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联考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联考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联考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联考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联考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西北部邻美国阿拉斯加州,南接美国本土,北靠北冰洋。下图为加拿大人口、资源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加拿大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A.东北多、西南少 B.西多东少 C.西北多、东南少 D.南多北少2.影响甲、乙两地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矿产资源〖答案〗1.D2.C〖解析〗【1题详析】读图可知,人口密度为1-50人/千米2的人口相对密集区主要沿50°N纬线附近分布,分布在加拿大南部边缘,北部纬度更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在1人/千米2以下,因此其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题详析】读图可知,加拿大国土的整体纬度偏高,热量条件较差,气温成为制约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图中显示,乙地位于50°N以南地区,气温较高,宜居条件相对较好,而甲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宜居条件较差,因此影响甲、乙两地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温,C符合题意;甲乙两地在降水、地形方面差异不大,不是影响两地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AB;图中显示,甲地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因此矿产资源不是导致甲地人口密度小的主要因素,排除D。故选C。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①地(终年高温多雨)和②地(终年炎热干燥)人口分布差异很大,①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山地地区。完成下面小题。3.①地人口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山地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和降水适中 B.视野开阔 C.地质灾害少 D.耕地肥沃4.②地人口容量较小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生物资源 B.土地资源 C.油气资源 D.水资源〖答案〗3.A4.D〖解析〗【3题详析】①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地势较高的山地地区更加温凉,气温和降水适中,更适合人类生存,A正确;视野开阔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小,B错误;山地地区地质灾害更多,C错误;山地地区土壤更易侵蚀流失,耕地肥沃不是其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4题详析】②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炎热干燥,水资源成为制约人口容量的最主要限制因素,D正确,排除ABC,故选D。人户分离是指公民常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现象,工作就业、学习培训、拆迁搬家、随同迁移(随同父母或子女离开)是我国目前人户分离迁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口人户分离迁移比重不断上升,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不同类型人户分离人口占总迁移人口的比重与年龄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5.产生图中甲、乙、丙、丁四种人户分离迁移类型的原因分别是() A.学习培训、工作就业、拆迁搬家、随同迁移 B.随同迁移、学习培训、工作就业、拆迁搬家 C.工作就业、随同迁移、拆迁搬家、学习培训 D.拆迁搬家、学习培训、随同迁移、工作就业6.引起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口人户分离迁移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寻亲访友、旅游度假 B.陪子女上学、退休后再就业 C.照顾父母、家庭团聚 D.照料孙辈、健康养老7.为从根本上解决大范围、非自愿的人户分离迁移,则需要() A.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 B.放弃户籍管理制度 C.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压缩偏远地区学校规模〖答案〗5.B6.D7.A〖解析〗【5题详析】读图可知,四种迁移类型中,随同迁移人口大多为婴幼儿和青少年,学习培训迁移人口大多为大学生,整体来看工作就业迁移人口的年龄大于学习培训迁移人口的年龄,拆迁搬家迁移各个年龄段人口比重差别不大。读图可知,产生图中甲、乙、丙、丁四种人户分离迁移类型的原因分别是随同迁移、学习培训、工作就业、拆迁搬家,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析】由材料可知,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口人户分离迁移比重不断上升。寻亲访友、旅游度假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A错误;中老年人的子女大多已经成年,生活、学习不再需要陪同和照顾,B错误;中老年人的父母主要生活在老家,如果是为了照顾父母,则其无需迁移,C错误;中老年人的子女已经成年,但孙子或孙女还未成年,在生活等方面需要照顾,同时出于健康养老的需要,导致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口人户分离迁移比重不断上升,D正确。故选D。【7题详析】大范围、非自愿的人户分离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故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则需要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异,A正确;放弃户籍管理制度,目前还做不到,B错误;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压缩偏远地区学校规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户分离,CD错误。故选A。