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六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_第1页
山东省六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_第2页
山东省六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_第3页
山东省六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_第4页
山东省六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山东省2017-2018学年六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为45分钟。2.第Ⅰ卷的答案须填写在第Ⅱ卷前面的答案表格内,第Ⅱ卷的答案直接答在卷上。答完后只收Ⅱ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答案表格中。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已经去过我国最早人类的遗址地,那么你能告诉我,它位于哪个省吗?A.广东B.湖南C.云南D.陕西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共有特点的是A.烧烤食物B.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C.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成果D.懂得人工取火3、促使原始人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学会了建造房屋B.自然环境的改善C.原始农业的发展D.人工取火的实现4、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农作物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5、“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每年清明节总是有很多海内外同胞到陕西某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们祭拜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吗?A.黄帝B.炎帝C.尧D.舜6、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国家这种形式在我国最早确立的朝代是A、夏B、商C、西周D、秦7、我国奴隶社会依次序经历的四个时期是A.夏商西周春秋B.夏西周商春秋C.夏商西周战国D.夏商东周春秋8、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在评价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9、在青铜时代人们所创作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明”,“青铜文明”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是指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B、商周时期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西周10、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象尊D.牛尊11、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不包括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周平王12、下列诸侯国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齐B、宋C、晋D、吴13、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各国实力的增强C、限制商业活动的需要D、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14、我国封建制度确立的方式是A、诸侯争霸B、各国的变法或改革C、生产力的提高D、牛耕的推广15、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铁农具和青铜器的使用C.青铜器和陶器的使用D.陶器和牛耕的使用16、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地方行政设置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措施是A、奖励耕战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17、20世纪50年代,世纪和平理事会把我国的哪位著名的诗人定为世界文化名人A.老子B.孔子C.屈原D.孙子18、“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A、封建制度B、社会的急剧变化C、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政策D、各学派阶立场的差别19、“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20、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1、中医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A.华陀B.张仲景C.扁鹊D.鲁班22、下列历史现象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是A、诸侯国纷争B、社会大变革C、百家争鸣D、世袭取代禅让23、以下几种主张,哪一种是老子的思想A、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B、主张“春秋无义战”C、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D、提出“仁”的学说24、有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A、统一中国B、楚汉之争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25、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忘始皇”的童谣。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答案栏题号一二总分262728得分选择题答案表格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能力题:26题10分;27题24分;28题16分,共50分。得分评卷人2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春秋时期的哪一史实被誉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分)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其中闻名世界的是哪一项工程?(2分)(3)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2分)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4分)得分评卷人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谁?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其称霸得益于在哪些方面做出的努力?(6分)请说出“卫鞅”进行变法的内容。“卫鞅”的变法带来怎样的影响?“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4分)内容:影响:理论依据:⑶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秦国实现国富兵强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4分)共同原因:启示:得分评卷人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禹传子,家天下。——《竹书记年》材料二: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庶人……(大意是:天上有十个太阳,人有十个等级……因此国王管理大臣,大臣管理大夫,大夫管理士,士管理老百姓……)——《左传》材料三:如右边图表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的什么变化?(4分)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2分)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为加强这种集权制,秦始皇在文字、货币和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⑷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试初一历史试题答案第Ⅰ卷答案栏(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DCCAAADDBDA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ADCBCACDACB二.材料解析题:26题10分;27题24分;28题16分,共50分。26.⑴牛耕(2分)⑵都江堰(2分)⑶百家争鸣(2分)⑷学派:儒家。(2分)思想核心:“仁”。(2分)27.(1)齐桓公。(2分)。努力: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4分)(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6分)。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6分)理论依据:法家思想。(2分)(3)共同原因:都重用人才,进行改革。(2分)启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和培养人才,要不断进行创新、改革。(2分)28、⑴世袭制取代禅让制(4分)⑵分封制。(2分)(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2分)措施:1、统一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为货币。(2分)2、秦国的小篆为统一字体。(2分)3、思想上“焚书坑儒”。(2分)⑷巩固了国家的统治。(2分)不要过分抬高他人以至对之心怀畏惧。莫让想象屈服于心智。许多人貌似伟大,一旦相交便让人失望,而较少使评价增高。没有谁能超越人性的局限。人人的才智与性格都有需要完善之处。地位赋予人表面的权威,但很少与人真正的才德相符,命运往往使其才德不称其职位以示惩罚。想象力往往冲在前头,夸大事物,不但想象实有之物。还想象或有之物,理性凭借经验,应明辨事理,矫枉扶正。愚人不应鲁莽大胆,君子不宜懦弱胆怯。若说自信为愚鲁单纯之人增威,对有勇有谋之人又何异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