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娄底市2023年下学期高三质量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自己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爱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在爱之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状态:两个人成为一体而仍然保留着个人尊严和个性。②如果说爱是一种活动,我们就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活动”一词的含义模棱两可。在现代用语中,“活动”一词常指用消耗能量的办法改变现存条件的行动。因此,如果一个人经商、学医,在没有尽头的生产线上工作、做桌子或从事体育运动,便被认为是活动。一切活动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以达到外部目标为动机,但没有包括活动本身的动机。例如,一个人被极大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驱使而工作,而另一个人则为了实现野心或赚得金钱而卖命。在这些情况下,人是激情的奴隶,其活动实为一种“被动性”的活动,因为他是被驱使的,他是受苦者而不是“主动者”。此外,人们还误以为,一个除了感受到他自身以及他与世界的统一之外毫无目的或目标而静坐默想的人,也是“被动的”,因为他没有做任何事。但实际上,此种沉思之态是现存的最高级活动,一种灵魂的活动,只有在内心自由独立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进行这种活动。事实上,“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指的是为实现外部目的而花费精力;另一种指的是人的天赋能力的运用,而不管导致外部变化如何,它是积极的。“活动”的后一含义,已由斯宾诺莎清楚地阐述过。他把诸多活动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行为”和“冲动”。在积极的活动中,人是自由的,是其影响的掌握者;在消极的活动中,人是被驱使的,是其并没有意识到的动机的对象。因此斯宾诺莎得出以下结论:美德和能力完全是一回事。羡慕、嫉妒、雄心及各种贪欲都是激情;爱是一种活动,是一个人能力的实践;这种活动只能在自由中实现,而决不能被强迫。③爱是一种活动,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是“永恒的”,而不是“堕入情网”。我们可以用最通俗的方式把爱的积极性表述为: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④何谓“给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简单的,但它的实际意义却非常复杂和含混。最普遍的误会是设想“给予”即是“放弃”某物,是丧失、牺牲。凡人格的发展还未超过接受、索取、守财倾向这一阶段的人,便有以这种方式“给予”的行为感心。买卖型人格者愿意“给予”,但是他们以“接受”为交换条件,在他们看来,没有“接受”的“给予”是欺骗。以非创造性为主要人格倾向的人会感到“给予”是贫乏的,这种类型的人多数因此而拒绝“给予”。有些人在牺牲意义上将“给予”视为一种是美德。他们感到,正因为“给予”是痛苦的,他们才应该“给予”。在他们看来“给予”的美德正在于这种接受牺牲的行为。对他们来说,“给予”比“接受”好,这一准则意味着承受剥夺之苦比享受欢乐好。⑤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是完全不同的意思。“给予”是一个人潜力的最高表现。正是在“给予”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干。这种增强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我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勇于奉献、充满活力,因此也欢欣愉悦。“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并不是因为“给予”是丧失、舍弃,而是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在于“给予”的行为。⑥在物质领域内的“给予”意味着富有。富有,并不是说拥有很多财物的人就富有,而是慷慨解囊的人才富有。从心理学角度讲,担心损失某样东西而焦虑不安的守财奴—--不管他拥有多少财产,都是穷困的、贫乏的。谁能自动“给予”,谁便富有,他体验到自己是一个能够“给予”别人帮助的人。只有除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之外没有任何财物的人,才没有能力享受奉献物质财富的欢乐。但日常经验表明,一个人自认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既取决于他拥有的财物,更取决于他的品质。众所周知,穷人比富人更愿意“给予”。然而,超过一定限度,贫困使他无力再给。贫困是如此卑劣,它不仅使穷人遭受痛苦,而且还剥夺了穷人“给予”的乐趣。⑦然而,最重要的奉献领域不是物质领域,而是特殊的“人”的领域。一个人奉献给另一个人的是什么?他奉献自身,奉献他宝贵之物,奉献他的生命。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为他人牺牲生命,而是意味着他把自身有活力的东西给予他人,他给他人以快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感——把他自身的一切充满活力的东西表现出来并具体化。因而,献出生命的过程,使他充实了另一个人,他通过增强自己的活力感而提高了他人的活力感。他不是为了接受而“给予”,“给予”本身是一种高雅的乐趣。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不能不带回在另一个人身上复活的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反过来影响他。在真正的“给予”之中,他必须接受回送给他的东西。因此“给予”隐含着使另一个人也成为献出者。他们共享已经复活的精神的乐趣。在“给予”行为中产生了某些事物,而两个当事者都因这是他俩创造的生活而感到欣慰。特别是对于爱来说,这就意味着:爱是创造爱的能力,无爱则不能创造爱。这种思想已由马克思作了精辟的表述,他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同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现。如果你在恋爱,但是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的。”不只在爱情关系中“给予”才意味着接受,学生教老师、演员受观众的鼓励,精神分析学家受他的病人治疗——只要他们不互相作为对象相待,而是处在真正的创造性的关系,那么,给予也必然意味着获得。⑧毋庸置疑,作为“给予”行为的爱之能力,取决于一个人个性的发展。爱以达到突出的创造性的倾向作为先决条件。在这种倾向中,人便克服了依赖性和自诩无所不能的自恋妄想症,摒弃了对剥削他人和守财之欲望,从而产生了对他本人能力的自信心和依靠自身能力达到目标的勇气。如果谁缺乏这些品质,那么谁便害怕奉献自己——因而他也害怕爱。⑨在“给予”的因素之外,爱的主动性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这样的事实中,即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节选自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1.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A.弗洛姆认为,爱使人克服孤独与分离感,两个相爱的人成为一体,但他们又彼此独立。