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文科)试卷_第1页
高二历史(文科)试卷_第2页
高二历史(文科)试卷_第3页
高二历史(文科)试卷_第4页
高二历史(文科)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泽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文科)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60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王国维在此强调了当时()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秩序B.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C.天子与诸侯皆是兄弟甥舅关系D.周王对异姓封国难以统治2.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教,得秦始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中国之教”,得秦始皇而后行,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A.统一六国,实现统一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3.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宋会要辑稿》载:“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太宗实录》载:“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能分割宰相之权,应当有一定的实权。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C.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D.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4.《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指出:“在明成祖(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1425年在位一年)两朝的实录中,甚至连‘内阁’这个名称都找不到。”这表明()A.内阁正式设立于明仁宗之后B.官修史书刻意隐瞒真相C.内阁当时没有取得法定地位D.内阁未能参与朝政决策5.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A.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B.公民团体社会地位平等C.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6.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公元前242年,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A.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B.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C.《十二铜表法》的颁布D.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7.“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化的过程,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其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的成果。”英国革命呈现出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根源在于()A.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尖锐B.革命派动员发动群众不力C.克伦威尔与专制王权妥协D.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A.国王权力不受任何制约B.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C.是邦联制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D.皇权一定程度受制于联邦议会9.《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B.历史学家对“国体”的解读前后矛盾C.“国体”的内涵因政权更替而发生变化D.《清实录》中“国体”内涵与国际接轨10.《北洋政府时期的史话》中涉及的目录是“武昌升起十八星旗,历史选择了黎元洪。湖南独立内幕。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待价而沽,清政府靠边站。”这体现出()A.民国成立前政权纷争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D.辛亥革命取得彻底成功11.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辛亥革命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C.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无产阶级的觉醒12.都说5000年历史看西安、500年历史看北京、100年历史看上海、50年历史看深圳。西安作为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政治重地,它所见证中国历史的风风雨雨有()①秦始皇陵的修建②玄奘取经③红军长征④张学良杨虎城兵谏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在《共产党宣言》中,2018年5月4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共产党宣言》中,他和恩格斯不仅关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关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由此可以判断《共产党宣言》()A.可适用于世界任何地区B.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发展C.诞生于对全世界的考察D.以关注全人类为己任14.新中国建立后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时期又设立经济特区;港澳回归后,特别行政区建立。以上活动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15.在第四十一届(1986年)至第四十三届联大上,中国代表团多次提出关于核裁军和常规裁军的提案并获顺利通过。在第四十四届联大期间,中国首次作为共同提案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提出“亚非拉和平与裁军中心”的提案,并获得通过。材料体现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A.以反对霸权主义为内容之一B.以实现裁军为首要目标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借助联合国开展多边外交16.冷战史学者文安立认为:“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亚非拉地区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对此理解恰当的是()A.美苏争霸加剧国际局势紧张B.美苏冷战消除世界南北差异C.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D.冷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17.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B.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C.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改变D.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18.《袁氏世范》记载,北宋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由于竞争激烈,好逸恶劳、不善经营之家会遭到淘汰。这说明北宋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B.土地流转频繁导致北宋农业发展落后C.土地流转促进生产力提高D.重农抑商的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19.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A.工业城市涌现B.新兴国家独立C.民族区域增多D.早期殖民扩张20.1832年,《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1832年,重新分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75年,出台第一部《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以上英国历史上的改革最能反映()A.立足改善民生进行改革B.民主化进程大大加快C.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D.开始推行福利国家政策21.下表反映了民国21年—2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中美友好通商互助条约》签订,美国对华出口贸易总体呈攀升趋势B.英国逐步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对华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日趋下降C.国内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日本对华出口贸易占比逐渐下降D.德国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增长颇快22.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当时()A.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B.中央已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D.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23.维新失败后,天津的《国闻报》连续报道谭嗣同拒绝出国被捕受戮的消息:由英国注资的上海《新闻报》刊出康有为来信,揭露慈禧迫害光绪的内幕;有日本背景的《亚东日报》发表了梁启超从日本寄来的长诗《中国行》。一系列报道表明当时()A.中国近代新闻业开始起步B.维新变法运动得到舆论支持C.大众传媒对时政紧密关注D.变法对思想产生启蒙作用24.1928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A.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B.体现了民众对美国政府的失望C.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D.表明了美国繁荣假象的幻灭25.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可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A.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应该互补有无D.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26.黄金价格波动引起世界的关注,“dama”(中国大妈)这一热词就与黄金价格和抢购风潮密切相关。1944年,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协定是()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B.《布雷顿森林协定》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D.《慕尼黑协定》27.关于百家争鸣的起讫点,理论界的说法不一,有战国百家争鸣说: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说,还有先秦百家争鸣说,可见,当时理论界达成的共识是百家争鸣()A.促进了各种思潮的活跃B.发端于周王室的衰微C.得益于诸侯争霸的环境D.结束于大一统的完成28.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并非父子之间的亲情,需要计算利害得失。”该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C.韩非子D.墨子29.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A.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B.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C.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D.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3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明理学()A.主张先有理后有物B.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实现世俗化、生活化31.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邦纳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下列思想可以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知识就是力量”B.“人是万物的尺度”C.“真理是时间的产物”D.“经验是一切可靠知识的母亲”32.一本匿名作者于1470年撰写的《罪人之镜》,将“不思考赎罪、天堂、地狱、死亡,而去做生意或打扮入时(特别是女性);唱歌、性感地跳舞”视为需要避免的罪行。这说明()A.宗教戒律成为市民沉重精神负担B.教会通过宗教戒律防止人走向犯罪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人的思想解放D.反对天主教会的专制成为时代必然33.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A.动员了英国光荣革命的爆发B.使广大人民接受了信仰自由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D.直接促发了法国大革命34.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A.共和政体不断完善B.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C.民主共和观念被践踏D.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35.王韬从19世纪60年代起深感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远落后于西方文化,因而慨叹之余道:“世以仁义礼智信为五德,吾以为德唯一而已,智是也”。.在此,王韬主张()A.摒弃儒家文化传统B.中西思想融合交汇C.对儒家思想的反思D.变革封建专制制度36.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A.都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B.都宣传了西方先进思想C.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D.都创办于19世纪末37.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A.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D.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38.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B.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D.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39.18世纪早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蒲柏这样赞美牛顿:“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显现光明。”这是因为牛顿()A.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B.开创了严密的试验科学C.创建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D.使人类认识了微观世界40.《等待戈多》是作者贝克特的荒诞剧作有代表作家,这种荒诞的主题所要反应的是()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的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41.(10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摘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摘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3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3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分)42.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做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贪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5分)(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5分)4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