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5-T 123-2024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程_第1页
DB4205-T 123-2024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程_第2页
DB4205-T 123-2024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程_第3页
DB4205-T 123-2024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程_第4页
DB4205-T 123-2024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140.60CCS

P

414205 DB

4205/T

—2024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程Rules

for

and

centralized

supply

发布

实施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

4205/T

123—2024 前言

.................................................................................

II引言

................................................................................

III1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基本要求

...........................................................................

25 工程规划

...........................................................................

26 工程建设

...........................................................................

27 运行管理

...........................................................................

5附录

A(资料性)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巡查频次及内容.......................................

9DB

4205/T

123—2024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单位:宜昌市农村供水管理中心、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莹、曲钧浦、李波、张雄鹰、向坤、罗楠、余豪、张平。600717-6081230,邮箱:ycslxwxc@126.com。IIDB

4205/T

123—2024 ,高低相差悬殊,有,早期建设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规模小、工艺简单、管理粗放。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程、农村人日益艰巨。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宜昌市实际制定本文件。III设计供水规模在1000m

/d及以上,或者设计供水人口在10000人及以上的供水工程。DB

4205/T

123—设计供水规模在1000m

/d及以上,或者设计供水人口在10000人及以上的供水工程。1 范围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新建和改造。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

28233 次氯酸钠发生器卫生要求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HJ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SL

310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T/JSGS

010 农村应急供水保障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centralized

water

生产及其他用水活动的供水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

supply供水工程为辅的城乡供水体系,实现城乡同源、同网、同质的供水保障模式。规模化供水工程

gigantic

scale

of

rural

water

supply3供水单位 water

supply

unit负责区域内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运营和维护的供水机构。

W3

W10000W5000W10001000W100WDB

4205/T

123—20244 基本要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按规模分类见表

1。表1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分类农村供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应坚持节水优先、节能降耗、建管并重的原则,确保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稳定、优质低耗。农村供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应坚持节水优先、节能降耗、建管并重的原则,确保安全农村供水水量、水质、水压应符合以下规定:a)

消防用水、管网漏失水和其他未预见用水需求;b)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

5749;c)

供水水压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后确定,管网末梢供水压力宜介于

之间。集中供水单位卫生要求应符合《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处理生活饮用水的化学处理剂不应污染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施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的要求。

GB/T

3

章规定。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还应符合

的要求。5 工程规划农村供水规划应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实施城乡(镇)管网延伸和规模化供水工程为主,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规模应与当地经济社会、乡村振兴等发展需求相协调,以解决生活供水为重点,兼顾产业用水需求。应根据人口演变趋势、居住集聚状况和产业规划布局,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扩建、维修养护等工程措施。应构建水源联调、余缺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6 工程建设总体要求6.1.1 农村供水工程厂区应美观、洁净,厂区裸露地面应绿化。建筑风格可结合当地文化遗产、乡村风貌、民族风格、地域特点进行设计,应设置门牌标识。6.1.2 水厂生产区和单独设立的构(建)筑物应设置防护围墙(防护栏)并划定卫生防护范围,防护围墙(防护栏)高度不宜低于

m,卫生防护范围不宜小于

m,防护范围内不应设置渗水坑,不应堆放垃圾。DB

4205/T

123—20246.1.3 水厂主要构(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栏杆、防滑梯、检修爬梯、安全护栏、安全带、救生圈等设施。6.1.4 水厂主要构(建)筑物的配置数量应考虑人口流动特点,Ⅲ型及以上供水工程应采用分组分格设计,IV

型宜采用分组分格设计。水源选择与保护6.2.1 应选择水库、湖泊、不断流河段等现有稳定水源,并考虑应急备用水源。无现有稳定水源可用时,地下水水位应稳定,可开采量应大于取水量。6.2.2 地表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3838

的要求,地下水水源水质应符合

GB/T

14848

的要求。6.2.3 应按要求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按照

HJ/T

的要求设立水源保护标志,应安装围网、摄像头等保护设施。取水构筑物6.3.1 取水构筑物应位于地质基础稳定、运行管理方便的地带。6.3.2 取水口及设施应设有护栏,并采取适宜措施防止漂浮物和水生物堵塞。取水构筑物、建筑物在择应符合下列要求:a)

