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镇科技创新工作总结_第1页
青阳镇科技创新工作总结_第2页
青阳镇科技创新工作总结_第3页
青阳镇科技创新工作总结_第4页
青阳镇科技创新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阳镇201*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青阳镇201*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今年以来,青阳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抓住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这条主线,深化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完善服务体系镇委镇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一名领导具体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小组,成立了由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相关人员任成员的科技创新服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科技工作。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如科技工作中领导干部配备、科技经费预算、科技政策的制定、技术人才的引进、重大技术交流以及与大院大所的合作等,并对我镇广福集团、开泰公司、新安凯科技有限公司及农技、畜牧等各方面的重要工作业进行了研究安排。3月份召开了全镇科技工作会议,对全镇201*年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典型进行了表彰奖励,并对201*年的科技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二、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创新合力科技要发展,财力需保障。镇委镇政府十分重视科技投入,每年财政预算优先保证科技经费的安排。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安财政支出比例的5%安排,年终实际达到8%。每年安排科技创新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奖励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很好地发挥了政府科技投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同时,经常召开科技工作座谈会、外籍人才座谈会,通报科技工作发展情况,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实地了解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困难,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近年来,镇规模以上企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广富集团、开泰科技、新安凯等规模以上企业每年用于科技的投入都在千万元以上,并逐年加大。三、营造环境,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更好地推动我镇科技创新工作,促进经济大发展,根据我镇产业发展特点,建立了专家咨询机制,以钢铁、金属磨料、橡胶等为龙头产业,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为企业把脉、导航,使产业迅速步入快车道。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升企业家的发展理念,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落实人才工作各项措施。通过对企业家的学习培训,使广大企业家树立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进步之路的发展理念,并在企业家中形成了走创新之路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政策引导树立科技创新理念。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聘请专家教授,共同研发三大系列,共50多个规格的金属磨料产品,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还出口东南亚、南亚、欧洲、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产学研工作,投资建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及金属磨料行业发展方向的研究,与山东大学、济南大学联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投资300万元在全国80家专业杂志进行宣传;投资500万元与清华大学签订为期三年的培养工程,为该公司培养管理型、专业型人才。山东新安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法国法雷奥、意大利菲亚特、通用大宇等强强联合,借助其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影响力,该公司已经成功进入通用上海等跨国客户的准供应商之列,并实现批量供应,为公司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奠定了基础,并先后规划投资4000万元,引进加工自动流水线,有望在201*年下半年中获益。四、积极参加专利、成果申请及创新型企业申报一年来,各企业充分认识到科技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分别安自己的企业发展思路申请专利,申报科技成果,申报创新型企业。今年110月份,全镇共申请专利12件;申报科技成果9项;有1家企业申报市民营科技企业,5家企业申报县科技创新型企业。五、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人才是实现科技进步、经济腾飞的决定性因素。推进科技进步,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和技术、管理人才队伍。我镇始终把科技人才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培养、引进两手抓。在政策上创造优势、环境上营造优势、机制上运用优势,充分营造“栓心留人”的环境,坚持多方联动,把引才、育才、用才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筑人才高地,每年召开科技人才座谈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六、坚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定期召集科普联席会议,听取科普工作汇报,分析和解决科普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以科普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努力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素质培训,每年培训党员干部达1000余人。积极开展科技周和科普宣传月活动。近3年来,每年开展科技活动周和科普宣传月等大型的科普宣传活动。向基层开展科技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无偿赠送科普书籍201*余册。七、科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上级业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正确指导及各企业自身努力发展,我镇科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镇因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工业产值32亿元。山东广富集团加大节能减排方面的科技研发力度,创新工作,今年投资200余万元利用富余煤气燃烧蒸汽发电,每年发电约800万kwh;投资2400余万元,对高炉、转炉、炼钢等车间安装10台高压变频器,可节电20%左右;投资2400余万元对高炉除尘设备进行改造、安装;9月又投资2800余万元的TRT项目,年可发电3283×104kwh,每年节能折合标准煤2278万吨。截至目前,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上缴税金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9%。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精神,投资600万元新上三套高效脉冲式静电除尘器,淘汰落后生产设备20台(套),年内净增工业产值900万元。青阳镇人民政府201*年12月扩展阅读201*年特色工作单项申报(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能源学院“科技创新”单项奖申报材料“主动实践,竞争创新”这是李培根校长为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题写的主题词。本次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我校承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聚集了来自全国159所高校的1620个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它正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由于我校能源动力学科在全国高校中的实力和影响力,以及我校参赛队伍在首届比赛中优秀的表现,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能源动力学科教指委指定第二届全国竞赛由我校承办。在本次竞赛的组织筹备工作中,校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通力协调全校相关部门,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其中筹备的具体工作由我院负责组织开展。