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武城县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武城县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武城县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武城县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武城县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武城县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0分)1.默写。(10分)(1)在古典诗词中,文人墨客常用“舟”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王湾用“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中的“舟”展现了羁旅漂泊之感;刘禹锡用“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舟”彰显了锐意进取之心。(2)古文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绘景佳句。北魏地理学家______(作者)《三峡》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春冬之时三峡江水的季节特点;_____(朝代)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绘出暮春时节桃源草美花纷的胜景。二、阅读(68分)【一】儒林众生相语段一: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语段二:两人进来,先是静斋见过,范进上来叙师生之礼。汤知县再三谦让,奉坐吃茶,同静斋叙了些阔别的话;又把范进的文章称赞了一番,问道:“因何不去会试?”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酒来。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箸来,范进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语段三:牛玉圃道:“只为我的名声太大了,一到京,住在承恩寺,就有许多人来求。也有送斗方来的,也有送扇子来的,也有送册页来的,都要我写字、做诗。还有那分了题,限了韵来要求教的。昼日昼夜,打发不清。才打发清了,国公府里徐二公子,不知怎样就知道小弟到了,一回两回打发管家来请。他那管家都是锦衣卫指挥五品的前程,到我下处来了几次,我只得到他家盘桓了几天。临行再三不肯放,我说是雪翁有要紧事等着,才勉强辞了来。二公子也仰慕雪翁,尊作诗稿是他亲笔看的。”因在袖口里拿出两本诗来递与万雪斋。万雪斋接诗在手,便问:“这一位令侄孙一向不曾会过。多少尊庚了?大号是甚么?”牛浦答应不出来。牛玉圃道:“他今年才二十岁,年幼还不曾有号。”2.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匡超人不识“先儒”酿成笑话,讽刺了那些装作有文化,不懂装懂的读书人。B.范进最终用了白颜色竹筷,表面是要为母亲守孝,实则“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C.牛玉圃与范进、匡超人一样,都是虚伪的人。D.牛浦未答出万雪斋的问题是因为自己的大号名声太大,不方便说。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段一“匡超人红着脸道”体现了匡超人的羞愧。B.语段二对范进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刻画了范进为母守孝的虚伪和敷衍。C.文中“小弟”是谦辞,“见教”“敢问”“拙作”也是谦词;“令侄孙”是敬辞,“赐教”“足下”“垂问”也是敬词。D.语段二中的范进已通过了“乡试”,“乡试”第一名称为“亚元”;汤知县语中的“会试”又叫“春闱”,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4.下列对《儒林外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儒林外史》中,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揭露和嘲讽科举制度造成的丑恶现象以及封建末世的衰颓风气。B.莺脰湖大会上,岸上人看“儒林”名士装模做样,附庸风雅;在西湖诗会上,儒林名士评赏“戏子”,庸俗无聊,斯文扫地。C.“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这句俗话写出花钱好办事的社会现实,充分反映出整个国家的腐朽及官场的黑暗。D.权勿用、匡超人、严贡生等人是作者批判鞭挞的对象,却入了幽榜,受皇上旌表,不符合吴敬梓主张礼乐兵农治世的社会理想。5.校园戏剧节拉开帷幕,本周女性剧场——“女性英雄,巾帼铿锵”,中外演员齐齐登场,请帮忙完成节目简介。(4分)节目演员故事形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花木兰代父从军。①坡下来军约有二三十骑马军,当中簇拥着一员女将。怎生结束?但见:雾鬓云囊娇女将,凤头鞋宝镫斜踏。黄金坚甲衬红纱,狮蛮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手将猛将生拿。——《水浒传》②宋江攻打祝家庄时,于阵前俘获了梁山的王英。武艺高强传奇侠女人实有些奇……若是说他是人家遣出来的婢妾,他却又不带贱气;看他虽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侠的光景。——《儒林外史》沈琼枝③有胆有识自立自强“我大部分的知识都是由她传授的,她对我的友谊一直是我心灵上的安慰,她就像我的母亲、良师益友,后来又是灵魂伴侣。”——《=4\*GB3④》玛利亚·谭波儿孩子们的保护神,向埃劳德先生写信求证善解人意公平正义【二】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6.词的上片用_____和_____(用原句填)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和现实遭遇的悲苦。(2分)7.阅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哪一则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王安石《梅花》【乙】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南宋刘克庄《落梅》【三】【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媚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8.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2分)(1)衡于虑2)卒得反国9.翻译下列句子。(4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10.用“/”给文中加线句子划分节奏。(断两处2分)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媚者众也11.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社稷”的原因。