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八一教育集团中考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年北京八一教育集团中考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年北京八一教育集团中考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年北京八一教育集团中考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年北京八一教育集团中考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北京八一教育集团中考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每小题2分,14分)

故宫开年有大展。学校初三年级开展以“何以中国,赴一场文明之约”为主题的

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下面是小组同学抄录的“何以中国”展览前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

和融合力,表现出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本展览尝试以意

象化的表达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

承、发展连为一体,比拟于河水的源、流、汇。

中华文明始自涓微,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

满天星斗,又如重瓣花朵,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

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甲】荟萃精华,兼济

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乙】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

人类文明进程,是谓“汇”。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续力”应写作“沿续力”,在文中指中华文明不断延长发展。

B.“荟萃”本义是草木丛生的样子,在文中指中华文明中精美的东西不断聚集。

C.“兼容并蓄”和“兼济天下”中两个“兼”字表意相同,指同时涉及或所具有

的不只一方面。

D.“重瓣”中“重”的读音为“ch6ng”,指重叠的花瓣。

2、文中【甲】【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B.【甲】。【乙】、

C.【甲】;【乙】,D.【甲】;【乙】、

观赏了展览中的文物,同学们积极查阅资料加深了解。阅读下面资料,完成问题。

[资料一]

长信宫灯造型华美,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冬奥会火种灯也是从这里接受了灵

感。长信宫灯造型轻巧华丽,一位跪地执灯的宫女,左手执灯盘,灯盘中心有灯

芯,右臂高高举起,垂下的袖管便成为灯罩;设计巧妙环保,宫女的袖管与身体

连接形成烟道,当灯烛点燃时,烟灰顺着袖管徐徐进入中空的身体,【甲】保持

室内环境清洁。北京冬奥会火种灯创意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长信宫灯,是希

望借“长信”之义,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

1

【资料二】

在一个独设的展柜内,一尊来自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何尊,揭开了“中国”的身

世之谜。何尊内底铸有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其中出现有“宅兹中国”四字,这是

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

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

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何尊里的“中

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是现在的洛阳一带。

【乙】如此,何尊还是冬奥会火种台的设计灵感来源。据了解,北京冬奥会仪式

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比如,采用尊的曲线造型,基座沉稳,象征

“地载万物”等。

3、【资料一】中画线语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

4、阅读【资料二】,你认为“宅兹中国”的含义是

5、两则资料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A.【甲】然而【乙】不但B.【甲】那么【乙】除了

C.【甲】从而【乙】不仅D.【甲】因而【乙】而且

6、观展归来,同学们纷纷发表感想,以下语句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

2

一项是()

A.长信宫灯设计巧妙,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不愧为“中华第一灯”,真是

古人智慧与审美的集中体现。

B.何尊去年在国博展览,就曾掀起一阵热潮,今年在故宫复展,更是广受追捧,

炙手可热。

C.文物如同文化的历史坐标,它的背后是传承千载的文明。“何以中国”的展

览让我们在文物中读懂中国。

D.“何以中国”展览精心讲述中国故事,概括而鲜明地呈现华夏大地何以中国,

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

7、看完展览,同学们更理解了主题词“源流汇”的内涵。如果由你来进行这

三个字的海报设计,你会选择用哪种书体呢?请你结合书体特点和展览内容说明

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古诗文默写。(8/9/10三道题,任选二道作答,每道题1分,11/12两道

题,任选一道作答,每道题2分,共4分)

8、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9、,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

阳马生序》)

10、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11、登临游览,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引发无限感慨。辛弃疾登临北固亭,遥望神

州大地,心中悲愤不已,不禁遥想千古英雄孙权",”的经历,借古

讽今寄情深沉。

12、人生不在于身在何处,而在于心往何处。被弃置的刘禹锡,抛开个人悲苦,

写出了“,病树前头万木春”千古名句;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在中秋

之夜唱出了“但愿人长久,”的美好祝愿。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诗的前八句集中笔墨突出边塞风光的“奇异”:通过“”“忽如”

等词表现了边塞之雪来得“奇早”;通过“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3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表现雪后边塞天气的O

(2分)

14、有人说韩愈“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二句,和岑参的“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3分)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问题。(8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

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

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

之奉、所识穷之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我何加弗敢加也山不加增变本加厉

B.行道之人中道崩殂得道多助任重道远

C.乞人不屑不屑置辩竹头木屑鄙夷不屑

D.不可得兼才德兼备品学兼优兼听则明

16、请从下列【甲】【乙】两种说法中任选一处,做出判断,正确的画“错

误的画“义”,并结合原文语句说明理由。(2分)

