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_第1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_第2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_第3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_第4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写于1934年

6月4日。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

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

来文化。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鲁迅以笔代戈、奋笔

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拿来主义》一文以小见大,

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

刻的道理。还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

和感染力。

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针对的事情距今已久,所

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即使如此,

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文本有一定难度。唯有促使

学生在课上积极思考,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学生对课文的前半部

分把握相对比较容易,尤其是对课文前半部分即对“闭关主义”、“送

去主义”和“送来主义”的把握不难,但对第8、9自然段的领悟却

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首先涉及到课文后半部分即“主张拿来主义”

大量的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理解不容易,同

时升华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

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就更为不易了。学生极易将“拿来主

义”仅仅理解为对传统文化的辩证接受,而缺乏用现代的眼光去关照

“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整体教学流程中对课文两个层次的定位

大致为“读好”前半部分,“读懂”后半部分。加之,意将本课教学

时间定为2课时,因而,第一课时主要重在对文本的解读,回到作者

那个背景中去理解文章。第二课时重在对文章论证方法的讲解,文章

思想内涵的升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应落在对“拿来主义”的

理解上,以领悟寓意,获得启示。

根据学情、课文特点、课时安排等,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作者详情,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但是社会

背景下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

2.能力目标:理清课文思路,品味犀利幽默和富有穿透力的语

言,感悟“拿来主义”,掌握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

方法;

3.情感目标:结合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由文及人,

由论及人,领悟“拿来主义”对当下的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感“拿来主义”

(一)课堂导入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一位作家的杂文,“像投枪,像匕首,直刺向黑

暗势力。”同学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鲁迅)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

的影响。作品主要有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

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以及短

篇小说集《呐喊》、《彳旁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

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

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

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

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

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

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

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

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

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

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

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

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

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

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

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

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

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

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

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

化遗产。

(四)《且介亭杂文》的缘起及文体简介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

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

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

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现实。

杂文:是报刊上常见的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是以形象说理为主

的,短小,活泼,犀利的文学体裁,是“战斗性的文艺作品”。

杂文的基本特征:

感应敏锐,战斗性强;内容博杂,手法灵活;

亦庄亦谐,议论形象;以小见大,文短味长。

(五)带着问题听朗读

问题:1、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拿来主义”,请大

家找出这句话?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请同学对以下字词进行注音和改错。

(六)初步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层次感和结构特点。举出例子,“我们

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他占有,挑选。”“我们要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几个句子之间就有层次性。提出文章

先破后立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思考。

二、细悟“拿来主义”

(六)阅读课文,解决问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

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

“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

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

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3),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

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

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1、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学艺上的

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

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

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

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

露的深刻性。

2、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

媚外丑态的?

①“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

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②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

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

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伦可笑,“发扬国光”,反语,

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③“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

‘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

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

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

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尼采〔4〕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

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

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

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

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

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

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

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5〕。

1、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

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

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

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

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2、“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

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

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

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

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

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

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明怎样“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

主动获取;“送来”的是别人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

的有用的东西.

2、“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

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我们要运用脑

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

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

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

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

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

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

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

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大宅子”就是“文化遗产”

不敢进门放火烧光接受一切“拿来!”

孱头昏蛋废物

不敢接受全盘否定全盘肯定辩证吸收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

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

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

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

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

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L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应取什么态度?吸收

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

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2.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应采取什么

态度?批判地吸收

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

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3.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应取什么态度?留

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

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

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应采取什么态度?坚决抛

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

是。”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先占后挑.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

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

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

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拿来”!

2、怎样“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拿来”有何意义?建设民族新文化

4、怎样才能“拿来”?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两个字概括)创新

(七)理清全文思路与结构

1、课文的第5自然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简要说说:前面4个自然段讲的什么问题?后面5个自然段讲

的什么问题?