(2分)【四】材料一:2023年,以淄博、哈尔滨为代表的文旅“出圈”,“文博热”从年初火到年尾,“国潮”文化产品持续得到年轻人追捧,文化精品力作接连涌现,“村超”“村BA”等现象级文化消费热点层出不穷……回望2023年,文化市场活跃,文旅消费回暖。刚刚开启的2024年,有力地接续这一良好态势,文旅市场一派兴旺。各种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背后,AI赋能文化产业链条、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文化新业态新模式频现等特征和趋势凸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蓄积。(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月22日,有删改)材料二: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优势,不断壮大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5日,有删改)材料三: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更不是标新立异的哗众取宠,而是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察,来自对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真切回应。人民是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文化创新的活力来自人民,文化创新的活动应吸引人民广泛参与。同时,文化创新的成果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创新的成效应由人民来评价。文化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期待,以持续的文化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创新是向着未知,在无人走过的地方蹬出一条新路,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指引着我们的创新和探索朝着正确方向行进。推动文化创新,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其融入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进而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更好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5日,有删改)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前进道路上,只有保持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27日,有删改)12.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年文旅市场有力地接续了去年文化市场活跃、文旅消费回暖的良好发展态势。B.创新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永葆生机,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C.凝结全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着文化创新的行进方向。D.世界上所有民族都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的文明成果,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13.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14.从材料三看,推动文化创新应注意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15.新征程上,如何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请结合材料四简要回答。(6分)【五】在希望的田野上侯发山①花珠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她在实习的问题上与妈妈桂兰产生了分歧。花珠在上海读的大学,桂兰希望花珠能在上海找个单位实习,将来有机会留在上海。花珠呢,却想回老家。两人虽然远隔千里,有了便利的社交平台便如近在眼前,丝毫不耽误交流。②花珠说:“妈,上海这地方,大学生多了去,显不着咱,还不如回去。”桂兰心里荡漾了一下,她知道花珠的心思,女儿担心自己一个人在家孤单。③花珠四岁那年,她爸出车祸走了,是自己含辛茹苦把她养大的,花珠比一般的孩子更懂得感恩和孝顺,即使有时和自己的观点不同,这孩子说的话也很顺耳。但是,当父母的,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像雄鹰一样飞出去。④想到这里,桂兰稳定了一下情绪,说:“傻闺女,好不容易走出去了,咋能再回来呢?妈吃的苦你知道?脸朝黄土背朝天,风里来雨里去……”“妈,您说的都是老皇历了,现在的农业生产可不一样了。”⑤大前年,村里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希望,每亩地希望给大伙儿800元的租金。这比种地还划算。家里有六亩地,自己不用操心,一年还白落4800元。桂兰不吭声了。⑥花珠说:“妈,希望哥租一千多亩地,都弄啥哩?”桂兰说:“啥子观光农业园,说是种菜都不用土。嗨,妈也搞不明白。需要钱不?妈给你转。今年的地租,希望前天转给我了。”花珠说,“妈,我给您说过,我在大学勤工俭学,有奖学金,用不着。对了,现在不种地了,家也没啥事,您可以出去转转看看啊。”“我天天转,天天看,还不花钱。”桂坐说着把手机的摄像头对准桌子上的地球仪,这个还是花珠上初中时买的。⑦花珠“扑哧”一声笑了。“听,就在上海实习,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好。”花珠忙不迭地答应了。⑧一星期后的一个晚上,花珠和桂兰视频聊天。桂兰看到花珠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忙问:“闺女,你这是去哪儿?”“妈,我在火车上实习。”“啊?你学的是农业,咋在火车上实习?”“妈,你不是让我留在上海吗?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只好找了个在火车上实习的工作,也不是很累……不过,白天忙,不能聊天,只能晚上啊。”“好,好,好,妈天天晚上跟你聊。”⑨就这样,每天晚上,花珠和桂兰都视频聊天。桂兰看到,每一次,花珠都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不过,实习结束后干啥呢?桂兰想从花珠的话里套出些话来,可是,花珠每次说话都是断断续续的,像吝啬鬼发红包似的,一次说一点,一次比一次的信息量少。⑩桂兰在家闲着无事,就到希望的农业园找了个事,干保洁。上班的第一天上午,桂兰正在农业园的草坪里捡拾垃圾,忽然接到花珠视频聊天的请求,他忙挂断了。她东张西望了一番,有了主意,她跑到那个水泥站台上,站台两边停放的是火车——希望买的是几截报废的火车车厢,简单装修了一下,让员工当宿舍用。桂兰抻了抻衣服,拍打了两下裤腿——其实上面也没有尘土。之后,她开通了跟花珠的视频聊天模式。⑪“妈,您干呛呢?”