【甲】孟子认为,人人都有羞恶廉耻之心,所以人人都能做到舍生取义。

判断:

理由:

【乙】孟子认为,即使要接受优厚的俸禄,也必须合乎礼义的要求。

判断:

理由:

17、结合上下文,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1

分)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B.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18、阅读原文和下面材料中相关内容,在后面语段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3分)

4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

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①,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以达秦楚

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注释:①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

雪恨。②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孟子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之一,以“善辩”著称。上文中,孟子用类比的方法,化

抽象为形象,提出自己的观点①;材料中孟子用②的方法讲道理劝说

梁惠王,反映了孟子“③”政治主张。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9、学校组织进行“走近名著”阅读活动,本期的主题是“小说世界”。采取快

速阅读、选择性阅读、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等方法,有助于对小说进行更深层次的

阅读。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运用你的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收获。

(100字左右)

备选名著:《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西游记》《水浒传》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问题。(7分)

材料一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接着又实现了中国首次

月球无人采样,最后成功返回。采集土壤样本听着很简单,但在日夜温差极大、

完全处于真空状态的月球上,操作难度极大。中国航天科工五院勇于自主创新,

研制的超高精度GNC定位技术,精确制导,精准避障,最后实现探测器安全着

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自主研制的两部测量雷达,

承担着“嫦娥五号”返回过程中高精准测量任务。专家们着重针对黑障区内返回

器对雷达存在隐身现象这一问题,突破难关,向指控中心实时提供准确数据,保

障返回器顺利回家。

“嫦娥五号”任务实施过程中,中国与欧洲航天局、阿根廷、纳米比亚、巴基斯

坦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测控领域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国家航天局表示,中国

愿以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国际同行在月球样品研究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开

展合作。

嫦娥奔月是流传千年的古老神话故事,以“嫦娥”来命名中国探月工程,在体现

中国文化元素的同时,也为中国航天人追求永无止境的精神添彩。

材料二

5

“祝融”是指三皇之一的祝融氏,他又被认为是炎帝的后代,是中国古代最早的

火神。中国先民很早就有使用火的历史记载。2020年7月23日,中国火星探测

器“天问一号”携带着火星车“祝融号”发射成功,把这一中国文化元素赋予到

了航天事业中。

“祝融号”的发射成功,也让欧洲航天局兴奋不已。2021年11月“祝融号”与

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开展合作。在约定时刻,由“祝融号”向“火星快车”

发送测试数据,“火星快车”接收数据后,由欧洲航天局再转发给北京航天飞行

控制中心,来判断数据的正确性,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截止到2022年5月5日“祝融号”已在火星表面工作347个火星日,经受住了

火星冬天最低-130摄氏度的考验。这要得益于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的创新科技

一两套御寒关键装备:一个是“集热装置”,另一个是“气凝胶隔热材料”。

集热装置内部填充了专家们自主研发的相变保温材料“正十一烷”利用它的物

质相变吸收太阳能:新型气凝胶材料则起到了隔热又保温的作用。这样,

①,让“祝融号”在稳定的温度范围中安然过冬。

“祝融号”与传统火星车太阳能利用率对比表

材料三

2021年10月,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本次发射采用长征

二号丁一箭十一星“拼车”发射方式,除“羲和号”主星,还将亚太空间合作组

织等10颗搭载小卫星发射入轨。在开展国际合作已成为航天发展重要方向的今

天,中国也是积极参与方。“羲和号”的观测数据在经过科学标定后将对全世界

科学用户开放供国内外科学家研究、使用这将进一步开拓我国太阳探测国际合作

交流的新局面。

本次发射的“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开创了多个“首次”:首次研发出“磁感

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首次实现能源采集、能源储存、能源控制管理及

二次配电的智能化和一体化;首个接入卫星平台的舱间无缆化激光数传设备;首

次提出天文光谱测速导航的新方法,通过太阳光谱的研究和利用,实现每秒一米

量级的飞行器高精度速度测量。中国航天科工八院在自主研发的光谱扫描成像模

式下,用“羲和号”上Ha成像光谱仪对太阳全日面扫描,历时仅46秒,便

②,这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每一项技术的创新都凝聚着无数中国航

天人的汗水。

“羲和”是中国上古神话中太阳女神的名字,以“羲和”命名太阳探测卫星意在

取“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的精神。中国古代先民的这种探索精神,

一定会激励中国太空探索不断攀升新的高度。

“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扫描光谱成像获得信息表

扫描时间(秒)获得波长点(个)获得日面光谱点获得光谱(条)