表示意2000—2020年不同时期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净迁移人口(净迁移人口=总迁入人口-总迁出人口)。完成下面小题。时期净迁移人口/万人净迁移人口/万人东部中部西部2000—2005年东部(2315)—-1464-851中部(-1506)1464—42西部(-809)851-42—2005—2010年东部(3183)—-2046-1137中部(-2143)2046—97西部(-1040)1137-97—2010—2015年东部(2219)—-1434-785中部(-1515)1434—81西部(-704)785-81—2015—2020年东部(1952)—-1357-595中部(-1462)1357—195西部(-490)595-105—8.表中信息显示() A.迁往东部地区的人口以中部地区人口居多 B.2010年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人口净迁入量明显增加 C.2000—2010年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人口净迁入量明显增加 D.西部地区人口主要迁往中部地区9.2010年后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净迁移数量的变化对本地区的影响主要是() A.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B.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C.缩小人均薪酬差距 D.明显缓解人地矛盾〖答案〗8.A9.B〖解析〗【8题详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得,迁往东部地区的人口以中部地区人口居多,A正确;2010年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人口净迁入量减少,B错误;2000—2010年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人口净迁入量为负值,即人口整体表现为从西部地区迁入东部地区,C错误;西部地区人口主要迁往东部地区,D错误。故选A。【9题详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得,2010年后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净迁出数量减少,交通运输压力增大,人地矛盾增大,AD错误;人口外迁数量减少,可促进中部地区乡镇经济发展,B正确;人均薪酬差距与政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有关,受人口外迁数量影响小,C错误。故选B。下图为2023年10月11日某学生拍摄的家乡稻鲢共养景观,村庄周围的树木为常绿阔叶林。该村庄规模较小,民居较为分散,经济活动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完成下面小题。10.该村庄最可能位于() A.黑龙江 B.山西 C.内蒙古 D.广西11.该村庄() A.建筑用地和商业用地占比最大 B.民居分布在农业用地四周 C.村落内部土地利用未出现分化 D.村落中公共设施面积较大12.为提高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消费水平 B.加强山区伐木 C.加大科技投入 D.引导人口迁出〖答案〗10.D11.C12.C〖解析〗【10题详析】由材料信息“稻鲢共养”可知,当地应为水田农业,由材料“村庄周围的树木为常绿阔叶林”可知,村庄周围的树木应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及水田农业共同说明该村庄应位于南方,D符合题意;黑龙江位于东北,虽然有水稻分布,但纬度高,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A错误;山西位于北方,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错误;内蒙古位于西北,以草原植被为主,C错误。故选D。【11题详析】乡村达到一定规模,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开始出现简单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主,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由材料“该村庄规模较小,民居较为分散”可知,由于村庄规模较小,村落内部土地利用未出现分化,C正确;乡村用地一般分为农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故该村庄农业用地占比最大,A错误;由材料“经济活动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可知,民居可能分布在农业用地周围,也可能分布在山林附近,B错误;该村庄规模较小,人口少,对聚会、娱乐、商业等公共设施需求少,故村落中公共设施面积较小,D错误。故选C。【12题详析】由所学可知,提高消费水平,会使人均消费资源增多,资源问题不变的情况下,供养的人口数量减少,环境承载力降低,A错误;加强山区伐木,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减少资源产出,降低承载力,B错误;加大科技投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单产,从而提高承载力,C正确;人口数量不直接影响环境承载力,引导人口迁出不现实,D错误。故选C。无锡市位于太湖北岸,下图为无锡市区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推测无锡市中心老城() A.地租水平最低 B.人口昼多夜少 C.交通运输不便 D.工业较为集聚14.无锡市高级住宅区最可能位于() A.中心老城 B.西部城镇组团 C.东部城镇组团 D.太湖新城〖答案〗13.B14.D〖解析〗【13题详析】无锡市中心老城位于传统城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以商业用地为主,属于商业区,地租水平较高,人口昼多夜少,B正确,AC错误;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不在城市中心,D错误。故选B。【14题详析】据图可知,太湖新城位于太湖附近,环境优美,污染小,且为城市新规划区域,基础设施及交通等规划合理,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D正确。中心老城基础设施较陈旧,东、西城镇组团属于待开发地区,环境优势不明显,均不符合高级住宅区的布局条件,ABC错误。故选D。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一定年期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为。近十年来,山东省济宁市经济迅速发展,中心城区面积持续扩大。2024年2月,济宁市调整中心城区基准地价和国有土地租金标准。完成下面小题。15.在此次调整中,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租金最低的是() A.商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工业用地 D.农业用地16.随着经济发展,济宁市中心城区() A.各类功能用地更加混杂分布 B.