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培训课件(共90张课件)_第1页
消防安全培训课件(共90张课件)_第2页
消防安全培训课件(共90张课件)_第3页
消防安全培训课件(共90张课件)_第4页
消防安全培训课件(共90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安全培训课件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一、燃烧的定义1、燃烧:燃烧,俗称“火”。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二、燃烧的条件要发生燃烧的必要条件:1、可燃物2、氧化剂(助燃物)3、引火源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燃烧的充分条件1、可燃物要有一定的浓度2、助燃物要有一定氧气含量3、点火源要有一定的点火能量4、未受抑制的的链式反应所谓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措施就是去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使燃烧不致发生或不能持续三、燃烧的类型(一)闪燃(一闪即灭。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二)着火(持续燃烧。维持可燃物持燃烧的最低温度叫燃点)(三)自燃(无需明火的直接接触,靠自热或外热作用发生的燃烧。又可分为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自燃点)(四)爆炸(爆炸极限)燃烧类型之爆炸爆炸分类1、物理爆炸:受高温或高压影响,物质撑破容器,瞬间往外泄压。2、化学爆炸:(1)爆炸性物品的爆炸;(2)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遇火源产生的爆炸。这种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爆炸浓度极限。(3)粉尘爆炸:可燃粉尘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空气中的粉尘遇火源能发爆炸的浓度范围,就是该产种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浓度极限分上限和下限,下限越低,浓度范围越大,火灾危险就越大。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所需的点火能量极低,静电压达到300伏特时所产生静电火花即可引燃或引爆。3、核爆炸:原子核裂变或聚变产生的爆炸。

1、热传导

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到较低的部位。

2、热对流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

3、热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四、热传播途径五、火灾的分类火灾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分类(一)根据燃烧物的形态(国家标准GB4968一86),将火灾分为:

l、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B类火灾:指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锉、铝镁合金火灾等。

5、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6、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如烹饪器具内的动物油脂类火灾。

(二)根据火灾造成的损失程度,还可火灾分为:

1、一般火灾——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较大火灾——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3、重大火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4、特别重大火灾——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六、防火的基本措施根据燃烧条件,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条件同时结合在一起。防火的基本措施有:1、控制可燃物A、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可燃材料;B、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尽量减少场所可燃物的数量;C、对散发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场所加强通风换气;D、防止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装有易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容器关闭角阀,防止泄漏等等。

2、隔绝空气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实行密闭操作;使用惰性气体保护等3、控制消除点火源

引火源种类:(直接)A、明火(炉火、蚊香、蜡烛、打火机、烧香、烧纸、烟头等)

B、电弧、电火花

C、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间接)A、高温

B、自燃起火4、阻止火势蔓延途径如在可燃物品仓库、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之间、油罐之间留出适当的防火间距;设置方火提、防火墙等,防止火势蔓延造成相邻危险品的燃烧爆炸等更大事故。5、限制爆炸波的冲击、扩散在有可燃气体、液体蒸汽和粉尘的厂房设泄压门窗、轻质屋顶;在有放热、产生气体、形成高压的反应器上装设安全阀、防爆片等火灾发展过程:初期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熄灭阶段灭火基本原理: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抑制灭火防火的基本措施阻止火势蔓延(一)在建筑物之间设防火墙或留防火间距建筑物之间留出适当的距离,就能有效地防止火灾蔓延扩大,这个距离即称之为防火间距。划分防火分区

在面积较大的场所划分防火分区

防火分隔物:就是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且能把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物体。防火分隔物防火分隔物就是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且能把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物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固定、不可活动式的,如内外墙体、楼板、防火墙等:另一种是活动、可启闭式的,如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阀、防火排烟阀、防火水幕等。防火门防火门

开启方向:应向外开启防火卷帘(三)在可燃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四)在超高层建筑中设避难层

第二章电气火灾防控一、概述1、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是指由电气原因造成的火灾和爆炸,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很大比例。2、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危害

A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

B造成电力系统事故3、电气火灾的特点

A着火后电气设备可能仍带电,因电气绝缘损坏或带电导线断落接地,在一定范围内会存在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会引起触电事故。

B有些电气设备内部充有大量油(如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等)着火后可能发生喷油、爆炸等。

