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复课教案数与式_第1页
9年级复课教案数与式_第2页
9年级复课教案数与式_第3页
9年级复课教案数与式_第4页
9年级复课教案数与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9年级备课组备课教师李文军谢亚锋周轶

第一章

章节课题实孤的■关槌念

课型复习课教法讲练结合

1.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

以子日怀

2.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

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H廿、、

3.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4.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

目匕刀、孰

数,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育)

教学重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相反数、倒

数、数的绝对值概念;

教学难点实数的分类,绝对值的意义,非负数的急义。

1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2有理数大小比较

3近似数、有效数字与科学计数法。4非负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实数的有关概念

(1)有理数—和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分类

①按定义分:②按符号分:

[()Lj()

()0()

有理数<.():有理数0

、代)/、K)

(

1()()

(3)相反数:只有一_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若a、b互为

相反数,则—O

(4)数轴:规定了、和的直线叫做数

轴。

(5)倒数:乘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若a(aWO)

的倒数为则。

a

a(a>0)

(6)绝对值:代数意义:b卜0(a=O)

-aCa<0)

〜、AB、

几何意义:i----Q~R|m|=OA,|n|=OB

(7)无理数:小数叫做无理数。

(8)实数:和统称为实数。

(9)实数和的点一一对应。

)'

(),

()■7)■()

2.实数的分类:实数)

(A

【()

、[()'

(>()

).

3.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记成土aX法"的形式(其中lWa〈10,n是

整数)

(2)近似数是指根据精确度取其接近准确数的值。取近似数的原则是

“四舍五入”。

(3)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

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字的有效数字。

【经典考延剖析】

1.已知6-2尸+|丫-4.+Jz-6=0,求xyz的值.

解:48点拨:一个数的偶数次方、绝对值,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均为非负数,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这几个非负数均为零.

2.己知a与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2求

2(a+加3-2(9)同+匕竺的值--------不►

m'

3.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a>网,化简时―卜+4―1―4

三:【课后训练】

1、一个数的倒数的相反数是1L则这个数是()

5

6565

A.7B.C.7D・

56T5-6T

2、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这样的数是()

A.非负数B.非正数C.负数D.正数

3、若a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绝对值最小的数,则a+

b=____________.

4、已知=|x|=4,|y|=3,则(x+»=__________________

5、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1光年大约是9500000000000km,用科学

计数法表

示_______________(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6、已知a与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是2的相反数的

负倒数,y不能作除数,求2(。+与2002-2(4严"+」+/«>0的值.

X

四:【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见《中考导航》

教后反思

第2课时9年级专F课组备课教师李文军谢亚锋周轶

章节第课题实数的运算

课型复习课教法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知识、能1.理解乘方、塞的有关概念、掌握有理数运算法则、

力、教育)运算委和运笄顺序,能熟r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

乘、除、乘方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2.复习巩固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灵活运用运算律商

化运算能正确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

算。

3.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重点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混合运

算,绝对值、非负数的有关应用。

教学难点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混合运

弁,绝对值、非负数的有关应用。

考点梳理1实数的运算O2开方。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有理数加、减、乘、除、帮及其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1,取_______的符号,并把__________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

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一。

③一个数同0相加,.。

(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___________。

(3)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____,异号_____,并把_________。任何数同0相乘,

都得_______。

②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_________决定。当______________,

积为负,当_____________,积为正。

③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_________.

(4)有理数除法法则:

①除以•个数,等于__不能作除数。

②两数相除,同号____,异号_____,并把_________。0除以任何一个

—的数,都得0

(5)辕的运算法则:正数的任何次鼎都是;负数的是负

数,

负数的是正数

(6)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先算—_,再算__,最后算_—。

如果有括号,就0

2.实数的运算顺序:在同一个算式里,先、,然后,最

后.有括号时,先算_______里面,再算括号外。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按顺序进行。

3.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o(2)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o(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o

4.实数的大小比较

(1)差值比较法:

a-b>oc=>a>b,a=b,a-b<o<=>a<b

(2)商值比较法:

dQ〃

若a、〃为两正数,则一一=loa=。;—<i<^>a<

bbb

b

(3)绝对值比较法:

