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复习教学案课题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执教人课时时间核心素养1、熟练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训政”等相关史实,并培养运用史料实证的能力2、通过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政权建设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政权建设实践的重要历史意义,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3、理解并记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增强制度自信教学目标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教学重点新中国政治制度变化的历程教学难点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时空定位】【概念解析】共和(1)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2)共和制: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一种政治制度。(3)就现代民主政治而言,共和是在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现代政治理念基础上的共和,在法治国家就表现为宪政,所以也称之为“宪政共和”。2.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3.“军政”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到1928年北伐成功),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到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训政”时期(1928年国民党完成形式上统一到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宪政”时期(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以后),“宪政”是“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必备知识】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资产阶级共和制度(1)诞生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2)成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②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政党政治(1)尝试:改组国民党;国会选举。(2)结果:宋教仁被刺杀;二次革命被镇压;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3.国民党的“训政”和“宪政”(1)“训政”的内容: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2)“训政”的实质: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3)“宪政”:国民党企图以召开“国民大会”和选举总统、副总统等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苏维埃政权(1)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起义和暴动中,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起来。(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正式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2.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政权建设(1)措施①设立边区政府和参议会: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②实行“三三制”原则: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2)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3.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1)措施: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2)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主要政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2)正式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曲折发展①1957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②“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是遭受严重破坏和挫折。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恢复。19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确立标志: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2)发展①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②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与政策。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制度体系,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合作探究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建设三、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及特色1.本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2.特色(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原则,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迄今为止范围最广的民主制度。(3)实行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而其他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确立的民族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5)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课堂达标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这反映出《宪法大纲》A.消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D.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共八大召开3.1912年2月14日,17省代表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参议院在致袁的电报中说:“查世界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有华盛顿一人。公为再现。”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也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这表明袁世凯的上台A.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B.是民众选举的产物C.体现民主革命的成果 D.实现了社会的转型4.在参议院讨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一个湖南议员说:“我们要防总统的独裁,必须赶紧将约法完成,并且照法国宪章……要他于就职之时,立誓遵守约法。”该约法内容中为了“防总统独裁”而设置的主要是A.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B.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C.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D.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5.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这说明,建设“四个现代化”()A.是在一届全国人大上提出的 B.是我国当时的经济工作重心C.是由中国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D.是经济领域冒进思想的表现参考答案1.D【详解】富农等阶级可以团结为革命力量的阶级被错误打击,说明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故D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正是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表现,故排除A项;民主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而大纲里规定富农不能享有相关民主政治权利,划为对立阶级力量,故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是从1924年至1927年,而《中华苏维埃共国宪法大纲》是20世纪30年代颁布的,故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至此,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过渡状态结束,但仍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故选C;1953年颁布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不符合题意,排除A;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排除B;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排除D。3.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袁世凯在参议院临时大总统选举中,合法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民主程序,因此B正确;材料与窃取革命果实无关,A排除;袁世凯上台并非是民主革命的产物,C排除;实现社会转型的是新中国成立,D排除。故选B。4.C【详解】根据材料“防总统的独裁”结合所学可知,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因此该约法内容中为了“防总统独裁”而设置的主要是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C项正确;中华民国的约法中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但没有体现题干要求的为“防总统独裁”而设置的主要内容,A项错误;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这是三权分立的制约与平衡原则的体现,不是为“防总统独裁”而设置,B项错误;根据约法规定可知,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因此“法院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