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 C.古建筑、街区等全部被搬往郊区 D.绿地、河湖被建设用地取代〖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析】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租金由高到低排序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因此,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租金最低的是农业用地。ABC错误,D正确。故选D。【16题详析】随着经济发展,济宁市中心城区各类功能用地更加有序,A错误;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B正确;古建筑、街区为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性开发,C错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绿地、河湖会更多的保存下来,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口流失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移或流动的现象。净迁移强度等于净迁移人口与未发生迁移人口的比值,其为负值时,绝对值越大,净迁出强度越大。2000—2015年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边境贸易城市保持较强的人口集聚能力,而小城市以人口流失为主。表示意2000—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迁移情况。时期三省内部间的迁移人口/万人来自其他地区的迁入人口/万人去其他地区的迁出人口/万人净迁移人口/万人净迁移强度/(x0.01)2000—2005年51.6956.97145.17-88.2-0.862005—2010年75.20108.01225.05-117.04-1.202010—2015年52.68104.12241.05-136.93-1.31(1)归纳2000—2015年东北三省来自其他地区的迁入人口数量和去其他地区的迁出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2)简析2000—2015年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强的主要原因。(3)简述2000—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状况对本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来自其他地区的迁入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去其他地区的迁出人口数量持续增加。(2)大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就业岗位较多,收入水平更高,对人口吸引力大等。(3)人口大量流失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年轻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加剧,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向大中城市集聚,小城市和乡镇的发展受限,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解析〗本题以2000—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迁移情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读表可知,来自其他地区的迁入人口数量,2000—2005年为56.97万人,2005—2010年为108.01万人,2010—2015年为104.12万人,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去其他地区的迁出人口数量2000—2005年为145.17万人,2005—2010年为225.05万人,2010—2015年为241.05万人,呈现持续增加的特点。【小问2详析】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更多,生活条件更好;城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对人口吸引力较大等。【小问3详析】读表可知,2000—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状况以人口迁出为主;人口大量迁出,会造成人才流失,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迁出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随着劳动力人口的迁出,会加剧人口老龄化,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向大中城市集聚,限制了小城市和乡镇的发展,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西藏平均人口密度为2人/平方千米,大部分乡镇的人口密度为10~50人/平方千米,下图为2010年西藏人口密度分布图。(1)描述西藏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2)简述林芝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答案〗(1)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南部人口密度较大,西北部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人口密度低值区位于藏北高原以及藏东南的中印边境地区。(2)地处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或热量较多);地处河谷,地势较平坦开阔,灌溉便利,利于农业(种植业)发展;有国道经过,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解析〗本题以2010年西藏人口密度分布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人口分布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读图可知,西藏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明显,人口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结合图例可知,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分布稀疏;东南部人口密度较大,人口比较稠密;人口密集区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等河谷地区,人口稀疏区主要位于藏北高原以及藏东南的中印边境地区等。