若a、b为两负数,则同>网<^>a<可4=W<=>4=及同<网o〃>

b

(4)两数平方法:如与JT3+J7

5.三个重要的非负数:⑴标20(a>0)(2)a2^0(3)|a|eCP

二:【经典考题剖析】

L请在下列6个实数中,计算有理数的和与无理数的积的

差:42,;,-2栏,历,(-1)。

V32

2.探索规律:3'=3,个位数字是3:32=9,个位数字是9;3'=27,个位数字是7;3'=81,

个位数字是1;35=243,个位数字是3;3"=729,个位数字是9;…那么3’的个位

数字是;3"的个位数字是;

3.计算:

(-2)3x(-l)4—J(-12)〜+

(1)

0.25X4+[1-32X(-2)J

一(2001+tan300)°+(-2)2.

三:【课后训练】

1.某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

人,

三个住宅区在同•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设一个停

靠站,为使所有员工步行

A100mB200nl

到停靠站的路程之和最小,

那么停靠站的位置应设在()

A.A区;B.B区;C.C区;D.A、B两区之间

2.当Ovxvl时,工2,乂_1的大小顺序是(

)

X

1

A.一<XVX2;B.-<x2<x;c.x2<x<-:

XXX

D.X<X2<-

X

。+22cl+1

3.设是大于1的实数,若。,-----,------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记作A、B、C,则

33

A、B、C三点在数轴上自左至右的顺序是()

A.C、B、A;B.B、C、A;C.A、B、C;D.C、A、B

4.现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Xb=a",如3派2=3三9,则一※3=()

2

113

A.-;B.8;C.-;D.

862

5.计算:

(1)(>/3---尸此(2)(5/3+^2)(>/3—V2);(3)

V3G

(4)V12+―^=-(2+6)°;(5)-0.52+(--)2-I-22-4|-(-11)3x(-!-)34-(-1)4

2-y/3211232

x+31x-3-x_21的值

6.己知:-----=—j=----尸---,求-------

x+2,3+,2+12x—4x-2J

7.观察下列等式:9-1=8,16-4=12,25-9=16,36-16=20,……这些等式反映出自然

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表示自然数,用关于n的等式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_

8.小王上周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5元,在接下来的一周交易日内,小王

记下该股票每日收盘价相比前一天的涨跌情况:(单位:元)

星期一二三四五

每股涨跌+2-0.5+1.5-1.8+0.8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星期二收盘时,该股票每股多少元?

(2)本周内该股票收盘时的最高价、最低价分别是多少?

(3)已知买入股票与卖出股票均需支付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五的交易费。若小王在本

周五以收盘价将传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四:【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见《中考导航》

教后反思

第3课时9年级备课组备课教师李文军谢亚锋周轶

章节笫一章课题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

课型及习课教法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知1.理解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

识、能力、教育)根、文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会求实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

2.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最简

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化简简单的二次

根式,能根据指定字母的取值范围将二次根式化简;

3.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熊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会进行简单的分母有理化。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性质及根式的化简.

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化衢与计算.

考点梳理《中考导航》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楝珏】

1.平方根与立方根

(1)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一个正数有一个平方根,它们互

为;零的平方根是—;没有平方根。

,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零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一.

1数a的篁术平方根用符号____表示;则正数a的平方根可用符号—表示1

______和______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

巳知正数a,则符号/表示.

符号-4a表示♦»

符号土«表示..

当____________时,国有意义;当____________时,6没有意义;"

(2)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一个正数有一个___的立方根;一个负数

有一个—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_;

2.二次根式

(1)一般地,式子_叫图二次根本r

(2)潸是下列的个条件的二浏1式,叫做M二次懵式,

⑴'<2)

(3)几个二次根式0

这几个二次模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若。之0,则(布>=:③=(tz>0,/?>0)

②V?=同=,。();④-=^(a>Q,b0)

()

(5)二次根式的运算

①加减法:先化为,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②乘法:应用公式仿=\/茄(。20,〃20);

③除法:应用公式骼=J1(a20,人0)

④二次根式的运算仍满足运算律,也可以用多项式的乘法公式来简化运算。

二:【经典考题•剖析】

1.己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b、c满足a,—6a+9+Jb—4+1c—51=0,

试判断aABC的形状.