3、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面花大量笔墨

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面4个自然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义”及实行“送去主义”

的危险性;后面5个自然段,论证什么是“拿来主义”及为什么要实

行“拿来主义”。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

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

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

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

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

4、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因为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

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

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

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时

三、超越“拿来主义”

(1)把握中心思想

1.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这一个方面,请

归纳本文中心。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③阐明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

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2)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

1、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

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

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

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

阅读第8、9两段,想想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第8、9两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

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

术性和感染力。

2、阅读第3段,这段是否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这里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

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

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它与比喻论证有明显的区别:类比论证是

同类事物作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只是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

方。

3、请重新阅读8、9两段,想想作者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对待文化

遗产的正确态度,除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为什么还要分析“孱

头”、“昏蛋”、“废物”的表现?

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

证。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本文的论证艺术

①比喻论证(8、9段)一一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②类比论证(第3段)一一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③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3)“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学生自由发挥(围绕“创新”等)

(八)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

鲁迅

第一课时

(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孱头

(破)旧人昏蛋

废物

(立)拿来主义

鱼翅吃掉精华

鸦片送药房糟粕但有价值

(立)新人

(占有挑选)烟灯烟枪送毁掉旧形式

姨太太走散腐朽的封建文化

⑦分析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

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

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o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

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时

中心思想: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③阐明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

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o

本文的论证艺术

①比喻论证(8、9段)一一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②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③对比论证(8、9段)一一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板书设计意图的说明:

基于学情和课文,第一部分初感“拿来主义”主要是听过读和听

来体会,让学生初步感知《拿来主义》的层次感和结构性;第二部分

细悟’'拿来主义”要自习分析作者语言的犀利之处和一系列“主义”

和一系列论证的“本体”、“喻体”等,深入讲解先“破”后“立”

的结构;第三部分是重在对文章论证方法的讲解,文章思想内涵的升

华。讲解论证方法和文章的主旨。一方面要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理解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认识

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的危害,还有“拿来

主义”的优势,形成“破”和“立”的对比,因而板书中在最左和最

右对称式的将二者并列呈现,利于学生形成对比。另一方面,全文强

调对“拿来主义”的运用,对当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这一点对于

学生的成长极具教育意义,意在强化此点。

《拿来主义》教案

洛文

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的“破立”行文方法,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全文。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探究拿来主义的现

实意义。

重点与难点

1.理解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过程,把握全文发展脉络。

2.掌握破与立的写作手法。

3.探讨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文本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

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

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请问同学们,你们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

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

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

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

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

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从《拿来主义》中寻找答

案吧。(板书文题)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

的影响。作品主要有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

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以及短

篇小说集《呐喊》、《彳旁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

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

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

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

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

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

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

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

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

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

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

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

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

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

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

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

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

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

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

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

化遗产。

四、带着问题听朗读

请同学对以下字词进行注音和改错。

孱头can国萃(粹)

自诩xO辩别(辨)

蹩进bi©残羹冷灸(炙)

剔除ti冠免堂皇(冕)

脑髓sui礼上往来(尚)

犀利Xi瞌头(磕)

给予ji

五、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

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

“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

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

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13),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

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

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X“一向”和“到现在”起到什么作用?

时间上的推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闭关主义”导致了“送去

主义”。“闭关主义”碰了一串钉子,就成了“送去主义”了,谈到

“送去主义”,鲁迅先生又是什么态度?

讽刺,“送去主义”的结局又如何呢?我们接着看下面两段。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尼采〔4〕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

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

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

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

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

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

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

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5〕。

※尼采一味送去,他的结局如何呢?如果我们一味送去,结局又

如何?送去主义导致了什么?

尼采发了疯。我们会沦为乞丐。送去主义导致了“送来主义。”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

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

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

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

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

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送来主义”导致了什么问题?面对这些,我们应该怎么办?

