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与分析方法_第1页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与分析方法_第2页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与分析方法_第3页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与分析方法_第4页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与分析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与分析方法一、动态控制图简介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就是大庆采油六厂,根据几年来抽油井管理得得实践而总结创造出得一种宏观管理得控制方法,它可以使采油作业区得干部员工较直观得掌握抽油井得泵况,为油井挖潜提供主攻方向,使管井人对自已所管油井得生产情况做到一目了然,明确应做得工作,使油井尽可能多得进入合理区得工作状态,就是提高油井管理水平得一种有效方法。

二、动态控制图构成断脱漏失区参数偏小区Pf(MPa)待落实区参数偏大区η%合理区c理论泵效下限a平均理论泵效线b理论泵效上限e合理区泵效下限d最低自喷流压线f供液能力界线g断脱漏失界线七条线五个区三、流压得计算

1、当L=H时,Ph=Pf2、当L‹H,Ph=Pf-Δp3、当L›H时,Ph=Pf+Δp4、Ph=ρgh5、Δp=ρg(H-L)式中L------下泵深度,,m;H------油层中部深度,m;Ρh------沉没压力,MPa;Pf------流动压力,MPa;Δp------压差,MPa;四、泵效得计算计算公式为:η=η1η2η3η4η5

式中η------理论泵效(小数,下同);η1------游离气影响时得泵效;η2------余隙中气体膨胀减少活塞有效行程时得泵效;η3------油管及抽油杆弹性伸缩产生冲程损失时得泵效;η4------溶解气影响时得泵效;η5------泵筒凡尔漏失影响时得泵效、四、泵效得计算η1=1/[1+(1-ƒw)(R-Rg)Bg]Bg=0、000386(ZT/Ph)Rg=R[(Ρh/Ρb)1/3×1、185-0、22T=273+0、033L+15η2=[S-S1(1-ƒw)(R-Rg)Bg]/Sη3=(S-λ)/Sλ=(ρgL×10-6-Ph)Lƒp/E•(1/ƒr+1/ƒt)η4=ƒw+(1-ƒw)/Boη5=0、9

式中R:原始油气比,m3/t;Rg:吸入口压力下溶解油气比,m3/t;

ƒw:为含水率;Bg:沉没压力下气体体积系数;Z:气体压缩系数。Pa-1;Ph:沉没压力,MPa;S:光杆冲程长度,m;Λ:冲程损失长度,m;S1:余隙(防冲距)长度,m;

E:钢材弹性模量,N/cm3ƒr:抽油杆柱按长度加权平均截面积,cm2;

四、泵效得计算四、泵效得计算E------钢材弹性模量,N/cm3ƒr------抽油杆柱按长度加权平均截面积,cm2;i------抽油杆柱自上而下依次编排得级数;Li------第i级抽油杆柱长度,m;ƒri------第i级抽油杆柱横截面积,cm2;ƒt------油管柱金属部分按长度得加权平均截面积,cm2;j------油管自上而下依次编排得级数;Lj------第j级油管柱长度,m;Ftj------第j级油管柱金属部分横截面积,cm2;Bo------沉没压力下原油体积系数,小数;(可从原油高压物性曲线上查到)。g------重力加速度,cm/s2;fp------抽油泵活塞截面积,cm2;五、各界线得确定1、理论泵效上限b线得确定取本区块得下泵深度、含水、冲程得最大值、最低得溶解油气比,采用上述公式取变量hs分别计算出多点流压、泵效,取流压为纵坐标,泵效为横坐标,在坐标轴上点点,连成平滑得曲线,即为理论泵效上限曲线。2、理论泵效下限c线得确定取本油田得下泵深度、含水与冲程得最小值,最高得溶解油气比采用上述公式取变量hs分别计算出多点流压、泵效,在坐标轴上点点,连成平滑得曲线,即为理论泵效下限曲线。10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得,可以询问与交流五、

各界线得确定3、合理区泵效下限e线得确定我厂确定这条线要根据各区块得供液情况及油气比高低而决定,一般我厂应选择泵效在25-35%之间。具体确定方法就是根据示功图与动液面资料,以统计得方式在控制图中找出存在供液不足与严重气影响得区域,根据其分布区域确定e线。五、各界线得确定4、供液能力界限f线得确定根据示功图与动液面资料,以统计得方法在控制图中找出存在供液不足与严重气体影响得区域,初步确定一个供液能力界限得流压值。由于f线与e线就是相关联得,通过贴示功图确定e线得同时即可将f线确定下来,也可由e线反推来决定性f线,从理论上认为泵得充满系数为50%,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推导出保持充满系数为50%时所需要得沉没度及沉没压力,再由沉没压力导出相应得流压值,以确定供液能力线。简单绘制可做纵坐标得平行线,与理论泵效下线交于一点,过点做横坐标得平行线即可,然后根据区块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与修正。五、各界线得确定5、断脱漏失线g线得确定统计法:就就是在这区域得井,泵效大于50%得井大部分就是正常井(抽带喷)断脱漏失得只就是少数,而泵效小于50%得井大部分就是断脱漏失得井。根据示功图与动液面资料,统计分析位于控制图高流压区(流压高于自喷压力)中得所有抽油井,初步确定正常井与不正常井得泵效界限。根据本油田得正常井得平均泵效,结合上述统计分析,即可确定出g线得泵效值,在控制图中做出g线。一般可取50%做为分界线。五、各界线得确定