2.x为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X1

(1)J—2x+3:(3)—.

⑵信Vx-4

3.找出下列二次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

《27x,y/x2+y2,42ab2,

4.判别下列二次根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5/3,5/75,^/18,^—,\/2,,三阮^(b0),-3/7.

2b

5.化简与计算

11

①J675;②“一4x+f(x2);③

1625

人\nr-4/71+47、

--(m——z)

VrrT+6m+92

三:【谋后训练】

1.当xW2时,,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x-2)2=x-2B、^(x-3)2=x-3

c、^x-2)(x-3)=yj2-x-\[3^xD、后Z=

2.如果7(X-2)2=2-X那么x取值范围是()

A、xW2B.x<2C.x22D.x>2

3.当a为实数时,疗=也则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

A.原点的右侧B.原点的左侧

C.原点或原点的右侧D.原点或原点的左侧

4.有下列说法:①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②不带根号的数--定是有理数;

③负数没有立方根;④一J万是17的平方根,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5.计算JF+a2A所得结果是.

6.当a,0时,化简出/=

7.计算

⑴、|^/25x+9^1-2^/x;⑵、(A/5-2)2(M,3(A/5+2)2<XM

⑶、(2行-3旬]⑷、5屈-6^7+屈

8.已知:x、y为实数,y='x2~4+'4-x+1,求3x+4y的值p

x-2―।---------'--------->

012

9.实数P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J(p_l)2+炳一2)2

en:【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中考导航》

第4课时9年级备课组备课教师李文军谢亚锋周轶

章节第一章课题代出X的初步a械

课型复习课教法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知1.在具体悟•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题

识、能力、教育)的数量关系,弁用代数式表示.

2.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悠

义,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律.

4.会借助计算器探索数量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教学重点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会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数量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考点梳理代数式、整式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课时预习】

(一):【知识梳理】——

1.代数式的分类:rr——

有理式1

代数式<

无理式

2.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1)代数式: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

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有理式:和统称有理式。

(3)无理式:

3.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

求值。

二:【经典考题剖析】

1.判别下列各式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代数式。

(1)a2-ab+b2:(2)S=—(a+b)h;(3)2a+3b》0;(4)y:(5)0;(6)c=2^R»

2

2.抗“非典”期间,个别商贩将原来每桶价格a元的过氧乙酸消毒液提价20%后出

售,市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使每桶的价格在涨价一下降15%,那么现在每桶的价

格是元。

3.一根绳子弯曲成如图⑴所示的形状,当用剪刀像图⑵那样沿虚线把绳子剪断时,绳

子被剪成5段;当用剪刀像图⑶那样沿虚线b(b〃a)把绳子再剪一次时,绳子就

被剪成9段,若用翦刀在虚线ab之间把绳子再剪(n-2)次(剪刀的方向与a平行)这

样一共剪n次时绳子的段数是()

ab

D.4n+5

有这样一道题,“当a=0.35,b=-0.28时,求代数式7a‘—6a"b+3a'+6asib—3a'b

一10£+32%—2的值”.小明同学说题目中给出的条件a=0.35,b=-0.28是多余的,

你觉得他的说法对吗?试说明理由.

5.按下列程序计算,把答案填在表格内,然后看看有什么规律,想想为什么会有这

个规律?

口平方I—•回T•画T•匚|答案]

(1)填写表内空格:

输入X32-2

3

输出答案11

(2)发现的规律是:.

(3)用简要的过程证明你发现的规律。

三:【课后训球】

1.下列各式不是代数式的是()

2

A.0B.4x2—3x+lC.a+b=b+aD、

y

2.两个数的和是25,其中一个数用字母x表示,那么x与另一个数之积用代数式表

示为()

A.x(x+25)B.x(x—25)C.25xD.x(25~x)

3.若ab'与a,b2是同类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2,y=l;B.X=0,y=0;C.X=2,y=0:D.X=l,y=l

4.科学发现: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征,都非常吻合于

一个奇特的数列一一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34,55,……

仔细观察以上数列,则它的第11个数应该是.

5.若x=2,贝!J3x?・x+2x2+3x=;

6.一串有黑有白,其排列有一定规律的珠子,被盒子遮住一

部分如图所示,则这串珠子被盒子遮住的部分有颗.

