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重难点_第1页
2020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重难点_第2页
2020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重难点_第3页
2020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重难点_第4页
2020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重难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级上册物理数学重难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2020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重难

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如果同学们学习八年级物理时能从基本方法做起,

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从而在物理考试中取得高分。今天我就与

大家分享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重难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八年

级…

如果同学们学习八年级物理时能从基本方法做起,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和

学习质量,从而在物理考试中取得高分。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八年级上册

物理教学重难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重难点1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

生声音。

2〃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

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

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

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

体中传播最慢

3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

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

17m远

2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7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

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

前庭,耳蜗)

2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

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

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

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

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重点定义: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

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

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重点:

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

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

动步调也不同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重点定义:

1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2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一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

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

疑点: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

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2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拓展: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

关。

二:响度

重点定义:

1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

的响度越大。

要点:

1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2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重点:

1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2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

三:音色

重点定义:

1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要点: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拓展:

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锻炼可以保

持优美的音色。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重点定义:

1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

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

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难点:

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

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

重点定义:

1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的听觉是

20Hz20000HzoO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dB:较为理

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

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2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

拓展:

噪声的危害可分为哪几类?

造声的危害可分为生理危害,心里危害和物理危害。不太强的噪声,使

人感到厌烦;比较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刺耳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噪声性

耳聋,还会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更强的噪声,几

分钟时间就会使人头晕,恶心,呕吐,像晕船似的;极强的噪声还会影响

胎儿的发育,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三:控制噪声

重点定义:

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要点:

消声(从声源出);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

第五节: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

要点:

1回声定位

2声纳测距,探测鱼群

疑点:

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次声等;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

重点: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难点:

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用超声

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

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

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

这一点不同于“X光〃

-:声与能量

要点: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

重点:

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

体内的结石。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重难点2

第二章光现象基础知识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烛焰是人造光

源。月亮和所有的恒星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解释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

3.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X108m/s光

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

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2/3

4.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

遵守反射规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

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漫反射:表面粗糙,平

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

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光的折射。发生折射时,同时一定也发生发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

的。

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

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侧,两角不等(空气中角大些)折射现象:

钢笔错位、池水变浅、水中叉鱼、海市蜃楼等

8.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

象叫做光的色散。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彩虹是太阳光被水滴色散而成。

9.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三原色:青、黄、品红透明物体的颜色

有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10、红外线位于红光以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

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红外

线作用:

①热作用:加热食物热谱图诊病②红外遥感: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

视森林火灾等③遥控:电视机、空调等

11.紫外线位于紫光以外,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臭氧可以

吸收紫外线,避免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伤害。紫外线作用:①杀菌:医院

的紫外线灯②紫外线的荧光效应:验钞机、防伪③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

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人体骨骼生长和健康有好

处。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通过

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2.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焦点到光心距离叫做焦距。凹透镜有两个虚焦

点。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②平行于主光轴的

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凹透镜来说

是虚焦点,是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过焦点。

5.照相机的镜头是个凸透镜,调焦环的作用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拍近景时,镜头往前伸,

拍远景时,镜头往后缩,光圈控制进入光的多少,快门控制暴光时间。

6.

u>2f倒立缩小实照相机

u=2f倒立等大实

f

u=f不成像

U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来成像,像的大小像距定,

像儿跟着物儿跑。

7.眼睛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明

视距离为25cm。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

薄,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近视眼能看清近处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

太厚,成像在视网膜只前。

8.近视眼应该带凹透镜,远视眼应该带凸透镜。眼镜的度数=100X焦度

焦度=l/f

9.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

相机镜头。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也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

当于投影仪镜头。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重难点3

第四章物态变化

1.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前注意:①观察它

的量程②认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时注意: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放入被测

液体,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放在液体中稍等一会儿,

稳定后在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除了体温计)被测液体并且时视

线和温度计液柱相平。

3.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

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

晶体。

4.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

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的因素: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

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剧烈的汽化现象。

5.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6.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自然

界中只有正负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

胶棒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