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的新机遇_第1页
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的新机遇_第2页
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的新机遇_第3页
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的新机遇_第4页
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的新机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的新机遇摘要2020年,中国开启了经济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模式,这是中国经济以规模发展转变到以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期间,国家就提出了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战略目标,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新机遇。尽管多年来,政府一直在推行“重振”的政策,但成效并不明显,究其根源,还是体制落后与缺少创新力。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对策。一要积极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使现有的人才、技术和其他创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要加强对创新型、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扶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迅速发展。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珠江、长江等地的迅速发展是以开放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在目前“双循环”格局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既要参与国内经济合作,又要进行国际合作。本文从双循环发展格局出发,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强同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利用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资金、技术与市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等新机遇。积极推进东北地区开放合作,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布局,是“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振兴的一个重要任务。关键词:双循环发展格局,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新机遇目录TOC\o"1-3"\h\u一、引言 1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引言新中国建设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前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领头羊”,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自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逐渐跟不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步入国际经济循环,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落后更加明显。“内外双循环”的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解决东北地区产业与国内经济循环脱节的问题,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不断地推动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合作和区域合作。而东北位于东北亚中部,对外开放条件优越。因此,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战略。国内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力量,在新冠疫情对国际产业供应链的严重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充分发挥中国市场优势,激发国内需求潜能,将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使疫情对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中国需以适应内需为出发点,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潜能,迅速与海外市场进行对接,从而达到共赢,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因此,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研究对象,以其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老化,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基于双循环发展格局,从国内外开放合作的角度,探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机遇。二、相关概念界定(一)双循环格局含义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要充分利用中国的大型市场和内需潜力,建立内外双循环互补的新发展模式,集中精力增强国内经济活力”,正式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战略,并非否定以往的发展战略,而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对现有发展战略的升华与深化。值得注意的是,学界均强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为主、中西结合的实践特点。内部循环需要坚持独立自主,把国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要素和资源都集中起来,使经济和社会得到均衡、有序的发展,为外部循环的畅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而在国际循环中,中国要坚持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为双循环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撑。由此可分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通过内循环促进产业升级,外贸企业把握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契机,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扩大内需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外贸易,建立一个大的国内市场并不意味着放弃国际竞争。[2]在保持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企业要主动寻求变化,利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来稳定外贸,凭借“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优势向外出口,同时进口符合消费升级的产品,使需求和供应端共同促进外循环,以此达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相促进的目的。(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2003年,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一方面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面临的形势、发展方向,确定了新一轮的两个主要任务,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主要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方面指出,到2030年,东北地区将全面振兴,成为“五基地、一支撑带”,意味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开始[3]。2021年3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宣布,加紧研究和制订“十四五”东北振兴战略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政策,以促进东北地区的发展。从2003年国务院提出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决定起,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东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近几年来,东三省的经济在全国排名靠后,但在多方的努力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复苏和发展势头已基本稳定。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以《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等文件发布为标志,东北老工业基地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不平衡,东北三省的边缘化现象比较严重。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优化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制定正确企业经营战略,以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中国加入WTO后,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外贸结构中,外商直接投资在外贸结构上的比例在逐步提高。未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以及很多国际规则制定上,不仅发达国家拥有发言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发声权利,而且这种发声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东北亚开放与合作的区域经济发展,给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新的契机。当前国际社会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东北亚各成员国的发展目标一致,均致力于维护区域和平,从而实现双赢[4]。