B.斯宾诺莎说,爱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人只能在自由中实现爱,被迫的消极的情绪不是爱。C.买卖型人格者视爱为交易,他们愿意“给予”,前提他们必须“接受”,否则便是欺骗。D.和买卖型人格一样,真正的“给予”必须接受对方的回馈,但他们能共享精神复活的乐趣。2.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非创造性人格者相比,创造性人格者因为有能力“给予”,从而体验到快乐和价值。B.一个人充实了他人,同时也会充实自己,因为他活力与被爱者的活力是相互影响的。C.如果一个人只有给予,却没有获得,那么他和被爱者就不是处在一种创造性的关系中。D.一个人具有创造性人格倾向,那么他就具备了爱的能力,他能让自己和爱人彼此成全。3.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论证文章第⑦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A.纪伯伦说:“爱情是一种让我们相信奇迹的力量。”B.亚里土多德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C.玛丽莲·梦露说:“真正的爱情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旅程。”D.卡兰维奇说:“爱情是一种沉淀在时间里的美好。”4.请梳理第②段的论证思路。5.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马克思的话的理解。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实现自身的完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l6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流光似水加西亚·马尔克斯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买一艘划艇。他们的爸爸说:“没问题,我们回卡塔吉娜再买。”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远比父母想象中来得坚决。他们齐声说:“不,我们现在就要。”他们的母亲说:“但是,这儿只有淋浴间的水可以划船。”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纳两艘大游艇的棚舍。但是,他们在马德里这边是挤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在小学得到全班第一名,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所以到头来父母都无法拒绝。于是做爸爸的把这些都买来,没跟太太说半句——太太是比他更不愿意还“赌债”的。那是一艘美丽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午餐的时候,爸爸宣布:“小艇在车库。问题是,没有办法由电梯或者楼梯把它搬上来,车库也腾不出多余的空间了。”可是下一个星期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来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爸爸说:“恭喜!现在呢?”男孩子们说:“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了。”星期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①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盏亮着的电灯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开始由破灯泡中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然后,他们开着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这次荒诞的奇航是我在参加一次家居用品诗歌研讨会时,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②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于是他们每星期三晚上都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地上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备,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他们的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他们的母亲惶然说:“不,已经够了。”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了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下一个星期三,当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的探戈》的时候,③孩子们把公寓注满了金光,房间里像有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可以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得杰出奖。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他们的爸爸和妈妈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满面春风。“这证明他们成熟了。”他们的爸爸说。再下一个星期三,当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老建筑里流泻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泻而下,金色洪流急奔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救火队面对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里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时起时落,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居用品诗意盎然,好像长了翅膀,在厨房的上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光沼泽里唯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每个人的牙刷、妈妈的面霜及备用假牙都浮在浴室里,从主卧室流出来的电视机则侧浮着,还在播午夜电影的最后一段情节。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里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最终淹死在卡斯特拉街四十七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天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们不遗余力地学习,最终如愿以偿;这些情节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物质奖励方式的批判之意。B.爸爸妈妈支持孩子们的航海梦想,当孩子们执意把划艇搬进女佣房时,爸爸对孩子们说“恭喜”,这个细节流露出他的赞赏。C.小说中绝大部分篇幅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述故事,中间出现第一人称“我”,使这篇具有荒诞色彩的小说有了真实色彩。