二、电气线路火灾原因、分类(1)漏电、(2)短路。(3)过载。(4)接触电阻过大。(5)电火花和电弧。1、液化石油气瓶、罐火灾另外,还要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将可燃蒸气驱散出去。(八)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四)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尽的消防职责(三)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5、衣服、布料着火扑救方法等)着火后可能发生喷油、爆炸等。设置方火提、防火墙等,防止火势蔓延造成相邻危险品的燃烧爆炸等更大事故。另外,还要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将可燃蒸气驱散出去。2、助燃物要有一定氧气含量领导责任商场总经理刘文建犯消防责任事故罪判刑6年(二)过失引起火灾的;当严重过负荷时,导线的温度会不断升高,甚至会引起导线的绝缘发生燃烧,并能引燃导线附近的可燃物,从而造成火灾。(八)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三、电气火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A、漏电火灾所谓漏电,就是线路的某一个地方因为某种原因(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如风吹雨打、潮湿、高温、碰压、划破、磨擦、腐蚀等)使电线的绝缘或支架材料的绝缘能力下降,导致电线与电线之间(通过损坏的绝缘、支架等)、导线与大地之间(电线通过水泥墙壁的钢筋、马口铁皮等)有一部分电流通过,这种现象就是漏电。当漏电发生时,漏泄的电流在流入大地途中,如遇电阻较大的部位时,会产生局部高温,致使附近的可燃物着火,从而引起火灾。此外,在漏电点产生的漏电火花,同样也会引起火灾。B、短路火灾电气线路中的裸导线或绝缘导线的绝缘体破损后,火线与邻线,或火线与地线(包括接地从属于大地)在某一点碰在一起,引起电流突然大量增加的现象就叫短路,俗称碰线、混线或连电。由于短路时电阻突然减少,电流突然增大,其瞬间的发热量也很大,大大超过了线路正常工作时的发热量,并在短路点易产生强烈的火花和电弧,不仅能使绝缘层迅速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附近的易燃可燃物燃烧,造成火灾。

C、过负荷火灾所谓过负荷是指当导线中通过电流量超过了安全载流量时,导线的温度不断升高,这种现象就叫导线过负荷。

当导线过负荷时,加快了导线绝缘层老化变质。当严重过负荷时,导线的温度会不断升高,甚至会引起导线的绝缘发生燃烧,并能引燃导线附近的可燃物,从而造成火灾。

D、接触电阻过大火灾

众所周知:凡是导线与导线、导线与开关、熔断器、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的地方都有接头,在接头的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当有电流通过接头时会发热,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接头处理良好,接触电阻不大,则接头点的发热就很少,可以保持正常温度。如果接头中有杂质,连接不牢靠或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造成接触部位的局部电阻过大,当电流通过接头时,就会在此处产生大量的热,形成高温,这种现象就是接触电阻过大。在有较大电流通过的电气线路上,如果在某处出现接触电阻过大这种现象时,就会在接触电阻过大的局部范围内产生极大的热量,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引起导线的绝缘层发生燃烧,并引燃烧附近的可燃物或导线上积落的粉尘、纤维等,从而造成火灾。四、预防主要是认真做好日常生活中以下几个方面事项:1、对用电线路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2、在设计和安装电气线路时,导线和电缆的绝缘强度不应低于网路的额定电压,绝缘子也要根据电源的不同电压进行选配。

3、安装线路和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划伤、磨损、碰压导线绝缘,并注意导线连接接头质量及绝缘包扎质量。4、在特别潮湿、高温或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内,严禁绝缘导线明敷,应采用套管布线,在多尘场所,线路和绝缘子要经常打扫,勿积油污。

第三章消防法律法规第一节火灾的四种责任人1、直接责任人2、间接责任人3、直接领导责任4、领导责任第二节消防法律责任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负以下责任:一、刑事责任二、行政责任三、民事责任消防法律责任二、行政责任。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4、停产停业5、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消防法律责任三、民事责任:因火灾造成他人人身或财物损失要承担经济赔偿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火灾中被烟毒死的人数占火灾死亡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直通室外的门(3)粉尘爆炸:可燃粉尘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棉质布料着火属于A类火灾,不能用BC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进入公共场所时,一定要注意消防标志和设施,记住疏散的方向。(二)根据火灾造成的损失程度,还可火灾分为:消防安全管理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和组织落实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一)拟订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六)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封的场所、部位的。2、B类火灾:指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三、人在火灾逃生时的心理误区典型案例吉林市中百商厦2.15特大恶性火灾2004年2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恶性火灾,死54人,伤70人。在这场火灾中,7人被提起公诉,6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直接责任于红新商场雇员犯失火罪判刑7年2、间接责任保卫科副科长陈忠,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刑3年半3、间接责任科员曹明君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刑3年4、直接领导责任副总经理赵平,犯消防责任事故罪,判刑5年5、直接领导责任保卫科长马春平,犯消防责任事故罪,判刑46.领导责任商场总经理刘文建犯消防责任事故罪判刑6年7、李爱民商场防火员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因情节轻微,被免予刑事处罚。