我院以党总支书记陈刚教授、院长黄树红教授牵头,集全院之力积极筹备和组织整个赛事。从前期调研、初审预赛到决赛,历时近一年的赛事中,我们出色的完成了各项组织工作,得到各方好评。成功举办的同时,更将“华中科技大学”的名称推向了全国,将我校在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展现在了全社会的眼前。在全国各级媒体近百篇报道中,无不体现着华中科技大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着推动节能减排行动,引领社会主流意识的高大形象。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我校取得不菲的成绩,其中我院组织报送的作品获得了一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和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作为东道主,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我们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获得了二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和二个三等奖的骄人成绩。奖项特等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二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等奖作品名称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创新设计高效节能低热阻LED光源教室节能智能控制系统新型多用途压力发电装置基于液压传动的零能耗路禁系统直接空冷火电站废热再利用系统火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基于生态农庄的新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这一年中,“节能减排”贯穿着我院科技创新工作,此次竞赛体现了我院科技创新工作成果的辉煌,它是一点一滴积累和沉淀的结果。学院领导正确的方向指引、创新教育理念的贯彻,全院老师的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努力搭建的平台等等,均为今天的科技创新工作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年度,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院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和通力配合下,我们认真学习了兄弟院系的好做法、好经验,周密计划、精心协调、高效落实,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有效的工作,在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前期背景能源学院本科生人数1750余人,是我校规模较大的传统工科院系之一。我院师资力量雄厚,为全国6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拥有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特色专业等。客观而言,作为传统的工科院系,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实验室的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和研究对象多数具有体积大、难操作、难上手、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等特点,不适宜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此外,我院教师人数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补充,没有专职教师专门负责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多年来,学生科技工作始终是我院的一块软肋。从201*年开始,学院教职员工一直将营造创新氛围作为工作重点,并将此内化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学院每年从教师科研经费提成中拿出8万元,用于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新生入学后,学院会组织各科教师给新生作讲座,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吸引学生加入自己的课题组。但由于没有统一部署,未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受益的仅为少部分的学习优秀学生,我院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未完全打开工作局面。如何给尽可能多的优秀同学更高更广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切实有效的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我院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重点。思考与探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工业的伟大崛起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受教育模式,通过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实践,转变为对知识的质疑者、体验者、探索者。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求知欲望,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重要的原动力,如何发掘、保护、培养好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有效引导,搭建开放、优质的学习平台和环境,是我们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关键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培养社会的精英、企业的领袖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高质量学生的培养需要优越的环境与平台,需要有效的组织与引导。加强我院的科技创新工作,对培养质量高、数量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将大有裨益。以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促进学风建设。我校素来有“学在华工”的美誉,但近年来,学生的主动思维、主动学习能力下降。部分学习优秀、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投身于各种证书等级考试、双学位、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等;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沉迷余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耗费了学工组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科技创新工作为切入点,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把学生的空余时间从寝室中、电脑游戏中吸引出来。培养优秀的科研后备团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能源学科遇到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各实验室、教师科研团队也需要大量的优秀研究生、博士生后备科研力量的加入。近年来,我院研究生生源流失较为严重,不少优秀的本科生只专注于课本内知识学习与加权分数,对各实验室和专业方向了解不够,对学院与任课教师的感情不深。如何利用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为我院各实验室、科研团队培养优秀的后备军成为我院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争取各种奖项,为学校和学院争取尽可能多的荣誉,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我院本科06级学生孙海峰在今年参加控制系的创新基地,参加瑞萨车模竞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他们也获得去日本与国外学生、企业交流的机会,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学院创新教育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育理念的创新。创新教育理念的贯彻,应着重考虑教育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教育向主动学习转变”。同时,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学生的智慧是无限的,我们要搭建平台,给予正确引导。能否通过高质量的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将主要精力转向创造性的工作,让他们能够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中去思考环境、能源等更高层面的问题?!能否通过一个竞争平台,激发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去挖掘知识,挖掘自身潜力,真正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贯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活动,就是突破口,就能承载起这个平台作用!以竞赛项目为牵引,搭建师生互动平台近年来我院科技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并获得佳绩,摸索并建立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和推进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工作。