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明朝的外交关系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3.15 明朝的外交关系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3.15 明朝的外交关系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3.15 明朝的外交关系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3.15 明朝的外交关系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明朝的外交关系学习目标1.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路线2.能概括郑和远洋的特点及历史意义3.能概括出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并能理解戚继光抗倭的精神4.能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本课重难点:郑和下西洋

中国是个陆地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4位,我国海洋面积为陆地面积的1/3,300万平方公里。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之于海。——郑和在劝谏朱棣的后继者朱高炽一、郑和下西洋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1、谁派郑和下西洋?明成祖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②寻找失踪的建文帝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大的海船长44丈【约150米】,宽18丈【约60米】。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从上表中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概况长多大广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郑和宝船哥伦布旗舰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从后三张邮票能看出:郑和航海曾经到达哪些地方?郑和到达占城,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的占城人民。郑和的船队到达阿拉伯,明朝的使者用丝绸、瓷器同当地人民交换产品。人们态度友好,气氛和谐。郑和的船队到达非洲,当地的国王穿着礼服欢迎郑和。人们高兴地手舞足蹈,郑和抱拳向人们表示感谢。郑和下西洋的意义①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明朝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基础。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进步材料三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材料四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明成祖鼓励对外交往。郑和本人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读了戚继光的诗句,你有何感想?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知识导学互动探究本课小结课堂检测讨论1:郑和七下西洋,他的目的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目的:①示中国富强,宣扬明朝的地位和威望;②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换取海外奇珍。③寻找建文帝;特点1:历时长;2:次数多;3:规模大;4:范围广。材料:永乐五年,往爪哇……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永乐十五年,忽鲁谟斯国进(进贡)狮子、金钱豹……阿丹国进麒麒番名“祖剌法”(长颈鹿)……木骨都束国进“花福禄”(斑马)并狮子……莫不争先呈献,或遣(派遣)王男,或遣王叔、王弟,赍捧金叶文表朝贡。——《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航海壮举航海壮举小组合作探究:根据以下材料和图片,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七下西洋路线图精美瓷器优质丝绸上等茶叶精美漆器航海壮举航海壮举材料:永乐五年,往爪哇……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永乐十五年,忽鲁谟斯国进(进贡)狮子、金钱豹……阿丹国进麒麒番名“祖剌法”(长颈鹿)……木骨都束国进“花福禄”(斑马)并狮子……莫不争先呈献,或遣(派遣)王男,或遣王叔、王弟,赍捧金叶文表朝贡。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榜葛剌进麒麟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航海壮举航海壮举自主学习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2)葡萄牙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和手段?3)澳门回归的时间?16世纪1553年欺骗贿赂1999年12月20日知识应用【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他)把明朝的铁锚拋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可知“他”的事迹是七下西洋。结合课本所学,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年号永乐)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D正确;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汉朝与西域的商道,A排除;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两国的交往,B排除;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C排除;故选D。1.(2020年沈阳)“(他)把明朝的铁锚拋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A.出使西域 B.西游天竺 C.东渡日本 D.七下西洋知识应用【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全球通史》认为: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这反映了当时中国造船航海技术先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远航先后达到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洪海沿岸。海船航行之远,还能确定前进的方向,可见当时中国造成技术的先进。A正确;专制统治空前强化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与航海运动达到极盛没有直接原因。B排除;明朝的航海活动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而且只是在亚洲、非洲区域,不是遍布全世界。C排除;商品经济的发展,雇佣关系的出现,能体现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题干只涉及到航海活动,D排除;故选A。2.(2023年吉林白城)《全球通史》认为: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C.对外贸易遍布世界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知识应用【答案】B【解析】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符合题意;ACD项内容均与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相符,排除。故选择B。3.(2023年辽宁营口)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史实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和欧洲西海岸C.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D.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知识应用4.(2023年吉林通化)舟山有种古老的拳术--舟山船拳。它是六百年前舟山渔民在抗击倭寇时所创,并在抗倭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被称为“神拳”。可见,该拳术创立的朝代是()A.宋 B.元 C.明 D.清【答案】C【解析】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掠夺奴役人口,危害极大。面对倭寇的侵扰,明政府任命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戚继光训练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戚继光又奉旨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所以该拳术创立的朝代是明朝,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C。【答案】C【解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是明朝中期抗击倭寇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5.(2023年吉林)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A.抗辽 B.抗金C.抗倭D.抗清知识应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囯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囯,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做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知识应用(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原因导致材料二中的倭患如此严重?答案:明朝中期,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中国沿海倭患严重。知识应用(2)戚继光抗倭取得了哪些战果?答案: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接着率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