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创新岳麓版讲义第十二单元从人文完整版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32讲_第1页
高考历史创新岳麓版讲义第十二单元从人文完整版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32讲_第2页
高考历史创新岳麓版讲义第十二单元从人文完整版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32讲_第3页
高考历史创新岳麓版讲义第十二单元从人文完整版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32讲_第4页
高考历史创新岳麓版讲义第十二单元从人文完整版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32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讲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与挑战教皇的权威考试说明考查角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考点一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材补充『历史概念』欧洲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被称作“黑暗时代”。『史论观点』文艺复兴与基督教的关系——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考点二宗教改革教材补充『历史概念』赎罪券:亦称“赦罪符”,拉丁文意为“仁慈”或“宽免”,后被引申为免除赋税或债务。基督教士贩卖赎罪券,是西欧中世纪时特有的现象。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行赎罪券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后来因为教皇利奥十世的腐败,使赎罪券发生了变质。1562年,天主教特伦托会议决定停止赎罪券的发行。『史论观点』“因信称义”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巧学妙用][图片证史]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图1人物表情死板,目光呆滞;图2人文主义精神跃然纸上,充满生机,彰显人性美,反映了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现世幸福。[图示解史]文艺复兴实质、形式[构图解史]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深化理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思想主张的实质(1)每个基督教徒都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而不是盲目听从教会的说教。(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教会的神权束缚,并不是放弃基督教信仰。[特别提醒]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没有否定基督教。宗教改革形式上是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组织,实际上是对现存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反抗,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思维升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其实在很长时期内是同时进行的。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对抗天主教权威,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的是文艺复兴主要借助了文学艺术的形成,而宗教改革借助了宗教的形式。并且文艺复兴运动的参与者仅限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运动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资本主义②资产阶级③反封建④但丁⑤彼特拉克⑥生而平等⑦《蒙娜丽莎》⑧《大卫》⑨“画圣”⑩《哈姆雷特》考点二①1517②《九十五条论纲》③信仰④天主教⑤《基督教原理》⑥先定⑦发财致富考法1史料主旨类——文艺复兴对人性的探索和发现【考题1】(2017·海南单科,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答案C『eq\a\vs4\al(方法突破)』★明立意从人文主义思潮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发掘史料隐性知识:“达·芬奇”隐含了文艺复兴时期。★清误区本题属于目的类试题,难度较小。考生认为达·芬奇解剖人体结构意在否定神学理论,而材料可明确看出达·芬奇的目的仅在于绘画。『eq\a\vs4\al(史论链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1)是一场文化运动,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2)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3)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4)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5)猛烈批判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考法2史论阐述类——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考题2】(2017·天津文综,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D『eq\a\vs4\al(方法突破)』★明立意从宗教改革影响角度考查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抓关键把握关键信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得到了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也用实际行动在支持其主张。★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影响类试题,难度较大。宗教改革对于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民族国家形成相关的王权加强、民族意识产生等内容。『eq\a\vs4\al(史论链接)』“因信称义”体现的人文精神(1)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宗教改革使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2)宗教改革的最突出的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考法3史料主题类——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王阳明心学的比较史料一在王阳明(1472-1529年)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吾心,良知也。光明,已致良知也。”——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史料二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维滕贝格大学神学教授、维滕贝格修道院院长。1510年,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他痛感个人无力无助,再研读《圣经》,发现保罗的训诫有“义人必因信得生”;《福音书》中说,耶稣基督之死已经代替人类在上帝面前赎罪,只要信仰耶稣,就可以得救。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用神父做中介。——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王阳明与马丁·路德基本主张的异同。(12分)提示相同:都注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出发去认识事物。不同: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或“信仰即可得救”),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基督面前人人平等。(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不同。(13分)提示背景不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理学的繁琐;西欧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影响不同:王阳明:通过自我反省,加强道德自律,注重社会秩序,维护封建专制;马丁·路德:促进思想解放,个性张扬,有利于摆脱天主教会的压迫和思想禁锢,实现信仰自由,其平等思想为后来民主政治奠定基础。『eq\a\vs4\al(方法突破)』解答比较型非选择题的关键是明确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其解题过程可提炼为以下三个步骤:①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的对象;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③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eq\a\vs4\al(史论链接)』宗教改革对欧洲的深远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剥夺了教会在新教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文化上①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宗教改革后,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新派(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大都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②发展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解放了民众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③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④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考法4开放探究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与传播史料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拉斐尔的圣母像集平易与庄重于一体,呈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他所创作的圣母,可谓是理想美的化身。