【小问2详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林芝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谷地海拔较低,加之林芝纬度较低,热量相对充足,西南季风顺河谷深入,降水较多;地处河谷,地势较平坦开阔;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国道经过,对外交通便利;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等。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江苏省常州市地处长三角腹地的苏南地区,其西部多低山丘陵,矿产资源较丰富,东部多平原,陆地面积36.18万公顷,水域面积7.33万公顷,钟楼区、天宁区为其中心城区。近年来,常州市经济发展迅猛,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下图为基于多因素评价的2010—2019年常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1)说出影响常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的主要资源类型。(2)从地形和方位两方面,说出常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低的空间差异。(3)简析溧阳市和金坛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于其他区域的主要原因。〖答案〗(1)耕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2)地形上:平原高,山地丘陵低。方位上:东高西低。(3)离中心城区较远,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多山地丘陵,耕地资源不足。〖解析〗本题以常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阑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城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据材料常州市“矿产资源较丰富,东部多平原,陆地面积36.18万公顷,水域面积7.33万公顷”可知,影响影响常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的主要资源类型有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水资源等。【小问2详析】读图可知,常州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方位上看,西部较低,东部较高;从地形上看,西部多低山丘陵,地形崎岖,环境承载力较低;东部多平原,地势平坦开阔,环境承载力较高。【小问3详析】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自然环境及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相关。溧阳市和金坛区位于常州市的西部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不足;距离城市中心天宁区较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落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承载力较小。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29°19'N,118°06'E)位于石耳山(主峰海拔1260米)北面一支余峰的山坡上,始建于明代中叶,是典型的山地型古村。篁岭村所在的山坡坡度为20°~50°,民房主要分布在海拔400~500米地段,平均坡度约为25°,从下往上逐渐变陡,上下落差近百米,被称为“挂在悬崖上的古村”。村民削坡为梯台,并将山麓地区开垦成了层层梯田。图示意篁岭村空间结构模式的时空演变(a表示2009年村庄尚未开发之前;b表示2009—2014年居民搬迁新村,古村落进行内部填充式旅游开发;c表示2014年之后,景区开发建设不断升级)。(1)简述篁岭村削坡为梯台的好处。(2)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篁岭村梯田逐渐沿山势向上扩展,请说明原因。(3)说出旅游业的发展对篁岭村土地利用的影响。〖答案〗(1)为修筑民居建筑地基提供平台,利于让房屋在陡坡上更安稳;降低道路部分路段坡度,利于安全出行;降低山体地表径流流速,减少对地表的冲刷,避免山体滑坡。(2)篁岭梯田最初从山脚水源充足、坡度较缓之处开垦;随着篁岭村人口规模的扩大、粮食需求增加,海拔较高处的山坡逐渐被开辟为梯田,导致梯田逐渐沿山势向上拓展。(3)由以农业生产用地为主导转变为以旅游业(发展)用地为主导,单一农业用地减少,比例下降;传统民居居住功能下降,旅游及商业服务功能增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边界逐渐变得不太清晰。〖解析〗本题以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旅游开发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思宇文化与城乡景观、服务业的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结合材料可知,篁岭村建筑分布区地形平均坡度约为25°,坡度较大,削坡为梯台,可以平整土地,为修筑民居建筑地基提供平台,利于让房屋在陡坡上更安稳;道路部分削坡为梯台,可以降低部分路段坡度,在较陡路段改为阶梯式道路,不易滑倒,利于安全出行;该地降水丰富,削坡为梯台还可以降低山体地表径流流速,减少对地表的冲刷,避免山体滑坡。【小问2详析】最初,篁岭百姓只是将山脚水源充足、坡度较缓之处开垦成为层层梯田。该地山地多,平地少,耕地资源较少,随着篁岭村人口规模的扩大、粮食需求增加,为了获取更多的粮食,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因此海拔较高处的山坡逐渐被开辟为梯田,导致梯田逐渐沿山势向上拓展。【小问3详析】勤劳智慧的篁岭百姓,将山脚水源充足、坡度较缓之处开垦成为层层梯田,2009年村庄尚未开发之前,土地利用结构简单,生产区面积较大,以农业生产用地为主。随着景区开发建设不断升级,有了服务区、景观区、体验区……营地类型,土地利用由以农业生产用地为主导转变为以旅游业(发展)用地为主导,单一农业用地减少,比例下降;居民搬迁新村,古村落进行内部填充式旅游开发,传统民居居住功能下降,旅游及商业服务功能增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边界逐渐变得不太清晰。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西北部邻美国阿拉斯加州,南接美国本土,北靠北冰洋。下图为加拿大人口、资源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加拿大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A.东北多、西南少 B.西多东少 C.西北多、东南少 D.南多北少2.