水源为高浊度江河时,取水点应选在浊度较低的河段或有条件避开沙峰的河段;b)

水源为湖泊或水库时,取水点应选在藻类含量较低、水深较大、水域开阔、能避开高藻季节主风向向风面的凹岸处,并有相应除藻措施;c)

水源为堰塘、山泉、地下水时,取水点周围半径

m

的区域内不应有养殖等污染源。6.3.3 取水口附近醒目地段应设置公告、保护范围等标志标牌;取水口在有运输、通航功能的河道上时,应在取水构筑物上设置信号灯和防撞击设施。输配水管道和调节构筑物6.4.1 平原地区Ⅲ型及以上供水工程管网宜以环状为主布置,可按双管布置;Ⅲ型以下供水工程宜按

II

II

型以下供水工程宜按树状布置。6.4.2

3000

m

(出)节点处布置流量计、压力计、控制阀、标识桩等设施设备。6.4.3 输配水管道埋深应符合相关要求,在岩石地区埋设难度大时,可采取管道外包橡塑海绵、超细玻璃棉、聚氨酯合成材料等保温材料,并外包锡箔纸、聚乙烯等防水层。6.4.4 管道沿沟渠、河道埋设时,应避开河道管理范围,无法避开的,应取得涉河审批。穿越已建公路、河道时,应根据地质条件采取挖沟、顶管、定向钻孔等方式。6.4.5 地形高差引起的输水管道水压超过管道的公称压力时,应设置减压阀,减压后的水压仍超过管道公称压力时,应采取逐级减压、设置减压阀组、减压池等减压措施,山区优先采取减压池减压。6.4.6 IV

m覆土厚度宜在

m-1.0

m;在岩石地区埋设难度大时,可采取地面式布置,增加池壁厚度,或增加保温层。6.4.7 IV2并设置水位显示装置。DB

4205/T

123—2024净化和消毒6.5.1 地表水水源水质不能达到

3838采取加大混凝剂投加量、延长反应时间和过滤时间等强化常规处理措施。6.5.2 除浊度指标以外其它指标均符合

GB

3838

时,若水源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长期不超过

4

mg/L,合以下要求:a)

设计应符合

GB

50013

的要求;b)

运行时的产水率不宜小于

90%;c)

中空纤维膜平均过滤孔径不宜大于

0.03μm,超滤膜组件出水浑浊度应小于

0.2

;d)

中空纤维膜使用寿命不宜少于

8

年。6.5.3 IV

型及以下供水工程可选择一体化净水工艺。一体化净水装置各单元的参数应满足

310

有关要求,进水浊度最高不宜超过

500

NTU,滤速宜取下限值,絮凝时间、沉淀时间取上限值,使用的材在高海拔地区,历史低温记录连续

5

天及以上低于

0

℃的,厂房(棚)应采用保温措施。6.5.4 生活饮用水应根据供水规模、管网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合理配备消毒设施。消毒方式选择符合以下要求:a)

原水水质较好、pH

值不超过

8.0

时,宜选用次氯酸钠消毒,可选择电解食盐次氯酸钠发生器或商品次氯酸钠溶液。选择电解食盐次氯酸钠发生器时,消毒间的防火应按一、二级耐火等

m,操作与运输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1.2

m。宜使用软水配置饱和盐水,次氯酸钠发生器应符合

28233

的要求。采用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时,储存使用时间宜

7

天—15

天;b)

原水

值超过

8.0

或微污染水源时,可选用二氧化氯消毒;c)

消毒剂实行计量投加,消毒剂投加量应根据原水水质状况、取水量大小进行调整。6.5.5 消毒间的门应设置向外开启,室内照明和通风设备的开关应设在室外。所有可能接触到化学物供水管理信息系统6.6.1 应以县级为单元建立供水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应能够与市级信息系统对接,与区域内各供共享的同时,各系统运行安全。6.6.2 供水管理信息系统应包含