为了创造一个开放、合作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激发东北亚各国之间的发展潜能,增强发展潜力和活力,东北亚各国领导人举办了亚太峰会和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既提高了经济合作水平,又为区域开放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的日趋融合,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正在不断向中国转移。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东北地区最适合接受劳动密集型工业。例如,俄罗斯劳动力短缺,蒙古地处内陆,人口密度低,朝鲜的土地资源稀少,结合中国近些年来出台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种政策,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5]。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起第一个阶段,日本统治东北时期。日本大量资本流入东北,对煤炭、钢铁、石油等领域进行投资,东北经济短期内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日本殖民期间,虽然工矿业的投资比重最大,但在日本不断掌握先进的技术同时把最低端的生产技术留给了东北。与此同时,为了缓解日本资源短缺问题,东北地区的矿产等大量资源源源不断被输送到日本本土。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对东北地区的工厂及工业体系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这是东北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第二个阶段,日本投降以后,东北工业基本陷于停滞状态。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式打造形成。吉林省确立了156个重点项目,其中,第一汽车制造厂11个,丰满发电厂11个。黑龙江省22家,其中机械厂10家,其中机械厂投资占到23.7%。“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重工业,辽源煤矿、鞍钢、抚顺煤矿、大庆等油田,都是重点发展的重工业产业。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策略与国家的号召、生产力的需求相一致,实现了东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兴盛时期,东北已经建立了钢铁、冶金、机械、汽车制造等各种工业,拥有非常完备的工业体系,从沈阳到大连,沿途工厂林立,城市密集,工业化水平直追日本本土,成为了亚洲数一数二重工业基地。1945年,东北的钢铁产量高达150万吨,机械、水泥等工业品产量更是占到了亚洲的一半以上,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三个阶段,自改革开放到现在。为解决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第二阶段中出现的问题,政府通过投资、设立园区来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自主研发、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确保设备的更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类工业产品,加强深加工。随着各项措施的实施,东北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20世纪70年代后期,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缺少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投入。1978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这意味着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从内地转向了沿海,东北地区虽然也很注重市场经济发展,但是在管理上却落后很多,这也导致了东北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未能如同上海、青岛、武汉等老工业基地在转型和调整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开放与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从而形成了最大的工业体系矛盾和结构性矛盾,造成装备落后、技术落后、竞争能力低下、就业矛盾突出、主导产业萎缩、缺少可持续的替代产业等问题。而且,由于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仅限于技术上的转变,很难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中有所突破。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过程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东北经济发展的新战略。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国企改革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自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2009年,东北三省的经济总量达到了30557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4倍[6]。“十二五”期间,根据《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东北地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以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为突破口,培育出一大批有全球影响的骨干企业、企业集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十三五”期间,通过建立新的产业园区,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产能转换机制建立,推动东北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提出了“促进东北地区实现新的发展”,东北应积极参与新时代双循环格局,充分发挥国内外两大市场的优势,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市与大都市的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开放前沿。(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问题分析1.产业结构不平衡东北老工业基地落后的产业结构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原因:一、传统重化工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超过60%。经济新常态下,由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外部市场需求的低迷以及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的改变,导致了行业的产能过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东北地区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减缓,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重工业效率低下,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要。二、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支撑能力比较弱。与浙江、江苏等省份相比,东北三省的战略新兴产业比例相对较低。其中,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新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出现了行业更替断层现象。综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多年经营状况来看,存在煤、木材、石油等资源的枯竭的隐患,以及国有企业太多、官僚作风贪腐的现象,群众中存在的“铁饭碗”、竞争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原有资源的枯竭是历史的必然,因为煤、石油等是不可再生资源,而农业和工业并不足以支撑东北经济。因此,改变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创新能力不足在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的背景下,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对于中国沿海地区而言,开放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比如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地区创新能力,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区域,一跃成为了全国经济的核心。近几年来,东北地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但社会整体创新意识、创新氛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有待完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东北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7]。由于国有经济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压制,民营企业长时期依赖于国企,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因而企业普遍缺乏培育先进技术意识,造成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相对缓慢。其次,与其他区域相比,东北地区的科技投入相对较少,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因此专利产出也相对较少,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没有自主创新的品牌,没有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的优势,仍然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新一轮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兴起,以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已经成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在新发展理念、技术创新、信息技术、新基建等方面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3.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是衡量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准。