7.下面是一个有规律排列的数表:

第1歹1]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列

第1行十1

TTT守…,n

22__2__2_22_

第2行y

1TT守…,n

第3行f3_2.232

TT1'…'n

上面数表中第9行,第7列的数是—

BS:【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见《中考导航》一

教后反思

第5课时9年级备课组备课教师李文军谢亚锋周轶

章节第一章课题整式

课型复习课教法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知识、1.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合并同类

能力、教育)项;

2.掌握同底数察的乘法和除法、察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并能熟

练地进行数字指数票的运笄;

3.能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及(x+a)(x+b)=x'(a+b)x+ab进行运

算;

4.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简单混

合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简单混合

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简单混合

运算」

考点梳理整式运算

教学过程

—:【课龙•预习】

(一):【知识械珏】

1.整式有关概念

(1)单项式:只含有___________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几个___________的和,叫做多项式。____________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____________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____________

的个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项数。

2.同类项、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合并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4)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括号前是“一“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添括号法则:添括号后,括号前是“+”号,插到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____:

括号前是“一”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______。

3.整式的运算

(1)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

(2)整式的乘除法:

①暴的运算:

a'n-a"=a"'+n;a"'a"=a"-n;(am)"=am";(ab)"=anb"

a°=\,a~p=~^-(awO,p为整数)

ap

②整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m(a+b)=o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m+n)(a+b)-。

③乘法公式:

平方差:。

完全平方公式:。

。、。型公式:(x+a)(x+0)=12+(。+人)元+。。

④整式的除法:单项式相除: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

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相

同字母相除要用到同底数辕的运算性质。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

的商相加.

二:【经典q•题剖析】

1.计算:—7a2b+3ab2—{[4a2b-(2ab2-3ab)]-4ab-(11ab2b-3lab—6ab2}

2.若x3m=4,y3n=5,求(x)+(yU)3—x2a-y”的值.

3.已知:A=2x2+3ax—2x—1,B==—x^+ax—1,且3A+6B的值与x无关,求a的值.

4.如图所示是杨辉三角系数表,它的作用是指导读者按规律写出形如(a+b)2(其中n

为正整数)展开式的系数,请你仔细观察下表中的规律,填出(a+b)।展开式中的系数:

(a+b)l=a+b;1

(a+b)2=a2+2ab+b21]

(a+b)3=a3+3a2b+3ab2+b3\/

121

则(a+b)J____a*+ab+a2b2+\/\/

(a+b)1331

三:【课后训练】

1.计算:(3a'2a+D-(2a2+3a-5)的结果是()

A.a2—5a+6;B.a2—5a—4;C.a2+a—4;D.a2+a+6

3

2.若x'+ax=(x+—y+b,则a、b的值是()

2

9993

A.a=3,b=—;B.a=3,b=--;C.a=O,b=--;D.a=3,b=--

4442

3.下列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x=x=x』B、c.3⑼+3叫3D.5,04-55-?52=5^

4.若3a3b「-5amb4所得的差是单项式.贝ijm二n=_____,这个单项式是____________.

_11111

5.求值:(1---7)([---7)(]----7)…(]---7)(]-----7)

22324292102

6.化学课上老师用硫酸溶液做试验,第一次实验用去了I毫升硫酸,第二次实验用去

了b2毫升硫酸,第三次用去了2ab毫升硫酸,若a=3.6,b=l.4.则化学老师做三

次实验共用去了多少毫升硫酸?

E9:【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见《中考导航》

教后反思

第6课时9年级备课组备课教师李文军谢亚锋周轶

章节第一章课题国W台上

课型互习课教法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知1.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平方善公式和完全平方公

识、能力、教育)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2.通过乘法公式(。+b)(a-b)-a2-b2,(〃土b)2=a2±2ab+力2的

逆向变形,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

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柜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根据通目的形式和盼征恰当选择方法进行分解.以提高综合解题

能力。

考点梳理1乘法公式。2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林理】

1.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_________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

解因式.

2.分解困式的方法:

⑴提公团式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

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

提公因式法.

⑵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全平方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解因式的步骤:

(1)分解因式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公因式,一定先提取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