PC

可扩展性,具备后续业务板块扩增接入能力。6.6.3 供水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智能配泵、自动排泥、滤池反冲洗、智能加药等功能,有条件的可增加斜管自清洗、污泥处理、超滤管理等功能。6.6.4 应按需求在水源地、取水口、厂区、净水工艺、清水池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图像储存设备应满足各监控点

1

个月的存储空间。重要部位应实现连续监控。6.6.5 Ⅲ型及以上供水工程应在水源地、取水口、厂区、净水工艺、清水池等位置在线监测流量、水监测流量、水位。6.6.6 应设置管网水压、流量在线监测点。有条件的可在供水分界线、流速较低、用水集中、管网末DB

4205/T

123—2024梢、特定用户等区域设置管网水质在线监测。6.6.7 Ⅲ型及以上供水工程泵站应实现运行、阀门等状态信息的运行监控,运行状态包括出口流量、量设置等,重要的泵组宜配置振动监测系统。6.6.8 应建立报警服务系统,针对水质、压力、流量在线监测和管网运行状态、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等管控项目状态异常时生成报警信息,针对不同场景设置不同报警规则,建立相应处理方案。7 运行管理总体要求7.1.1 供水单位应合理设置岗位,建立健全生产运行、水源保护、水质检测、维修养护、安全管理、卫生防护、水费收缴、培训考核、绩效评价、档案管理、用水报装等各项规章制度。7.1.2 供水单位应对饮用水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危害分析,确立关键控制点和风险源,实施有效预防和监控,符合安全生产要求。7.1.3 供水单位每年应进行不少于

1

次的业务技能、安全生产等培训。7.1.4 供水单位的制水、检测等关键岗位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或经培训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7.1.5 供水单位应加强标识标牌管理,在构筑物、管线、道路、巡检路线等部位设立统一标识标牌。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取水许可证、职工健康证等有效证件应悬挂在工作场所醒目位置。7.1.6 121次,每3

5

年大修理

1

次,建立维修保养和检修记录。7.1.7 设施应运转正常、无积尘;管道、管线排列整齐,无跑冒滴漏;定期清洗构筑物(反应沉淀池、滤池、清水池、回收水池等)及附属设备;各种工具、用品定置摆放、易于取用。7.1.8 供水单位应提供良好的供水服务。a)

建立用水户档案,签订供水协议,提供便捷缴费方式;b)

公开公示责任主体、管理单位和管理责任人名单及服务电话;c)

供水故障维修时,应提前

24

小时通知用水户;因发生灾害或紧急事故抢修时,到达现场时间不应超过

2

小时,并在抢修的同时告知用水户;暂停供水超过

3

天的,应当采取临时供水措施;d)

监督举报投诉及用水户诉求应在

5

个工作日内得到处理。设施设备管护7.2.1 水源地及取水点水源及取水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

水源宜每日巡查

1

次,汛期和冰冻期应加密巡查频次。巡查时,应检查围网等水源保护设施有无破损及水量变化情况。当发现取水量不足、水源保护设施破损、水质变化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如取水构筑物及取水口安装有视频监控,则可降低巡查频次,每周巡查不应少于

1

次;b)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格栅、格网等构件应每年检修不少于

1

次,修补损坏构件,对金属结构进行除锈处理;c)

供水单位应每年抽检备用水源情况。DB

4205/T

123—20247.2.2 输配水管道及附属设施输配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管护应符合以下要求:a)

供水单位应定期对管网及管道附属设施进行巡查,管线中的进气阀、排气阀、泄水阀、逆止阀应每月检查不少于

1

次。巡查的内容包括管道及附属设施、管道压力等。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对钢制外露部分每年涂刷

1

次防锈漆;b)

新建或检修的输配水管道应在通水前进行清洗消毒,并检查空气阀、减压阀等是否正常,及时处理存在的隐患;c)

应定期分析供水管网漏损情况,漏损率明显升高时应及时查找原因、解决漏水问题;d)

分区计量设施设备每月巡查不少于

2

次。检查内容包括水表运行是否正常、水表移动位置等情况;e)