(万)

4630016004600

注:中国在此方面研究以前所获观测信息很少。20、阅读材料一内容,在横

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精确制导”仅仅是第一步,“数据准确”才是最终的胜利。B.“安全着陆”

仅仅是第一步,“顺利回家”才是最终的胜利。

C.“定位技术”仅仅是第一步,“精准测量”才是最终的胜利。

D.“自主创新”仅仅是第一步,“突破难关”才是最终的胜利。

6

21、分别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图表信息,在横线①②上填写恰当的语句,

使两段文字语意连贯。(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三则材料内容,概括我国在开展航天探索方面所表现出的共同特点:

①、②、③(3分)

(二)阅读《父亲的东篱》,完成问题。(10分)

父亲的东篱李汉荣

①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

欢陶渊明。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归去来啊,桑树颠啊,这些滴着

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②可是,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

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

识我,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或许是因为土地、故乡、

田园,离我太远太远了吧,在城里呆得越久,内心的匮乏就越强烈。

③其实,不说别的,就说我的鞋子吧,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见过水泥、轮

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见过无数的、大同小异的鞋子吧。

从这阅历贫乏的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贫乏,就可以看出我们离土地、离

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

④这些年,“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

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

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

外。我以为自己正以这样的方式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

恒乡愁。

⑤直到那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这些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

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

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乡愁的延续了。

⑥为什么是在那天,我才突然明白这些呢?

⑦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

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

多走一会儿田境,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横一下,竖一下,就在

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因为我的父亲名叫正德。然后,我就到了家。

⑧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

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葛笋、白菜、茄子、包包菜、芹菜,一

行行的葱和蒜苗,芳养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

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甲】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

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

蝴蝶玩耍二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

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

吹奏。

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

7

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

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

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

感情。

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

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

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乙】以便它们随

时踮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当到了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

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

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丙】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

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他

亲手编织创造的田园中,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⑪而我呢?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我写着故园之词,

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

⑫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我那不读诗的父亲,他不

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

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耕耘和创造着乡村的田园,延续和维护着陶

渊明的“东篱”,浇灌和抚慰着匮乏的心灵。

(取材于李汉荣的散文)

23、文章写了作者回归所向往的田园生活的历程。在远离山水的城市中,作者感

到①,常读山水之诗;在老家的田填上,作者②,感到踏实惬意;在

③,作者看到父亲修整篱笆,对心之所向有了新的认识。(3分)

24、文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语句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的加点词中任选一个,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2分)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③段列数我的鞋子“见过”的诸多事物,是为了表达对疏离乡土的遗憾之

情。

B.第④段作者经常“拜访”陶渊明,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萌生了归隐之

心。

C.文章对父亲劳作与休憩景象的描绘,与作者那些“孤芳自赏”的做法形成了对

比。

D.作者的寻找、领悟、反思与感激,是对“东篱”意蕴不断发现的过程,启人思

考。

26、文章标题为“父亲的东篱”,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7分)

①近年来,很多年轻人都自称“佛系青年”。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大好的青春

时光,真的要这样平庸度过吗?作为跟随时代脚步的青年,我们应展现怎样的精

神气质呢?《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

8

一。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对新时代青

年来说,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也

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③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志存高远。“志”是人生的目标志向,对人

有引领作用。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的生命之舟就有了航行的目标。司马迁年轻

时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他在着手写这部书的

时候,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刑之

后,司马迁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

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可见,唯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引领人们不断突破

自我,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④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

的,坚持下去最终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书圣王羲之出神入化的行书背后,是他天长日久的练笔;邓

亚萍18个世界冠军奖牌的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练习。每一份坚持,都是一个

自强不息的脚印。青年是最有朝气、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应当只争朝夕、不

负韶华,在每一个机遇里收获成长,从每一次挑战中磨砺品质,从而涵养自强不

息的气质。

⑤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戴维说:“逆境,是倾覆弱者生

活之舟的波涛,又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可见,逆境既可“毁人”,亦

可“成人”,关键在于你的态度。最美扶贫干部黄文秀,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成

为了一名基层干部。党中央决策部署脱贫攻坚,黄文秀迎难而上,主动报名到偏

远贫瘠的乐业县百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克服各种困难,遍访全村贫困户,

征求意见,宣传政策,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最终带领群众摸索到了适合本村发展

的种植产业。她用战士一般的激情和斗志,开拓出了百龙村的脱贫道路。面对困

难,不逃避,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方可锻造自强不息的精神。

⑥生逢盛世,新时代青年要o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27、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将第⑥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

