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九年级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1页
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九年级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2页
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九年级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3页
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九年级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4页
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九年级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九年级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译注》)【乙】建成、元吉以秦府多骁将,欲诱之使为己用,密以金银器一车赠左二副护军尉迟敬德,并以书招之曰“愿迁长者之眷,以敦布衣之交。”敬德辞曰“敬德,蓬户瓮牖之人,遣隋末乱离,久沦逆地,罪不容诛。秦王赐以更生之恩今又策名藩邸唯当杀身以为报。于殿下无功,不敢谬当重赐。若私交殿下,乃是贰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建成怒,遂与之绝。(选自《资治通鉴》)1.解释加点的字(1)所欲莫甚于生

(2)贤者能勿丧耳(3)欲诱之使为己用

(4)罪不容诛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建成怒,遂与之绝。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秦王赐以更生之恩今又策名藩邸唯当杀身以为报。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甲】文主要观点是什么?它是用怎样的方式提出来的?(2)【乙】文中尉迟敬德的哪些做法值得称颂,请加以概括。(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曰:“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天祥至潮阳,见弘范,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便舍船,从口入B.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一老河兵闻之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天子为动D.天祥临刑殊从容/执策而临之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是“四书”之一。B.甲文中孟子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舍生而取义”的观点。C.乙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突出文天祥的人物形象。D.乙文“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断句是正确的。4.结合乙文,说说文天祥是否称得上孟子所说的“有是心”的“贤者”。(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疏通文言字词时,好朋友向小渝推荐了四种方法来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但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查阅字典法:“恶”在古汉语字典中有丑陋;凶险;憎恶、讨厌等意,结合语境“死亦我所恶”中“恶”的含义是憎恶、讨厌。B.联想成语法:要想知道“贤者能勿丧耳”中的“丧”的含义,可以联想成语“丧尽天良”中的“丧”的含义,就能知晓“贤者能勿丧耳”中的丧是“丧失”的意思。C.说文解字法:“蹴”:形声会意字,从足、就声,踩踏,“蹴尔而与之”中的“蹴”是踩踏之义。D.课内迁移法:《送东阳马生序》中,“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是“担心、忧虑”的意思,通过这一种方法,可以得知“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患”也是“担心、忧虑”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小渝学完文章后,对文章内容做了如下的旁批,请指出旁批有误的一项(

)A.文章论述的重点是在“生”与“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B.甲文在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C.选文②段中“行道之人”“乞人”不愿受侮辱去得到那点饮食来活命,这是从正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4.小渝一直在寻找如何说理才能易于让对方接受、明白的技巧,好朋友向他推荐了两个说理高手:孟子和惠子。请根据文本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孟子和惠子论辩说理时的共同点,并结合相关内容分析。【链接材料】客①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②,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③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说苑•善说》)【注释】①客:门客、食客。②譬:比喻。③谕:了解、明白。(四)纪念册第二部分“笔记在线”再现了同学们学习古诗文时常做的笔记。请根据资料包里的内容,帮助小编辑完成笔记的空缺部分。【资料包】甲: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孔子赞颜回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节选自《庄子》,有删改)【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②仕:做官。丙: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笔记在线】13.语言文字积累梳理。词语出处读音释义成语积累与文章词语读音意思相同的成语恶死亦我所恶è过失、罪恶、恶人好逸恶劳除恶务尽深恶痛绝恶贯满盈①wù讨厌、嫉妒、诽谤词语出处读音释义成语积累与文章词语读音意思相同的成语给足以给粥gěi①交付,送与;②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③替,为;④被,表示遭受;但;⑤把,将。②自给自足jǐ①供应;②富裕,充足。1.句子翻译。(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论证思路。3.联读,同中求异。坚守,指坚决守卫,不改变。请谈谈以上三篇古诗文中孟子、颜回、文天祥分别坚守的是什么?(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①之国栽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①乘:一车四马为一乘。古代常以兵车的多少衡量诸侯国或卿大夫封邑的大小。②餍(yàn):满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3)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

(4)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5)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3.【甲】文中作者赞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乙】文中梁惠王所说的“利”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所说的“利”指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甲】【乙】两文,谈一谈孟子为什么那么重视“义”?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郎中]宫廷的侍卫。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长跪而谢之(2)至陛下(3)寡人谕矣(4)图穷而匕首见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2处。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徒以有先生也A.以君为长者 B.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以故荆轲逐秦王 D.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翻译下列句子。(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使毕使于前。5.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楚王使景鲤如①秦。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市。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之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②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选自《战国策》)【注】①如:到。②昆弟:指兄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休祲降于天

