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5-T 124-2024 河湖水位变动区岸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_第1页
DB4205-T 124-2024 河湖水位变动区岸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_第2页
DB4205-T 124-2024 河湖水位变动区岸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_第3页
DB4205-T 124-2024 河湖水位变动区岸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_第4页
DB4205-T 124-2024 河湖水位变动区岸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3.080.99CCS

R

184205 DB

4205/T

—2024河湖水位变动区岸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bank

slopes

river

lakewater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

4205/T

124—2024 前言

.................................................................................

II引言

................................................................................

III1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基本规定

...........................................................................

25 生态护岸

...........................................................................

36 质量控制及检验

.....................................................................

77 运维管理

...........................................................................

88 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

.................................................................

8附录

A(资料性) 动水浸泡试验方法.....................................................

9附录

B(资料性) 植被覆盖率试验方法..................................................

10DB

4205/T

124—2024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瑞派尔(宜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限责任公司、湖北慕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凯、毛羽、聂其兵、杨超、王超、张禹、赵晶、蔡永虎、张勇、尚桦、赵鹏、赵明亮、周民、秦俊涛、香、庄光星、闻巍、谢芳、李文华、杨海军、齐元元、康喆、陶正康。电话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东山大道141号,邮编:443000。IIDB

4205/T

124—2024的推广应用,对保障河湖库岸安全、构建和谐自然生态系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宜昌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三峡库首、鄂西武陵山脉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运用新材料、采用新工艺,对河湖水位变动区的生态修复实施全过程控制,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难题。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抗冲生态种植颗粒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系方式获得:专利持有人姓名:瑞派尔(宜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经济开发区西湖路12号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IIIDB

4205/T

124—20241 范围运维管理、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与环境保护等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4111

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GB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T

17639

土工合成材料

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33891

GB/T

50081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T

绿化种植土壤LY/T

1215

森林土壤水分

物理性质的测定YB/T

4190

工程用机编钢丝网及组合体DB42/T

1355

岸坡生态防护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河湖水位变动区

Water

zone

rivers

lakes指周期性变化的历史高水位和历史低水位之间的区域;非库区水位变动区(如河道、水库大坝下游等)是指近十年内平均高水位和平均低水位之间的区域(洪水等特殊情况导致的水位变动除外)。3.2多孔种植颗粒

planting

particlesDB

4205/T

124—2024一种粒径20

mm50

mm、内部呈蜂窝孔洞结构,富含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材料。材料本身具有一定强度和耐水解性,可吸收储存外界的水分养分,供植物根须穿透及吸收,适合在水位变动区使用。3.3抗冲刷生态种植基质

Anti

erosion

planting

substrate50%。3.4生态袋护岸

Ecological

revetment3.5石笼网垫护岸

cushion

revetment同尺寸规格的网箱(格宾)或网垫(雷诺护垫),填充石料形成柔性、自透水、整体性防护结构。3.6生态植生砖

Ecological

planting

bricks占比95%,水泥及掺合料体积占比为5%。3.7生态植生链块

vegetation

chain

block形成锁链式结构,其中抗冲刷生态种植基质体积占比20%,混凝土体积占比80%。3.8生态植生框护岸

vegetation

frame

revetment抗冲刷生态种植基质装填到生态植生框的种植槽内,用于种植花草、灌木等植物。3.9生态混凝土模块

concrete

module一层15

mm

mm10%,孔隙混凝土体积占比70%90%。4 基本规定4.1

应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品种。4.2生态护岸设计应符合所在区域整体规划,遵守系统治理原则,因地制宜,保持河湖岸线河势,维链块护岸、生态植生框护岸、生态混凝土模块护岸等型式。4.3 对取水困难的岸坡宜采用自动灌溉系统实施灌溉。4.4 植物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6141、GB

6142

的要求,使用前宜消毒、侵种、破壳等预处理。种植土应符合

CJ/T

340

的要求。4.5 在岸坡生态修复工程中,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MPaGB/T

6h1.5GB/T

15LY/T

121540LY/T

1215mg/kg60GB/T

30GB/T

mg/kg40GB/T

20GB/T

mg/kg200GB/T

100GB/T

DB

4205/T

124—20244.6 河湖水位变动区岸坡生态修复工程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相关国家规范、行业标准要求。5生态护岸5.1 生态袋护岸5.1.1适用条件水流冲刷速度不大于

2

,岸坡坡度不大于5.1.2 生态袋GB/T

17639g/㎡。5.1.3 多孔种植颗粒多孔种植颗粒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多孔种植颗粒技术要求表表1 多孔种植颗粒技术要求表5.1.4.1生态袋内填充抗冲刷生态种植基质及植物种子,种子用量按照生态种植修复面积每平方米宜控制在