目前,我院坚持以竞赛项目为牵引,搭建平台,充分保障,将教师和同学结合起来实现互动,科技创新氛围迎来蓬勃发展。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承办,不仅很好的带动全国相关学科领域学术科技创新氛围,向全社会展示了我校在拔尖创新人才中所取得的成绩,更是带动了我院科技创新氛围喷薄式的发展。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院同学积极投身到志愿者工作中来,报名参加志愿者工作的人数达到700人次。同时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来,在前期院内选拔比赛中,拟收到报名作品达70多件,参与人数近500人次。本年度,在科技创新方面学院投入了充足的资源与政策保障,在整体运行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继续投入8万元支持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中,用于项目支持,对于每件参加国家竞赛的团队项目指派一名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给老师折算相应的工作量,同时划拨固定场地与经费用于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节能减排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作为核心平台,现已建立了完善的运作体系和模式。拥有了专用的一间指导教师办公室,一间学生工作室(60平米)以及能源装置设备中心(400平米)。办公及学生使用电脑10台,基地拥有工作台4台及机械加工、万用表等加工测量设备,另外能源装置设备中心有近40套各种能源方向设备及模型供学习借鉴。固定挂靠了5名专业教师进行管理,学院教师队伍中,每年不少于80人参与了竞赛指导工作(负责指导老师、竞赛培训、竞赛评委)等工作,指导教师由学生组队后自由联系选择,指导教师的专业职务水平涵盖了从博导教授至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讲师所有范围。除了日常管理人员外,建立专家组,其成员由领导小组聘请的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组成,主要负责拟定与本科生能力相适应的各学科前沿研究方向,指导中心学生开展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担任中心组织的各种科技竞赛的学术顾问或评委,对参加国际国内竞赛的课题给予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有目的的定向培养拔尖人才。我们坚持不在竞赛内容和形式上设置障碍,让学生自由选题,自由选择指导教师,进入基地孵化,再报送各种国际、国家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水利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等,将已获奖团队的项目进行完善,真正成为社会所用的价值。在这些后期完善的团队中,再招募进低年级学生,实行了“传、帮、带”制度,即低年级学生由高年级的学生带着做科研,进行基础学习和训练,再由教师亲自指导。同时,让高年级学生学习了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进行项目指导本科生参加竞赛项目和团队专业教师举办竞赛选拔学工组投入硬件支持学校和学院节能减排基地孵化组织管理获得荣誉项目选拔协助管理进入导师科研课题节能减排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培养模式结构示意图我院分团委结合学院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等学术活动,有效的、直接的带动学生中的科技创新氛围。我院分团委创办了“科技创新各种国际、国家竞赛就业和外校读研留校读研报”,内容涵盖了全国科技创新比赛介绍、科技创新基础知识、学科方向前沿等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目的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科技创新素养,提高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月活动,将节能减排意识进行大力宣传,带动给多同学参与到节能减排相关方面的科技创新工作中来;在第十届“飞航杯”科技节中申报并成功举办了“华中科技大学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此次比赛作为科技节重点活动,目的是为了搭建校级平台,为同学们提供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是为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作准备。结语总结本学年我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我们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经过多年的积累,创建了健全的符合我院自身特点和自身发展需求的模式,将我院科技创新氛围推向蓬勃之势。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通过主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组织参加国际、国家级竞赛,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建立了健全的科技创新基地运作体系等等。我们将继续把握机会,理清思路,整合资源,开拓进取,再创辉煌,为学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争取更大的荣誉,为祖国伟大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事业奋斗终生!能源学院201*/1/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青阳镇201*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青阳镇201*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科技创新总结(样本)科技创新总结(样本)依靠科技创造精品赵德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可以预见,未来20年我国公路运输仍处于大规模的建设时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兴交通”将具有更深刻、更现实的意义。焦郑高速公路作为河南省焦作市地方自筹资金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焦作市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确保优质工程,争创国家“鲁班奖”。焦郑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为实现市委、市政府的目标,依托科技进步,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将多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运用到高速公路建设中,在可液化地基处理、稻田区软湿地基处理、解决桥头跳车等难题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源头抓起,进行施工技术创新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解决质量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抓重点部位及关键控制环节。目前正处在河南省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开工的公路项目多、规模大,但在本系统信誉好、技术力量强的大型施工企业太少,于是其它各行各业的施工企业纷纷涌入公路建设市场,这些单位虽然资质高,但是对公路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却缺乏解决的办法,施工中常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为了彻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焦郑高速公路指挥部与河南省交通厅质监站一起进行详细调研,及时采用公路施工中的“试验路段”施工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试验段施工管理方法和规程表,只有试验合格后才允许大规模施工。焦郑高速公路指挥部采用的“试验路段”铺筑技术,是对原来施工技术的一次创新,这种质量控制方法,为确保在建重点项目的工程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抓好质量工作,科技进步是原动力。目前焦作市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总体水平还较低,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和推广有很多原因,其主要影响一是科技成果自身的原因,如选题不准、技术不成熟、设备不配套等。二是经济原因,如价格问题、市场问题、营销问题等。三是资金问题,投资大,使推广应用受阻。针对上述原因和河南省在路面结构、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大交通量对路面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焦郑高速公路指挥部十分注重新技术、新产品在公路工程中的推广和运用,指挥部选用了技术和设备成熟、易于推广、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的项目作为攻关的课题,三年来焦郑高速公路指挥部先后承担了《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粘层防水层材料与施工工艺研究》、《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乳化沥青下封层材料与施工工艺研究》、《彩色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性能评价》、《SMA在高等级道路中的应用研究》等5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技术推广试点。