()(2)秦王色挠

()(3)所以然者

()(4)而外结交诸侯以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

仓鹰击于殿上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已而之细柳军C.不与地

年与时驰D.徒以有先生也

以其境过清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2)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4.请根据【甲】【乙】两文,说说唐雎和景鲤分别是怎样说服秦王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是日见范雎,秦王跽①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②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遂收功于吕尚而卒王天下。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注】①跽:长跪。②吕尚,姜姓,字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周文王),拜为“太师”,辅佐姬昌建立霸业。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B.徒以有先生也

徒:只,仅仅C.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

卒:最终,终于D.莫肯乡秦耳

乡:同“向”,先前,从前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借助对话将秦王与唐雎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来。B.乙文中秦王多次请教范雎,范雎连说“唯唯”,并没有急着陈述自己的主张。C.两文都用列举古代人物证明观点,都是用语言劝谏达到了说服秦王的艺术效果。D.甲文中的秦王长跪,可见他前倨后恭;乙文中的秦王长跪,可见他求贤若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5.两文塑造了唐雎和范雎这两个“士”的形象,他们身上拥有的“士之精神”有何异同?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①!”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②盆缶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④。于是秦王不怿⑤,为一击缶。相如顾召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④靡:后退,避开。⑤怿: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以头抢地尔______

②休祲降于天______③秦御史前书曰______

④秦王怒,不许______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3.翻译下面句子。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4.【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并指出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注】①孟尝君:本名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又称薛公,号孟尝君。②效:献出,奉献。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⑴休祲降于天

祲:_________

⑵秦且攻魏

且:_________

⑶燕王尚未许也

许: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B.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C.臣效便计于王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以四国攻燕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用“/”划分句子的停顿(划两处)。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⑵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5.对两篇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唐雎与秦王的对话形成了对比,让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互为映衬,突出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形象。B.乙文中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C.乙文中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乙文中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乙】见足下①中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1.解释加点的字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送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4.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问题。(1)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②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③,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节选自范晔《后汉书》)【注释】①涿郡:郡名。②扶风:郡名。③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送之”中的“走”是跑的意思,表明作者急于还书,担心超过时间而失信于人。B.“俯身倾耳以请”中的“俯身”指弯下身子,表明作者对待老师的恭敬与求知的虔诚。C.“玄因从质诸疑义”中的“质”是质疑之意,表现郑玄有主见,敢于质疑马融的学识。D.“十余年乃归乡里”中的“乃”是才之意,表明郑玄外出游学时间之长,学习有恒心。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3.甲选段写到了作者求学中遇到的哪些困难?作者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请简要概括。4.阅读甲乙两文,按照提示完成下列填空题。甲乙两文均写到求学的故事,甲文中的“①_____”表现宋濂的学识有所长进,语气委婉,有利于表现宋濂②_____的品质;而乙文中的“③_____”表明郑玄的学识猛增,这是④_____描写,从而表现郑玄的好学与聪颖。(第①与第③空用原文句子填写)(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巫医①乐师百工②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节选自韩愈《师说》)[注]①巫医: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②百工:各种手艺。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组词法可知,【甲】文中“未尝稍降辞色”中的“辞”意思是“言辞”,“色”意思是“颜色”。B.从前后文推断可知,【甲】文中“慕艳”的意思是“羡慕”C.【乙】文中“君子不齿”中的“不齿”,由成语“不足挂齿”可知,意思是“不值得提”D.由句子的组成成分可推知,【乙】文中“孔子师郯子”的“师”是谓语动词,可译为“当……的老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下面对【甲】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题目中的“生”是指晚辈对长辈的称呼,“序”交代了本文的文体。B.第①段通过写先达教学的严厉,突出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诚恳和恭敬。C.“同舍生”的华丽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D.语言华丽,字字辛酸,但并未嗟叹,作者认为学之成就不在于环境优越,而在于主观努力。4.请说说【甲】【乙】两文对求学的看法有何异同?(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节选自《明史·宋濂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______(3)尝趋百里外

