钾,增加毒性,对碘有过敏反应者忌用本品。

[思考题]

(1)本处方中碘化钾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溶解碘化钾的蒸镭水不能太多?

3.复方樟脑酊的制备

[处方]

樟脑0.3g

阿片酊5.0ml

苯甲酸0.5g

八角茴香油0.3ml

56%乙醇8.5ml

共制100ml

[制法]

取苯甲酸、樟脑与八角茴香油,加56%乙醇90ml溶解后,缓缓加入阿片酊与56%乙醇适量,使成100ml,

搅匀,滤过即得。

[附注]

(1)本品含无水吗啡(CITHI902N)应为0.045-0.055%(g/ml).

(2)含醇量应为52-60%。

(3)有成瘾性,不宜长期应用。

4.复方土槿皮酊的制备

[处方]

土槿皮酊50ml

苯甲酸6g

水杨酸3g

乙醇加至100ml

[制法]

将水杨酸及苯甲酸溶解在土槿皮酊中,加适量乙醇使成100ml,搅拌均匀,滤过即得。

[附注]

(1)土槿皮酊系取土槿皮粗粉,以75%乙醉为浸出溶剂用浸渍法制成的酊剂,每100ml与木槿皮20g

相当。

(2)本品能软化骨质,有抗表皮霉菌作用,可用于汗疱型糜烂型手足,癣及体股癣等,对于温疹起

泡或糜烂的急性炎症期忌用。

4.2复方土槿皮酊的另一制备

[处方]

土槿皮6g

苯甲酸1.8g

水杨酸0.9g

乙醇加至30ml

[解法]

取切碎的土槿皮6g,加入乙醇25ml浸渍3-5天,滤取浸出液,残查用力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

静置滤过。

另取苯甲酸与水杨酸加入上述土槿皮乙醇浸出液中,搅拌溶解,并添加乙醉使30ml即得。

[附注]

(1)本处方中水杨酸遇铁器易氧化变色,故忌与铁器接触。

(2)土槿皮系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土槿的皮,性甘,微寒,具清热利湿,有杀菌治癣症的功效,与水

杨酸、苯甲酸组成复方后,疗效更高。

(3)药渣经压榨后,因细胞破裂,不溶性成分进入浸出液中,故最好放置一昼夜或更长时间后滤过,

除去沉淀,使成品澄清。

[思考题]

(1)本处方方中各成分有何作用?

(2)浸渍法有何优缺点?

5.颠茄酊的制备

[处方]

颠茄流浸膏适量

乙醇(67%)适量

共制100ml

[制法]

取计算量的颠茄流浸膏,以67%乙噂做溶媒,用慢加快搅的方法将颠茄流浸膏加入乙醛中,混匀,过

滤,添加67%的乙醇至总量,搅匀即得。

[附注]

(1)药典规定颠茄流浸膏的生物碱含量为0.7-0.8%,颠茄酊生物碱含量为0.03%,故调配前需进行

折算。

(2)本品为抗胆碱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等痛症。

6.复方龙胆酊的制备

[处方]

龙胆10.0g

橙皮4.0g

豆蔻1.0g

70%乙醇加至100ml

[制法]

取各成分中等粉混匀,用70%乙醇浸渍24小时以上,滤过,压榨滤液后合并静置24小时再滤过,从

滤器上加溶媒至全量。

[附注]

(1)可分两次或多次浸渍制备。

(2)因生药要吸收一部份溶媒,故溶媒用量要适当增加。

(3)残渣应静置后再用纱布过滤。

7.橙皮酊的制备

[处方]

橙皮100g

乙醇(60%)适量

共制1000ml

[制法]

取橙皮,加60%乙醇900ml,浸渍3-5天,滤过,压榨残渣,合并滤液与压榨液,静置24小时,滤过,

加溶媒至全量,搅匀即得。

[附注]

(1)干橙皮与鲜橙皮的含油量差异极大,本品规定用干橙皮。如用鲜品应取250g,以75%乙醇作溶

媒,制成100ml。

(2)乙醇浓度不宜更高,以防橙皮中树脂、粘胶质过多浸出,久贮沉淀可滤除。

(3)本品亦可用两次浸渍或渗漉法制备。

8.十滴水的制备

[处方]

大黄20.0g

桂皮10.0g

茴香10.0g

姜25.0g

辣椒5.0g

樟脑25.0g

栽叶油12.5ml

70%乙醇加至1000.0ml

[制法]

前五味生药用中等粉混匀,70%乙醇湿润,膨胀,装筒,排气,加溶媒静置24小时后渗漉,得滤液900ml

时,加入樟脑及桂叶油,最后加漉液至全量,即得。

[思考题]

(D比较浸渍法与渗漉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2)药材有效成分的浸出有哪四个阶段?

(3)为了防贮存中产生沉淀,应考虑如何过滤?

