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配偶身份权_第1页
浅析配偶身份权_第2页
浅析配偶身份权_第3页
浅析配偶身份权_第4页
浅析配偶身份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配偶身份权我国新颁布的婚姻家庭法增加了关于配偶权制度的规定。这一规定添补了我国婚姻家庭权利和义务的一项空白,在我国婚姻立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配偶权是指婚姻关系缔结后,夫妻之间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的相互的人身权利和义务。配偶权包括配偶人身权和配偶身份权,配偶身份权是指夫妻基于配偶身份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身份权利。配偶权的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仅就配偶身份权的内容,以及配偶身份权的侵权及民法救济等问题,作一下粗浅的探讨。一、配偶身份权的特征配偶身份权作为一种婚姻内部的权利,具有如下特征:首先,从权利性质来看,配偶身份权属于人身权中的身份权,它基于夫妻的配偶身份而产生,不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财产权利;其次,正由于配偶身份权属于身份权,因而其存在是以配偶的身份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它产生于婚姻关系的缔结,终止于婚姻关系的结束;第三,权利人的权利是相互的,对等的。传统的夫权只强调夫对妻的权利,而否认或漠视妻对夫的权利。现代意义的配偶身份权不同于传统的夫权,它是一种夫妻之间相互的权利,夫妻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内容也是相同的;第四,配偶身份权是一种绝对权、专属权。除权利人外,其他任何人都是该权利的义务主体,同时它也是夫妻之间专有的特定的身份权利。二、配偶身份权的内容由婚姻关系的特定性质所决定,配偶身份权应当包含由婚姻的自然属性而产生的权利和由婚姻的社会属性而产生的权利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理论界多数学者一致认为,配偶身份权包括同居权、贞操忠实义务、住所决定权、家庭日常事务代理这几项权利。有些学者认为除上述权利外,还应包括夫妻姓名权、自由权等几项权利。[1]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夫妻姓名权和自由权属于配偶权中的人格权,不属于配偶身份权。(一)同居权同居权是指男女双方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包括满足相互间合理的性欲要求的权利。同居权是婚姻关系中的最基本的权利,它是基于婚姻的自然属性而派生出来的一项权利。同居权是一种合权利和义务为一体的新型权利,对于权利人来说,它表现为同居请求权,而对权利的相对人来说,则表现为同居义务,所以,有些学者也把同居权称为同居权利和义务。同居权立法在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早期的婚姻家庭立法,主要强调夫对妻的同居权利和妻对夫的同居义务。如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规定“妻负与夫同居的义务”,“夫负接纳其妻的义务”。1898年的《日本民法典》规定“妻负与夫同居的义务。夫须许妻与之同居”。这些规定反映了在同居权问题上对妇女的歧视色彩。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男女平等观念已被世界多数国家所接受,对同居权的规定也渐渐趋于男女平等。如1947年《日本民法典》规定“夫妻须同居,相互协力,相互扶助”。1970年修订的《法国民法典》也规定“夫妻相互负共同生活的义务”。我国最早规定同居权的是1930年的国民党政府颁布的民法亲属编第1001条规定:“夫妻互负同居的义务,但有不能同居的正当理由不能同居者,不在此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也曾经颁布过一系列婚姻立法,其中1943年《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第11条规定:“夫妻互负同居义务,但有正当理由不能同居者,不在此限”。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第7条规定:“夫妻为共同生活之伴侣,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后因左的思想的影响,现行《婚姻法》没有规定同居权,使得司法实践中对恶意遗弃等侵犯同居权的行为进行救济,对合法婚姻进行保护都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规定同居权不仅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规定同居权符合婚姻的自然属性。婚姻性质包含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虽然其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但其自然属性也不可缺少的,没有自然属性就不可能存在婚姻,两性的生理差异和人类的性本能是婚姻关系存在的自然基础。规定同居权是将人的基本需求置于婚姻家庭制度的保护之下,同时也是用法律形式肯定婚姻的自然属性。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因此在修订婚姻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将夫妻日常事务代理权明确地规定在婚姻法中,将配偶一方为日常生活所进行的一切行为,都视为夫妻共同的意思表示。三、配偶身份权的侵权及民法救济侵害配偶权,不仅可以导致家庭破裂,而且还可能引起刑事案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配偶身份权作为合法的婚姻权利,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目前我国民事方面的相关法律却没有关于侵犯配偶身份权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以及如何进行民事处罚的规定,不利于对合法婚姻关系的保护。在实践中侵害配偶身份权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通奸指双方或一方有配偶的男女自愿发生的非法性关系。通奸行为违反了忠实义务,同时也侵犯了另一方配偶的忠实请求权,与一夫一妻制原则背道而驰,对婚姻关系会造成严重破坏,是一种严重侵犯配偶权的行为。2.重婚配偶一方与第三人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重婚不仅和通奸一样,违反了忠实义务,同时它还违反了同居义务,侵害了对方的同居请求权。3.恶意遗弃配偶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同居义务的行为。恶意遗弃是一种不作为形式的侵权行为,它侵犯的是配偶的同居请求权。4.姘居已婚男女双方为非法的、不以长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临时公开同居。姘居不同于通奸,通奸没有同居生活的行为,而姘居是临时性的共同生活。姘居也不同于重婚,它不以长久共同生活为目的,同时也不办理登记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姘居行为既侵犯了另一方配偶的同居请求权,也违反了忠实义务。以上几种常见的侵犯婚姻家庭关系的行为,除重婚以及情节恶劣的遗弃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外,均没有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的当事人寻求救济时于法无据,侵权人却逍遥法外。针对侵犯配偶权行为的特殊性以及侵权行为所产生的损害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对侵犯配偶权行为采取以下民事救济形式:1.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礼道歉发生侵害配偶身份权行为时,受害人可以请求法院责令侵权人包括另一方配偶和第三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并向受害人赔礼道歉。2对于情节恶劣,导致严重后果的侵权行为,如因第三者插足导致自杀、凶杀等事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对侵权人进行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非法所得,罚款或拘留等措施。3.请求赔偿损失侵权方如给受害方造成财产损失,受害方有权诉请法院请求赔偿。此外,侵害配偶权必然给受害方带来精神痛苦,通常这种精神损失要比财产损失更为严重,因此,在配偶权的侵权救济中,精神损害赔偿要比赔偿财产损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精神损害赔偿可以采取赔偿金形式,赔偿金的数额可视过错方主观过错的大小、侵权行为的情节、行为造成的结果等予以确定。4.借鉴国外立法,我国婚姻立法中也可以规定,在处理离婚案件时,无过错方可以以过错方的侵权行为作为诉请离婚的理由,而过错方因侵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