尝:________(4)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屡: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3.【乙】文“未尝一日去书卷”有力印证【甲】文中宋濂“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中“____________”一句从侧面写出宋濂文化造诣深,体现出【甲】文宋濂“卒获有所闻”。(用原文语句填空)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宋濂学有所成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题。【甲】《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乙】《耆旧续闻》朱司农载上①田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未识司农公。客有诵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东坡愕然曰:“何人所作?”客以公对,东坡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异日,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道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②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也?”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至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意。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几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注:①朱载上,北宋人,司农是他的官职,曾在黄冈任学官。②了些,了结。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①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_

②偶一日谒至

谒:____________③应声辄诵数百言

辄:____________

④愧谢久候之意

谢:____________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曹刿论战曹刿论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击鼓)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驻扎)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墙壁)C.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同“遍”,遍及)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将驰之

称善者久之B.问:“何以战?”

将以下骑送迎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D.夫大国,难测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A.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B.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C.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D.无论大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能明察,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乙】文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史记》对后世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B.【甲】文中的“牺牲玉帛”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中祭品:【乙】文中的“持节”“揖”“拜”是古代礼仪文化的一些具体表现。C.【甲】【乙】两文都擅长使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对比给出反面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衬托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D.两文都长于结构安排。【甲】文对战争场面详加表达,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重点突出“论”;【乙】文略写背景,详写文帝“劳军”经过,便于刻画人物形象。(二)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①者胜,以虞待不虞②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③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注】①同欲:意愿一致,指齐心协力。②虞:准备③御:控制、干预。1.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间:参与B.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C.必以情

情:情况D.夫大国,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历史背景是齐鲁长勺之战。B.曹刿开门见山地指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说明他对这次的战斗已有深远的考虑,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熟悉。C.庄公的无知与曹刿的多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足见其为君昏庸无能。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B.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C.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D.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5.鲁国在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取得胜利,印证了【乙】文《孙子兵法》里的一些观点,请参照例一,再举一例简要分析。例一:作战时鲁庄公向曹刿虚心求教,言听计从,印证了“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丙】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1.解释加点的词语:(1)间

(2)蔽

(3)失义2.翻译下列语句:(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3)性行淑均,晓畅军事。3.仔细阅读选文,请你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写出文中曹刿、邹忌、诸葛亮三人的共同之处。(答出两点即可)(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①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颢守其栅②,曰:“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曰:“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曰:“司空在乎?”希颢曰:“夜去矣。”日越曰:“失光弼而得希颢,吾死必矣!”遂请降,希颢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注释】①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②栅:营寨。1.解释划线词语①肉食者鄙:②再而衰:③诸将莫谕其意:④既夕: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屠惧,投以骨C.去以六月息者也 D.以中有足乐者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曹刿、廉颇、蔺相如、项羽和张良等。B.乙文中李光弼根据敌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命部下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其目的是挫其锐气。C.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并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D.甲乙两文详略得当,略写具体交兵过程,详写战前和战后“论战”,都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十一月,齐楚与汉夹潍水而陈①。韩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②,满盛沙,壅③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④至城阳,皆虏楚卒。(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齐楚与汉夹潍水而陈:齐王广、楚将龙且与韩信的汉军隔潍水摆开阵势会战。此战龙且战败。②囊:袋子。③壅:堵塞。④北:败北,指败军。1.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原文词句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还走联系成语:走马观花(1)走:____固知信怯也关联教材: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固:____齐王广亡去查阅词典:①死亡,灭亡;②逃跑,逃亡;③丢失;④通“无”,没有。(3)亡: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B.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C.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D.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4.请从交战双方角度分析楚将龙且战败的原因。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桓公谓鲍叔曰:“寡人欲铸大钟,昭寡人之名焉,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敢问君之行?”桓公曰:“昔者吾围谭①三年,得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令支而反者,武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君直言,臣直对;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坛场之上,诎②于一剑,非武也;侄娣③不离怀衽④,非文也。凡为不善遍于物不自知者,无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除君过言,天且闻之。”桓公曰:“寡人有过乎?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节选自《说苑•正谏》)【注】①谭:古代的一个诸侯国。②诎:同“屈”,屈服。③侄娣:指古代诸侯贵族之女出嫁,以侄女和妹妹从嫁为媵妾者。④怀衽:胸前的衣襟,怀抱。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臣之妻私臣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③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④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B.数月之后

是社稷之福也C.上书谏寡人者

昔者吾围谭三年D.几有大罪以辱社稷

属予作文以记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4.【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鲍叔运用的劝谏方法有何不同?请根据选文内容进行阐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