(三)流浸膏、浸膏及煎膏的制备

1.甘草流浸膏的制备

[处方]

甘草(粗粉)50.0g

氨溶液适量

乙醇适量

[制法]

50g甘草粗粉中加1:200氨水50ml,湿润15分钟,装简,排气,浸渍24小时;快速渗漉(3-5ml/分钟),

滤液(为药材4-8倍或至无甜味)煮沸5分钟,倾泻过滤,水浴浓缩至约35ml,冷后加浓氮水适量至显著

氨臭,含测,加乙醇与蒸储水至50ml,静置、滤过即得。

[附注]

(1)一般药材用7号粉为原料,太细易者塞滤孔。

(2)已湿润的药粉装筒时,压力要均匀,松紧要合适,装筒后要排气,再进行浸渍,以免影响渗滤

兀至。

(3)本品含甘草酸不得少于7%,含乙醇量为20-25%。

[思考题]

(1)甘草流浸膏中的有效成分是什么?

(2)制备过程中为何用稀氨溶液作溶媒?最后成品至显著氨臭的目的是什么?加乙醇的目的是什

么?

(3)渗滤液为何加热煮沸后过滤?

2.甘草浸膏的制备(本品含甘草酸不得少于20%)

[制法]

甘草用600c以下温水浸泡后,切成0.5cm以下的薄片,加8倍量的水逆流循环煮沸提取8次后,将

浸液自然沉降3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稠膏状,取适量测定其甘草酸含量,调节使符合规定即得。

[思考题]

(1)甘草流浸膏为何加氨水作溶煤,而浸膏为何不加?

(2)若最后测得甘草酸含量为23.5%。应怎样调节符合规定?

3.丹参浸膏的制备

[处方]

丹参200g

乙醇适量

淀粉加至100g

[制法]

将丹参切碎,冷水浸泡15分钟,煎煮两次,每次沸后煮半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水浴浓缩至约50ml,

加醇使含醇量达75%,静置48小时过滤(各组合并回收乙醇),再按组分回滤液,水浴上蒸至稠膏状,移

玻板上,100℃干燥,研细加淀粉适量使成100g,过100目筛即得。

[思考题]

(D丹参浸膏可用以制备哪些剂型?

(2)制备过程中,加乙醇的目的何在?

(3)煮沸法与渗滤法如何选择使用?

4.益母草膏的制备

[处方]

益母草250g

红糖75g

[制法]

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500

℃-850℃热测)的清膏,每10g清膏加红糖20g,加热溶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附注]

(1)收膏忖稠度增加,火力应减小,并不断搅拌和措去泡沫。

(2)收膏稠度视季节气候而定,但成品不宜含水过多,否则易发霉变质。

[思考题]

(1)煎膏剂有何优点?

(2)煎膏剂与流浸膏、浸膏剂有何区别?

5.二冬膏的制备

[处方]

天冬500g

麦冬500g

[制法]

取以上二味,加水煎者三次(第一次3小时,以后每次各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

对密度1.21-1.25(80°C-85°C热测)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炼密50g,混匀,即得。

[附注]

(1)本品系养阴润肺滋补药,故多次提取。

(2)浓缩时,注意防止糊化。

6.枇杷叶膏的制备

[处方]

枇杷叶250g

炼蜜或蔗糖适量

[制法]

取枇杷叶,刷洗,加水煎煮三次,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T.25(80°C-85°C热测)的清膏。每

100g清膏加炼蜜或蔗糖200g,加热溶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相对密度即得。

[附注]

(1)本品系清肺、止咳、化痰药。

(2)制备过程中药材必须刷洗除去茸毛。过滤时可用80目筛力求除尽茸毛。

7.颠茄浸膏的制备

[处方]

颠茄草(粗粉)1000g

稀释剂适量

乙醇(75%)适量

[制法]取颠茄粗粉1000g,按前述渗漉法,用85%乙醉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

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850ml,另器保存。继续渗灌,俟生物碱完全漉出,续漉液作下一次渗漉的溶

剂用。用初漉液在60℃减压回收乙醇,放冷至室温,分离除去叶绿素,滤过,滤液在60〜70℃蒸发至稠膏

状,加10倍量的乙醇,搅拌均匀,静置,俟沉淀完全,吸收上清液,在60℃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

膏状。取出约3g,测定生物碱的含量,加稀释剂适量,使生物碱的含量符合规定,低温干燥,研细,过四

号筛,即得。

[功能与主治]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肾、

胆绞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常用量,一次10〜30mg,一日30~90mg;极量,一次50mg,一日150mg。

[附注]

(1)本品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法定制剂,为灰绿色的粉末,含生物碱以葭若碱(Ci7H23NO3)

计,应为0.95%~1.05%。

(2)本品用85%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可提高制品的质量。原工艺用70%乙醇作溶剂提取,现改为

85%乙醉渗漉,可减少在渗源液中带入的水溶性杂质,漉液在静置过程中易沉淀分层,含量测定忖亦可减

少乳化现象,但乙醇的耗量增加。

(3)本品一般不单独服用,常作制备片、散、丸剂的原料。

(4)本品大量生产时,可用颠茄叶细粉经测定生物碱含量后作稀释剂,用以调节浸膏中生物碱含量。

实验6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液体药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Inm以下)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液体药

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有:溶液剂、糖

浆剂、甘油剂、芳香水剂和酷剂等。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而命名的。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

低分子溶液(真溶液),从制备工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