目前“SMA在高等级道路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已通过了专家鉴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余四个项目的研制工作也已结束,正在进行鉴定。依靠科技进步,治理质量通病,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河南省公路建设中质量通病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断完善补充设计、施工、检测方法和标准,是治理质量通病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焦郑高速公路施工期间,我们积极依拓科技进步,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可液化地基处理、稻田区软湿地基处理、提高压实度级区、解决桥头跳车、路面质量控制等技术难题上深入实践,勇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采用强夯和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可液化地基。焦郑高速公路处于黄河、沁河冲击平原内,地貌单元少,形态简单,全线总的地形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全线平均地面纵坡0.36%。经地质勘探,全线的地质分成四段三种不同情况。其中K0至K20以内地层土体主要呈黄土状亚砂土、亚粘土及细中砂,地下水位0m左右。根据《河南省地震分区图》的划分该工程处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区,在基本烈度7度区下它们易发生大范围的砂土液化现象,将会导致路基坍塌和滑坡,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为此,施工中对砂土可液化地基采用了强夯和振冲碎石桩处理,从而降低液化指数,达到了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采用稳固剂和天然级配砂砾石处理稻田区软湿地基。水稻田地基处理是制约公路工程质量、进度最严重的难题之一。焦郑高速公路全线有16公里的水稻田地段,对于水稻田软地基的处理,原设计为将水稻田地面以下50cm换填6%的石灰土,因地上水位高,地面积水,地基软弱,施工车辆无法入场,石灰土施工无法保证质量,且长期浸在水中,使其强度降低,为解决这一难题,经与设计单位研究,最后决定将原方案改为填筑50cm河卵石,这样既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又可切断地下水对路基的毛细水作用,仅此一项增加费用500万余元,但却保证了质量,加快了工程进度。解决桥头跳车质量通病。路基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是当前公路的质量通病。针对桥头跳车,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反复论证,果断对桥梁伸缩缝进行变更,引进采用德国技术生产的毛勒伸缩缝,进行反开槽法施工,要求砼标高低于路面层2-3mm,保证接缝在运营期间平整,并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将原设计乳化沥青透层油变更为改性乳化沥青封层。为了确保交验路面基层安全越冬,我们将原设计乳化沥青透层油变更为改性乳化沥青封层,通过试验段以及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论证,一致认为采用改性乳化沥青起到了透、封、粘的效果。确保路面上面层具有良好的抗滑、不透水和稳定性。为确保路面上面层具有良好的抗滑、不透水和稳定性,指挥部聘请交通部公路专家沈金安等担任技术顾问,并委托有关科研所做表面配合比设计,对AC-16A的矿料级配范围调整,将新型结构用于高速公路路面面层,从而减少了渗水,增加了路面粗糙度,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延长了使用寿命,又保证了行车安全。通过运用新技术、新产品,大胆采用技术创新,有力确保了焦郑高速公路的质量。焦郑高速公路自201*年7月23日建成通车近一年来,经历了暴雨、高温、冰雪及较大交通量的考验,路面平整,路基稳定,交通设施及各种标志齐全,绿化景点新颖,道路安全畅通,整体工程体现出优良的品质,受到了原国家交通部副部长王展意和沙庆林院士以及省、市有关领导的称赞。大家一致认为,焦郑高速公路是一条放心路,是一条在焦作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纪新路。焦郑高速公路取得的五项科研成果《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粘层防水层材料与施工工艺研究》目前设计与施工中都对桥面铺装粘层防水层这一关键层重视不够,既没有相应的规范与材料技术要求,也没有相应的施工操作规程,导致了生产实践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结合该层的受力特点和应用条件,开发技术与经济可行粘层防水材料,并制定技术标准和要求,提出合理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该产品与工艺将有助于根治桥面铺装早期损坏,延长寿命,减少维修,可谓之“小投入,大回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突出,该研究成果可望直接投产使用推广,对于相应规范的制订也具有现实意义。《乳化沥青下封层材料与施工工艺研究》我国目前修建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多采用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的特点是强度与刚度大,但容易产生缩裂缝,而且耐磨性差。在半刚性基层表面设置封层可起养生、固结作用,充当临时磨耗层,防冰冻,防水阻水,对下面层和基层起粘结作用,起应力吸收薄膜的作用,确保路面结构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由此可见,这一薄薄的下封层对整个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下封层在路面结构中并不是一个承重层,加之它又被“深埋地下“,因而往往被设计和施工人员所忽视。尽管设计规范中要求设置这一层,但对其材料性能要求及施工工艺的研究十分欠缺,更无明确而实用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由此带来了材料用量与施工上的混乱和随意。下封层也因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致使路面产生了诸多的早期病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下封层进行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研究,无论对于规范修订还是生产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为生产所急需,该研究成果可望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项目研究达到预期效果,不仅填补国内对此项研究的空白,还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公路轴载及交通量的不断增大,以及气候条件越来越复杂,常规沥青路面的品质受到了极大挑战,沥青由于其工程性能所限,往往不能满足路面使用要求而出现早期损坏。改性沥青却由于有目的地改善路用沥青性能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改性沥青研究应用的历史虽然不长,使用性能良好,近两年来应用量急增,目前全国各地交通公路部门都十分关注改性沥青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河南省在这方面起步较晚,SBS改性沥青由于能全方位地改善沥青的路用性能,而成为我国改性沥青的主体,焦郑高速公路项目也是针对SBS改性沥青进行研究。改性沥青同非改性沥青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传统的评价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方法已不再适应。在我国急需结合自己的荷载及气候条件和路面结构形式及材料等具体特点,研究出一套能评价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指标与方法,以指导改性沥青的生产、评价和道路建设。该研究成果是改性沥青生产与应用的重要技术依据,可以据此真正评价改性沥青的优劣,以避免由于评价方法不当或指标与性能无关而造成的误导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以确保改性沥青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做到“材尽其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彩色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性能评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所处的生存环境给予高度关注。在旅游区、公园、城市步行区或高速公路收费站等休闲场所,可以因地制宜地修建彩色的沥青路面。这些五颜六色的路面,一改沥青路面一贯的黑色面孔,给人以心悦目的清新之感,同时彩色路面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可成为焦作市的人文景观。彩色沥青路面在发达国家应用相对较多,在我国人们对其材料性能、使用寿命、配合比组成设计、矿料及色彩的选择标准、应用条件、应用操作规程和施工工艺都未进行过研究,对于这种特殊沥青所适应的气候条件和荷载条件以及与环境的协调原则,在国内更是无人研究,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彩色沥青路面在我国的铺筑将会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彩色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评价方法和彩色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既能够为将来的大规模应用做好技术储备,又能为彩色沥青及彩色沥青混合料规范的制定奠定基础。因此,这一开创性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本课题的研究和试验路的成功铺筑,不仅可以为彩色沥青及彩色沥青混合料规范制定提供技术储备,而且可以美化环境,还将产生较大的社会综合效益。