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的一些社会行为_第1页
幼儿常见的一些社会行为_第2页
幼儿常见的一些社会行为_第3页
幼儿常见的一些社会行为_第4页
幼儿常见的一些社会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常见的一些社会行为川北幼专董正东2021/5/911.反抗有的孩子在幼儿期会开始变得叛逆,经常将“不要”挂在嘴边,这时候,父母不必忧虑,先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反抗,从宝宝第18个月起,就开始有反抗意识,此时宝宝对自我有了认识,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就是常说“不要”。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大约是在2岁左右出现。幼儿会开始和爸妈作对,妈妈叫他不要做某一件事,他偏偏就要去做,而且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处理,却又经常把事情搞砸,让妈妈很头痛,不知如何是好。6岁左右的孩子,虽然颇具独立性,但自尊心强,不愿受批评,有强烈的反抗性,容易与人发生矛盾。2021/5/92处理方法面对宝宝的反抗行为,父母不必担心宝宝会成为“叛逆小子”。据研究显示,如果婴幼儿时期没有过反抗行为的孩子,可能会成为意志力薄弱的小孩,所以孩子出现反抗行为,其实是件好事。但要注意,也不要一味地放纵宝宝,否则会将事情搞得更糟。正确的处理方式应为:有技巧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经常使用赞美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例如,夸赞宝宝:“你会自己收玩具,好棒啊!可不可以再帮老师一个忙呢?”最后要提醒,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因为若用威胁、打骂来解决的话,可能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2021/5/932.竞争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宝宝经常会去抢别的孩子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等到幼儿时期,宝宝就会有明显的竞争意图,在言语上或游戏时,会想超越其他人,如果仔细听小孩的对话,常会听到甲宝宝炫耀说:“我有玩具枪,你没有。”乙宝宝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也有,昨天妈妈才给我买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2021/5/94处理方法专家认为,幼儿时期的宝宝有这种举动是很正常的行为。面对孩子的竞争行为,父母的态度很重要,若鼓励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幼儿形成自尊及成就动机,但反过来说,若经常教导孩子一定要考100分、争第一,反而会使幼儿流于恶性竞争的不良习惯中,不得不小心。2021/5/953.模仿模仿是人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查婴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婴儿到三四个月时才会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孩子3岁左右,就会开始展开模仿游戏,疯狂的模仿周围的人,并显得乐在其中。常见有由模仿父母举止行为,以此来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达自己的感受。2021/5/96处理方法虽然早期的婴儿模仿只是一种反射驱使行为,不是真正的模仿。但父母还是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如张嘴、吐舌等,可提供宝宝感兴趣的刺激,有助于宝宝头脑的发展。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再有,保育员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2021/5/974.合作如果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了。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很奇妙吧!幼儿时期的分享,则需视孩子的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别。举例来说,如果其他的宝宝曾和他分享玩具,日后他也会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则不会。此时,宝宝也会利用和同类玩耍的机会,来学习合作的行为。2021/5/98处理方法不要将孩子整天关在家里,多带他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给孩子多一些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只要能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经常有机会与他人相处,孩子就能学到如何与人相处合作。2021/5/995.攻击幼儿常会做出攻击的行为,一般年龄小的倾向于动作攻击,年龄大的倾向于语言攻击.吵架是幼儿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男孩子吵架时倾向于动作,女孩子吵架时倾向于语言.婴儿时期的攻击行为多没有敌意,例如当宝宝动手抢别人手上的物品时,注意力多在物品上,而非人的身上,其目的是在夺取物品,而不是真的想伤害人。所以时常会出现打人或力度稍重。到了幼儿期,虽然较少有攻击身体的情况,但敌意却增加不少,宝宝会开始有嘲笑他人的行为,特别是3-5岁时,经常会为了抢玩具,而有意图的伤害同伴。2021/5/910处理方法宝宝经常动手打人,或是喜欢用不雅的话语辱骂同伴,怎么办?其实幼儿的攻击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社会互动增多、自我控制增强而改善,所以不用太过紧张,不过,如果你对宝宝的行为感到难以控制时,不要随便扔一个玩具让宝宝宣泄,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让宝宝认为生气时打人是被允许的。2021/5/9116.破坏性行为指经常故意打破物品,并以破坏物品为乐趣的行为。破坏性行为不能仅关注外在表现,而更应该关注幼儿的行为动机。应根据产生原因区别对待。2021/5/912处理方法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比如,刚给孩子买一个玩具,他刚一接手,手一松掉在地上坏了,这种行为属于“无意破坏”。“有意破坏”行为例如有意将积木搭成的模型推例,将图画团成纸团,将小人书撕掉等。另一种破坏性行为是属于孩子探索性表现,比如撬开收音机,看看人藏在哪里。还有一种属于模仿性“破坏”行为,比如孩子模仿种菜,将家里的花拔起来又重新种下。孩子形形色色的“破坏”行为,动机复杂多样,父母应该区别对待,切不要不分情况,训斥或打骂。对于“有意破坏”行为应加以制止,要指出危害,教育今后不再发生。对于“无意破坏”行为应该谅解,并给予安慰。对于探索性“破坏,和模仿性“破坏”,要讲清道理,在适当时候和环境许允时“探索”、“模仿”。2021/5/9137.退缩性行为有的孩子不声不响,沉默寡言,不闹事,不出门,不合群,总是自己一个人玩,一旦环境改变,就会表现出恐惧、不安,一般将这类儿童的行为称为退缩性行为。退缩性行为一般在5~7岁时才被发现,因为更小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父母亲人身边生活,不注意或较难发现适应上的异常举动,甚至有些退缩性行为往往被视为文静听话而得到赞美,只是在进入幼儿园或小学以及遇到一些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才发现孩子的行为不正常。2021/5/914造成孩子退缩性行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孩子自身的素质。孩子由于体弱多病,常常被关在家里一个人呆着,玩积木、看电视、翻图书、缺少与同伴交往、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退缩性行为。