影响甲、乙两地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矿产资源〖答案〗1.D2.C〖解析〗【1题详析】读图可知,人口密度为1-50人/千米2的人口相对密集区主要沿50°N纬线附近分布,分布在加拿大南部边缘,北部纬度更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在1人/千米2以下,因此其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题详析】读图可知,加拿大国土的整体纬度偏高,热量条件较差,气温成为制约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图中显示,乙地位于50°N以南地区,气温较高,宜居条件相对较好,而甲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宜居条件较差,因此影响甲、乙两地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温,C符合题意;甲乙两地在降水、地形方面差异不大,不是影响两地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AB;图中显示,甲地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因此矿产资源不是导致甲地人口密度小的主要因素,排除D。故选C。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①地(终年高温多雨)和②地(终年炎热干燥)人口分布差异很大,①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山地地区。完成下面小题。3.①地人口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山地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和降水适中 B.视野开阔 C.地质灾害少 D.耕地肥沃4.②地人口容量较小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生物资源 B.土地资源 C.油气资源 D.水资源〖答案〗3.A4.D〖解析〗【3题详析】①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地势较高的山地地区更加温凉,气温和降水适中,更适合人类生存,A正确;视野开阔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小,B错误;山地地区地质灾害更多,C错误;山地地区土壤更易侵蚀流失,耕地肥沃不是其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4题详析】②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炎热干燥,水资源成为制约人口容量的最主要限制因素,D正确,排除ABC,故选D。人户分离是指公民常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现象,工作就业、学习培训、拆迁搬家、随同迁移(随同父母或子女离开)是我国目前人户分离迁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口人户分离迁移比重不断上升,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不同类型人户分离人口占总迁移人口的比重与年龄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5.产生图中甲、乙、丙、丁四种人户分离迁移类型的原因分别是() A.学习培训、工作就业、拆迁搬家、随同迁移 B.随同迁移、学习培训、工作就业、拆迁搬家 C.工作就业、随同迁移、拆迁搬家、学习培训 D.拆迁搬家、学习培训、随同迁移、工作就业6.引起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口人户分离迁移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寻亲访友、旅游度假 B.陪子女上学、退休后再就业 C.照顾父母、家庭团聚 D.照料孙辈、健康养老7.为从根本上解决大范围、非自愿的人户分离迁移,则需要() A.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 B.放弃户籍管理制度 C.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压缩偏远地区学校规模〖答案〗5.B6.D7.A〖解析〗【5题详析】读图可知,四种迁移类型中,随同迁移人口大多为婴幼儿和青少年,学习培训迁移人口大多为大学生,整体来看工作就业迁移人口的年龄大于学习培训迁移人口的年龄,拆迁搬家迁移各个年龄段人口比重差别不大。读图可知,产生图中甲、乙、丙、丁四种人户分离迁移类型的原因分别是随同迁移、学习培训、工作就业、拆迁搬家,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析】由材料可知,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口人户分离迁移比重不断上升。寻亲访友、旅游度假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A错误;中老年人的子女大多已经成年,生活、学习不再需要陪同和照顾,B错误;中老年人的父母主要生活在老家,如果是为了照顾父母,则其无需迁移,C错误;中老年人的子女已经成年,但孙子或孙女还未成年,在生活等方面需要照顾,同时出于健康养老的需要,导致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口人户分离迁移比重不断上升,D正确。故选D。【7题详析】大范围、非自愿的人户分离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故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则需要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异,A正确;放弃户籍管理制度,目前还做不到,B错误;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压缩偏远地区学校规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户分离,CD错误。故选A。表示意2000—2020年不同时期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净迁移人口(净迁移人口=总迁入人口-总迁出人口)。完成下面小题。时期净迁移人口/万人净迁移人口/万人东部中部西部2000—2005年东部(2315)—-1464-851中部(-1506)1464—42西部(-809)851-42—2005—2010年东部(3183)—-2046-1137中部(-2143)2046—97西部(-1040)1137-97—2010—2015年东部(2219)—-1434-785中部(-1515)1434—81西部(-704)785-81—2015—2020年东部(1952)—-1357-595中部(-1462)1357—195西部(-490)595-105—8.表中信息显示() A.迁往东部地区的人口以中部地区人口居多 B.2010年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人口净迁入量明显增加 C.2000—2010年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人口净迁入量明显增加 D.西部地区人口主要迁往中部地区9.2010年后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净迁移数量的变化对本地区的影响主要是() A.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B.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C.