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像集纯洁和崇高为一体,体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永恒真实性。达·芬奇一反前人的传统画法,把圣母玛利亚置于大自然,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19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俄罗斯的圣母像几乎淹没在金子和宝石的光泽中。韩国人用他们自己的形象诠释了圣母,其圣母神态更具有东方民族特有的谦卑,细长上挑的眼睛是绝对的“韩国制造”。在非洲,圣母被刻画成非洲黑人妇女的形象。在中国,圣母自然是黄皮肤的中国妇女形象。——摘编自任东升等《圣母艺术形象变迁的文化解读》『eq\a\vs4\al(读史用史)』根据史料,提取两项有关14世纪到19世纪以来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提示示例一:信息:文艺复兴时期所画的圣母像体现出人性化和世俗化的趋势;19世纪以来所画的圣母像的个性化和地方性特征明显。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色是由于天主教神学统治阻碍社会发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而形成。19世纪以来圣母形象的变化是由于工业化发展;民族国家的发展;文化的多样化趋势加强而导致。示例二:信息: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是人文主义的中心;19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在世界传播开来。说明:14世纪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而形成等。19世纪以来世界工业文明均有发展;西方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各国民族意识增强;各地民主化进程推进等。示例三:信息: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基本是在欧洲传播;19世纪以来基督教在世界传播开来。说明:14世纪新航路尚未开辟;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限;生产力水平较低。19世纪以来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深;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eq\a\vs4\al(方法突破)』☆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本题属于信息提取论证类试题。其解题步骤为:(1)提取信息:历史变迁的信息,可以从圣母像体现特征变化来分析,如考生提取的信息2;也可以从人文主义传播来分析,如考生提取的信息1。(2)论证说明:根据历史变迁的信息,结合当时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分析说明。考生信息2中对亚非圣母本土化的说明,没有结合当地的经济和政治状况进行分析。『eq\a\vs4\al(史论链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及影响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2.文艺复兴的影响(1)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2)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文学、艺术等。(3)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学科素养20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扩展”命题专家史论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复兴”原意为“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意大利作家认为自己处于近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将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这与意大利城市生活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意大利的城市以工商业和银行业致富,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世俗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受到重视,这为思想文化的滋长繁荣提供了沃土。意大利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经过15世纪的发展,在16世纪达到繁盛。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众星云集。14世纪,佛罗伦萨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文艺复兴盛期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从15世纪后期开始,文艺复兴扩展到德意志、法国、西班牙、尼德兰等地,北方的文艺复兴一直持续到17世纪早期。文艺复兴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史学、政治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它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日常行为方式文明化。——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素养解读』唯物史观认为: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为经济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这都和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唯物史观认为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因此,文艺复兴作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同时又是古典文化与基督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考题例证』(2018·福建宁德模拟)阿尔贝蒂(1404-1472)写道:“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他本人的成就充分证实了这一格言。这位佛罗伦萨的贵族不仅是剧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风琴演奏家、歌唱家,而且是建筑师、数学家、考古学家,并且年轻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跑步、摔跤和登山运动员。他的言行()A.体现了高超的文学成就B.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C.说明当时的人们无所不能D.首次将人置于世界中心答案B『命题突破』史料反映了文艺复兴作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首先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具体体现在其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提倡乐观进取的精神。同时,文艺复兴运动又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产物,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只能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吉林检测)14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劳动人民,像面包师傅、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A.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C.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D.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些普通人的地位在上升,而昔日的骑士地位在下降,这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念有关,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D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答案B2.(2018·河北衡水模拟)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解析根据材料中“除了灵魂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可知,彼特拉克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重视人本身,故A项正确。B、D两项内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内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A3.(2018·陕西师大附中模拟)名画《蒙娜丽莎》突破了过去西欧的肖像画都是正画头部和胸部这个定规,画了人物的双臂和双手,一直画到腰部。使头、颈、手、臂、身浑然一体,把人体表现得栩栩如生,使得肖像显得结实健康,给人以立体的美感。它()A.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教规B.把人与神进行了完美的结合C.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解析据材料“名画《蒙娜丽莎》突破了过去西欧的肖像画都是正画头部和胸部这个定规,画了人物的双臂和双手,一直画到腰部。使头、颈、手、臂、身浑然一体,把人体表现得栩栩如生,使得肖像显得结实健康,给人以立体的美感”可知,这是一种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故C项正确。答案C4.(2017·山东菏泽模拟)但丁在谈到公民与国王的关系时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这反映出但丁()A.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 B.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C.引用了“民贵君轻”思想 D.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解析“公民”这个词汇,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政治范畴的概念,也体现了正在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利的争取与追求,故选B。