彩色沥青路面试验段的建成会成为焦作市一条亮丽的风景线。《SMA在高等级道路中的应用研究》SMA路面具有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夏季高温抗车辙性能,表面服务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降低车辆行驶噪音,提高路面潮湿情况下的抗滑性能,防止雨天溅水及在车后产生水雾等,有效地提高了交通安全及环境保护。另外SMA路面结构与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在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耐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年6月10日,焦郑高速公路铺筑一公里的改性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及一公里SMA-16路面。SMA路面采用质量优良的壳牌改性沥青及德国进口纤维,油石比6%,设计目标空隙率5%,动稳定度达5000次/mm以上,马歇尔试件肯塔堡飞散损失为2%,沥青析漏损失仅为0.04%,表面构造深度为2mm。各项指标均优于《部颁》指术标准要求,经有关专家考核,SMA路面施工质量达到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通过试验段铺筑,制订施工工艺,并对试验段的使用情况进行观测总结,为SMA在河南省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实现了河南省在此方面零的突破。扩展阅读科技创新工作总结科技创新型企业工作总结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是以研发、制造、市场为一体的以生产新型“三药”(医药、农药、兽药)及“三药”中间体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年1月,坐落在省级当涂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占地面积约610亩,拥有员工700余名。一、发展概况自201*年4月动工建设以来,国星生化已完成总投资260亿元。首期于201*年建设了年产5万吨吡啶碱项目及年产2万吨双甘膦项目;201*年又逆势而上,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追加投资建设了年产5万吨吡啶碱项目(扩建)、年产1万吨百草枯项目、年产2万吨草甘膦项目及年产3300吨2-氯-5-甲基吡啶项目。今年1-6月份,完成销售收入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57%;上交税收3826万元,同比增长1242%;完成净利润88203万元。在投产仅两年半时间里,我们在马鞍山市委、政府和当涂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一如既往的关心下,成为了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环保农药定点企业,安徽省千强培育企业,马鞍山市创新性试点企业,马鞍山市重点工业企业,当涂县十强工业企业及当涂县纳税大户,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体系认证,3A良好行为标准化体系认证等,社会效益明显。我们致力于打造完全拥有“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市场、自主人才”的世界唯一、规模最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环类三药中间体和环保农药全产业链的国际化高新科技企业。为此,着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工程技术中心被评为了安徽省省级技术中心、安徽杂环化学省级实验室、安徽省多相反应与分离技术工程实验室,马鞍山市多相反应与分离实验室;完成的“用于生产吡啶碱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等22项优质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完成的“年产5万吨吡啶碱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时,打造了富有竞争力的吡啶碱产业产品链。集中体现在1)吡啶碱项目总产能占据全球40%以上的份额;2)吡啶产品质量世界领先,达到999%以上,被安徽省科技厅批准为201*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产品3-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也分别被批准为201*年201*年高新技术产品;3)公司先后参与了《工业用吡啶》、《工业用3-甲基吡啶》等国家标准的制定,在全国乃至全球吡啶碱产业链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十一五”以来,根据“坚持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国星生化不断强化技术创新的硬、软环境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自201*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以来,不断吸收高素质人才加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直接从事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10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22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2人。二、科技创新总结1、管理创新,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按照现代科技企业管理要求,公司组建了适应科技开发和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生产经营要求的技术中心,职能界定清楚,责任明确,管理有序。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坚持突出主业,发挥优势,看准世界先进水平,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了与外部技术资源的整合,实现自主开发与“借力”开发相结合。一方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走出去,请进来,另一方面加大了与外部的技术合作,科研项目联合开发、引进转化和自主开发相结合,不断在管理上推陈出新。企业每年均花费数百万元资金,用于外部“借脑”工程,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技术创新工作步伐。技术中心内部设立管理委员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外部依托外部专家,并建立了专家信息库和网络交流系统平台。专门开展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设计、实施等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和省级的多项科技任务。同时积极探索合作开展自主创新新形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学研的交流与合作,2、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软环境,加快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是创新体系建设的灵魂,是构建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公司给科技人员提供尽可能适合其发展的空间,给他们一个充分表现自己、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营造重才、惜才、爱才的氛围,在让科技人员感受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舆论和政策环境,做到尊重科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制定了《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以此来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此外,公司还实行开放的用人机制,随时吸收和接纳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携带科研成果来实现成果转化。应聘客座人员在工程中心工作期间,享受与其正式人员同等的待遇。实行工资总额与效益按一定比例提成,对做出重大贡献、创造明显效益者可给予重奖。3、承担的省、市各类项目情况近年来,国星生化所承担的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其中,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醛氨法合成吡啶成套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不仅打破了我国该技术领域的落后局面,开创了我国绿色环保精细化工、三药替代进口产品的新局面。使我国在吡啶类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国环保型绿色精细化工产品的升级换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杂环类三药及三药中间体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核心支撑。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的“IDA法草甘膦生产工艺的绿色关键技术及其在节能减排中的推广应用”项目,使我国草甘膦生产技术取得了变革性的突破,采用管道化反应技术和脉冲萃取技术不仅使草甘膦生产由间歇式生产改为连续化生产,而且对推进我国农药制造技术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南京工业大学、安徽大学联合开发的“应用于化工工业废水检测的重金属离子传感器开发”项目,不仅能够快速、简便地实现识别和在线检测化学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为化学工业废水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该项目被列入201*年长三角科技攻关项目。