从理论上讲,市场机制的优点是激励机制的不断推进,而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体制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并将个体的收益通过市场的形式累积到社会上,从而达成最大限度的社会福利。最重要的是,健全的市场制度能够保障财产权的完整,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分配。从实际情况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落后的原因,在于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国有企业规模过大,同时由于思想观念的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缺乏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等因素,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8]。随着东北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对外开放程度将得到逐步提高,由原来的落后观念逐渐转向由市场为主导的发展理念,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市场化程度,进而带动东北经济的快速发展。4.劳动力外流导致人才流失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给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在全面脱贫的形势下,如何留住和吸引优秀的人才成为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人才流失的成因,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东北地区新一轮振兴战略的关键。第一、当经济和市场环境不能适应高层次的人才需求时,人才流失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现阶段,东北地区人民的物质基础、安全机制已得到基本保障。因此,大部分求职者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福利待遇,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东北老工业基地虽然有很多优秀学生,但却无法留住人才的原因。第二、外部发达城市的吸引和优势也是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一大重要原因。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发展前景良好、拥有相对公平的就业与竞争环境,而且大型民营企业众多且发展势头强劲,对人才需求旺盛的第三产业发达,这些因素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改革开放到现在,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有一技之长的人纷纷离开东北奔向南方。相较于东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中部一线城市的劳动力薪酬更高。薪酬是影响人才流动的根本原因之一,没有与自身贡献的价值相匹配的工资,很难长期守住人才。总体而言,与一线城市相比,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就业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四、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现状与制约因素(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模式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近年实际情况表明,我国依然在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一带一路”、RCEP、中欧投资协定、金融市场开放等都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证明和表现,我国将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以制度型开放来应对世界经济形式的变化。当前,东北地区持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其与俄罗斯、蒙古、日本等地区的投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群正逐渐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之一,目前,东北是我国唯一没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地区。大连、哈尔滨、长春和沈阳四个城市,尽管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都是以重化工为主,行业之间竞争力较强。哈长都市群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城市群来说,行业分工不平衡,经济关联度不高,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工业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定程度上遭遇了发展困境。(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制约因素1.对外贸易依存度低外贸依存度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增长与国外资源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意味着外循环地位的变化。比重越高,则说明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比较利益越多,体现出一个国家的贸易国际化程度越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低下,也是工业结构调整滞后、体制机制改革困难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外贸依存度低,很难带动经济增长,而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愈高,则其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愈高。与东南沿海地区比较,东北地区在对外开放广度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不大,这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已经陷入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循环。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沿海大省,但外贸依存度一直很低,与中国外贸依存度总体偏高的状况差别很大。2009-2018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平均为41%,而辽宁省外贸依存度仅为27%[9]。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辽宁省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大,对外贸易的依赖性较弱。图12000-2018年辽宁省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国内比较资料来源:2019年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外资吸引力低东北地区的经济环境对外商投资不利。因为改革开放的早期,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重工业。与珠江、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东北老工业基地正逐步走向衰退,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经济改革速度较慢,市场经济发展不够成熟。目前一些国企的遗留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资企业的发展。国企负担重、人员过剩、体制僵化、效益低下,造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乏力的现象。除此之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很慢,尤其是拥有强大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数量很少,从而很难吸引外商投资企业。从招商引资的途径看,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外商投资渠道相对单一,对区域经济发展路径过于依赖。传统的招商模式存在程序复杂、费用高、人力、财力、相关行业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传统招商模式使东北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效益不高,投资增长速度较慢,投资规模较小,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五、双循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合作策略研究(一)加快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1.构建哈长沈城市联动体系加速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力。要求加强城市圈和大都市圈的建设,加速改革开放,创新协作模式,建设四个副省级城市,即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充分利用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要加强交流和协作,推进科技融合,促进行业的协调发展。加强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优化地区的资源分配,增强地区的综合实力。同时关注东北工业与其他领域的经济合作,重点发展沈阳、大连等地区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目前沈阳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以建设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推动三省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共赢和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2.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作为中国东北亚开放的窗口,是辽宁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建议大连以打造海洋强市为重点方向,大力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国际物流及区域金融中心,强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加快国际中心建设[9]。