D.当孩子们提出以赢得“金栀子花奖”来换取潜水装备时,母亲担心他们把家里弄得狼藉不堪,于是断然拒绝了孩子们的要求。7.和《百年孤独》一样,马尔克斯这篇小说也具有魔幻色彩,下列对小说相关情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处,这个魔幻的场景中有心理的真实:孩子们把光想象成水,把屋子想象成大海,在家里划划艇,这个场景符合孩子们顽皮、好强的特点。B.魔幻情节有现实的心理基础,第②处,当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亮时,“我”回答问题时超越现实的浪漫想象激发了他的好奇心。C.文中第③处场景,如果还原成现实,应该是这样的,孩子们打开家里所有的灯,在家里的地板上,床底下划划艇﹑把床底下的东西弄得满屋都是。D.小说中孩子们不斯升级的实现梦想的要求,真真切切的潜水设备使小说的魔幻情节有现实的事实和物质基础,使小说呈现出亦真亦幻的特色。8.小说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对孩子们的“死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说说这样的描绘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9.请联系全文,试分析该如何理解孩子们“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襄公八年,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十二年春,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谏曰:“小国争盟,祸也。”不听。秋,诸侯会宋公盟于孟。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冬,会于亳,以释宋公。子鱼曰:“祸犹未也。”十三年夏,宋伐郑。子鱼曰:“祸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郑,襄公将战。子鱼谏曰:“天之弃商①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节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材料二: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牛易羊,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②,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没,身败国衄③,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④欺诸侯。人能殄⑤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壹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睱。此独妄庸耳。齐桓、晋文得管仲、予犯而兴,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岂可同日而语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予后世者也。(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注]①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商纣王庶兄微子于宋,宋国国君是商王室的后代。②鄫子,鄫国国君,参加诸侯会时被宋襄公杀害以供奉神庙。③衄:损伤,伤害。④二毛:指老年人。⑤殄:弯转,扭曲。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何常A言与B必如C公言D即奴事之E尔F又何战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三年”古代纪年法,即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文中指宋襄公即位十三年。B.“陈”和贾谊《过秦论》“陈利兵而谁何”一句中的“陈”用法和词义都不同。C.“情”和《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的“情”用法不同。D.“当”和《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当”的用法和词义相同。12.下列对选文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宋襄公不听劝谏,凭借一小国,却想争夺霸主身份,却反为楚人所执,不可谓明智。B.宋襄公欲盟诸侯而求楚,楚先许之后执之,其诈伪手段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C.苏轼对宋襄公的评论,反映了他的仁政思想:统治者应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D.苏轼将宋襄公的行为和齐桓公进行了对比,批评了宋襄公死守礼义不知变通的迂腐。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2)夫舍牛易羊,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14.司马迁和苏轼对宋襄公都持批评的态度,两人批评的角度有什么不一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泊水村①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①诗人于淳熙九年(1182)秋闲居山阴时,写作了此诗②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直抒胸臆,感慨自己退居乡野,久离疆场,壮志未酬,落寞怅惘不已。B.颔联用典,前句表明自己壮心未几,犹堪重任,后句嘲笑朝中官员们懦弱昏庸。C.颈联与《书愤》的颈联异曲同工,都写自己一心报国,而岁月蹉跎,功业无望。D.陆诗用语天然却饱含情感。“久”流露闲居的郁闷,“犹”道出时光流逝的伤感。16.本诗的尾联和《书愤》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列锦的艺术手法勾勒出了两场豪壮的战争图画。(2)《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种树时既要精心栽培,也要果断放手。(3)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这些借景抒情的诗文常常写到“松”这个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一为时尚。儒家的礼教,五芝斋的馄饨,是传说;新文化运动,四马路的新装,是时尚。传说尊旧,①,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自有相当价值,我们不能否认。可是如果以维持安宁为社会唯一目的,②。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滋大,所以③。人人只好a,不乐改革创造。所以维持固有的风化,用不着你费力。可是要打破一种习俗,却不是一件易事。打破习俗,你须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非有b的力量不可。因此,(),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恶劣,因为民众道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c的胆识,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