4、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包括鉴定或验收的科技成果、制定的各类标准等等情况公司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引进与消化吸收相结合,加大对关键生产工艺的攻关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技术优势,降低科研成本,提高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结合公司实际,立足自主创新,在“科技创新”力量的推动下,共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3项,包括吡啶、3-甲基吡啶、2,3-二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2,3,5-三甲基吡啶、双甘膦、草甘膦、3-氰基吡啶、百草枯、2-氯-3-甲基吡啶,2-氯-5-甲基吡啶,其中国际国内未来环保型高科技产品7项,填补国内空白产品3项。同时,承担的省、市级技术创新、科技攻关、高技术产业化等计划项目6项;其中吡啶、3-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制定国家标准2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5、产学研合作情况公司从创立伊始就确立了高起点、高定位,生产高技术产品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公司发展的首要位,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利用与市场接近、对市场比较了解的优势,和高等院所对前沿科技学术方向了解的科技优势;结合行业的发展特点趋势,积极查找相关产业领域的发展趋势、最新成果、科技资源,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科技院所的沟通、联系与合作,寻求到一系列有合作前景的产业化项目。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专家信息库,目前已整理入库专家80余名,通过专家信息库,并根据每名专家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等信息,分别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18所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56名专家教授进行有针对性地技术合作,保证了企业科研实力始终走在行业前端。6、开展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星生化所从事的杂环类三药中间体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高度竞争性行业,对人才和技术的依存度都很高。由于地处内陆,原料、市场均在东南沿海及国外,相比国内其它同行企业,无形中已增加大量物流成本。同时内地相对落后的物质文化生活不利于留住优秀技术人才。虽然公司主导产品吡啶、3-甲基吡啶等依靠质量优势弥补了成本上劣势,在国内外市场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国内同行近几年通过各种努力,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竞争日趋激烈。为此,国星生化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力度,但由于每年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均用于发展项目建设,用于科研开发的资金筹措力度还需加强。7、今后的工作设想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国星生化的科技创新工作将围绕打造杂环类环保农药产业基地这一中心工作展开,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成果转化,加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建设,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环保先行”管理方针,贯彻执行“零排放”的治企理念,强化安全责任制,按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做起,从改革生产工艺着手,加大对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力争实现污染物零排放量,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搭建企业自主创新的平台。积极筹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加强产学研联合,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建设对以吡啶为主的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研究和应用研究试验平台,努力承担国家、省、市级研究和产业化项目,提高产品的应用水平并拓宽其应用领域,延伸企业产业链。继续充实科技人员队伍,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建立起即能符合企业实情,又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规律的科研管理和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形成科研、生产、市场紧密结合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科技进步机制,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效益中的贡献率。另外,国星生化将把技术创新工作与群众合理化建议活动结合起来,量化合理化建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相应的奖励幅度。号召广大职工紧紧围绕开发新产品、探索新工艺、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合理化建议,使职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在其中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三、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国星生化将积极贯彻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整合内外部资源,充分利用红太阳22年创业积累的技术、人才、市场、品牌、管理和公共关系等“八大”优势,加速创新驱动,将公司建设成为杂环类三药中间体和环保农药集循环经济链、技术链、产品链和生物化工链的具有世界话语权的高新技术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十二五”期间,国星生化预计将再追加技改投资389亿元。围绕精细化工产业,按照“中间体相连、工艺相近、生产过程相似、经营理念相通”的原则,重点利用吡啶碱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日用化工、香料、食用饲料添加剂、橡胶助剂等领域的特点,在当前已经建成5万吨吡啶碱产品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向吡啶碱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延伸,真正形成世界最大的、最具价值和成本优势的杂环类三药及三药中间体产业链,建成国际规模最大的杂环类环保农药产业基地,成为产值“超百亿”的绿色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园。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科技创新总结(样本)》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科技创新总结(样本)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龙场营镇中心校科技创新工作总结龙场营镇中心校科技创新工作总结(201*年度)一、明确领导,加强创新激励机制学校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由工会主席担任科技辅导员,由学校团队负责人和个教研组组长及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组成科技领导小组,带领班主任,组织各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制定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和长效激励机制,开展相应科技创新活动。注重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推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二、精心组织,认真培训,成绩显著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小学阶段,既是学生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养成萌芽时期,又是基础知识的成厚积淀时期。教育教学质量是任何时候任何学校的生命线。我们提倡的质量不是时间加汗水的产物,而是科学的方法加科学的管理的质量。既看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又要看学生学习期间能力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特别注重的个性张扬和特长的发展,提倡学生在动中学、用中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身心健康、素质高雅全面的学生。今年10月学校举办了“科技艺术节”活动。学校科技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精心组织,认真培训,使全镇青年教师和学生的科技热情高涨。这无疑是对教育负责、对学生发展负责,是体现新时期教育有力举措。