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通关-《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_第1页
2022中考通关-《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_第2页
2022中考通关-《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_第3页
2022中考通关-《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_第4页
2022中考通关-《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通关——《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内容标准(2022版)】(1)通过了解七七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一、选择题1.(2022·广西百色·7)电影《捌佰》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阵地,阻击日军的故事。该影片取材于()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2.(2022·广西贺州·6)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由于()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中国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C.日本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3.(2022·河北省·4)过春节时,人们常通过贴年画寄予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右侧年画应张贴于()A.北伐战争时期B.局部抗战时期C.全民族抗战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4.(2022·黑龙江龙东·10)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5.(2022·黑龙江大庆·15)国共两党关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历史上两党两度合作都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建立黄埔军校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打败日本法西斯 D.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的统治6.(2022·黑龙江牡丹江·11)“我以我血荐轩辕”,面对日本侵略者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浴血抗战。全民族抗战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7.(2022·湖北潜江·6)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请仔细观察右图,判断它是哪场会战的示意图()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C.广州会战 D.长沙会战8.(2022·浙江金华·8)以下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联合国家宣言》签署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③《凡尔赛条约》的签署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9.(2022·湖北襄阳·10)下图是丰子恺漫画《散沙团结,可以御敌》(1938年),表达的是()A.发动北伐战争B.实行全民族抗战C.进行抗美援朝D.开展“大跃进”运动10.(2022·吉林省·4)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做了如图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A.侵略与反抗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C.抗争与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1.(2022·山东聊城·14)下面是我国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统计表。据此表可知,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是()群体类别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党政工作人员国民革命军陆军外籍抗日烈士其他抗日群体和个人占总数的比例32%9%7%10%29%0.02%12.98%A.持久战 B.大兵团作战C.游击战 D.全民族抗战二、非选择题12.(2022·福建省·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9年古田会议1935年遵义会议1937年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1940年百团大战1949年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898-1956年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1898—1956年中国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温馨提示:【历史事件、观点示例】历史事件1:古田会议。历史事件2: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观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13.(2022·黑龙江绥化·4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召开巴黎和会。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材料三作为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1971年10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国际组织中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1)材料一中,这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被称为什么?“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对德条约的名称是什么?(2)材料二中,“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哪一事件?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是中国哪一党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哪个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哪次战役?(3)材料三中,“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哪一组织?在该组织的哪届会议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4.(2022·湖北恩施·16)综合分析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各个阶层为此不懈探索,努力寻找一条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吴永《庚子西狩丛谈》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改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材料三历史事件对应结果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道路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一例。你怎样看待李鸿章“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说法?(2)材料二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就所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需包含两个历史事件,适当展开,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简洁。)15.(2022·湖南常德·2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材料一所指的战争是哪一次战争?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5分)材料二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败仗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帝国主义是怎样加紧对中国进行扩张的?(3分)材料三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果……他们……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7分)16.(2022·浙江绍兴·23)(14分)某校学生以“绍兴交通”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阅读各小组收集的材料,回答问题。第一组:交通•地理浙东唐诗之路是绍兴交通史上的华彩篇章。学者一般认为,西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反映了浙东唐诗之路绍兴段的主线路。(1)根据如图描述绍兴地区的地势特点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结合图文信息,在对应的图中画出浙东唐诗之路的主线路。(5分)第二组:交通•历史萧甬线(萧山至宁波)是通过绍兴境内的第一条铁路,1937年初步建成,同年12月,为堵阻日军南侵,萧甬线钢轨全部拆除。1953年7月,铁道部开始重建萧甬线,1957年萧甬线全线贯通。——摘编自《绍兴市志》(2)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萧甬线“拆除”和“重建”的历史背景,并用一句话写出你从中得到的感悟。(5分)第三组:交通•发展2022年4月,绍兴喜迎交通新时代。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通车,将绍兴、杭州两地的商圈、景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地人们跨市地铁换乘,可享受“一次购票、一轮安检、一站换乘、一票通行”的便利,西湖边瞻仰岳飞,鉴湖畔怀念陆游……共享文化之旅。(3)根据材料,分析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的开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4分)17.(2022·江西省·2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外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①赵登禹②黄继光③雷锋④但丁⑤贝多芬(1)请从图5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4分)(2)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精神。(4分)18.(2022·湖南娄底·27)(14分)探索与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从而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创办的企业,并简述洋务运动的作用。材料二辛亥革命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倒,把它彻底废除。《临时约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它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引起巨大震动是可想而知的。——摘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点,并说明辛亥革命“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引起巨大震动”的原因。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摘自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3)指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取得的伟大成果。19.(2022·甘肃金昌·21)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永恒的追求与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因此,我们,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呼吁,说明我们的严正意向,同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材料二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大国崛起》材料三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材料四二○一六年以来,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致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法律文献发表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对美国产生的深远影响。