整。(2分)

28、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第②段从民族和个人两个角度,进行正反对比论证,阐释自强不息的价值

和意义。

【乙】第③段用司马迁的事例,意在证明“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志

存高远”。

【丙】第③④⑤段,阐释了怎样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

29、下面材料可以作为第⑤段的论据,请在材料结尾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

材料与观点构成论述关系。(3分)

十多年前,以挖掘机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被国外垄断,长期依赖进口,

龙斌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的技术团队,啃下核心技术“硬骨头”,打破

国外技术垄断,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直径全断面岩石隧道

挖掘机,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o

五、作文(共40分)30、从下面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9

题目一:李汉荣行走在寻找“陶渊明”的路上,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作

为中学生的我们,行走在人生的路上,也会经历很多难忘的人和事:在旅行的路

上,我们不断发现美的存在;在求索知识的路上,我们充满好奇与兴趣;在追逐

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在路上,我们有更加丰富的

体验和收获。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未来的我们,也可能行走在不一样的生活和工作的路上,发生意想不到

的故事……请以"在路上”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

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1A

2D

3、在“冬奥会火种灯”后面加“创意”;将“接受”改为“获得”。

4、居住在这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

5C

6B

7、示例:隶书;理由:“源流汇”形象概括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

隶书具有蚕头燕尾,古朴大气的特点,与主题词的内涵相契合。8、留取丹心照

汗青

9、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

10、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年少万兜装坐断东南战未休

12、沉舟侧畔千帆过千里共婵娟13、即奇寒

1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比喻

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比喻“北风”

使雪花飞舞,比喻新奇,联想丰富,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

边塞奇异的风光。15D

16、[甲](X):从“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句可知,

孟子认为人人都有羞恶廉耻之心,但只有“贤者”都能做到舍生取义。

[乙](J):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一句可知,孟子认

为接受“万钟”的前提是合乎“礼义”的要求。如不合乎要求,决不能为了“宫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就接受了。

17B

18、①舍生取义②对比论证③仁者无敌19、示例一:我阅读《骆驼祥子》时

采用了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主人公祥子在经历“三起三落”后,买车梦最

终破灭。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所以我采用了精读的方法。小说中的环

境描写,我不感兴趣,所以有意忽略了它们。

示例二:《西游记》适合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比如“大闹天宫”“三

10

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精彩的情节值得精读,书中有一些人物外貌描写、

烘托环境气氛的诗词等,可以跳读。精读和跳读并用,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也

不会错过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示例三:读《海底两万里》时,我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书中重点人

物的精彩章节,我会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尼摩船长在面对诸

多困境时的表现。而对于“穿越马尾藻海”写的是潜水艇来到马尾藻海,下潜到

海底一万六千米的深度竟安然无恙,情节并不刺激,可以跳读。

示例四:读《水浒传》时,我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书中重点人物的

精彩章节,我会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读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细细体会他粗中有细、豁达明理的性格特点。而对于书中诗词和景物描写我会跳

过。精读、跳读结合既可以使我深入理解书中内容,把握人物特点,又可以提高

阅读效率。20B

21、示例:①“祝融号”的太阳能利用率大大提高;②获得了丰硕成果

22、示例:①勇于自主创新;②体现中国文化元素;③开展国际合作(次序不分

行后)23、①内心匮乏②漫步阡陌间③老屋的院子里

24、示例:我选择甲句,“笑盈盈”是表现神态的词语,赋予指甲花、车前草、

薄荷等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篱笆及其它花草既充满活力又友好的情

态,表达了作者看到现实中的“东篱”时的欣喜之情。

25B

26、①题目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形象别致,引发读者关于“东篱”

意象的丰富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东篱”意蕴丰富:父亲的菜园,真

实的田园。父亲及像父亲一样的农人们扎根乡土、辛勤劳作、营造美好田园的质

朴生活方式。真正的田园诗意,延续千年的古国诗脉,国人的心灵归宿、精神家

园。“父亲”则限定、提示了“东篱”深层意蕴,虚实结合,暗示、深化了文章

的主旨。27、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

28、甲

29、示例:面对行业壁垒,龙斌带领技术团队,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啃下核心

技术“硬骨头”,涵养了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30、参考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