缩小人均薪酬差距 D.明显缓解人地矛盾〖答案〗8.A9.B〖解析〗【8题详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得,迁往东部地区的人口以中部地区人口居多,A正确;2010年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人口净迁入量减少,B错误;2000—2010年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人口净迁入量为负值,即人口整体表现为从西部地区迁入东部地区,C错误;西部地区人口主要迁往东部地区,D错误。故选A。【9题详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得,2010年后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净迁出数量减少,交通运输压力增大,人地矛盾增大,AD错误;人口外迁数量减少,可促进中部地区乡镇经济发展,B正确;人均薪酬差距与政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有关,受人口外迁数量影响小,C错误。故选B。下图为2023年10月11日某学生拍摄的家乡稻鲢共养景观,村庄周围的树木为常绿阔叶林。该村庄规模较小,民居较为分散,经济活动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完成下面小题。10.该村庄最可能位于() A.黑龙江 B.山西 C.内蒙古 D.广西11.该村庄() A.建筑用地和商业用地占比最大 B.民居分布在农业用地四周 C.村落内部土地利用未出现分化 D.村落中公共设施面积较大12.为提高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消费水平 B.加强山区伐木 C.加大科技投入 D.引导人口迁出〖答案〗10.D11.C12.C〖解析〗【10题详析】由材料信息“稻鲢共养”可知,当地应为水田农业,由材料“村庄周围的树木为常绿阔叶林”可知,村庄周围的树木应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及水田农业共同说明该村庄应位于南方,D符合题意;黑龙江位于东北,虽然有水稻分布,但纬度高,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A错误;山西位于北方,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错误;内蒙古位于西北,以草原植被为主,C错误。故选D。【11题详析】乡村达到一定规模,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开始出现简单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主,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由材料“该村庄规模较小,民居较为分散”可知,由于村庄规模较小,村落内部土地利用未出现分化,C正确;乡村用地一般分为农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故该村庄农业用地占比最大,A错误;由材料“经济活动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可知,民居可能分布在农业用地周围,也可能分布在山林附近,B错误;该村庄规模较小,人口少,对聚会、娱乐、商业等公共设施需求少,故村落中公共设施面积较小,D错误。故选C。【12题详析】由所学可知,提高消费水平,会使人均消费资源增多,资源问题不变的情况下,供养的人口数量减少,环境承载力降低,A错误;加强山区伐木,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减少资源产出,降低承载力,B错误;加大科技投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单产,从而提高承载力,C正确;人口数量不直接影响环境承载力,引导人口迁出不现实,D错误。故选C。无锡市位于太湖北岸,下图为无锡市区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推测无锡市中心老城() A.地租水平最低 B.人口昼多夜少 C.交通运输不便 D.工业较为集聚14.无锡市高级住宅区最可能位于() A.中心老城 B.西部城镇组团 C.东部城镇组团 D.太湖新城〖答案〗13.B14.D〖解析〗【13题详析】无锡市中心老城位于传统城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以商业用地为主,属于商业区,地租水平较高,人口昼多夜少,B正确,AC错误;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不在城市中心,D错误。故选B。【14题详析】据图可知,太湖新城位于太湖附近,环境优美,污染小,且为城市新规划区域,基础设施及交通等规划合理,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D正确。中心老城基础设施较陈旧,东、西城镇组团属于待开发地区,环境优势不明显,均不符合高级住宅区的布局条件,ABC错误。故选D。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一定年期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为。近十年来,山东省济宁市经济迅速发展,中心城区面积持续扩大。2024年2月,济宁市调整中心城区基准地价和国有土地租金标准。完成下面小题。15.在此次调整中,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租金最低的是() A.商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工业用地 D.农业用地16.随着经济发展,济宁市中心城区() A.各类功能用地更加混杂分布 B.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 C.古建筑、街区等全部被搬往郊区 D.绿地、河湖被建设用地取代〖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析】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租金由高到低排序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因此,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租金最低的是农业用地。ABC错误,D正确。故选D。【16题详析】随着经济发展,济宁市中心城区各类功能用地更加有序,A错误;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B正确;古建筑、街区为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性开发,C错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绿地、河湖会更多的保存下来,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口流失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移或流动的现象。净迁移强度等于净迁移人口与未发生迁移人口的比值,其为负值时,绝对值越大,净迁出强度越大。