吉林市中百商厦“2·15”特大火灾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身兼吉林市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及市长四个职务的刚占标引咎辞职。(行政处分)第三节消防职责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由全国人大通过,2009年5月1日实施共七章74条新消防法的方针、原则: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原则: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如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应当由经营者负责)单位应尽的消防职责一、单位消防安全职责(消防法第十六、十七条、四十一条、四十四条第3款)第十六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单位职责(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单位职责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生产加工企业500人以上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单位职责(一)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四)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尽的消防职责二、消防责任人职责:公安部61号令第六条

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二)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

(三)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四)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五)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六)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

(七)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尽的职责三、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公安部61号令第七条: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和组织落实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一)拟订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三)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四)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五)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六)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

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七)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未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单位,前款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

公民应尽的消防职责和义务消防法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消防法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违者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第六十条)公民的职责和义务消防法第四十四条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3月24日9时56分,接到119火警电话金鼎上栅佳美食品厂着火,唐家消防中队火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援,但消防人员找遍事发地周边各角落,都未发现有火灾发生,原来是有人假报火警。《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六十二条规定,谎报火警是违法行为,谎报者将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对违法个人的处罚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二)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对违法个人的处罚(二)过失引起火灾的;(三)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的;(四)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的;(五)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六)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封的场所、部位的。第四章灭火与逃生一、火灾报警

报警早,损失少。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报警,无电话的地方,要采取积极措施直接向公安机关或消防部门报告,有电话的迅速拨“119”报警。报警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说清楚地点和单位;2、要报出自己的电话号码,以便消防队随时查询情况,报警后要留人,并立即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3、尽可能讲清楚是什么东西着火和着火的范围

Ⅰ、正确处理报警、灭火、疏散的关系Ⅱ、报警方法Ⅲ、灭火基本方法Ⅳ、安全疏散Ⅰ、正确处置初起火灾正确处理报警、灭火和疏散的关系:1、火势较小,完全可以以自己的能力立即扑灭时,应把握战机,把火势扑灭在萌芽状态。2、火势稍大,不能立即扑灭时,应立即报警。如有人力,可边报警、边灭火。3、火势较大,现场有较多人员时,除立即报警外和控制火势外,应及时进行疏散。Ⅱ

、灭火基本方法

一切灭火的方法都是通过破坏燃烧的条件而实现的。因此,灭火的基本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一、灭火基本方法1、隔离法就是根据“燃烧要有可燃物”的原理,搬开火焰附近未着火的可燃物,使燃烧失去维持继续燃烧的可燃物,从而燃烧中止的方法。灭火基本方法2、窒息法就是根据“燃烧要有氧气这种助燃物”的原理,利用隔绝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从而达到燃烧中止的方法。窒息灭火灭火基本方法冷却法就是根据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温度的原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其燃点之下),从而达到燃烧熄灭的方法。灭火基本方法4、抑制法化学抑制法就是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中去,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的方法。二、消防器材、建筑消防设施

的使用方法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防栓的使用方法三、常见物质、场所火灾的扑救1、液化石油气瓶、罐火灾(见下页)2、小面积油类及液体火灾的扑救

可用窒息法,如用湿毛巾、湿被子等物覆盖;也可用抑制法,如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扑救。

3、人体着火时的处置人体着火,不要惊跑,可就地打滚,旁人可用衣服把着火的人包住,窒息灭火。4、电气火灾的扑救断电灭火方法扑救初起的电气线路和电器设备火灾,或小面积火灾时,可以关闭电源开关和拔出插头(这里指的电源开关,是指线路上的开关)。如无法关闭,则可按照以下方法剪线断电。断电灭火5、衣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