吓怕了。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提出“拿

来主义”。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

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

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

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

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

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

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

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

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

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

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

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

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第八段作者写了哪种的人,对“大宅子”持哪些态度,第九段

又是哪种的人,对“大宅子”又持哪些态度?

第八段是“旧人”(孱头、昏蛋、废物),第九段“新人”(鱼

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

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

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我们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来总结一下。

“新”,即创新。

大家现在看到黑板,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破立的。这种破立是单

纯的破立吗?里面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先破后立,嵌套破立。不是单纯破立,破立之间有内部联系。通

过对拿来主义的思考过程来串联文章的破立。如下: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思想)

他占有,挑选。(策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方式)

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前提)

六、分组探讨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借鉴、选择、吸收精华、创新、多元、爱国、改革开放、

不浪费、会拿、会用、继承)

七、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

鲁迅

(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孱头

(破)旧人昏蛋

废物

(立)拿来主义

鱼翅吃掉精华

鸦片送药房糟粕但有价值

(立)新人

烟灯烟枪送、毁掉旧形式

(占有挑选)

姨太太走散腐朽的封建文化

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因果论证、比

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上有所借鉴。

2、方法过程目标: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与时代

结合。

3、情感目标:如何培养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教师引导,师生共

同交流、探讨。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教学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探究新时代的"拿来主义"的内涵。

关键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拿来主义"内涵。

教学分析

1、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

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将文本内容与时代结合,进行探究。教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昨天公开课抽签,我很幸运的抽中了高一一班,因

为你们是四个班中最优秀的,能和优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乐的事。带

着这种好心情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电影——《KONGFU

PANDA》o

这是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大片,内容大致是,笨手笨脚胖

乎乎的熊猫阿宝练就神奇中国功夫,打败大反派作恶多端、忘恩负义

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从5月28日零时全球公映,一票难求。

电影里中国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功夫一一中国国粹,熊猫一一

中国国宝。

正因为如此,从第一部《功夫熊猫》上映起就有许多人要求抵制,

理由如下:

A、美国的熊猫眼睛是绿色的,让人感觉邪恶,真正大熊猫的眼

睛是黑色的,美国为什么用绿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国大熊猫的爸爸居然是只鸭子,毫无缘由,但这只鸭子分

明和美国动画片唐老鸭有几分相像,对于以前没有了解大熊猫故事的

孩子来说,很容易留下中国大熊猫有一个美国唐老鸭爸爸的印象。

更有甚者,艺术家赵半狄打着横幅“不允许好莱坞在中国捞金”

来到国家电影局呼吁抵制《功夫熊猫》咱们班上的情况怎样?

我们来现场做一个调查,咱们全班有多少人?

你会去电影院或在家中观看《功夫熊猫2》?

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给出了答案。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

文,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主旨探寻:

(一)整体把握

1.哪个同学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用这个格式来回答:反对提倡

反对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

2.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从外国“拿”

什么呢?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

艺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

设我们的新文艺。

(二)这是一篇议论文,又是周树人写的,很多同学都皱起了眉

头。咱们中学生学语文“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对鲁迅的这篇文章,其实大可不必怕。刚才整体感之后,大家已经知

道文章就两部分。清清爽爽。

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怎么写?

1、咱们班哪位同学朗诵最好,请你读1-7段。大家一起看看

他是怎样证明自己观点的。

2、要证明一种做法可取,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证明该做法的

好处,二是证明其它做法的害处。请大家找出再拿来主义之外,还有

哪些做法?各有怎样的危害?

形成板书:

做法危害

闭关主义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落后挨打

送去主义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亡国灭种

送来主义商品倾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

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3、鲁迅为了将送去主义论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因为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尼采自诩为太阳而发疯与中国某些人自大的危害是一

样可怕的。送去主义者的言论与尼采自诩太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5、鲁迅语录:某些国人自夸中国地大物博,鲁迅曾批评道:倘

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

好事。

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

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从反面论述了应该实行拿来主义,下文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