20

g

30

g

之间,填充完毕后扎口封闭或缝包机封口,封口材料宜采用抗老化强的尼龙材质。5.1.4.2 生态袋铺设完毕后根据天气及季节情况,适当洒水,促进草籽生长发芽。m/smmmm0.1570853.5701104.20.20.2570853.5701204.50.3701004.2100125DB

4205/T

124—20245.1.4.3土质岸坡的生态袋护坡厚度宜为

100

mm

mm,其他类型岸坡的生态袋护坡厚度宜为

mm250

mm。5.2 石笼网垫护岸5.2.1 适用条件石笼网垫护岸适用于对覆绿要求不高的河湖岸水位变动区基础护脚部位,水流冲刷速度不大于

5m/s。石笼网垫护岸宜用于石料丰富的地区。5.2.2填充物填充物采用卵石、片石或块石,空隙率不超过30%。石料质地应坚硬,强度等级不宜小于MU30水不易崩解和水解,抗风化。5.2.3 金属网面石笼网垫护岸金属网面由镀高尔凡(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低碳钢丝通过机器编织而成,金属网面材料应符合YB/T

4190的要求。石笼网垫质地柔性、对地基适应性强,石笼网垫中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连接成一体形成护岸。石笼网垫护岸内填充石料厚度及尺寸与水流冲刷速度对应关系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填充石料厚度与水流冲刷速度对应关系表5.2.4.1表2 填充石料厚度与水流冲刷速度对应关系表5.2.4.1

GB/T

2的要求,宜为聚酯长纤无纺布,断裂强度应不小于

10

kN/m。5.2.4.2 安装前要选择平坦的地面将网片展开,压平多余折痕,将网片组按照规划放在指定位置。5.2.4.3

mm220

mm填充空隙,压实后调整箱体线条,确保填充完毕后的箱体没有变形,填充完毕后封盖。封盖网和网身、隔板的绞合线应间隔

180

mm220

mm。5.3 生态植生砖护岸土工布应符合GB/T

17639的要求,宜为聚酯长纤无纺布,比重应不小于300

,断裂强度应不小于土工布应符合GB/T

17639的要求,宜为聚酯长纤无纺布,比重应不小于300

,断裂强度应不小于比重应不小于

,断裂强度应不小于

。5.3.1适用条件生态植生砖护岸一般适用于经过整修的平整坡面,适用水流冲刷速度不大于2

m/s的河段,护岸坡度宜不大于15°。需要短时间内快速生态复绿的岸坡,宜选用生态植生砖护岸。5.3.2 生态植生砖1的要求。

生态植生砖的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

,厚度不小于

mm,孔隙率不少于30%。5.3.3技术要求岸底部宜设置脚槽基础,防止构件位移。铺设前应对坡面进行整平修整,与护坡面之间应设置土工布,2kN/m。生态植生砖铺装完成后,周边应做封闭处理。5.4 生态植生链块护岸5.4.1 适用条件生态植生链块护岸适用于坡面经过整修、水流冲刷速度不大于4

m/s的河段。生态植生链块护岸坡度宜不大于355.4.2 生态植生链块生态植生链块以混凝土为基础搭设而成。生态植生链块空隙填充材料应采用抗冲刷生态种植基质。5.4.3 技术要求5.4.3.1 生态植生链块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

,厚度不小于

100

mm,填充抗冲刷生态种植基质面积宜为生态植生链块表面积的

25%30%。5.4.3.2 结合现场坡度情况,生态植生链块底部宜设置脚槽基础,防止构件位移。铺设前应对坡面进行整平修整,与护坡面之间应设置土工布,土工布应符合

GB/T

17639

的要求,宜为聚酯长纤无纺布,25.4.3.3 生态植生链块构件应互相咬合,铺装后形成整体,四周应做封闭处理。5.5 生态植生框护岸5.5.1 适用条件生态植生框护岸适用水流冲刷速度不大于5

的河段。阶梯式生态植生框坡度宜不小于45°,平铺式生态植生框坡度宜不大于15°。5.5.2 技术要求5.5.2.1 生态植生框护岸由预制生态植生框、抗冲刷生态种植基质和植物组成。根据岸坡坡度不同,式、阶梯式组合拼装形成。5.5.2.2 生态植生框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骨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mm。序号

技术指标外观质量50mm*50mm,棕榈垫不脱落

尺寸偏差mm长度

宽度

高度

抗压强度(15

孔隙率(15

/%1.5

301.0

300

g/m

,断裂强度应不小于

10

300

g/m

,断裂强度应不小于

10

kN/m。土工布与坡面之间宜使用反滤料回填。布,比重应不小于

,断裂强度应不小于

10

kN/m。5.5.2.3 阶梯式生态植生框护坡底部宜为

L

型基础,应采用

C25

及以上混凝土浇筑。阶梯式生态植生框与护坡面之间应设置土工布,土工布应符合

GB/T

17639

的要求,宜为聚酯长纤无纺布,比重应不小25.5.2.4 阶梯式生态植生框内底层应先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