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创新专题讲座和观看毕节市第一、二、三届科技作品展览,提高了师生对科技活动认识,激发了储存在师生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生近距离的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教师对青少年科技活动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科技活动热情被激活。经过活动的普及开展,一件件科技、艺术作品在学生手中诞生,就这样师生科技活动在我校终于得以启动。本届我中心校收到作品42件,经过学校组织评比验收,认定19件作品在科技创新范畴,10件作品分别获得镇中心校评比的一、二、三等奖。其中石磊老师设计的“带拖帕的拖鞋”获一等奖;曹林老师辅导学生(谢晓晓)制作的“简易照明笔用灯套”、申亚玲周洁二位老师合伙制作的“多用瓶”、石磊老师制作的“隐形笔筒”获二等奖;胡万春老师制作的“带刷子的橡皮擦”、安克昌张玉虎二位老师合作的“升降式黑板”、曾约凤老师设计的“夜光拖鞋”、石磊老师设计的“多功能画图工具”、邓翔达周艳老师合作撰写的调研报告、詹绍辅辅导学生(李勋杰)设计制作的“明暗指示灯”获三等奖;另外有王虎廷辅导的科幻画、刘莲的科技小论文“懒鬼衣袖”、袁昆明的“卫生过滤网杯”、向雪琴的“圆周率推算模型”、唐宗录老师辅导学生的作品“海盗船”和科幻画“未来世界”、邓婷老师的辅导作品“皮筋琴”和“多用橡皮擦”、程老师的“穿旗绳的简易装置”等九件作品入围。三、内激热情,外推举、选送有创意的科技作品,实现零的突破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和鼓励是全镇师生进行科技创新探索的坚强后盾。我镇中心校根据本校实力选送了9件作品参加了七星关区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入围的作品有两件,实现我镇中心校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这大大激发了我镇广大师生的创新意识。其中送报到七星关区里的石磊老师设计制作的“多功能画图工具”和“隐形笔筒”分别获得了区二、三等奖,为学校捧回两个奖项,赢得了一定的荣誉。“多功能画图工具”将与七星关区的另外48件作品被推送到省参加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将在期末绩效考核时履行诺言,按《龙场营镇中心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到的给有辅导创新作品的教师和获得相应级别奖项的老师累计加业务考核分,并按相关规定发给适当的奖金。四、整合资源、继续开辟我镇中心校科技活动的空间1、以课堂教学为止契机,将科技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要把这项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相联系,有机地落实到和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并尽可能地多组织有科技性质的学科活动,做到学科间渗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对来自于学科中的灵感,及时进行疏拟、创新、设计制作。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科普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开放形态的课堂教学,即把生活和学习中科技教育因素挖掘出来,形成“边做边学”的课程。比如在科学课、数学课等课堂上,将原有的科学实验和教具运用加以改进,衍化成科技实践活动,大胆猜想、假设,利用开放的实验室,将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知识通过理化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索内在的科学原理,结合网络空间进行科学的制作。第二,渗透形态的课堂教学,即在当前的课程体系、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渗透相关的科普教育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最新成果等等。第三、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即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教学,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不知不觉中产生对科学知识的初步认识,向往和浓厚的兴趣。三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能够实现科普教育与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让学生的思想突破牢笼,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的培养做到了润物细无声。2、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寓科技教育于活动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做事主要是凭兴趣,因此必须通过活动来稳固兴趣,促使其转化为动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从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入手,提升科技品味。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在活动中进行。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制作、书画、小发明、小论文等各类个人竞赛,又多样的组织团体竞赛,这样,一方面综合检验学生的个体创新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又强化团队的智慧与力量,促进科技活动群体性发展。3、建议各校充分发动有科技创新特长的教师和青年教师、学生,平时把从教学中、生活中、看电视、网络等上产生的科技创新灵感加以整理,设计创作出有特色的科技作品,在暑假前后交中心校,我们通过先期评比,把含金量较重的产品再进行加工优化,在进行评比并选送参加七星关区科技创新大赛参赛。总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本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深,对学生的发展性培养、评价不够全面;二是科技创新经费的不足也制约了学校整体质量提升,正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在今后工作中找到新的着力点。今后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还要与学科紧密结合起来,整合所有资源,调动所有积极性,把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坚信“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只要我们有目标,就有发展的引力,只要我们还有梦,希望与成功一定会与我们同行。扩展阅读镇中心校工作总结**镇中心校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展望回首201*,展望201*日夜无处不花香,风过有声留竹韵回首201*年,令人振奋,在这一年中,**教育得益于县教育局的重视和厚爱,承蒙镇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我镇教育工作有条不紊,教育事业每天都在发生新起色。可喜的起色来自对种种机遇的洞察,更是全镇教职工积极主动作为的结果,我们担负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命,一心一意搞教学,千方百计抓质量,同舟共济、拼搏实干。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各方面亮点凸现,现就我镇教育工作予以总结。一、基本情况**地处临泉西南部,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71340人,下辖14个中心村,100多个自然村,辖区内现有公办中小学18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省级示范小学1所,村级完小16所)。全镇已审批的民办学校2所,在校生775人。全镇现有初中教学班19个,在校人数1292人。小学现有教学班113个,在校人数4848人,总计学生数6915人,学前幼儿2班,在园生33人。全镇初中适龄生入学率达9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幼儿入园率54%,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9%以上,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100%。全镇现有在编教职工227人(其中中学71人,小学202人),特岗58人(其中09年25人,10年16人,11年17人)。第1页(共11页)**镇中心校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展望二、教育教学工作呈现的亮点1.教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很快。这一年,全镇中小学校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树立了赶超意识,科学规范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合理的学校内设机构和制定、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保证作用。全镇中小学教职工精诚团结,学校领导以身作则,能虚心接受教职工的意见,改进工作真心诚意,有实际行动,得到了教师的信任,教职工勇于发表意见,乐于献计献策,学校职工全员参与的意识增强,民主管理学校的气氛浓厚,使全镇中小学的工作走上了有秩序、有效率的轨道。整体上日趋优化,水平上升明显。从第四轮全镇中小学实际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来看,优秀的占60%,优良的30%,一般的10%。2.学校管理严格有序全镇中小学按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安排,遵循学校工作的规律,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实行领导和组织,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有效地提高管理学校的科学水平和教学质量。