2000—2015年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边境贸易城市保持较强的人口集聚能力,而小城市以人口流失为主。表示意2000—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迁移情况。时期三省内部间的迁移人口/万人来自其他地区的迁入人口/万人去其他地区的迁出人口/万人净迁移人口/万人净迁移强度/(x0.01)2000—2005年51.6956.97145.17-88.2-0.862005—2010年75.20108.01225.05-117.04-1.202010—2015年52.68104.12241.05-136.93-1.31(1)归纳2000—2015年东北三省来自其他地区的迁入人口数量和去其他地区的迁出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2)简析2000—2015年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强的主要原因。(3)简述2000—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状况对本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来自其他地区的迁入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去其他地区的迁出人口数量持续增加。(2)大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就业岗位较多,收入水平更高,对人口吸引力大等。(3)人口大量流失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年轻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加剧,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向大中城市集聚,小城市和乡镇的发展受限,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解析〗本题以2000—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迁移情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读表可知,来自其他地区的迁入人口数量,2000—2005年为56.97万人,2005—2010年为108.01万人,2010—2015年为104.12万人,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去其他地区的迁出人口数量2000—2005年为145.17万人,2005—2010年为225.05万人,2010—2015年为241.05万人,呈现持续增加的特点。【小问2详析】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更多,生活条件更好;城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对人口吸引力较大等。【小问3详析】读表可知,2000—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状况以人口迁出为主;人口大量迁出,会造成人才流失,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迁出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随着劳动力人口的迁出,会加剧人口老龄化,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向大中城市集聚,限制了小城市和乡镇的发展,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西藏平均人口密度为2人/平方千米,大部分乡镇的人口密度为10~50人/平方千米,下图为2010年西藏人口密度分布图。(1)描述西藏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2)简述林芝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答案〗(1)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南部人口密度较大,西北部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人口密度低值区位于藏北高原以及藏东南的中印边境地区。(2)地处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或热量较多);地处河谷,地势较平坦开阔,灌溉便利,利于农业(种植业)发展;有国道经过,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解析〗本题以2010年西藏人口密度分布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人口分布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读图可知,西藏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明显,人口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结合图例可知,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分布稀疏;东南部人口密度较大,人口比较稠密;人口密集区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等河谷地区,人口稀疏区主要位于藏北高原以及藏东南的中印边境地区等。【小问2详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林芝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谷地海拔较低,加之林芝纬度较低,热量相对充足,西南季风顺河谷深入,降水较多;地处河谷,地势较平坦开阔;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国道经过,对外交通便利;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等。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江苏省常州市地处长三角腹地的苏南地区,其西部多低山丘陵,矿产资源较丰富,东部多平原,陆地面积36.18万公顷,水域面积7.33万公顷,钟楼区、天宁区为其中心城区。近年来,常州市经济发展迅猛,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下图为基于多因素评价的2010—2019年常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1)说出影响常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的主要资源类型。(2)从地形和方位两方面,说出常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低的空间差异。(3)简析溧阳市和金坛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于其他区域的主要原因。〖答案〗(1)耕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