2.爸爸妈妈或其他成人由于对孩子有偏见,在言行上流露出对他的冷淡和失望,使孩子在心灵深处潜藏着一种极为可怕的不安全感,并且对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

3.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照顾过分周到的孩子,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寸步不离父母,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会失去安全感。

4.父母行为怪癖,家庭不和及意外事件也是造成孩子退缩行为的原因。2021/5/915处理方法提高孩子的自身素质。首先要保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这是防止孩子出现退缩性行为的先决条件。另外要帮助孩子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改变对孩子的不良态度。要用爱去温暖孩子孤寂的心,平时,教师和家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孩子接触、交流,尤其当孩子感到别人不理解他时,能够体贴关心他,站在他的立场倾听他的心声。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并教给他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爸爸妈妈要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玩,同时鼓励他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家长要与幼儿园联系,让教师引导他参加集体和小组游戏,注意发挥他在游戏中的作用,培养兴趣,产生对同伴的信赖和情感的共鸣。不能过分溺爱孩子。要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做事,绝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相信自己的能力。2021/5/9168.欺骗行为幼儿的欺骗行为大多表现在偷拿别人的物品和说谎,幼儿的欺骗行为有一部分是有意识的,还有一部分是由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造成的,对待不同的欺骗行为,要采取不同态度和方式。2021/5/917处理方法因记忆不精确等无意识的说谎行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会逐步消失,教师应注意不要给幼儿贴上欺骗的标签。幼儿有故意成分的欺骗行为,成人应予以充分的注意,这种行为幼时不教育,长大后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了。2021/5/9189.残忍行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动物,常博得孩子们的青睐,因为小动物活蹦乱跳的姿势,符合孩子的好动、形象性强的特点。然而有些孩子却与众不同,他们看见小动物就想抓住它,一旦抓到手就非常残忍地将其翅膀揪掉、头扭掉,把兔子或猫的腿折断,扔到河里,看着它们活生生地淹死,有的干脆把小动物一脚踩死。这种种残忍行为令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孩子的这种残忍行为是一种心理变态,应及时纠正。2021/5/919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这种残忍行为是由于教育不当和环境不良影响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变态。例如,在一个小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闹、闹离婚而置孩子于不顾。生活在这种不和睦家庭中的孩子就会感到孤独、压抑,从而产生发泄冲动,借助于对动物的残忍来暂时消除内心的不满情绪和压抑感。还有些孩子长得难看,不讨人喜欢或有某种生理缺陷,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受到歧视。因而,孩子心理上感到低人一等,产生了自卑感、受歧视感,从而借助残忍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强大”,消除内心压抑,寻求畸形心理平衡。科学家发现,有残忍行为的儿童若不及时加以纠正,长大后往往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应引起家长的重视。2021/5/920处理方法纠正孩子的残忍行为,关键在于家人必须拿出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爱,与孩子建立健康、美好的情感,使孩子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同时互敬互尊的父母会成为孩子心目中模仿的好榜样。假如孩子从小托人带养,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那么,家长就更要下功夫从感情上给予补偿,尽快地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了解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个性。对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进步,给予鼓励,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若用过于严厉的管教、体罚来对待孩子的残忍行为是不利于孩子纠正的。对于那些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引发的残忍行为,应常带孩子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收集和制作动物标本,并结合标本给孩子讲解有关的知识,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2021/5/92110.嫉妒行为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混合心理,其中含有焦虑、恐惧、悲衰、消沉、猜疑、敌意、怨恨、报复、羞耻等成分。从本质上看,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竞争、攻击和对立,嫉妒心理对孩子之间发展正常的交往具有不良的影响,会妨碍孩子的进步。2021/5/922学龄前幼儿嫉妒的表现当孩子发现别的小朋友被大人抱着,而自己没人抱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嫉妒行为,不愿意和小朋友玩。兄弟姐妹之间也会有嫉妒,一般来说父母的关系越是融洽,这种嫉妒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家里又多了个小宝宝,嫉妒新生儿的情况在5岁以下的孩子中表现得最为强烈。在孩子特别敏感的时期,父母要给予同等的关爱。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时,老师夸奖别的小朋友的时候,也会因为嫉妒不喜欢那个被夸奖的小朋友或是不喜欢老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嫉妒心理是十分正常的,可是如果嫉妒心还特别强的话,就必须引起父母的重视。因为这种毛病长大后继续存在的话,会带来种种心理障碍和人际关系的不良。2021/5/923孩子嫉妒心产生的原因孩子的嫉妒心强常常是因为家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等。有的父母经常拿孩子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相比较,也是造成孩子嫉妒心理的原因。嫉妒还与老师的行为方式有一定关系,如有的老师在处理孩子间的纠纷时不够公平,偏袒某一方,往往是嫉妒心理的直接原因。2021/5/924处理方法过强的嫉妒心会扭曲孩子的性格,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要向孩子讲明嫉妒的危害性。应当认识到嫉妒的本质和危害,因为人人都需要与同伴接触和交流,而嫉妒却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自己的进步,发展下去既会害了别人,还会毁了自己。要帮助孩子形成合理的自我观念,认识到人和人天生就存在着许多差别,有富有穷、有高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