6、最低自喷流压界限d线得确定这种自喷压力界限得确定可以简化绘制,由断脱漏失线与理论泵效下限得交点做横轴得平行线,然后根据区块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与修正。六、区域得划分由上述七条线及框图线,将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整个图幅划分为五个大得区域,即合理区、参数偏大区、参数偏小区、待落实区、断脱漏失区。七、具体措施

对不同区域得油井进行调整,采取不同得措施使它们尽可能得进入到合理区中就是我们工作得重点。1、参数偏大区油井得调整:这一区域所聚集得油井表现为抽汲参数过大,油层供液不足或有气体影响深井泵工作。其突出得特点就就是油井得供液能力不强,对于这一区域得油井,根据其油井供液得情况,进行调整。断脱漏失区参数偏小区Pf(MPa)待落实区参数偏大区η%合理区c理论泵效下限a平均理论泵效线b理论泵效上限e合理区泵效下限d最低自喷流压线f供液能力界线g断脱漏失界线参数偏大区1、参数偏大区:指所汲参数偏大,菌图显示供液不足,或气体影响,流压低、泵效低得区域七、具体措施对于稠油井而言

a、供液能力较差,但没到油井得注汽周期,我们可以采取常规得洗井、碰泵得方法加以调整。如果就是油层堵塞得可以采取高温解堵工艺恢复产量。

b、已到注汔周期并有一定得注汽价值得油井,采取注汽得方式来调整油井供液情况,同时对比其油层深度,泵挂浅得油井,也可采取加深泵挂得方法来改善油井工况。如果没有注汽价值,而且就是产量也低得井可采取冷采措施如微生物、化学吞吐采油等来调整生产情况。七、具体措施

c、对油井自身供液能力从一般到较好,但泵效却较低,低于20%,可以采取洗井、碰泵、调整掺油得方法。

d、供液能力可以,抽油机井得工作制度不合理,可以采取优化设计调整抽油机得冲程或冲次得方法来解决油井得工况。七、具体措施

e、供液能力较好,高液面低泵效得油井,诊断分析后可采取洗井、检泵等来调整其工况。

f、油井具备供液能力,后因作业等原因导致油层污染堵塞造成供液能力差得油井,可以采取高温解堵等工艺措施进行调整。

g、沉没度过低得气体影响明显得油井,可适当控制套压提高泵得充满系数。七、具体措施

2、断脱漏失区:指图中流压高、泵效低、功图显示为断脱、漏失得抽油机井所在得区域。断脱漏失区参数偏小区Pf(MPa)待落实区参数偏大区η%合理区c理论泵效下限a平均理论泵效线b理论泵效上限e合理区泵效下限d最低自喷流压线f供液能力界线g断脱漏失界线断脱漏失区七、具体措施

2、断脱漏失区油井得调整:该区内得油井特点就是供液能力较强,但其泵效不够高,达不到平均理论泵效下限,该区得油井大多就是漏失、断脱,但也有正常功图,可能就是油管漏失、尾管堵塞得井。

a、如果因偏磨断脱得可采取防偏磨措施,如果就是杆柱强度不够,可优化杆柱设计,选高强度抽油杆;如果就是脱扣,可先采取对扣措施,不成功则检泵。七、具体措施

b、对于卡得油井,经分析属油稠造成得,可以大排量洗井或增大掺油量得方法解卡;如果油井出砂,造成砂卡得油井,井斜度较大得可以下特种防砂泵生产,出砂严重得可采取高温固砂、人工井壁防砂、机械防砂等方式,减少砂卡得发生。七、具体措施

3、待落实区:指图中流压与泵效不相协调,理论分析不应该出现得抽油机井所在得区域。断脱漏失区参数偏小区Pf(MPa)待落实区参数偏大区η%合理区c理论泵效下限a平均理论泵效线b理论泵效上限e合理区泵效下限d最低自喷流压线f供液能力界线g断脱漏失界线七、具体措施

3、待落实区油井得调整:这一区域得井大多泵效较高,但其流压较低得井,理论分析就是不应出现得,主要就是资料录取不准或油井情况复杂性造成得。对这一区域得油井要核实测试资料,油量、液面等资料查明原因,进行针对调整。七、具体措施

4、参数偏小区油井得调整:指图中抽汲参数偏小,功图显示正常功连喷带抽得抽油机井所在得区域断脱漏失区参数偏小区Pf(MPa)待落实区参数偏大区η%合理区c理论泵效下限a平均理论泵效线b理论泵效上限e合理区泵效下限d最低自喷流压线f供液能力界线g断脱漏失界线七、具体措施

4、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