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数学期末仿真模拟试题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数学期末仿真模拟试题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数学期末仿真模拟试题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数学期末仿真模拟试题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数学期末仿真模拟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数学期末仿真模拟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答案】A【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A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B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C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已知点P(-2,1),那么点P关于x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

)A.(-2,1) B.(-2,-1) C.(-1,2) D.(2,1)【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点的坐标关于x轴对称,则对称点坐标也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故P坐标为(-2,-1),选B.3.将一副三角板(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摆放成如图所示,图中∠1的度数是(

)A.90° B.120° C.135° D.150°【答案】B【详解】解:根据题意得:∠1=180°-60°=120°.故选:B4.下列正多边形中,内角和为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逐一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正方形的内角和为:,不符合题意;B、正五边形的内角和为:,符合题意;C、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不符合题意;D、正八边形的内角和为:,不符合题意;故选B.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将余下的部分剪开后拼成一个梯形(如图2),根据两个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个关于a,b的恒等式为(

)A. B.C. D.【答案】C【分析】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面积,根据面积相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第一个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第二个图形是梯形,则面积是.∵两幅图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故选:C.6.已知x2+mx+25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

)A.10 B.±10 C.20 D.±20【答案】B【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求解:a2±2ab+b2.【详解】∵x2+mx+25是完全平方式,∴m=±10,故选:B.7.下列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A. B.C. D.【答案】B【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将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直接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因式分解的定义可得,A选项等式右边不是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不符合题意;B选项是因式分解,符合题意;C选项等式右边不是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不符合题意;D选项等式右边不是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不符合题意;故选B.如图,已知,增加下列条件:①;②;③;④其中能使成立的条件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详解】解:已知由可知,加①,就可以用判定;加③,就可以用判定;加④,就可以用判定;加②只是具备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其中能使的条件有:①③④故选:.9.如图,在中,,平分,于,有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平分;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个 B.个 C.个 D.个【答案】D【分析】通过证明对选项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平分,∴,∵,∴,又∵,∴,∴,,,故①正确;∴平分,,②④正确;∵∴∴,③正确;故选:D如图所示,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E=CD;②BF=BG;③BH平分∠AHD;④∠AHC=60°;⑤△BFG是等边三角形;⑥FG∥AD,其中正确的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答案】D【解析】【详解】∵△ABC与△BDE等边三角形,∴AB=BC,BD=BE,∠ABC=∠DBE=60°,∴∠ABE=∠CBD,即AB=BC,BD=BE,∠ABE=∠CBD∴△ABE≌△CBD,∴AE=CD,∠BDC=∠AEB,又∵∠DBG=∠FBE=60°,∴△BGD≌△BFE,∴BG=BF,∠BFG=∠BGF=60°,∴△BFG是等边三角形,∴FG∥AD,∵BF=BG,AB=BC,∠ABF=∠CBG=60°,∴△ABF≌△CGB,∴∠BAF=∠BCG,∴∠CAF+∠ACB+∠BCD=∠CAF+∠ACB+∠BAF=60°+60°=120°,∴∠AHC=60°,∵∠FHG+∠FBG=120°+60°=180°,∴B、G、H、F四点共圆,∵FB=GB,∴∠FHB=∠GHB,∴BH平分∠GHF,∴题中①②③④⑤⑥都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请将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1.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案】x≠4【解析】【分析】分式有意义,分母不能为0,即x-4≠0,x≠4.【详解】解:∵x-4≠0,∴x≠4.故答案为:x≠4.【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代入求解即可.12.如图,在△ABC中,AD、AE分别是BC边上的中线和高,AE=6,S△ABD=15,则CD=.【答案】5【分析】由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BD的长,再由中线的定义可得CD=BD,从而得解.【详解】解:∵S△ABD=15,AE是BC边上的高,∴BD•AE=15,则×6BD=15,解得:BD=5,∵AD是BC边上的中线,∴CD=BD=5.故答案为:5.13.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cm和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_cm.【答案】20或22【解析】【详解】解:①腰长为8cm时,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8cm、8cm、6cm,经检验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此时周长为22cm;②腰长为6cm时,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cm、6cm、8cm,经检验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此时周长为20cm;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或22cm.故答案为20或22.【点睛】题目中出现等腰三角形,若没有明确腰长,则要对腰长进行讨论,确定三角形三条边长后还要检验是否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14.因式分解:a3-a=.【答案】a(a-1)(a+1)【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详解】解:a3-a=a(a2-1)=a(a+1)(a-1)故答案为:a(a-1)(a+1).【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熟练掌握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5.已知点和点关于轴对称,那么.【答案】【分析】根据“关于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详解】解:点和关于轴对称,,,那么.故答案为:.如.如图,在中,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则的周长是.【答案】16【分析】由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AD与AB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E,∴AD=BD=5cm,AB=2AE=2×3=6(cm),∴△ABD的周长是:AD+BD+AB=5+5+6=16(cm).故答案为16.如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面积是18,腰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于E,F点.若点D为边的中点,点G为线段上一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为.【答案】11【分析】连接AD,AG,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故AD⊥B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再根据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C,GA=GC,推出GC+DG=GA+DG≥AD,故AD的长为BG+GD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AD,AG.∵△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S△ABC=BC•AD=×4×AD=18,解得AD=9,∵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C,GA=GC,∴GC+DG=GA+DG≥AD,∴AD的长为CG+GD的最小值,∴△CDM的周长最短=(CG+GD)+CD=AD+BC=9+×4=9+2=11.故答案为:11.三、解答题(本大题8题,共75分)18.计算:.【答案】【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及整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9.解方程:.【答案】【分析】先给方程两边乘以(x+1)(x-1),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解答.【详解】解:给方程两边乘以(x+1)(x-1),得:,,,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20.如图,BD∥AC,BD=BC,且BE=AC.求证:∠D=∠ABC.【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由BD∥AC,知∠ACB=∠EBD,证明△ABC≌△EDB(SAS),进而可证∠ABC=∠D.【详解】证明:∵BD∥AC,∴∠ACB=∠EBD,在△ABC和△EDB中,∵,∴△ABC≌△EDB(SAS),∴∠ABC=∠D.21.先化简,在,0,1,2中选一个合适的数作为的值代入求值.【答案】当时,原式的值为2【分析】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再选取使分式有意义的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详解】∵∴且,∴,∴原式.故答案为:当时,原式的值为2.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3),(1)画出线段AB关于x轴对称的线段A1B1;(2)在y轴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通过观察写出点P的坐标.【答案】(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P(0,2.4)【解析】【分析】(1)如图1,找到关于轴的对称点,连接即为所求;(2)如图1,找出点关于轴的对称点,连接,与轴的交点即为点P,观察图象可知点坐标.【小问1详解】解:如图1所示,在坐标系中找到关于轴的对称点,连接,线段A1B1即为所求;【小问2详解】如图1,找出点关于轴的对称点,连接,与轴的交点即为点P,观察图象可知点纵坐标在之间,∴点坐标可写为.23.如图,∠BAD=∠CAE=90°,AB=AD,AE=AC.