继续利用大连的产业优势,努力打造东北地区领先的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石油化工基地,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区域,主要面向东北亚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将会是一个新的工业集聚地,服务开放的实验区,是辽宁沿海地区发展的先导,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十四五”期间,辽宁沿海经济带将以大连为核心,将环渤海等沿海和沿江经济带深度连接起来,形成亚太地区沿海区域的区域分工合作网,在畅通经济循环、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上起到带头作用。一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大连长兴岛石化基地、辽东湾精细化工基地的建设,加强基层基础。二是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积极参加中日韩经贸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建立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建立新的东北、陆海通道,打造东北亚地区新的对外开放前沿[10]。三是要以改革为动力。持续优化和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大连东北亚科技创业投资中心。四是要大力发展新一代的整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打造新的营商环境。(二)扩大东北区域开放合作1.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对北京首都功能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空间结构调整,使“心脏地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科学的产业结构和合理的空间布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协同可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京津冀产业的转移为东北工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京津冀在产业结构、资源结构、科技研发等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互补关系,特别作为我国北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如果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与之建立起良好的连接,那么将会极大地辐射和带动东北工业的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区域内汽车产业供应链。因此,京津冀产业转移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一条新道路。2.与长三角区域合作辽宁省与长三角的合作是长三角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产业关联度高、发展互补强、合作空间大。辽宁省在上海开展的“辽宁—长三角”投资项目,效果良好,长三角地区在辽宁省有439个项目,其中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投入资金94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达到全省到位资金总额21.3%。随着“长三角制造”的兴起,不仅对大量的“蓝领工人”的需求有所增加,而且生产设备的紧缺也成了长三角地区发展的一个“瓶颈”。长三角地区长期依赖外资、技术和装备的问题已成为区域内制造业发展的软肋,依靠外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不依赖国外资金和设备的情况下,长三角能否实现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继续保持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是关键问题。与此同时,东北三省急需长三角的资金、技术和高级的管理人员,为区域的发展注入活力。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路径,长三角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长三角的轻工业和东北的重工业相辅相成。因此,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既能为长三角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又能通过大量的资本投入,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恢复生产力与创造力。3.与粤港澳区域合作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战略部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深化东北振兴座谈会,强调辽宁要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11]。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与体制、基础设施、金融与科教创新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顺利打破城市壁垒,一体化程度高。东北工业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与应用平台。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加强产能合作,降低技术的成本和风险,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与此同时,东北位于东北亚腹地,与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华人商业区的交流与合作,既是推进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战略,也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加快南北联动的重要举措。(三)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东北地区与东北亚邻国接壤,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及经济交流,东北亚地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远东地区和东北部地区拥有较多的矿产和能源,而东北地区的重化工工业发展则有着坚实的基础,因此,中俄两国在新能源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前景。中日韩三国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日本韩国依赖于国外进口的矿产和原料,对中国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从目前来看,中日韩合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在中国、日本等十个国家生效实施。中国全面地履行RCEP的责任,扩大外贸、双边投资,使整个产业链的供应链不断巩固和加强,引导地方行业、企业发挥协议市场开放的作用,充分发挥RCEP对我国市场开放的作用[12]。为抓住RCEP新机遇,东北三省大力开发和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实施多种举措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有力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产业将把握机遇继续深化开放,加快融入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实现东北亚国家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四)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将迎来重大机遇。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钢铁、煤矿等宝贵资源,可以通过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扭转目前的经济格局,使东北地区成为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重要通道,从而给中国的物流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单一,发展滞后。近些年来,东北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优化投资环境的专项整治活动,以创造良好的投资运营环境,吸引外资和更多的民营企业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东北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下一个不可或缺的枢纽,在此大环境下,东北工业的发展也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中日韩、中蒙俄三方合作成果显著,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俄罗斯远东的合作,对区域多边合作和次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跨境方面,“中欧班列”打通了向欧洲运输汽车配件、电子等产品的新通道,中俄黑河公路大桥具备良好的运输条件,使国内铁路与俄远东地区铁路相连[13]。同时推进大连港建设国际性枢纽港,畅通海路通道,促进口岸经济,优化海上布局,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跨境运输水平,加快推进东北工业地区“一带一路”战略的贯彻。六、结论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规划,国家都将解决东北地区的历史问题视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继续大力提升东北地区的发展水平。东北“十四五”规划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实现与全国接轨、发展水平与全国接轨、发展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因此,要实现东北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思想上的进步和解放,要有制度上进一步改革和调整,以及发展更好的产业环境。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与经验总结法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振兴历程,得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确实存在产业结构不平衡、体制创新不足,开放程度不高的问题。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了深化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东北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重大作用。结合当前格局,提出东北建立一个以土地、人口、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助推沈长哈三大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融合,加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