100

mm

及植物种子。5.5.2.5 结合现场坡度情况,平铺式生态植生框底部设置脚槽基础,防止构件位移。铺设前应对其坡面进行整平修整,与护坡面之间应设置土工布,土工布应符合

GB/T

17639

的要求,宜为聚酯长纤无纺25.5.2.6 生态植生框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

级热浸镀锌螺栓或不锈钢螺栓螺栓连接。5.5.2.7 平铺式生态植生框周边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封闭,阶梯式生态植生框两侧应做封闭处理。5.6 生态混凝土模块护岸5.6.1 适用条件生态混凝土模块主要应用于经常受水流淹没的河道水位变动区,适用水流冲刷速度不大于7

的河段。生态混凝土模块护岸坡度宜不大于455.6.2 生态混凝土模块生态混凝土模块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要求。表3 生态混凝土模块技术指标表3 生态混凝土模块技术指标5.6.3.1 生态混凝土模块由无砂混凝土、抗冲刷生态种植基质、植物纤维、植物种子组成。生态混凝性。5.6.3.2 应根据河湖水流情况,确定生态混凝土模块尺寸,水流冲刷速度不大于

2

的河段,可选用长、宽为

×

mm

的模块,厚度可根据现场要求进行调整,单块重量宜不低于

kg;水流冲刷速度大于

2

1000

mm×1000

mm

的模块,厚度可根据现场要求进行调护岸型式初始覆盖率水淹待消落后覆盖率峰值覆盖率生态袋护岸≥85%≥50%≥70%石笼网垫护岸≥85%≥20%≥40%生态植生砖护岸≥85%≥20%≥40%生态植生链块护≥30%≥15%≥20%生态植生框护岸≥85%≥50%≥70%生态混凝土模块护岸≥85%≥15%≥30%初始覆盖率是项目完工时的植被覆盖率;水淹待消落后覆盖率是在水淹没后,待修复区域露出一个月时的植被覆盖率;峰值覆盖率是水淹植物待消落后最佳生长时段的植被覆石反滤料和比重不小于

g/m

的土工布,土工布宜为聚酯长纤无纺布,断裂强度应不小于

10石反滤料和比重不小于

g/m

的土工布,土工布宜为聚酯长纤无纺布,断裂强度应不小于

10

,整,单块重量宜不低于

kg。生态混凝土模块应采用镀锌防锈钢铰链进行连接,将生态混凝土模块连接成一个整体。5.6.3.3

15

。5.6.3.4

100

mm

2详细指标应符合

GB/T

的要求。5.6.3.5 结合现场坡度情况,生态混凝土模块底部应设置脚槽基础,防止构件位移。生态混凝土模块两终端宜采用现浇混凝土进行封闭处理。6 质量控制及检验6.1 一般规定6.1.1 河湖岸水位变动区生态修复施工结束后,应对护岸主体工程和植被的生长情况进行质量检验。6.1.2 护岸主体工程的验收应符合

GB

50204、

50300、CJJ

1、CJJ

82

的要求。植被生长情况的验收宜在完工三个月后进行初次验收,一个生长周期后组织竣工验收。6.2 质量控制6.2.1 设计文件等规定进行复检,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6.2.2 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经自检合格并形成验收记录,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6.2.3 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关工序应进行交接检验并记录。6.3 质量检验

10%覆盖率可按1000

10

l

m×l

m

样方进行检验,要求见表4,检验方法参考附录B。表4表4 各种护岸型式植被覆盖率指标DB

4205/T

124—20247 运维管理7.1 河湖水位变动区岸坡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后,应进行修复效果监测和运维,周期不应低于

1

7.2 修复效果监测内容包含土壤检测、水质检测、植物生长,为工程运维提供参考。土壤和水质周期内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植物生长应持续跟踪监测。1)

土壤检测指标包含土壤容重、孔隙度、

值、有机质和营养物质等理化指标;2)

水质检测包含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指标,修复区属于水源地的,应加测总磷、总氮指标;3)

植物生长监测重点关注植物发芽出苗情况、病虫害情况、植株特征、植被类型等。7.3 应根据修复效果监测情况,对植物生长进行管护,管护期应不少于

1

个生长周期。当遇到极端干旱时,周期可适当延长。7.4 管护内容应包含坡面覆盖、灌溉、病虫害防治和苗木补植:1)

施工完成后应尽快完成坡面覆盖,覆盖材料可采用遮阳网、秸秆和草帘等材料;2)

加强水肥管理,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补水施肥;3)

加强病虫害防治;4)

根据植物出苗情况和生长状况,适时补植。7.5 应加强工程保护,减少人类活动或者动物对植被的影响,必要时可加设防护设施。8 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8.1 职业健康安全8.1.1 河湖岸水位变动区生态修复工程应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制定并落实危害超标工作场地治理计划:1)

根据施工方案、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制定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2)

3)

制定职业健康危害事故应急处理方案;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