花珠还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你不是说让我出去旅游吗,瞧,我在站台上。”桂兰说罢,用手机的摄像头照了照身前身后的火车。⑫“妈,您是不是上错站台了?”“没有啊,就在县城的火车站,巴掌大的小站我还能上错?”花珠思住笑,说:“妈,您转身看看您身后的站牌。”⑬桂兰扭头一看,只见后边竖着的站牌上写着“希望站(起点)——幸福站(终点)”,她不自然地笑了,然后对着手机说:“花珠,这是希望的现代农业园,我来这里真长见识了,大棚里的亚角两来多长,吊在架子上像蛇……听希望说,他这里来了一个科班院校的实习生,就是人家给谋划的。”⑭“妈!”花珠推开车厢的门下来了——就是旁边停放着的火车车门。在阳光的照射下,她的脸蛋如花朵般绽放。⑮桂兰又惊又喜,似乎什么都明白了。(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第2期,有删改)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荡漾”指桂兰听了女儿的话语后情绪产生波动,写出女儿的心思让她感到满足和幸福。B.母女俩对花珠选择怎样的实习工作产生分歧,两人借助网络及时交流避免了冲突的发生。C.文章第⑤段补叙了希望承包村里土地的情节,为后文写花珠为观光农业园谋划作铺垫。D.农业观光园中竖着的站牌大有深意:现代农村既有希望的起点,也必会有幸福的终点。17.花珠是个懂得感恩和孝顺的孩子,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请简要回答。(5分)关于花珠回乡的结局,文章早就埋下伏笔。请找出两处并分析。(4分)19.请为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性批注。(4分)桂兰抻了抻衣服,拍打了两下裤腿——其实上面也没有尘土。20.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的妙处。(6分)应用(12分)21.为锻炼和增强同学们之间团队合作、交流互鉴、共商共赢的能力,我校拟于本月开展“戏剧扬芳华”主题戏剧节活动。(一)京剧脸谱简单地分为红脸、黑脸、白脸、金脸等,不同脸谱象征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品质等。请为下列人物选定与之相配的脸谱(4分)。李逵:关羽:曹操:孙悟空:(二)九年级1班即将举行戏剧表演比赛,下面是根据《卖炭翁》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剧本题目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黄衣使者:(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1)根据情景发挥想象,给当前情景做一段解读(可以结合人物、天气状况和牛的状态)(2分)。(2)根据情景,在①______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1分)。(3)根据情景,在②______处填补人物独白(2分)。(3)学生会准备邀请戏剧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老师来校给同学们的表演作指导,邀请函钟有三处格式和内容的错误,请你按要求修改(3分)。邀请函黄新德老师: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地方戏曲魅力,创造校园人文艺术氛围,校学生会想邀请您于6月27日在学术报告厅一楼为学生表演作指导,界时恭请光临!校学生会6月20日四、写作(60分)2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人生不就是这样,经历过一次次考验才能成长;人生不就是这样,哪怕雨雪霏霏也要去追寻阳光。你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过怎样的考验,经历过怎样的雨雪?这些考验与雨雪带给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九年级语文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0分)1.(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郦道元则素湍绿谭回清倒影东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二、阅读(55分)2.D3.C3.C4.D5.保家卫国、女英雄的形象;扈三娘;沈琼受骗后,不为其奢华生活所动,不为其淫威所迫,机灵地从盐商家逃出,以卖诗文和刺绣为生;《简爱》6.(1)驿外断桥边:(梅花)生长在驿馆外断桥边。“驿外”“断桥”即是地点也是环境,驿馆本身设置在比较荒凉的、人烟稀少的地方,“断桥”暗示了这里的条件的恶劣、人烟的稀少荒僻。故这一句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2)更着风和雨: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梅花)身上。这一句写梅花遭遇了狂风暴雨,写出天气的恶劣,对于梅花来说狂风暴雨能够让其被摧残、打击,写出了梅花现实遭遇的悲苦。7.(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梅花遭遇了如此的磨难,与泥水混合,遭遇无情的摧残,但是其仍然保持了原来的香气,不曾改变。香气是味道,也是精神,表现出一种坚贞、高洁。(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指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这里突出的是梅花的品格高尚、才华横溢,没有突出其坚贞。(3)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梅花曾经是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坠入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梅花,香气却经久不灭。“乱点莓苔”,写曾经是那么美好高洁的梅花如今却沉沦萎顿于泥土之中,寂寞凄凉地与莓苔之类为伍。“多奠数”,极尽梅花凋残之形容,表现出诗人对其不幸命运的无限叹惋。但接下去却将笔锋一转,写梅花飘摇零落而不失其高洁,香气经久不灭。这两句与陆游《咏梅》中“零落如尘碾作泥,犹有香如故”异衄同工,赞美的显然不只是梅花,更是指那些虽身遭挫折而不改初衷、不易志节的“迁客”“骚人”,运笔委婉,寄托遥深。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乙句,都表现了梅花零落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借梅花,赞颂坚守节气,保持高洁品格的人。(1)同“横”梗塞,不顺。(2)最终,终于。9.(1)(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10.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媚者众也11.“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12.D(材料四体现的是“各民族”)13.示例:先提现自己的观点: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不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