(1)证明:BC=DE;(2)若AC=12,CE经过点D,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72.【详解】试题分析:(1)由等角角的余角相等求出∠BAC=∠EAD,根据SAS推出△ABC≌△AD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S△ABC=S△ADE,推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三角形ACE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BAD=∠CAE=90°,∴∠BAC+∠CAD=∠EAD+∠CAD,∴∠BAC=∠EAD.在△ABC和△ADE中,,∴△ABC≌△ADE(SAS).∴BC=DE.(2)∵△ABC≌△ADE

,∴S△ABC=S△ADE,∴S四边形ABCD=S△ABC+S△ACD=S△ADE+S△ACD=S△ACE=×122=72.已知从A地到某市的高铁行驶路程是400千米,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高铁行驶路程的倍,请完成以下问题:(1)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为多少千米?(2)若高铁的平均速度(千米/时)是普通列车平均速度(千米/时)的倍,且乘坐高铁所需时间比乘坐普通列车所需时间缩短3小时,求普通列车和高铁的平均速度.【答案】(1)520千米(2)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高铁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分析】(1)根据高铁的行驶路程是400千米和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高铁的行驶路程的倍,两数相乘即可得出答案;设普通列车平均速度是千米/时,根据高铁所需时间比乘坐普通列车所需时间缩短3小时,列出分式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详解】(1)解:(千米),答: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520千米;(2)设普通列车平均速度是千米/时,则高铁平均速度是千米/时,根据题意得:,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高铁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答:高铁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如图1,在△ABC中,∠B=60°,点M从点B出发沿射线BC方向,在射线BC上运动.在点M运动的过程中,连结AM,并以AM为边在射线BC上方,作等边△AMN,连结CN.(1)当∠BAM=°时,AB=2BM;(2)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为等边三角形;①如图1,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求证:CN+CM=AC;②如图2,当点M运动到线段BC之外(即点M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ABC仍为等边三角形),请写出此时线段CN、CM、AC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30;(2)AB=AC;①证明见解析;②CN-CM=AC,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利用含一个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解答;①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BAM≌△CAN,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②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BAM≌△CAN,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详解】解:(1)当∠BAM=30°时,∴∠AMB=180°﹣60°﹣30°=90°,∴AB=2BM;故答案为30;(2)∵在△ABC中,∠B=60°∴当AB=AC时,可得可得△ABC为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AB=AC;①如图1中,∵△ABC与△AMN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