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_第1页
中学生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_第2页
中学生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_第3页
中学生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_第4页
中学生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2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3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4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5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6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品德的特征:1.以某种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为基础;2.与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法表现和判断个人的道德;3.具有稳定的倾向和特征。7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8概念结构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行为成分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道德认识(核心)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评价标准)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与品德小节9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二节品德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对偶故事举例: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2.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问题:这些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问题更严重些?为什么?10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自我中心——无律阶段(5岁以下)按照自己的想象执行规则2.权威阶段——5-8岁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11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3.可逆阶段——8-10岁儿童规则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可以改变4.公正阶段——11岁以后主持公正、平等12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两难故事举例:海因茨偷药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400元,但销售价却要4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2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问题: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海因茨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海因茨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吗?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否很重要?为什么?……13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9岁前的大多数)①避罚服从取向阶段②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10-20岁的大多数)③寻求认可取向阶段④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的部分人)⑤社会契约取向阶段⑥普遍理论取向阶段14理论核心内容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对偶故事自我中心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故事前习俗水平(服从和惩罚阶段/相对功利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理论取向阶段)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品德发展理论小节15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三节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形成与发展16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17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18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2.学校教育3.社会风气4.同伴教育(二)内部因素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19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认同: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议程,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内化:融为一体20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四、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说服榜样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惩21中学生德育德育22中学德育-德育23中学德育-德育24中学德育-德育第一节德育及其基本内容一、德育的概念和内容

广义: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25中学德育-德育德育的基本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26中学德育-德育二、德育的意义: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德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公民奠定了基础;德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社会的意义+对个人的意义+对教育的意义27中学德育-德育三、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28中学德育-德育四、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升学就业指导教育29中学德育-德育第二节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30中学德育-德育二、德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1中学德育-德育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32中学德育-德育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①知情意行是构成道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知,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习惯。②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33中学德育-德育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矛盾的原因:个体社会化/社会规范个体化②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了解受教育者的心里矛盾③自我教育34中学德育-德育3.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①学生的思想品德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的教育活动和交往35中学德育-德育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①长期性②反复性36中学德育-德育第三节德育的原则与方法途径一、德育原则方向性原则疏导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长善救失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37中学德育-德育二、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