(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悔”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一场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精神并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20.(2022·山东临沂·28)(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是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关国际事务的重要文件,它初步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是最早对法西斯开战的国家,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也是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大不列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联谷宣言称为大西洋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以加入上述宣言。——摘自《联合国家宣言》(1)材料一中领衔签字的四国所实行的社会制度从本质上可分为哪两种?根据材料二,所有签字国必须在哪些方面保持一致?(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宣言签署的重要历史意义。(8分)(2)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抗战有何突出特点?(4分)(3)材料中的“宣言”签署后,哪一战役的胜利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从该“宣言”的签署及战争形势的变化中,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4分)21.(2022·山西省·17)(10分)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从独特视角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瓦肆”“勾栏”。艺人们迎合城镇中下层听众的需求,创造了许多群众喜好的说唱曲种。部分专业艺人和艺人班社还发扬隋唐散乐百戏传统,采用化装演示故事人物的形式,融合说唱、歌舞和器乐艺术为一体来进行演出,从此开辟了中国戏曲音乐表演艺术的先河。——摘编自伍国栋《中国古代音乐》(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材料二战争期间产生了大量战歌,不少战歌采用流行曲调,填上新词,反映当时的情况。如嘲讽英军将领败北,赞扬“波士顿茶党”的倾茶行动,呼吁奴隶获得自由等。蓄奴制被废之前,奴隶们在白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唱讴歌自由的歌曲;现在他们公开唱这些歌了。如《我的行动不再受约束》《蓄奴制已废除》《主人跑了》等。——袁华清译《美国黑人音乐史》(2)材料二所述内容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民众怎样的时代诉求?材料三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部分流行歌曲名称(3)根据材料三中的歌曲名称,简述1931﹣1945年间国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概括①处的阶段特征。【内容标准(2022版)】(2)通过了解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一、选择题1.(2022·辽宁营口·9)国家公祭鼎铭文:“国家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2.(2022·山东东营·13)国家公祭鼎铭文:“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兄弟同心,公御外辱”。其中“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反映的是历史事实是()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二、非选择题3.(2022·甘肃金昌·21)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永恒的追求与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因此,我们,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呼吁,说明我们的严正意向,同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材料二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大国崛起》材料三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材料四二○一六年以来,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致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法律文献发表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对美国产生的深远影响。(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悔”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一场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精神并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参考答案1.【答案】A2.【答案】B3.【答案】C4.【答案】C5.【答案】C6.【答案】D7.【答案】A8.【答案】B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D12.【答案】【示例一】(12分)》历史事件1: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的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结论: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示例二】(12分)》历史事件1:《辛丑条约》签订。历史事件2:七七事变观点: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论述:19世纪末,随着列强侵华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日本发动金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结论:综上所述,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百折不挠,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示例三】(12分)历史事件1:五四运动。历史事件2: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观点: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论述:一战后,战胜国召开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人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结论:综上所述,面对外国对中国侵略和威胁,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抗争,以鲜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示例四】(12分)历史事件1:中华民国成立。历史事件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观点: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论述: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主要障碍,创造了政治前提。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实行,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利于当时社会发展。为此,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3——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结论: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3.【答案】(1)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1分)(有无引号都可得分)《凡尔赛条约》(《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1分)(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分)(有无引号都可得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1分)中国(中国战场);(1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1分)(3)联合国;(1分)第26届(第26届联大、26届、26)。(1分)(数字大小写均可)14.【答案】(1)轮船招商局(或开平煤矿);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观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论述: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为挽救中国命运都进行了抗争,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能挽救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三年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15.【答案】(1)鸦片战争(1分)。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1分)。根本目的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1分)。失败的原因:英国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军事武器先进,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1分);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分)。(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1分),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加紧扩张: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分)。(3)军事上的表现: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战役(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日,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组织百团大战等;战略上相互配合(2分)。基本条件:①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1分)。②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1分)。③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分)。16.【答案】(1)地势特点:南高北低。判断依据:绍兴地区的主要河流自南向北流。(其他答案出之成理亦可)主线路:大致经过古鉴湖、剡溪到达天姥山即可。(2)背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53至1957年,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感悟是开放性设问,凡能结合本题材料和主旨即可,例如,萧甬线“拆除”和“重建”是近现代中国命运的一个缩影。(3)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方便人们生活,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守望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17.【答案】(1)示例: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代表作《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2)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18.【答案】(1)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武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卢沟桥事变;意义: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挽救了中国沦为列强殖民地的命运,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答案】(1)文献:《独立宣言》;(1分)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或: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