但丁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早期杰出思想家,其主张不可能只局限于生存方面且材料根本没有体现“生存”自由,A项错误;君臣双方都不为对方而存在,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民贵君轻”思想,C项错误;“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这属于一种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D项错误。答案B5.(2017·四川泸州冲刺诊断)但丁的《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琪罗也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等。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A.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B.世俗艺术水平落后C.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D.仍坚持以神为中心解析文艺复兴借助宗教文化宣扬人文主义体现其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文艺复兴的很多作品都是宗教题材的,未提及世俗艺术的水平,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故D项错误。答案C6.(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马尔西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著名人文主义者。他认为,国家的权威含立法权和执行权两个部分,而立法权高于执行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威,只有全体公民才是永远的最高立法者。据此可知,马尔西略()A.提出了天赋人权理论 B.具有了人民主权思想C.阐释了主权国家观念 D.创立了三权分立学说解析据“立法权高于执行权”“全体公民才是永远的最高立法者”可知马尔西略认为国家大权应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故B项正确。答案B7.(2018·湖南衡阳模拟)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C.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D.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解析材料中“人文主义者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说明文艺复兴没有彻底地反封建宗教,故选C项。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神学束缚,因而教会人员不可能成为文艺复兴的推动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主张人性与现世幸福,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必然会与基督教发生冲突,B项错误;材料中人文主义者的文学艺术价值得到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但并不能据此说明基督教具有包容性,D项错误。答案C8.(2018·山西五校联考)马丁·路德指出,只有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才更容易为上帝所接受。加(卡)尔文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得拯救,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由上帝注定了,他毕生所能获得的财富就是上帝慈悲的证明。这些主张()A.崇尚金钱与现世享乐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反对天主教会的说教D.肯定了个人奋斗的主导作用解析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大的自由,故选B。材料无法看出加尔文崇尚金钱与现世享乐,A项错误;其也反对天主教会的说教,但这只是表象,C项错误;肯定了个人奋斗,但并不是认为个人奋斗是主导作用,D项错误。答案B9.(2017·山东济宁期中)“路德确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获得上帝的恩典。这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其他人迫切希望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路德所谓的“内在恩典状态”是指()A.实现教会的民主化 B.购买“赎罪券”C.虔诚信仰天主教会 D.“信仰即可得救”解析“信仰即可得救”即“因信称义”,这正是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故选D项。“实现教会的民主化”,这并不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他所要革除的仅是罗马天主教会复杂的圣礼和圣功,A项错误;路德在《关于赎罪券的功效》一文中,明确表示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的行为,B项错误;“虔诚信仰天主教会”,这并不是路德主张,摧毁罗马教廷和教皇权威才是其改革的目标,C项错误。答案D10.(2018·河北保定模拟)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A.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B.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C.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 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解析据图片可知,宗教改革之前是“因行称义”,宗教改革后是“因信称义”,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即灵魂自救途径发生转变,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是教会腐朽的结果,并非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故A项错误;通过宗教改革,教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并未牵涉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的表述,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8·广东揭阳模拟)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马丁·路德的实质目的是()A.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 B.将世俗生活神圣化C.否定教会的权威 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马丁·路德进行上述活动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否定教会的权威,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要意图为否定教会的权威,与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应该是将神权世俗化,故B项错误;这样做在客观上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其实质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8·河南郸城模拟)被誉为“宗教改革晨星”的英格兰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里夫(1330~1384)宣布:“但愿上帝使这地方的每一间牧区教堂都有一本好圣经,有好的福音注解……用福音和上帝的命令切实无误地教导人民!”这一主张()A.彻底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B.近似于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C.强化上帝在世俗社会的绝对权威D.直接指导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发展解析据材料“每一间牧区教堂都有一本好圣经”,主张圣经高于教会,教民与上帝直接对话,与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主张不谋而合,故B项正确。据时间“1330~1384”得知此时欧洲的宗教改革并未爆发,A项表述中“彻底”太过绝对,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并未主张上帝在世俗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因为英国、法国君主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山西五校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冯梦龙(1574-1646年)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都进行了创作、搜集、整理、编辑。其作品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古今烈女演义》等,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到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冯梦龙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反对虚伪的礼教,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摘编自《中国古代作家简介》材料二塞万提斯(1547-1616年)生活的西班牙,天主教面临新教的挑战,从而使西班牙丧失了整个哈布斯王朝。为了阻止英国的崛起,腓力二世筹建了“无敌舰队”,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的西班牙,王权也善用骑士的荣誉和骄傲鼓动贵族去建立世界霸权,而美化封建关系、情节离奇的骑士传奇正适合他们的需要。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这种无耻行径,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歌颂了人们梦想中的社会理想目标。一个世纪后,塞万提斯被其他西方国家“发现”,《堂吉诃德》作为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赞赏。——摘编自夏爱华《塞万提斯的可贵坚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