⑴建立健全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全镇中小学按照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了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体现出井然有序、有章可循的管理秩序。中心校、**示范小学、张庄小学、彭寨小学、前林第2页(共11页)**镇中心校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展望小学、齐庄小学、冯新小学、小唐小学、冯营小学等学校先后制定、完善了12类工作计划、15项规章制度,各种记录达10种以上。⑵重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全镇中小学突出了文化建设,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了和谐校园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了方向正确、和谐创新、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风气。大部分学校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和班级学校园地,作为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沃土,常抓不懈,进一步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品味。中心学校、**示范小学、侉子营小学、小唐小学、张庄小学等校园文化建设耳目一新,学校按月出板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课间操按时做,广播按时开播,学校歌声嘹亮,校园文化建设有声有色,社会学校反映良好。⑶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全镇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时时刻刻绷紧安全工作这跟弦。健全了领导组织,制定了工作计划,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全镇中小学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中心学校把每周的星期一定为我镇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先后举办了安全知识讲座6次(饮食卫生、用电常识、交通安全、防水、防火放疾病。校园安全等),还利用电视投影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中心学校还利用星期五下午让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片。中心学校还定期不定期检查全镇中小学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中心学校抓着9月份第四周“安全教育活动周”在全镇开第3页(共11页)**镇中心校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展望展“安全知识进校园,进学生心田”双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镇“关注安全、保护生命”的意识增强了,尤其是在开展防溺水活动中,中心学校印发了防溺水小册子7000份和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到了每个学生和家长手中,还制作了防溺水警示牌53块。全镇出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专栏83期;挂安全教育横幅830幅。中心学校在大抓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了校园安全工作整治活动,十一月份开展了幼儿园校车安全整治活动;在全镇开展了中小学校车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改,大教育活动;十二月份在全镇开展了冬季校园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活动。由于全镇中小学始终把“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放在重中之重,防范措施到位,全镇中小学校安全工作势头良好,无任何事故发生。⑷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得到了巩固。全镇中小学按照《临泉县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各校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全镇中小学建设和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管理的常规制度,严格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201*年5月份,中心校在全镇开展了“爱岗敬业、奉献教育”主题活动。要求教师平时要以身示范,满意在单位、满意在社会。**示范小学在全校开展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主题活动汇报会,会上师生活动进行了活动交流极大地丰富了活动内涵。为使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年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中心校于5月份举办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班,重点学习了《临泉县中小学校长行为规范》,李培朝校长在培训班上作了专题辅导。规范第4页(共11页)**镇中心校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展望校长行为。随即又在全镇中小学开展了“学校、家长、社会”三评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6次座谈会,发问卷调查78份。召开了全镇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员座谈会4次,对校本部的教师进行了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测,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全镇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激情,大大促进了中小学校长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全镇中小学校长教师展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全镇有六个单位,18名教师被评为师德师风先进单位和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受到了中心校的表彰和奖励,有两名教师获得了县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二、三等奖。3.教学工作扎实推进。全镇中小学抓住县教育局“教学质量提升管理年”的大好机遇,强化了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和健全了教育常规管理体系,稳定了教学秩序,大力组织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和校本教研工作,群策群力抓教学,咬着质量不放松,成效明显,突出的有以下几点⑴建立与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全镇中小学严格执行的课程计划,按计划规定的要求办理,不随意增减课程或课时数,不随意停课调课,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健全了学校教学工作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报告请示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共同维护学校良好工作和学习秩序。⑵建立了督导与检查制度。中心学校对全镇中小学的教学任务落实情况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督导与检查,落实了教学质量责任制。本年度全镇中小学校教学质量实行校长负责制,对学第5页(共11页)**镇中心校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展望校的教学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岗位责任制,开展教学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有奖惩。镇中心学校对各校的教学工作全程监控。本年度中心学校对各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6次教学业务检查;一是三月份、九月份对各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度建立进行专项检查;二是五月份、十一月份对各校的教学业务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三是元月份、十二月份对各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测,并对冯营小学、侉子营小学、张庄小学进行了视导工作。九月份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全县第四轮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要求。按照评估体系,中心校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先后对17所行政村小学进行了办学水平评估,通过评估,有50%的学校极为优秀,55%的小学为优良。中心学校还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先后对全镇21名中青年教师的语文、数学进行了听课、评课。整体情况良好,大部分教师能按新的课标从“三维目标”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相统一的原则,其中有12名教师的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