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页/共4页专业班级姓名专业班级姓名学籍号考场座号语文学科考试试题卷出题人:XXX审题人:XXXX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A.做窠(kē)殷红(yān)喟叹(kuì)演绎(yì)B.自诩(xǔ)黢黑(qū)遒劲(qiú)锱铢(zī)C.睿智(ruì)寒伧(chen)慰藉(jiè)绽放(zhàn)D.岑寂(cén)冠冕(miǎn)禅师(chán)惊诧(zhà)2.下列各项中字形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触目惊心毛骨悚然饿殍抽噎B.不可思议自惨形秽灌概油溺C.礼上往来心悦诚服稠密憔瘁D.不知所措走头无路笑魇萦绕3.下列各项中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致橡树>>--舒婷――朦胧诗B.<<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议论文C.<<劝学>>――荀况――散文D.<<我的空中楼阁>>――毕淑敏――散文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B.……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C.前边是什么?是隧道,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D.我怕,怕,怕,怕有那样不祥的消息。5、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曰归曰归,岁亦莫止D.积善成德,神明自得6、下列各项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B.吾尝终日而思矣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7、下列各项填入诗句“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最恰当的一项是()A.过B.满C.绿D.入8、下列各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引用B.我愿意是急流,是山里的小溪,在崎岖的路上经过。――比喻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比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夸张9、下列各项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宋代的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B.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诗人,被誉为“一朵带刺的玫瑰”。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均是四言诗。D.说明文以说明为主,主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画图表等。10、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部队已经走了三天了。B.他和三个学校的领导到外地开会去了,后天才能回来。C.我们能不能培育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D.经过努力,张丽终于考上了大学。二.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12、不积跬步,;不积小流,。锲而舍之,,锲而不舍,。13、爱,不仅,也爱你,。14、《采薇》一诗中情景交融的语句是,。,。三.阅读题。(共28分)(一)现代文阅读(完成15—19题,共14分)。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②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有负面影响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15、第①段的中心句是。(2分)第②段的中心句是。(2分)16、文中划线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1分)17、“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一句中“极大的可能”是指。(3分)18、第①段中作者为了论述“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列举大量例子,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两个相似的例子。(4分)①②19、请为所选文字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7个字,2分)(二)文言文阅读(完成20—24题,共14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专业班级姓名专业班级姓名学籍号考场座号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0、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义,道理)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C.摄乎大国之间。(威慑)D.方六七下,如五六十(或者)21、下列各项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如会同,端章甫。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浴乎沂,风乎舞雩D.莫春者,春服既成。22、下列各项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B.居则日:“不吾知也”C.俟我于城隅。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3、翻译。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分)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分)24、本文人物语言各有特色,请仔细品味,并概括人物性格特征。(4分)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晳:四.作文。(40分)25、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品尝着岁月的味道:有甘甜,有苦涩,有辛辣;有欣喜,有困惑,也有张扬……你的生命中一定也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和感受,我们一起分享。要求:请以“成长的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D.(chà)2.A.(B惨—惭概—溉溺—腻C上—尚瘁—悴D头—投魇—靥)3.D.(毕淑敏—李乐薇)4.B.(省略号后一般不再使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5.D.(A.见—现B.生—性D.莫—暮)6.C.(ABD选项中”而”字表达的是连词的修饰关系,C项则是转折关系)7.C.8.A.(有引号并不一定是引用,在这里表示强调或特殊意义)9.C(<<诗经>>中多是四言诗)10.D(AB两项都是表意不明,C项是一面和两面不搭配的问题)二.填空。11.水为之而寒于水12.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朽木不折,金石可镂13.爱你伟岸的身躯,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三.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4分)15.第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2分)第段的中心句是: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2分)16.比喻(1分)17.“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有负面影响的。18.(4分)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得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居里夫人学得科学探究。

②从《繁星·春水》学得对母爱、童真的讴歌,从张海迪学得自强不息。19.读书人是幸福人。(2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20.C(“摄”:夹,夹在)(2分)21.D(A“章甫”:名词活用作动词B“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C“风”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