供水单位应绘制输配水管网电子地图,详细注明管道和各类阀井信息,并及时更新输配水管网图。7.2.3 调节构筑物调节构筑物管护应符合以下要求:a)

清水池(高位水池、水塔)水位计应能连续监测,不应超上限或下限水位运行;b)

清水池顶不应有可能影响水质和影响结构安全的活动,清水池四周应保持排水通畅,防止污水倒流和渗漏。7.2.4 净水构筑物 净水构筑物管护应符合以下要求:a)

应保持排泥阀的完好、灵活,排泥管道畅通;应根据原水浑浊度和排泥水浑浊度确定排泥周期;b)

滤池反冲洗周期应根据水头损失、滤后水浊度及运行时间确定,一般

24

长不得超过

48

小时;水质异常情况下,应适度缩短反冲洗周期;c)

应每季度对滤料层厚度进行测定,滤料层厚度减少量大于设计厚度

10%时应进行补砂;d)

净水构筑物每年至少清洗消毒

1

次,消毒完成后应用清水再次冲洗。 宜在关键控制点确定合适的水质指标及限值,指标超过限制时,应及时查找、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出厂水达标。关键控制点水质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

3NTU

以下,不应超过

5.0

;b)

滤后水浑浊度应小于

0.5

NTU,特殊情况下不超过

1

NTU;c)

出厂水浑浊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净水构筑物进行冲洗与反冲洗。 超滤膜的管护,应符合下列要求:a)

膜处理系统后应设置质量控制点,出水浊度不应超过

0.2

NTU;b)

浸没式超滤膜运行时跨膜压差不宜超过设计值,应连续监测膜组的跨膜压差;c)

应通过充水或保护液保持膜组件湿润。膜处理系统停机时间未超过

7

天时,可每天对设备进行

30~60

分钟保护性运行;停机时间超过

7

天时,宜对膜组件清洗消毒后,注入抑菌剂关闭设备接口,重新启用时先用含氯量

mg/L~100

mg/L

的溶液清洗;d)

膜处理系统每年至少恢复性化学清洗

1

DB

4205/T

123—20

一体化净水装置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

每日查看是否有漏水情况,及时处理;b)

滤料更换或补充应满足设计要求;c)

每年对防腐层进行检查修补。7.2.5 消毒设备消毒设备管护应符合以下要求:a)

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消毒剂余量,合理确定消毒剂投加量,并按时记录各种药剂的用量、配制浓度、投加量及处理水量;b)

当原水中有机物和藻类较多时,可在混凝沉淀前和滤后分别投加消毒剂,但应防止副产物超标;管线过长时,应在管网中途添加消毒剂;c)

用二氧化氯消毒时,原料氯酸钠、亚氯酸钠和盐酸等不应相互接触,应分别设置储存间;d)

当采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环境温度高于

25

℃时,宜加强氯酸盐的测试;当氯酸盐超标时,应及时更新次氯酸钠溶液或采取室内降温措施。次氯酸钠溶液药剂仓库应通风、阴凉,避免阳光照射,贮存时间应满足产品技术说明的要求。7.2.6 机电设备机电设备管护应符合以下要求:a)

机电设备应保持运转正常、平稳、无异常噪音;设备及附属装置完好无损;阀门启动灵活,保护装置可靠,接地符合要求;b)

设备应做好防冻、防腐、防晒、防盗等措施,裸露在室外的金属设备及附属装置无腐蚀,基础牢固;c)

每年对机械设备、电器设备检修不少于

2

次。7.2.7 供水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供水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应符合以下要求:a)

系统软件和设备应定期巡视、检查、测试、校准和记录,每年应对监控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系统监测数据与实际不符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b)

系统维护或检修时,不应影响正常供水,并应将控制装置由自动位置切换到手动位置;c)

在线监测设备应定期校准,确保数据准确,宜每周开展对比校验工作;d)

摄像头、云台应定期进行清洁、除垢,及时清理障碍物。水质检测7.3.1 Ⅲ型及以上供水工程应单独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